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素华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OCT测量
  • 1篇断层扫描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开角型
  • 1篇原发性开角型...
  • 1篇人体测量术
  • 1篇神经节
  • 1篇神经节细胞
  • 1篇体位
  • 1篇青光
  • 1篇青光眼
  • 1篇青光眼患者
  • 1篇中央角膜
  • 1篇中央角膜厚度
  • 1篇细胞
  • 1篇相干
  • 1篇相干光断层扫...
  • 1篇节细胞
  • 1篇近视
  • 1篇开角型

机构

  • 4篇北京大学深圳...

作者

  • 4篇廖素华
  • 3篇李金瑛
  • 1篇吴蓉
  • 1篇傅培
  • 1篇刘颜
  • 1篇章伟利
  • 1篇陈伟
  • 1篇周紫霞
  • 1篇吴承高
  • 1篇胡慧丽

传媒

  • 2篇眼科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Stratus OCT测量近视青少年中央角膜厚度及其影响因素
2013年
目的探讨近视青少年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变异程度及CCT与年龄、屈光度、眼轴长度、性别及眼别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应用Stratus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仪测量143例(143眼)7~18岁近视青少年的中央角膜厚度,并用A超测定眼轴长度,散瞳行屈光检查。在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时行双变量直线回归分析。结果143眼的CCT为(549.3±35.7)μm。双变量简单直线回归分析显示CCT与年龄(r=0.065,P〉0.05)、性别(r=0.059,P〉0.05)、眼别(r=0.125,P〉0.05)、眼轴长度(r=0.146,P〉0.05)均不相关,但与等效球镜度呈正相关(r=0.250,P〈0.01),回归方程为Y^=561.458+4.514X(F=9.417,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CT仍仅与等效球镜度呈正相关(r=0.247,P〈0.01),回归方程为Y=561.096+4.465X(F=8.813,P〈0.01),而与其他几个因素不相关。结论StratusOCT可以很好地测量青少年的CCT。青少年的CCT随着近视度的增加而变薄,但不随眼轴长度的增加而变薄。
陈伟傅培廖素华刘颜
关键词:光学相干中央角膜厚度近视人体测量术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不同体位眼灌注压昼夜波动趋势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患者不同体位眼灌注压(ocular perfusion pressure,OPP)的波动趋势。设计队列研究。研究对象北京大学深圳医院POAG患者19例19眼和健康对照组18例18眼。方法受试者分别行24小时眼压及血压监测,于10:00,14:00,18:00及22:00时各时间点行坐位眼压及血压测量,POAG组于坐位测量完毕后平卧位5分钟再行监测;夜间于2:00、5:00及7:00时各时间点行卧位眼压及血压监测,POAG组于卧位测量完毕后坐起5分钟后再行监测。计算平均眼灌注压(mean ocular perfusion pressure,MOPP)、收缩期眼灌注压(systolic ocular perfusion pressure,SOPP)、舒张期眼灌注压(diastolic perfusion pressure,DOPP)。主要指标MOPP、SOPP、DOPP。结果两组习惯性体位(日间坐位、夜间卧位)MOPP、SOPP及DOPP均呈昼高夜低趋势;两组内习惯性体位MOPP均表现为夜间低于日间(POAG组t=4.092,P=0.000;对照组t=4.513,P=0.000),而两组间MOPP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0.973,P=0.350);POAG患者习惯性体位MOPP昼夜波动较对照组大(t=2.204,P=0.039),SOPP夜间波动较对照组大(t=3.097,P=0.018),DOPP的夜间及昼夜波动亦较对照组大(P均<0.05)。POAG组24小时坐位或卧位MOPP日间均值与夜间均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均>0.05)。24小时坐位MOPP均值明显高于24小时卧位MOPP均值(t=4.306,P=0.001)。POAG组习惯性体位MOPP均值与24小时坐位MOPP均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2.101,P=0.080),但高于24小时卧位MOPP均值(t=2.707,P=0.035)。结论不同体位下POAG患者OPP昼夜波动趋势不完全相同,习惯性体位下MOPP呈昼高夜低趋势,24小时坐位或卧位下MOPP昼夜变化不明显。
胡慧丽李金瑛汝佳丽廖素华
关键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体位
OCT测量的视网膜及黄斑后极部不对称参数在早期POAG中的诊断意义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视网膜及黄斑后极部不对称参数在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中的诊断意义。设计诊断技术评价。研究对象50例(100眼)早期POAG患者和50例(100眼)正常对照者。方法应用高分辨率相干光断层扫描(Cirrus HD-OCT)进行黄斑模块和视盘模块扫描,测量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黄斑厚度、黄斑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并进行双眼和同一眼内不对称参数分析;Humphrey视野计检查视野平均缺损(MD)和模式标准差(PSD)。用受试者工作特性下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参数诊断早期POAG的能力。主要指标RNFL厚度、黄斑厚度、GCIPL厚度及不对称性分析和AUC值。结果早期POAG组,上方、下方及总体的视盘RNFL厚度、黄斑厚度、GCIPL厚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变薄(P<0.05)。除眼内视盘RNFL厚度的差值(P=0.128),其余组间各测量参数的不对称性分析即绝对差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GCIPL诊断效能最高者是双眼上方GCIPL厚度差值,AUC值为0.933,其次是GCIPL总体厚度(AUC=0.922)。视盘周围RNFL参数中诊断效能最高者是双眼视盘RNFL总体厚度差值(AUC=0.894)。黄斑厚度参数中诊断效能最高者是黄斑总体厚度(AUC=0.85)。特异性在95%时,总体GCIPL厚度的敏感度最高(85%);其次为总体GCIPL厚度差值(80%)。结论Cirrus-HD OCT测量视盘RNFL厚度及GCIPL厚度并进行双眼不对称参数分析对早期POAG的诊断价值比黄斑厚度参数大。但同一眼内不对称参数分析的诊断能力最差。
吴蓉周紫霞廖素华李金瑛
关键词:相干光断层扫描
泪点栓塞对干眼患者泪液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通过比较干眼患者上下泪点栓塞术前、术后1月、3月后的泪膜破裂时间及Schirmer I实验,分析上下泪点栓塞对干眼患者泪液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就诊的干眼患者31例(42只眼),测量术前、术后1月、3月后的泪膜破裂时间及Schirmer I实验,将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BUT平均值分别为(4.12±1.57)秒、(8.33±1.62)秒、(7.67±1.60)秒,三组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术前组的BUT值显著小于术后1月组(P<0.005),术前组的BUT值显著小于术后3月组(P<0.005),术后3月组的BUT值显著小于术后1月组(P<0.005);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Schirmer I实验平均值分别为(3.47±0.48)mm、(7.88±2.49)mm、(6.99±2.00)mm,三组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术前组的BUT值显著小于术后1月组(P<0.005),术前组的BUT值显著小于术后3月组(P<0.005),术后3月组的BUT值显著小于术后1月组(P<0.005)。结论上下泪小点栓塞可明显增加干眼患者的Schirmer I实验,泪膜稳定性明显改善,但随时间延长有所下降。
章伟利吴承高廖素华李金瑛
关键词:干眼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