[目的]了解上海市静安区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PHA)隐私保护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探索其影响因素,为提出保护PHA合法权益的针对性对策建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结构式问卷,调查静安区所有公立综合性医疗机构的直接或间接提供艾滋病相关诊疗服务科室的医务人员180人,并用SPSS 11.5进行频数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该区医务人员对艾滋病核心问题知晓率很高(97.8%);对PHA隐私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总体不高:对《艾滋病防治条例》内容的知晓率为42.8%,其中对伴侣和亲属告知知晓程度较高(87.2%),但可向之提供PHA资料的机构知识的知晓程度较低(28.33%)。[结论]应加强上海市各级医疗卫生人员对保护PHA隐私的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以保护PHA的合法权益。
[目的]分析2011年静安区疑似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数据,为提高监测工作质量,维护预防接种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在常规监测的基础上,2011年7~9月对5家预防接种门诊接种对象开展主动监测,记录AEFI发生时间、疫苗接种时间、疫苗种类、报告时间、临床表现等信息,并分析比较。[结果]2011年静安区报告AEFI共249例次,平均报告率为289.49次/10万剂次,以一般反应为主。主动监测报告率为910.84次/10万剂次,常规监测报告率为84.99次/10万剂次,主动监测报告率为常规监测报告率的10.7倍。常规监测与主动监测中,AEFI报告率较高的疫苗较近似,但并不完全一致。[结论]静安区常规AEFI监测有效开展,但监测敏感度和监测质量尚存在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影响监测敏感性和监测质量的因素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目的]了解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医护人员与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PHA)之间沟通能力所存在的障碍,评估干预方案的效果。[方法]基线资料采用个人深入访谈和小组访谈,访谈了50名PHA以及46名包括政策决策者、服务提供者等在内的相关人员,定性调查资料采用N-Vivo 8.0进行编码和分析。干预方案采用个案模拟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并对培训效果采用问卷评估,数据采用SPSS 11.5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基线研究发现PHA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障碍有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不够、PHA的心理问题、职业暴露相关问题;干预研究达到了改善医护人员与PHA之间沟通障碍的预期目标。[结论]互动式干预培训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本干预研究达到了减少和消除医患之间沟通能力障碍的目标,也为其他服务人群与服务对象之间的沟通能力障碍培训提供了方向。
[目的]了解上海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PHA)获得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的干预研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方法]采用个人深入访谈和小组访谈的方式,调查50名PHA以及46名包括政策决策者、服务提供者等在内的相关人员,定性调查资料采用N-Vivo 8.0进行编码和分析。[结果]上海市PHA医疗服务可及性不足,主要表现在距离可及性远,各区距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平均距离达69.0 km,平均车程62 min;目前仅一家定点服务机构,服务能力有限、免费抗病毒药物少、流动人口抗病毒治疗服务可及性差;PHA支付艾滋病相关诊疗服务能力不够。[结论]上海市PHA获得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很不乐观,而且获得医疗服务的负担重,亟需扩大和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艾滋病相关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增强临床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