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书群

作品数:41 被引量:494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2篇生物学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天文地球
  • 6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3篇植物
  • 23篇浮游植物
  • 14篇长江口
  • 9篇群落
  • 8篇浮游
  • 7篇环境因子
  • 6篇水域
  • 6篇群落结构
  • 5篇植物群
  • 5篇邻近水域
  • 5篇长江口及其邻...
  • 5篇春季
  • 4篇淡水
  • 4篇梭子蟹
  • 4篇物种
  • 4篇近海
  • 4篇海域
  • 4篇冲淡水
  • 3篇血卵涡鞭虫
  • 3篇夜光藻

机构

  • 39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天津科技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上海市水产研...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作者

  • 41篇宋书群
  • 19篇李才文
  • 16篇孙军
  • 9篇刘云
  • 6篇陈田田
  • 5篇俞志明
  • 5篇沈志良
  • 5篇王丹
  • 5篇栾青杉
  • 4篇李照
  • 3篇刘云
  • 3篇王金凤
  • 3篇李蒙
  • 2篇徐兆礼
  • 2篇乐凤凤
  • 2篇何青
  • 2篇宁修仁
  • 2篇陈田田
  • 1篇倪晓波
  • 1篇戴民汉

传媒

  • 12篇海洋与湖沼
  • 3篇生态学报
  • 3篇海洋学报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海洋科学
  • 2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课堂内外(小...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海洋通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19
  • 4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氮源、磷源对链状裸甲藻生长与酶活性的影响
2023年
为揭示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对不同氮源和磷源营养条件的适应机制,通过在不同营养盐浓度和形态条件下对链状裸甲藻进行一次性培养,探究了氮源、磷源对链状裸甲藻生长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链状裸甲藻可在多种形态氮和磷的条件中生存,其中链状裸甲藻在氮浓度0~800μmol/L范围内对NH_(4)Cl的亲和性最高,在磷浓度0~32μmol/L范围内对三磷酸腺苷(ATP)的利用能力最低。不同氮形态处理组中,培养初期谷氨酰胺合成酶在NH_(4)Cl为氮源的条件下活性表达最强;培养中后期,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脲酶在尿素为氮源条件中表达最高,而各处理组中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均较低,表明链状裸甲藻在低硝酸盐环境中没有竞争优势。不同磷形态处理中,各组碱性磷酸酶活性随培养时间先升高后降低,酸性磷酸酶活性(除ATP处理组外)逐渐降低。ATP为磷源的处理组具有最高的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其他三个处理组酶活性表达相似。研究发现不同氮源和磷源显著影响链状裸甲藻的生长,藻细胞可通过调节谷氨酰胺合成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对不同形态营养盐进行利用,研究结果为阐释链状裸甲藻对复杂营养条件的适应机制及其赤潮发生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史竞园刘云张樱馨张绪涛宋书群宋书群
关键词:氮源磷源酶活性
寄生性甲藻Amoebophrya spp.感染我国近海浮游甲藻研究
寄生性甲藻阿米巴藻(Amoebophrya spp.)是一类广泛寄生于纤毛虫类、放射虫类、甲藻类等海水浮游生物的真核生物,在北大西洋、北太平洋和地中海等营养盐丰富、宿主密度较高的河口和近海水环境中普遍存在,是海洋浮游食物...
李才文宋书群刘云陈田田
关键词:有害藻华微食物环多样性
长江口夏季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被引量:130
2007年
于2004年8月28日至9月6日在长江口水域进行了水文、化学和生物的综合嵌套式外业调查,应用CANOCO4.0软件对获得的浮游植物物种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进行了典范对应分析(CCA),并作出了物种、样点分布与环境因子关系的二维排序图。结果表明,长江水入海所带来的泥沙及其形成的营养盐梯度差异是影响这一区域物种分布格局最重要的因素。根据环境因子与排序轴的相关系数,影响这一海区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透明度、硝酸盐和硅酸盐。主要浮游植物优势种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细长翼鼻状藻(Proboscia alataf.gracillima)的分布和硝酸盐以及盐度、浊度密切相关,中肋骨条藻适合在低盐度高浊度高硝酸盐浓度的河口水域生存,而细长翼鼻状藻则分布于高盐度高透明度低硝酸盐浓度的开阔海。排序揭示了浮游植物物种对于生态环境的需求以及它们在不同资源维上的生态分化现象。
栾青杉孙军宋书群沈志良俞志明
关键词:浮游植物中肋骨条藻环境因子典范对应分析长江口
2004年冬季南海北部浮游植物被引量:63
2007年
根据2004年2月在南海北部海域陆架区的采样调查,对南海北部Utermohl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5门106属198种(不包括20种未定种).调查期内,南海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甲藻次之,以颗石藻为主要组份的金藻和固氮蓝藻也占有相当的比例,绿藻仅在珠江口个别站位被检出.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 Grunow)、佛氏海线藻(Thalassionema frauen feldii(Grunow) Hallegraeff)、贺胥黎艾氏颗石藻(Emiliania huxleyi(Lohmann) Hay et Mohler)、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ma Heiden)、长海毛藻(Thalassiothrix longissima Cleve et Grunow)、海洋桥球石藻(Gephyrocapsa oceanica Kamptner)、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 dentatum Stein)、具槽帕拉藻[Paraliasulcata(Ehrenberg) Cleve]和旋沟藻(Gyrodiniumspirale Bergh)为群落的优势种.南海北部浮游植物以广温、广布型为主,其次是暖水性种,热带、亚热带和冷水性种都较少.调查区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介于3.8-2 810.3个/cm^3,平均值为206.4个/cm^3;浮游植物垂直分布总体特点是密集区位于水体表层,由水体表层到底层,细胞丰度逐渐减少;表层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高值区位于调查区珠江口南部和南部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分析显示调查海域中部的多样性较高,近岸和外海区则较低.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发现盐度和光照的梯度分布是影响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物种分布格局最重要的因素,磷酸盐和温度的梯度分布也起一定的作用.根据CCA的分析结果,将海区浮游植物物种划分为5个组,分别为:Ⅰ.高温度、高盐度、高光照和低营养盐组;Ⅱ.高温度和高光照组;Ⅲ.高磷酸盐和硅酸盐组;Ⅳ.低光强高盐度荫生物种组;Ⅴ.高硝酸盐组.
孙军宋书群乐凤凤王丹戴民汉宁修仁
关键词:南海北部物种组成典范对应分析
丰、枯水期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初探
通过2013年3月和8月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多学科综合调查,研究了枯水期和丰水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影响其分布的环境因子效应。
李照宋书群李才文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长江口冲淡水低氧
三疣梭子蟹对血卵涡鞭虫感染免疫应答的初步研究
海水蟹类养殖在我国甲壳动物海水养殖产业中占重要地位,其中三疣梭子蟹是主要的海水养殖经济蟹类之一.据2014中国渔业年鉴最新统计,三疣梭子蟹的海水养殖面积约3万公顷,年产量近1 1万吨.然而,随着海水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由细...
李蒙王金凤宋书群李才文
海带:别再误会我了
2023年
海带一煮就变色是因为被染色,有人发现有些原本呈黄褐色的海带一煮就变绿了,于是怀疑海带被不法商家用硫酸铜溶液染过色,甚至传出长期食用“染色海带”会重金属中毒的说法。但其实,海带里主要含有两种天然色素,一种是绿色的叶绿素。
宋书群Emmad(图)
关键词:天然色素重金属中毒硫酸铜溶液海带变绿
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冬季浮游植物群集被引量:45
2007年
应用Utermohl方法分析了2005年2月28日至3月10日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进行的大面调查所获浮游植物采水样品,报道了该水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初步鉴定浮游植物5门67属130种(含未定名25种).调查水域浮游植物群落主要由硅藻组成,其次为甲藻,此外还有少量的金藻、蓝藻和绿藻.主要优势种为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 rotula)、标志布莱克里亚藻(Bleakeleya notata)、辐射圆筛藻(Coscinodiscus radiatus)和离心列海链藻(Thalassiosira excentrica),调查区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介于0.1~90.0cells·ml^-1,平均值为10.1cells·ml^-1.浮游植物的水平分布特征是近岸处浮游植物丰度高,远岸处丰度低.水体表层的浮游植物细胞丰度最高,表层之下细胞丰度略有降低,但变化不大.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和叶绿素a与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磷酸盐和硅酸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盐度呈负相关.调查区中部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较高,而东北部和近岸水域较低.
何青孙军栾青杉宋书群沈志良王丹
关键词: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不同氮浓度对红色赤潮藻(Akashiwo sanguinea)生长、孢囊形成和生源要素组成的影响
2021年
为阐明红色赤潮藻(Akashiwo sanguinea)对氮营养条件的适应机制,本研究在不同氮浓度条件下对红色赤潮藻进行一次性培养,系统研究了氮浓度对红色赤潮藻生长、休眠孢囊形成和细胞生源要素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红色赤潮藻生长率随着初始氮浓度的增加而增大,200μmol/L氮添加组生长率最大,为0.79/d。不同氮处理组细胞形态存在差异,低氮条件下藻细胞个体变小。培养第6天,各氮处理组均观察到休眠孢囊,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孢囊数量逐渐增多;50μmol/L氮添加组孢囊形成率最高,为2.95%±0.16%。氮浓度对红色赤潮藻细胞生源要素组成有显著影响,红色赤潮藻胞内碳、氮含量随氮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其C:N:P也随氮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红色赤潮藻生长过程中,加氮处理组细胞在指数期碳、氮、磷含量较低,稳定期含量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红色赤潮藻胞内碳、氮、磷含量与藻生长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不同氮浓度对红色赤潮藻的生长、休眠孢囊形成和藻细胞生源要素组成有显著影响,为揭示红色赤潮藻对氮营养条件的适应机制提供参考。
王晓婷黄健刘云宋书群刘云
关键词:氮浓度
浮游植物种群对海洋酸化和光照强度变化的响应:以长江口南毗邻海域为例
2023年
光照和CO_(2)均是影响海洋浮游植物生物固碳作用的重要环境因素,并影响与浮游植物相关的海洋碳汇。为了研究长江口南毗邻海域的浑浊带区域浮游植物群落对光照强度变化和海洋酸化及其耦合作用的响应,于2020年5月在长江口南毗邻海域采集水样进行现场船基受控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在350~1200μmol·photons·m-2·s-1范围内升高比酸化更加显著地提升浮游植物群落总叶绿素(Chl a)质量浓度、颗粒有机碳(POC)浓度和颗粒有机氮(PON)浓度。pCO_(2)为101 Pa的酸化条件和光照强度范围在500~1200μmol·photons·m-2·s-1的高光条件对POC和颗粒有机磷(POP)浓度具有协同性交互效应,而对总Chl a质量浓度、PON浓度、生物硅(BSi)浓度、元素摩尔比、沉降速率、硅藻以及甲藻丰度产生拮抗性交互效应。研究分析表明不同pCO_(2)(41 Pa和101 Pa)、光照强度变化(350~1200μmol·photons·m-2·s-1)可引起浮游植物种群组成改变;高光条件(500~1200μmol·photons·m-2·s-1)更有益于中心纲硅藻的生长;酸化(pCO_(2)为101 Pa)明显有利于聚球藻的生长;酸化条件和高光条件均降低了甲藻的丰度,而金藻和蓝藻的丰度在酸化条件下较高;也对浮游植物群落粒径组成产生影响,酸化提升了小型浮游植物生物量占比,同时导致浮游植物群落粒径增大和沉降速率升高,对该海域的碳沉降及缺氧区的形成产生潜在影响。
李童童冯媛媛王建才蔡婷王雅婻宋书群白有成
关键词:浮游植物海洋酸化群落结构沉降速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