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兆国

作品数:22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国土资源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地质
  • 5篇海底
  • 5篇沉积物
  • 4篇表层沉积物
  • 3篇底沙
  • 3篇地貌
  • 3篇地貌特征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沙波
  • 3篇台湾海峡
  • 3篇钴结壳
  • 3篇稳定性分析
  • 3篇西北部
  • 3篇结壳
  • 3篇构造地貌
  • 3篇构造地貌特征
  • 3篇海底沙波
  • 3篇富钴结壳
  • 3篇北部

机构

  • 19篇广州海洋地质...
  • 5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22篇崔兆国
  • 8篇陈泓君
  • 7篇钟和贤
  • 7篇朱本铎
  • 6篇彭学超
  • 4篇吴庐山
  • 4篇陈弘
  • 3篇邱燕
  • 3篇梁德华
  • 3篇李顺
  • 3篇刘胜旋
  • 3篇邓慧荣
  • 3篇蔡观强
  • 3篇孙桂华
  • 3篇陈芳
  • 3篇薛红
  • 2篇关永贤
  • 2篇周洋
  • 2篇罗伟东
  • 2篇荆夏

传媒

  • 3篇热带海洋学报
  • 3篇海洋地质前沿
  • 2篇微体古生物学...
  • 2篇南海地质研究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软件
  • 1篇第三届全国沉...
  • 1篇第三届全国沉...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09
  • 3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西北部表层沉积物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4
2013年
分析了南海西北部198个表层沉积物的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沉积物常量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富集程度和粒度效应。结果显示,沉积物的常量元素以SiO2、Al2O3、CaO含量较高,平均值分别为45.9%、8.53%、16.7%,其中SiO2、Al2O3代表了陆源碎屑组分,CaO代表了生物碎屑组分。陆架区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陆坡区具有较高的Al2O3、CaO含量,但是,Al2O3的高含量在深水下陆坡区,而CaO的高含量在上陆坡岛礁区。总体上,常量元素Fe2O3、K2O、MgO、Na2O、TiO2与Al2O3具有相似的含量分布特征,指示细粒组分的吸附作用;而SiO2、CaO与Al2O3呈相反的分布特征以及负相关关系,反映了沉积物的常量元素受到石英矿物和碳酸盐矿物的稀释作用。大部分元素的富集因子介于1~2之间,富集特征不明显,表明碎屑物质主要为地壳来源,仅CaO、MnO出现较高的富集因子,指示陆坡区生物富集作用和深水陆坡区化学沉积作用的贡献。
蔡观强陈泓君钟和贤崔兆国李顺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
南海西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0
2013年
对南海西北部海域41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类型复杂,从粗粒级的砾石到细粒级的黏土皆有发育,共分为14种类型。其核心粒级为4Φ~9Φ,占71%,平均粒径范围为0.99Φ~7.44Φ;分选系数为0.54~3.72;偏态范围为-0.32~0.78;峰态范围为0.62~3.92。R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基本上分为粗、细2大类:粗颗粒沉积物由-2Φ~5Φ粒级组成,细颗粒沉积物由6Φ~11Φ组成。R型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前5种因子累计特征值比例达到89.38%。因子1、因子2和因子3是主导因子:因子1主要由9Φ~11Φ的正载荷和3Φ~4Φ的负载荷组成;因子2主要由6Φ~8Φ的正载荷组成;因子3主要由-2Φ~0Φ的正载荷组成。研究区粗粒沉积物一般在水动力较强的陆架区沉积,其分选较好,物质来源多样;细粒沉积物主要位于水动力弱的海湾、离岸较远的陆架以及陆坡和海盆区,其分选差,物质来源单一。
钟和贤黄磊崔兆国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粒度影响因素
基于功能仓库模式的地理处理建模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本文在深入分析传统的地理处理建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研究了功能仓库和工作流技术,在已有的地理处理建模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功能仓库和工作流技术的地理处理建模方法。
李刚崔兆国唐江浪罗伟东
关键词:工作流可视化建模
琼东南盆地陆坡区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04年
琼东南盆地陆坡区布格重力异常值均为正异常,磁异常一般是负异常值。重、磁模拟结果推测本区沉积基底主要为火成岩体和古生代变质岩或未变质岩体。地震剖面上可识别七个区域不整合面和七个地震层序,对应的乐东组和莺歌海组、黄流组、梅山组、三亚组、陵水组和崖城组、始新统、古新统等新生代地层总体上呈现西北部厚度大,东南部厚度较薄的特征,并具有典型的下部断陷、断坳沉积和上部广海型披盖沉积这种双层结构。区内的断裂多为古近纪以来就开始发育且长期活动的边界断层,断陷湖盆和沉积凹陷的发育基本上受这些断层的控制。箕状断陷边界断裂上升盘的大型背斜圈闭、断裂坡折带等部位是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渐新统和中新统是主要勘探目的层。
邱燕彭学超李文成韦成龙陈泓君崔兆国
关键词:地球物理特征地质特征
南海西南海盆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物粒度特征与成因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本文详细分析了南海西南海盆的柱状样的岩性及粒度参数的垂向变化特征,指出南海西南海盆自晚更新世以来发生了多次非正常沉积事件,在上更新至全新统的地层中发育了多层滑坡和浊流沉积。由于受控于不同的因素,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与晚更新世中期浊流沉积的期数和规模不同。
陈弘邱燕钟和贤崔兆国
关键词:粒度参数浊流沉积
黄河口与长江口现代沉积物识别特征的比较研究
该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阴极发光、X-Ray衍射、ICP-AES等技术对取自黄河利津水文站和长江大通水文站不同季节的沉积物进行了粒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所采样品能够代表黄河与长江的入海沉积物.该文中比较分析了最常见的...
崔兆国
关键词:黄河口长江口沉积物矿物学地球化学
文献传递
南海西沙海槽111PC孔的硅藻与古环境记录被引量:1
2012年
对南海西沙海槽111PC孔沉积物中的硅藻化石研究表明,硅藻以热带、亚热带浮游性种类和近岸性种类为主,可划分出6个硅藻组合带,大体对应于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6个期次。结合有地层对比意义的属种及组合,建立了里斯冰期以来本孔的硅藻生物地层框架。硅藻丰度、属种组合变化指示海区气候经历了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及不稳定性波动。晚玉木冰期硅藻丰度高,冰后期、中玉木冰期次之,里斯冰期至早玉木冰期丰度较低,这与南海西南部不同,与南海东北相似但也不尽相同。里斯冰期至里斯玉木间冰期转换阶段,硅藻属种对气候变暖的反应较快。硅藻属种特征显示中玉木冰期气候为弱暖期,且有早晚两个暖湿阶段。硅藻属种的不连续分布也表明沉积环境在部分时段极不稳定。
张金鹏崔兆国彭学超陈泓君蔡观强陈炽新张伙带
关键词:硅藻古环境生物地层西沙海槽
陆丰13-2平台至陆丰13-1平台海管路由海底沙波稳定性分析
<正> 陆丰13-2平台至陆丰13-1平台海管路由位于香港东南海面约213~215km 处,海管路由长度约12km。沿管线海底平坦,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水深及坡降逐渐加大,水深变化范围为127.8~148.6m,坡降0.1%...
彭学超吴庐山崔兆国刘胜旋
文献传递
南海东沙群岛以北海底沙波稳定性分析被引量:21
2006年
利用在南海东沙群岛北部至西北海域为工程目的所采集的海底地形测量、底质取样、海底底流测量资料,以及以往的区域地质、地球物理资料,采用沉积学、构造学和海洋水动力学综合研究方法,对该区海底沙波形成及稳定性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该区海底沙波是在目前水动力环境下所形成,为今生,海底表层沉积物为晚更新世地层受到冲刷改造的再沉积。沙波形成主要受潮流底流的水动力作用控制,并与构造抬升有关。沙波具有一定的活动性,主要由SE向NW方向移动,且活动性逐渐减弱。北区段海底沙波稳定,中区段海底沙波较稳定,它们对海底工程建设不会造成影响;而南区段海底沙波较为活动,当沙波发生较大规模移动时,对海底工程建设会造成一定影响。
彭学超吴庐山崔兆国刘胜旋王衍棠
关键词:海底沙波构造抬升稳定性
陆丰13-2平台至陆丰13-1平台海管路由海底沙波稳定性分析
本文分析了陆丰13-2平台至陆丰13-1平台海管路由海底沙波稳定性,结果表明,海底表层沉积物为晚更新世地层的再改造沉积,海底沙波为现今形成,沙波具有一定的活动性,沙波的移动方向由南(东南)向北(西北),在正常的气候条件下...
彭学超吴庐山崔兆国刘胜旋
关键词:海底沙波稳定性分析更新世海底沉积物海底工程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