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丽红

作品数:64 被引量:279H指数:9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9篇儿童
  • 26篇胰岛
  • 26篇胰岛素
  • 18篇激素
  • 13篇胰岛素抵抗
  • 12篇代谢
  • 12篇生长激素
  • 12篇肥胖
  • 12篇肥胖儿
  • 12篇肥胖儿童
  • 10篇人生长激素
  • 9篇重组人生长激...
  • 8篇脂肪
  • 7篇生长激素治疗
  • 7篇综合征
  • 7篇激素治疗
  • 6篇血管
  • 6篇高胰岛素
  • 5篇代谢综合
  • 5篇代谢综合征

机构

  • 64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清华大学第一...
  • 2篇深圳市儿童医...
  • 2篇北京大学首钢...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天津市中心妇...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北京市上地医...

作者

  • 64篇姜丽红
  • 61篇刘戈力
  • 31篇郑荣秀
  • 24篇鲍鹏丽
  • 24篇杨箐岩
  • 20篇魏莹
  • 11篇马咸成
  • 8篇杨菁岩
  • 7篇高芳芳
  • 6篇穆青
  • 5篇张姗姗
  • 3篇武明雷
  • 3篇王彤
  • 3篇郝利苹
  • 3篇李亚璞
  • 3篇李宏
  • 2篇王燕利
  • 2篇孙洁
  • 2篇王淑颖
  • 2篇崔静茹

传媒

  • 12篇天津医科大学...
  • 8篇天津医药
  • 6篇临床儿科杂志
  • 4篇实用儿科临床...
  • 4篇中华实用儿科...
  • 3篇中华内分泌代...
  • 3篇中国实用儿科...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国外医学(内...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国际内分泌代...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肥胖儿童白细胞计数与糖脂代谢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白细胞计数(WBCC)与糖脂代谢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儿科内分泌门诊8~15岁肥胖儿童111例,其中男84例,女27例。将WBCC分为WBCC1、WBCC2、WBCC3和WBCC4共4层,分别比较男孩、女孩各组糖脂代谢指标。对年龄及体质量指数(BMI)进行校正后采用偏相关分析不同性别儿童WBCC与糖脂代谢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WBCC水平的因素。结果:男孩WBCC、BMI、腰围(WC)及三酰甘油(TG)高于女孩,而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HOMA-IR及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孩及女孩的WBCC4组WC及BMI均高于WBBC1组,男孩WBCC4组TG及AI高于WBCC1组,WBCC4组的HDL-C低于WBCC1、WBCC2组(P<0.05)。男孩WBCC与BMI、WC、TG及AI呈正相关(P<0.05);女孩WBCC与BMI及WC呈正相关(P<0.05)。TG、WC、HDL-C为影响WBCC的因素。结论:WBCC与肥胖儿童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及糖代谢紊乱关系密切,早期检测WBCC水平并给予早期干预,可成为防止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简单、有效措施。
高芳芳刘戈力杨箐岩郑荣秀姜丽红鲍鹏丽魏莹
关键词:白细胞计数性别因素脂类儿童
二甲双胍对高胰岛素血症儿童假性黑棘皮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对88例高胰岛素血症假性黑棘皮病(AN)肥胖儿童给予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对空腹胰岛素、葡萄糖耐量试验2h胰岛素和AN评分等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二甲双胍可改善假性AN肥胖患儿高胰岛素血症状态,AN分级方法可作为病情变化的无创监测手段。
姜丽红刘戈力杨菁岩马成成
关键词:二甲双胍假性黑棘皮病高胰岛素血症肥胖症儿童
母婴血瘦素与胎儿发育的相关研究
2005年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脐血及其母亲静脉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生长因子及生长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放射法测定了43例足月新生儿脐血及其母亲分娩时周围静脉血的血清瘦素水平,并同时测定新生儿脐血胰岛素(IN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生长激素(GH)。采用SPSS10.0forWindows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为(13.40±4.77)μg/L,明显低于母血瘦素水平(35.04±24.22)μg/L,但无相关性(r=0.071,P>0.05)。(2)新生儿脐血、母血的瘦素水平与脐血INS、IGF-1、IGFBP-3、GH之间无相关性。(3)新生儿脐血的瘦素水平与其出生体重呈正相关(r=0.320,P=0.05);母血瘦素水平与其新生儿出生体重无相关(P>0.05),与新生儿身长呈负相关(r=-0.342,P=0.05)。(4)新生儿脐血IGF-1、IGFBP-3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足长、胎盘重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GH、INS与4个生长参数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结果提示新生儿瘦素来源于自身,且参与了胎儿体重的调节,而母亲瘦素水平不影响胎儿体重。IGF-1、IGFBP-3与新生儿发育参数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脐血瘦素水平无相关,说明胎儿发育受多种因素影响,生长因子与瘦素在胎儿发育中均起重要作用。
杨箐岩姜丽红闫玉坤刘戈力马咸成
关键词:脐血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出生体重
脐血中IGF-I和IGFBP-3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脐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用免疫放射法测定146名新生儿脐血中IGF-I和IGFBP-3的含量。结果:(1)适于胎龄儿(AGA)脐血中的IGF-I和IGFBP-3的水平均低于大于胎龄儿(LGA)(P<0.001和P<0.05),高于小于胎龄儿(SGA)(P<0.01和P<0.001);(2)男女新生儿脐血中IGF-I和IGFBP-3的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3)出生时身长、体重、双顶径、足长和胎盘重量这5个生长参数均与IGF-I和IGFBP-3呈显著正相关(均P<0.001);(4)AGA、LGA脐血中IGF-I和IGF-BP-3呈显著正相关(P<0.01和P<0.001),但这种相关性在SGA中不存在(P>0.05)。结论:IGF-I和IGFBP-3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密切相关,为宫内发育迟缓儿生后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提供临床指导。
姜丽红刘戈力付晓辉
关键词:胎儿生长发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儿童肥胖代谢综合征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皮质醇变化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通过观察代谢综合征(MS)患儿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变化及其与MS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垂体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在儿童MS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选取门诊确诊肥胖儿童263例,根据腰围、血压、血脂及血糖等指标将患儿分为MS组101例及非MS组162例,进行人体参数测量并收集临床基本资料,测定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血ACTH、COR、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等指标,计算体质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S组患儿的体质量、腰围、收缩压、舒张压、血FINS、HOMA-IR、三酰甘油(TG)、ACTH、COR高于非M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S组患儿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酮(HDL-C)低于非M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S组患儿血ACTH与腰围、收缩压、舒张压、HOMA-IR和MS组分数(nMSc)呈正相关(P均<0.01),血COR与腰围、收缩压、舒张压和nMSc呈正相关(P均<0.05),与血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 MS儿童血ACTH及COR增高,血ACTH及COR与腰围、血压、血HDL-C、HOMA-IR和nMSc等相关,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改变可能是儿童MS的发病机制之一。
魏莹刘戈力杨箐岩郑荣秀鲍鹏丽姜丽红张珊珊
关键词:儿童代谢综合征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
天津地区中小学女生月经初潮年龄及相关因素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调查天津地区中小学女生月经初潮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指导青春期女生生理发育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天津地区4 127名中小学女生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1 383名女生经历月经初潮,平均初潮年龄为(12.68±1.19)岁;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家庭收入较高、父母文化程度较高的女生,初潮年龄较小(F值分别为4.97,9.52,10.64,P值均<0.05)。体育锻炼频率越高的女生平均初潮年龄越小(F=4.20,P<0.05)。不同看电子产品时间及睡眠时长的女生初潮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Kruskal Wallis H检验,母亲初潮年龄越小,女生初潮年龄的中位数越小(H=82.94,P<0.05)。将各年龄组女生分为已潮组及未潮组,来潮组女生的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及皮褶厚度的均值均高于未来潮组(t=2.18~10.93,P值均<0.05);将不同年龄组女生根据BMI分为消瘦组、正常组、超重组及肥胖组,经χ~2检验,各年龄组月经来潮率肥胖组及超重组>正常组>消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4.66,13.37,11.09,12.60,P值均<0.05)。结论天津地区女中小学生月经初潮年龄与家庭收入、父母文化程度、母亲初潮年龄、肥胖、体育锻炼频率等相关。
王雨婷郑荣秀刘戈力姜丽红魏莹王茜刘朔傅君芬
关键词:月经初潮年龄因素
肥胖幼鼠脂肪组织vaspin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幼年肥胖Sprague-Dawlely(SD)大鼠脂肪组织vaspin含量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断乳3周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高脂饮食组和普通饮食组,每组12只。成功建模后,测定各组体重、腹围。禁食12 h后取内眦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再腹腔注射50%葡萄糖(2 g/kg),于注射后60 min、120 min再次取内眦静脉血测定各时间点血糖(BG)及胰岛素(INS)。幼鼠处死后将内脏脂肪组织称重。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幼鼠内脏脂肪组织中vaspin的含量,并对vaspin表达量与各体格测量指标及胰岛素敏感性评价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脂饮食组大鼠的体重、腹围、内脏脂肪重量、FPG、FINS、120 min INS、vaspin、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均高于普通饮食组(P<0.05),高脂饮食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明显低于普通饮食组(P<0.01)。Vaspin含量与肝脏重量、内脏脂肪重量、腹围、120 min INS、FPG、FINS、HOMA-IR、HOMA-β呈正相关(P<0.05),而与ISI呈负相关(P<0.05)。结论幼年肥胖SD大鼠胰岛素抵抗状态与vaspin高水平表达有关,推测vaspin是一种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和改善糖耐量的脂肪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胰岛素抵抗、糖代谢紊乱状态的形成。
高芳芳刘戈力郑荣秀姜丽红鲍鹏丽
关键词:肥胖胰岛素敏感性
肥胖儿童糖负荷时ghrelin的动态变化
2007年
为进一步了解脑肠肽——ghrelin在肥胖儿童胰岛素抵抗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2005年7—9月,我们测定了肥胖儿童口服糖耐量试验后ghrelin的变化,对肥胖儿童和正常对照儿童空腹ghrelin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糖耐量试验中血糖、胰岛素和ghrelin之间的相关性。
刘戈力王淑颖马咸成杨菁岩姜丽红
关键词:GHRELIN肥胖儿童糖负荷胰岛素抵抗糖耐量试验发病机制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Ⅰa型1例
2025年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PHP)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内分泌遗传疾病,在日本、丹麦的发病率分别约为0.34/10万、1.1/10万,目前我国尚无该病流行病学资料[1]。PHP以低血钙、高血磷及终末器官对甲状旁腺激素(PTH)抵抗为主要特征。根据注射外源性PTH后尿环磷酸腺苷(cAMP)的变化,对PHP进行分型:无变化者为PHPⅠ型;cAMP排出增加者为PHPⅡ型[2]。该疾病是由GNAS基因变异所致,GNAS基因位于20q13.2,是一种复杂的印记基因,包括13个外显子和12个内含子,约20 kb。GNAS基因可以转录多个产物,有刺激性G蛋白α亚单位(Gsα)、Gsα特大片段(XLsα)、神经内分泌蛋白55(NESP55)、未翻译的外显子A/B(GNAS exon A/B)和附加反义转录本(AS)[3]。
胡乃琪李正娉刘戈力姜丽红
关键词: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重组人生长激素
儿童GD患者血清IL-12、IL-10变化的观察
目的:研究儿童Graves病(GD)患者在疾病不同阶段血清IL-12和IL-10的浓度,分析其与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自身抗体等各指标的关系,了解IL-12和IL-10在G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姜丽红李宏刘戈力杨菁岩马咸成
关键词:IL-12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