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永强

作品数:43 被引量:186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肿瘤
  • 9篇乳腺
  • 9篇细胞
  • 8篇腺癌
  • 6篇乳腺癌
  • 6篇化疗
  • 5篇受体
  • 5篇恶性
  • 4篇药物疗法
  • 4篇预后
  • 4篇疼痛
  • 4篇疗法
  • 4篇临床病理
  • 4篇淋巴
  • 4篇骨转移
  • 4篇恶性肿瘤
  • 4篇病理
  • 3篇止痛
  • 3篇生长因子受体
  • 3篇顺铂

机构

  • 43篇北京医院
  • 4篇北京大学肿瘤...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解放军第30...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福建省肿瘤医...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河北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43篇张永强
  • 16篇周美珍
  • 14篇程刚
  • 9篇丁丽
  • 8篇伍建宇
  • 7篇赵云博
  • 5篇许焱
  • 5篇许佩珉
  • 3篇李文举
  • 3篇衣林
  • 2篇王雪涛
  • 2篇邹彤
  • 2篇郑宏
  • 2篇唐敏
  • 2篇李燕明
  • 2篇朱允中
  • 2篇张萍
  • 2篇王洪冰
  • 2篇张燕军
  • 2篇胡雪晴

传媒

  • 5篇中华老年医学...
  • 4篇中国新药杂志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国临床保健...
  • 2篇癌症进展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癌症
  • 1篇新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5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6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产和进口盐酸托烷司琼防治顺铂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比较国产盐酸托烷司琼和进口盐酸托烷司琼(商品名欧必亭)防治顺铂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中心内均衡随机、单盲、自身交叉对照方法。74例接受含顺铂≥50 mg·m^(-2)·d^(-1)方案且能耐受2周期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进入AB、BA两组。AB组第一周期给予国产盐酸托烷司琼,第二周期给予欧必亭。BA组则相反。同一患者在第一、二周期观察期内的化疗用药和剂量完全相同。结果:74例入组患者中,13例未按试验要求完成观察,故可评价疗效患者为61例。结果显示,国产盐酸托烷司琼在化疗后d1~3对食欲减退、恶心和呕吐的控制与欧必亭相似,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均为P>0.05)。与两药可能相关的不良反应的种类和发生率均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过程中发生3例严重不良事件,均与试验用药无关。结论:国产盐酸托烷司琼防治由顺铂所致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性与欧必亭相似。
张永强周美珍程刚任军朱允中李燕游永红
关键词:盐酸托烷司琼顺铂恶心呕吐
以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之一的肺癌三例被引量:1
1999年
张永强许佩珉
关键词:肺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首发症
大剂量化疗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9例实体瘤分析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 :探讨高剂量化疗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实体瘤的可行性及疗效并了解干细胞动员、采集时机、骨髓恢复时间等问题。方法 :9例经病理确诊的高危乳腺癌、淋巴瘤及小细胞肺癌在经不同程度的化疗后 ,进行了大剂量化疗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移植。结果 :经追踪 7个月 ,9例全部生存 ,7例无病生存。当回输的单个核细胞 (MNC)大于 1.5× 10 8/kg ,中性粒细胞恢复至大于或等于 0 .5× 10 9/L和血小板大于或等于 2 0× 10 9/L所需的天数分别为 9天和 9.4天 ,无 1例出现骨髓功能不全的表现。结论 :大剂量化疗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乳腺癌、淋巴瘤及小细胞肺癌这类肿瘤疗效好 ,且较安全 ,而骨髓恢复的快慢似和回输的单个核细胞的量有关 ,和年龄无关 ,但由于本文病例数较少 ,且追踪时间相对较短 。
程刚衣林伍建宇张永强周美珍
关键词:实体瘤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药物疗法
miRNA在实体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9年
微小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小分子RNA,在进化上具有高度保守性,其与信使RNA(mRNA)完全或不完全配对结合,调控靶mRNA的翻译或降解,从而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影响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早期研究发现,miRNA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紊乱。近年来,随着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miRNA与实体肿瘤关系的研究逐渐深入,人们发现miRNA在早期肿瘤筛查、判断肿瘤治疗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此外,通过探索与肿瘤细胞耐药性相关的miRNA,为临床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本文主要就近几年miRNA在实体肿瘤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杨鑫苗张永强
关键词:微小RNA肿瘤耐药肿瘤治疗
一种给药泵及其导管的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给药泵及其导管的固定装置,针对现有的硅胶管道不能收缩,仍会有部分管道弯曲再体内,现有的固定装置多数是通过线进行捆扎,进而会出现固定不牢、易滑脱等现象,使得患者体内不舒服的问题,现...
李超丁丽许焱张永强
国产紫杉醇治疗40例中晚期恶性肿瘤被引量:9
2000年
目的 :评价国产紫杉醇在恶性肿瘤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40例肺癌、乳腺癌、食管癌、卵巢癌、睾丸癌及恶性胸腺瘤患者 ,应用紫杉醇单药及以紫杉醇为主联合化疗方案对比观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40例恶性肿瘤患者有 14例达PR ,有效率为 35 %。其中单药治疗 12例 ,9例达PR。主要的毒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神经毒性及脱发。结论 :国产紫杉醇抗肿瘤谱较广 ,治疗晚期肺癌、乳腺癌、生殖系统肿瘤、食道癌有一定的疗效 ,毒副反应多为Ⅰ—Ⅱ度 ,为可逆性的 。
周美珍张永强李文举衣林许佩珉
关键词:紫杉醇恶性肿瘤中晚期药物疗法
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观察国产帕米膦酸二钠(APD)对恶性肿瘤溶骨转移疼痛的止痛作用和不良反应,探索理想用药方法。方法:33例患者接受APD治疗,分为单次给药组(12例):APD60~120mg/次(平均85mg)一次给药,分次给药组(21例):APD30mg/次,qd,连用3d。结果:对骨转移疼痛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75.8%和24.2%。单次和分次给药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75.0%和76.2%(P>0.05),显效率分别为58.3%和4.8%(P<0.01)。对活动能力改差善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58.3%和29.2%。单次和分次给药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1.8%和38.5%(P<0.05),显效率分别为54.5%和7.7%(P<0.05)。大部分病例3d起效,维持28d。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21.2%)。单次给药组有2例出现一过性无症状低钙血症,均可自行缓解。结论:国产APD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疗效肯定,相同剂量下单次较分次给药对骨转移疼痛减轻程度更佳。不良反应轻微,短暂。
张永强伍建宇赵云博程刚胡亚军周美珍许佩珉
关键词:帕米膦酸二钠骨转移止痛恶性肿瘤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乳腺癌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多中心随机对照Ⅳ期临床观察被引量:30
2018年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开放、前瞻性的Ⅳ期临床研究,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随机对照研究,第1个周期试验组预防性使用受试药物PEG-rhG-CSF,对照组预防性使用对照药物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之后3个周期两组均使用PEG-rhG-CSF。第二部分为单臂研究,第1个化疗周期出现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在后续的每个化疗周期均使用PEG-rhG-CSF。 结果随机对照研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第1周期中Ⅳ度中性粒细胞(ANC)减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1.48%和35.58%,PEG-rhG-CSF与rhG-CSF疗效相当(P=0.527 6)。试验组和对照组第1个化疗周期Ⅳ度ANC减少症的持续时间为(2.22±1.58)d和(3.00±1.59)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6),PEG-rhG-CSF优于rhG-CSF。单臂研究中,患者在筛选期Ⅳ度ANC的发生率为57.76%,使用PEG-rhG-CSF后第1~3化疗周期Ⅳ度ANC的发生率分别为16.35%、10.00%、8.57%。筛选周期FN发生率为7.45%,使用PEG-rhG-CSF后第1~3化疗周期FN的发生率分别为1.27%、0.24%、0.29%。本研究共有30例PEG-rhG-CSF药物受试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6%。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痛,发生率为2.8%。 结论固定剂量PEG-rhG-CSF可以有效的预防乳腺癌患者在多周期化疗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且不良反应良好。
江泽飞许凤锐樊菁李宝江高晋南胡继卫王晓稼张永强王建红粟飞刘强刘荫华王殊王永胜欧阳取长胡冰孙国平张燕臧爱民范培芝吴昌平刘健张宏伟王嵬胡夕春唐利立张静鲍扬漪耿翠芝孙强张锋殷咏梅蒋宏传安永辉
关键词: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
丝裂霉素-甲壳素结合体在肝癌化疗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本文介绍了抗癌药物丝裂霉素(MMC)与高分子化合物甲壳素的不溶性结合体的制备、灭菌、稳定性及四例肝癌患者应用该合体,行肝动脉灌注栓塞术的初步结果。方法:1)将MMC结合体封于安瓿中,用1×104GY剂量的60Co照射,干照射后立即及3年后进行无菌检查,及紫外光谱检查。2)对4例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导管入MMC结合体或MMC,观察肿块缩小率及不良反应。结果:1)结合体经60Co辐照通常达到药典对注射剂的无菌要求。2)结合体中MMC对60Co1×104GY剂量辐照是稳定的。3)4例肝癌患者应用该结合体一次经导管给药,其中3人肿瘤缩小持续3~12个月,对骨髓细胞及肝肾的毒副作用也相对较小。结论:1)结合体经60Co辐照灭菌方法可行。2)经肝动脉导管给药,MMC结合体对原发性肝癌有效,并且副作用减小。
宋友华张永强薄少英张永春何笑容
关键词:丝裂霉素甲壳素肝动脉栓塞靶向给药肝癌
国产抗肿瘤药替尼泊甙临床研究报告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评价替尼泊甙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多中心协作研究 ,观察单药及联合用药治疗152例晚期小细胞肺癌 (SCLC)、恶性淋巴瘤与脑瘤的疗效与毒性反应。结果 替尼泊甙单药组对SCLC及恶性淋巴瘤的有效率分别为 4 3 8%与 4 2 8% ,主要副作用为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等。联合化疗组又分为研究组 (用国产替尼泊甙 )与对照组 (用威猛作对照 )、对SCLC与淋巴瘤的有效率分别为 77 4 %及 6 8 3% (P >0 0 5)。替尼泊甙联合化疗对脑瘤的有效率为 4 6 2 % ,其中对脑胶质瘤的有效率为 52 6 %。结论 国产替尼泊甙与进口威猛的疗效和毒性反应相似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徐兵河周际昌朱允中方绍明丁育基杨武威鲍云华周美珍张永强勇威本张伟京俞受程
关键词:替尼泊甙肺肿瘤恶性淋巴瘤抗癌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