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玉杰

作品数:10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肝炎
  • 5篇乙型
  • 5篇慢性
  • 4篇树突
  • 4篇树突细胞
  • 4篇细胞
  • 4篇慢性乙型
  • 4篇肝炎患者
  • 3篇树突状
  • 3篇病毒
  • 2篇乙型肝炎
  • 2篇受体
  • 2篇树突状细胞
  • 2篇重型
  • 2篇重型肝炎
  • 2篇重型肝炎患者
  • 2篇细胞因子
  • 2篇细胞因子类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多中心

机构

  • 10篇复旦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上海市公共卫...
  • 1篇沈阳市传染病...

作者

  • 10篇张玉杰
  • 10篇施光峰
  • 8篇李谦
  • 7篇陈明泉
  • 4篇李宁
  • 3篇郑建铭
  • 2篇张琼华
  • 2篇王介非
  • 2篇钱志平
  • 1篇卞丽
  • 1篇王新宇
  • 1篇蔡雄
  • 1篇安平
  • 1篇林炳亮
  • 1篇高志良
  • 1篇朱梦琪
  • 1篇翁心华
  • 1篇万谟彬
  • 1篇巫善明
  • 1篇秦刚

传媒

  • 4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肝脏
  • 1篇药品评价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 2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肌胞刺激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内Toll样受体3的表达变化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树突状细胞(DC)内Toll样受体3(TLR3)的表达变化,探讨HBV持续感染与TLR3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CHB患者60例(CHB组)及健康对照者20名(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法获得CD14^+单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成未成熟的髓样树突状细胞(imDC),并以聚肌胞(polyI:C)刺激以获取成熟的树突状细胞(mDC)。刺激48h后测定细胞内TLR3蛋白及mRNA的表达,表面标志CD80和人白细胞抗原(HLA)-DR的蛋白表达。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poly I:C刺激前,对照组和CHB组imDC内TLR3的流式平均荧光密度(MFI)分别为1192.95±301.40和1212.05±250.8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0,P〉0.05);刺激后MFI均明显升高,对照组与CHB组分别为1593.00±349.65和1352.98±313.67,前者比后者升高更显著(t=2.880,P〈0.05)。poly I:C刺激后,对照组与CHB组mDC胞内TLR3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分别为0.1780±0.0664和0.1204±0.0267,前者升高更显著(t=3.909,P〈0.05)。CHB组内再分为HBeAg(+)和HBeAg(-)组,刺激后两组mDC内TLR3的MFI和mRNA水平均较imDC有明显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66,P〉0.05)。结论polyI:C刺激后,对照组和CHB组中mDC胞内TLR3的表达均明显升高,但CHB患者升高的程度显著低于健康者,提示CHB患者的TLR3合成不足可能与HBV持续感染相关。
李谦陈明泉李宁张玉杰施光峰
关键词:聚肌胞苷酸树突细胞TOLL样受体
隐球菌脑膜炎14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4
2007年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隐脑)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46例隐脑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诊断与误诊、实验室和病原学检查、治疗与预后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46例患者中合并其他疾病者78例,占53.4%。首诊误诊106例,占72.6%%。87例患者脑脊液墨汁染色发现隐球菌,占59.6%,63例隐球菌培养阳性,占43.2%,134例乳胶凝集试验(LAT)抗原阳性,占91.7%。两性霉素B(AmpB)或其脂质体和氟胞嘧啶(5-FC)联合治疗者98例,其中62例在疾病早期联合氟康唑治疗,单用氟康唑13例,脑室扩大植入Ommaya储液囊经侧脑室引流者53例,囊内或鞘内注射AmpB者53例。AmpB平均用量3.06 g,疗程12周至20个月。治愈104例,占71.2%;好转27例,占18.5%;死亡15例,占10.3%;复发34例,占23.3%。结论隐脑误诊率高;各种原因所致的免疫缺陷是引发隐脑的主要危险因素;脑脊液LAT是诊断最敏感的指标;尽早明确诊断、联合AmpB与5-FC抗真菌治疗、积极控制颅内压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陈明泉施光峰秦刚李谦张琼华张玉杰翁心华
关键词: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
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3
2007年
陈明泉李谦张琼华张玉杰施光峰
关键词: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舒肝宁注射液病毒性肝炎患者多中心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核因子-κB及其激活因子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衍生的树突状细胞核因子(NF)-κB、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37例CSHB患者、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分为CSHB组、CHB组与对照组并分别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法获得纯化的单核细胞,体外培养6 d为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用聚肌胞刺激48 h为成熟的树突状细胞(mDC).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DC NF-κB p50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培养mDC上清液中TNF α、IL-6的分泌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3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分析法,相关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结果 3组研究对象mDC表达NF-κB p50,表达量CSHB组为2.63±0.94、CHB组为2.03±0.39、对照组为1.41±0.40,3组比较,F=19.0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C分泌TNF α,CSHB组、CHB组、对照组分别为(15 317.69±4124.90)pg/ml、(9670.29±3654.68)pg/ml、(6547.43±1027.20)pg/ml,3组比较,F=45.7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IL-6分泌量分别为(1423.78±375.14)pg/ml、(862.68±93.68)pg/ml、(567.26±167.04)pg/ml,3组比较,F=67.6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研究对象mDCNF-κB p50表达与TNF α、IL-6水平呈正相关(r=0.52,P〈0.01;r=0.65,P〈0.01).CSHB组mDC表达TNF α、IL-6与凝血酶原活动度呈负相关(r=-0.41,P=0.01;r=-0.40,P=0.01),与ALT、总胆红素、HBV DNA无相关性(r=-0.03,P=0.85,r=0.01,P=0.93,r=0.01,P=0.95;r=-0.09,P=0.58,r=0.16,P=0.34,r=0.09,P=0.59).CSHB 存活组与死亡组mDC表达TNF α、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P=0.67;t=0.76,P=0.45).结论 CSHB患者树突状细胞衍生的NF-κB及其激活产物TNF α、IL-6表达增加,可能与CSHB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钱志平李宁朱梦琪郑建铭张玉杰李谦陈明泉王介非施光峰
关键词:细胞因子类树突细胞核因子-ΚB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衍生的树突状细胞表型与功能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衍生的树突状细胞(MoDC)经聚肌胞苷酸刺激后表型变化及细胞因子分泌情况,了解MoDC的免疫调节功能及其在慢性乙型肝炎(CHB)重症化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CSHB组患者37例、CHB组患者20例和健康对照者20例的外周血,分离PBMC,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法获得纯化的PBMC,体外培养诱导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DC),聚肌胞苷酸刺激为成熟树突状细胞(mDC).流式细胞术检测iDC及mDC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CD83、CD86、CD80的平均荧光强度(MFI);ELISA测定聚肌胞苷酸刺激后12、24、48 h的MoDC培养上清液中IL-12、IL-6、TNF-α分泌水平.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方差齐性检验.结果 3组iDC表面HLA-DR、CD83、CD86、CD80的MF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SHB组患者mDC表面HLA-DR、CD83、CD86、CD80的MFI与CHB组、健康对照组比较,显著低下(F值分别为59.73、13.95、34.80和73.02,均P<0.05).聚肌胞苷酸刺激12、24、48 h时IL-12分泌量为:健康对照组>CHB组>CSHB组(F值分别为151.34、126.65、72.76,均P<0.05),其中24 h时分泌量最高,分别为(48.2±7.6)、(56.7±11.8)、(97.8±16.2)ng/L.IL-6在上述3个时间点的分泌量为:CSHB组>CHB组>健康对照组(F值分别为92.50、86.89、64.57,均P<0.05),其中12 h分泌量最高,分别为(1698.3±340.4)、(965.8±231.7)、(697.8±213.6)ng/L.TNF-α在上述3个时间点的分泌量为:CSHB组>CHB组>健康对照组(F值分别为58.66、122.36、44.73,均P<0.05),24 h表达量分别为(19 672.7±4214.7)、(9946.1±2586.5)、(6659.2±955.8)ng/L.结论 CSHB患者MoDC成熟障碍,表现为IL-12分泌低下,而IL-6及TNF-α分泌亢进,可能是加剧肝脏炎性反应致重型肝炎的重要因素.
钱志平李宁郑建铭张玉杰李谦陈明泉王介非施光峰
关键词:树突细胞细胞因子类
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治疗肝纤维化的多中心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观察研究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治疗肝纤维化在扩大人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自身对照的研究设计。筛选肝纤维化患者共115例,所有病例给予口服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治疗24周,治疗前均行肝穿刺做肝活体组织检查,其中有38例患者住治疗后再次做肝活体组织检查。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后12、24周和36周,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HA、LN、Ⅳ型胶原(Ⅳ-C),观察用药前后各项指标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口服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治疗前(0周),治疗后24周和36周,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HA值分别为(279.2±81.4)ng/ml、(136.8±56.7)ng/ml、(86.9±40.7)ng/ml,LN值分别为(170.8±73.0)ng/ml、(112.5±39.5)ng/ml、(60.8±31.8)ng/ml;Ⅳ-C值分别为(153.7±60.1)ng/ml、(112.4±43.1)ng/ml、(96.3±44.1)ng/ml,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肝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显示,治疗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具有改善肝纤维化的作用,对于治疗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的疗效。
李谦张玉杰施光峰卞丽安平林炳亮高志良
关键词:肝纤维化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
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102例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观察不同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肝活检)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情况,并讨论肝活检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回顾性病例分析的方法,比较B型超声(B超)引导下肝穿刺(65例)与一秒(1s)肝穿刺(37例)2种不同肝活检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情况,分析我院102例肝活检的结果。结果:B超引导下MAGNUM活检枪肝穿刺的并发症较少,为1.5%。在非病毒性肝炎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中,脂肪肝和自身免疫性肝病为最常见的病因,各占19.5%。在反复肝功能异常半年以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倍参考范围上限值、高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有50.8%(31/61)肝脏炎症指数≥2级,需抗病毒治疗,且以年轻患者居多,年龄<41岁者占71.0%(22/31)。结论:B超引导下MAGNUM活检枪行肝穿刺操作方法较易掌握,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肝活检是诊断肝功能异常病因的重要手段,对明确诊断并确立最适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郑建铭施光峰陈明泉李谦王新宇张玉杰
关键词:肝穿刺病理检查B型超声检查活组织检查
慢性乙型肝炎长期治疗中的耐药及其防治策略被引量:4
2007年
研究表明持续HBeAg血清学阳性和HBVDNA高负荷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因此,抗病毒治疗是阻止疾病进展的关键。只要有适应证,只要条件允许.就应进行抗病毒治疗。
张玉杰施光峰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耐药核苷(酸)类似物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Toll样受体3触发后Ⅰ型干扰素的表达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Toll样受体3(TLR3)触发后I型IFN表达情况。方法选取CHB患者26例,健康对照者18例,抽取外周血用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法获得纯化的单核细胞(同时留取血浆),体外培养诱导为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给予聚肌胞苷酸(PolyI:C)刺激,在刺激0、24h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用ELISA法测定血浆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Ⅰ型IFN(IFN—α、IFN—β)表达水平。均数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在血浆中,两组Ⅰ型IFN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刺激前(0h),CHB组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表达的IFN—α、IFN-β分别为(80.00±16.15)ng/L和(36.39±13.90)ng/L,对照组分别为(76.76±15.90)ng/L和(37.14±13.68)ng/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51,t=0.178;均P〉0.05)。两组刺激后24h的IFN—α表达水平均比刺激前(0h)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4,t=1.243;均P〉0.05)。刺激后24h,对照组IFN—β水平为(54.57士16.80)ng/L,显著高于刺激前(Oh)的(37.14±13.68)ng/L(t=4.061,P〈0.05);但在CHB组,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96,P〉0.05)。刺激后24h,两组的IFN-α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2,P〉0.05),而IFN-β水平在对照组为(54.57±16.80)ng/L,显著高于CHB组的(41.64±12.57)ng/L(t=2.921,P%0.05)。结论CHB患者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存在功能障碍,不能正常表达I型IFN TLR3触发后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表达的I型IFN以IFN-β为主。
张玉杰施光峰李谦李宁陈明泉
关键词:肝炎乙型肝炎病毒乙型干扰素I型树突细胞受体细胞表面
拉米夫定联合胸腺素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观察
2009年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联合胸腺素α1与单独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完全随机、对照的方法,按1:1比例将68例人选的CHB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服用拉米夫定12个月,同时注射胸腺素α16个月;对照组单独服用拉米夫定12个月。在治疗第3、6、12和18个月时(停药6个月随访)观察2组患者血清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ALT复常率以及胸腺素α1的安全性。结果治疗12个月时,实验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和ALT复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31.17、7.17和5.92,P值均〈0.05);停药6个月随访,实验组的HBVDNA转阴率和HBeAg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53和7.17,P值均〈0.05);在停药6个月的随访过程中,实验组有2例患者检测不出HBVDNA。治疗中及之后随访观察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胸腺素α1治疗CHB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且安全性良好。
施光峰张玉杰万谟彬巫善明蔡雄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胸腺素Α1拉米夫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