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增敏
  • 4篇细胞
  • 4篇放射增敏
  • 3篇丁酸
  • 3篇丁酸钠
  • 3篇酸钠
  • 3篇细胞瘤
  • 3篇母细胞
  • 3篇母细胞瘤
  • 3篇胶质
  • 3篇胶质母细胞
  • 3篇胶质母细胞瘤
  • 3篇宫颈
  • 3篇宫颈癌
  • 2篇伊立替康
  • 2篇双链
  • 2篇双链断裂
  • 2篇晚期
  • 2篇DNA双链断...
  • 2篇KU70

机构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0篇尹中元
  • 7篇伍钢
  • 4篇杨坤禹
  • 4篇董晓荣
  • 3篇宋颖秋
  • 3篇任精华
  • 3篇张盛
  • 3篇李贵玲
  • 3篇李宇辉
  • 3篇陈静
  • 1篇胡健莉
  • 1篇刘莉
  • 1篇李鹏程
  • 1篇陈叶珊
  • 1篇孟睿
  • 1篇石星
  • 1篇邹枕玮
  • 1篇曹如波
  • 1篇王晶
  • 1篇王琼

传媒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医药导报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 1篇第十七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盐酸伊立替康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放射增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盐酸伊立替康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放射增敏作用及毒副反应。方法:41例经病理确诊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ⅡB~ⅣA期)随机分为两组:单纯放疗组21例,给予常规根治性放疗;增敏组20例,常规根治性放疗+伊立替康,在放疗后1h内给予伊立替康40mg/m2,静滴,每周1次,放疗第1天开始,共用5周。观察两组的宫颈局部肿瘤消退50%所需时间(T50)、近期疗效(局部控制率)及毒副反应。结果:增敏组的T50为10.5天,单纯放疗组的T50为15天,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增敏组局控率为85.0%(17/20),单纯放疗组局控率为52.4%(11/21),两者比较差异显著(χ2=5.02,P=0.025)。伊立替康增敏组胃肠道反应较单纯放疗组发生率高,但多为Ⅰ~Ⅱ度反应,未见Ⅳ度反应,其他的毒副反应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中,低剂量盐酸伊立替康与放疗联合使用可使肿瘤消退50%所需时间缩短,提高局部控制率,改善近期疗效,无严重毒副反应发生。
宋颖秋伍钢李贵玲陈静曹如波尹中元朱芳
关键词:宫颈癌伊立替康放射增敏
伊立替康增敏对宫颈癌放疗中细胞凋亡和增殖及VE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增敏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放疗前、放疗中癌组织的细胞增殖、凋亡及VEGF的影响。方法41例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Ⅱb-Ⅳa期)随机分成两组,增敏组(20例)常规放疗+伊立替康,伊立替康40 mg/m2,放疗第一天开始使用,在放疗后1 h内给予,每周1次,共用5周;对照组(21例)常规放疗。每个病例在放疗前及放疗(10 Gy)后的24 h各取材1次。原位凋亡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LI),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癌组织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计算宫颈局部肿瘤消退50%所需时间(T50)。结果增敏组治疗中及治疗诱导的A-LI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04,P=0.034);PCNA的表达增敏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37);VEGF的表达增敏组和对照组均较治疗前上升,但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425)。增敏组T50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诱导的A-LI与T50呈负相关。结论伊立替康增敏可抑制放疗早期宫颈癌细胞增殖,促进放疗诱导的癌细胞凋亡,使宫颈肿瘤消退50%时间缩短,肿瘤体积缩小更快。
宋颖秋伍钢李贵玲胡健莉陈静尹中元
关键词:伊立替康放疗增敏细胞凋亡
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 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对23例复发性宫颈癌给予TP方案化疗:用紫杉醇135~150mg/m^2静脉滴注持续3h,d1;顺铂75mg/m^2。静脉滴注分曲天用(d1、2),21d为1周期,所有患者均至少接受2个周期化疗。结果 CR2例(8.7%),PR9例(39.1%),SD8例(34.8%),PD4例(17.4%),总有效率(CR+PR)47.8%。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肌肉及关节疼痛等。结论 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治疗复发性宫颈癌有较好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宋颖秋李贵玲石星张盛王晶尹中元
关键词:复发性宫颈癌药物疗法紫杉醇顺铂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鼻咽癌放射性湿性皮炎32例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溶液联合复方磺胺甲噁唑片外用治疗鼻咽癌患者放射性湿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治性放疗中出现3或4度放射性湿性皮炎鼻咽癌患者62例,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每10 cm2均匀喷洒创面4 000 U,并将研碎的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粉末均匀撒于创面。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每10 cm2均匀喷洒创面4 000 U,早晚各一次;两组治疗均至创面彻底干燥,痂皮脱落为止。每日早晚两次定时观察并记录皮损变化及愈合时间,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的皮损平均愈合时间为3.2 d,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为7.5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复方磺胺甲噁唑片局部外用治疗放射性湿性皮炎安全有效,经济易行,可作为鼻咽癌患者放射性湿性皮炎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陈静陈叶珊杨坤禹尹中元王琼
关键词: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丁酸钠放射增敏胶质母细胞瘤U-251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丁酸钠(NaB)对胶质母细胞瘤U-251的放射增敏作用,通过检测NaB对X线照射诱导U-251细胞核内产生的DNA双链断裂位点修复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涉及的分子机制。
李宇辉杨坤禹任精华董晓荣尹中元伍钢
关键词:丁酸钠KU70DNA双链断裂
文献传递
丁酸钠放射增敏胶质母细胞瘤U-251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李宇辉杨坤禹任精华董晓荣尹中元伍钢
CT引导下经肺外通路纵隔结节/肿块粗针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肺外通路纵隔结节/肿块粗针穿刺切割式活检术的临术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同轴定位系统及18G切割式活检装置,共计80例患者完成CT引导下经肺外通路纵隔结节/肿块穿刺活检术。分析使用该方法完成穿刺活检的纵隔结节/肿块的分布特点、病理诊断以及进针通路选择。结果:80例均穿刺成功,共检出恶性肿瘤72例、胸腺瘤5例、结核1例、慢性炎性病变2例。该方法诊断敏感度为98.6%,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87.5%,假阴性率为12.5%。出现少量纵隔内积气1例(1.25%),少量纵隔内出血1例(1.25%),未见气胸及明显纵隔内出血,无致死性并发症出现。结论:CT引导下经肺外通路纵隔结节/肿块粗针穿刺切割式活检术是一项安全、高效的诊断技术。
王晔彭振军李鹏程林振宇邹枕玮尹中元
关键词:纵隔活组织检查
晚期NSCLC预后分子指标的探索:血清miRNA表达特征及其与组织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microRNAs表达水平与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并分析组织microRNAs与血清microRNAs相对表达量的相关性.体外检测相关microRNAs细胞毒性及对细胞侵袭转移能...
郭婧孟睿尹中元李鹏程周瑞张盛董晓荣刘莉伍钢
丁酸钠放射增敏胶质母细胞瘤U-251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丁酸钠(NaB)对胶质母细胞瘤U-251的放射增敏作用,通过检测NaB对X线照射诱导U-251细胞核内产生的DNA双链断裂位点修复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涉及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克隆形成法观察...
李宇辉杨坤禹任精华董晓荣尹中元伍钢
关键词:丁酸钠KU70DNA双链断裂
肺腺癌放疗抗拒靶点与肺癌EMT之间的关系
目的:肺癌目前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肿瘤,约60%以上的患者需要接受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对肺癌的有效率达80%以上,放疗是除手术之外唯一能根治肺癌的方式,但是,仍有较多肺癌患者因表现出放射抵抗进而导致治疗的失败,多项研...
刘均张盛王健尹中元伍钢
关键词:肺癌EM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