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新
-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诱发电位方法在神经毒理学中的应用
- 1989年
- 近十多年来,为了探索化学物质对机体的早期损害、筛选潜在的神经毒物,说明或确定神经毒性的特征、了解其毒性机制,脑诱发电位方法已在实验毒理学和职业病临床检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要介绍毒理学中常用的几种诱发电位的方法,并对这类方法的特点、意义及其在毒理学研究中应用的进展状况作一简述。
- 季新吕伯钦
- 关键词:脑诱发电位神经毒理学
- 二硫化碳对大鼠脑诱发电位的影响
- 1991年
- 以递增浓度的二硫化碳(CS2)对大鼠动式吸入染毒6周。观察了大鼠的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REP)、闪光刺激视觉诱发电位(FEP)、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EP)和坐骨-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发现视觉神经诱发电位是CS2神经毒性研究的非损伤性敏感指标。另外,结合神经功能的变化,同时测定其组织中铜、锌的含量,为研究CS2神经毒性的机制提供了线索。
- 邓海季新王志爽吕伯钦
- 关键词:脑诱发电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二硫化碳
- 全文增补中
- 棉农喷洒溴氰菊酯后正中神经兴奋性的变化被引量:1
- 1991年
- 本文对24名喷洒溴氰菊酯的棉农于喷药前、连续喷药三天后及停止喷药二天后应用肌电仪双刺激法测定正中神经兴奋性,并用气相及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溴氰菊酯原型及代谢物Br2A。同时对29名对照者亦于间隔相同时间后用相同方法测定正中神经兴奋性。结果发现,两组正中神经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以及对照组的正中神经超常期于重复检查时均恒定,未见明显变化,但喷药组正中神经超常期于喷药三天后较喷药前延长,停止喷药二天后延长更趋明显,多数喷药员于喷药三天后及停止喷药二天后尿中皆可检出溴氰菊酯及Br2A,但与正中神经超常期的变化未见相关关系。
- 何凤生邓海季新张作文孙金秀姚佩佩
- 关键词:溴氰菊酯神经兴奋性
- 全文增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