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运江

作品数:13 被引量:179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苏省环境监测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主题

  • 5篇气溶胶
  • 4篇颗粒物
  • 3篇碳气溶胶
  • 3篇污染
  • 3篇细颗粒
  • 3篇细颗粒物
  • 3篇黑碳
  • 3篇黑碳气溶胶
  • 2篇毒害
  • 2篇有机气溶胶
  • 2篇水溶性离子
  • 2篇气象
  • 2篇气象条件
  • 2篇污染特征
  • 2篇夏季
  • 2篇化学组分
  • 2篇环境空气
  • 2篇功能化
  • 2篇固载
  • 2篇光学

机构

  • 13篇南京信息工程...
  • 9篇江苏省环境监...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南京市环境保...
  • 1篇中国冶金科工...
  • 1篇江苏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曼彻斯特大学
  • 1篇江苏省环境保...

作者

  • 13篇张运江
  • 9篇汤莉莉
  • 5篇周宏仓
  • 5篇蒋磊
  • 4篇王壮
  • 4篇陈杨
  • 4篇花艳
  • 4篇盖鑫磊
  • 3篇秦玮
  • 2篇于红霞
  • 2篇杨笑笑
  • 2篇潘良宝
  • 1篇张宁红
  • 1篇王月华
  • 1篇喻义勇
  • 1篇魏建苏
  • 1篇张祥志
  • 1篇李健军
  • 1篇高愈霄
  • 1篇傅寅

传媒

  • 3篇环境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大气与环境光...
  • 1篇中国科学:化...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洲地区黑碳气溶胶外场在线观测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黑碳气溶胶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之一,不仅影响着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还通过吸收太阳辐射改变辐照平衡从而影响区域乃至全球气候。亚洲地区作为世界七大洲中人口最多、面积最广的地区,黑碳气溶胶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二分之一以上。对当前黑碳气溶胶观测所用主要仪器与方法,以及亚洲地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有关黑碳气溶胶的观测结果进行了系统性总结。通过总结发现亚洲地区大气黑碳浓度分布特征与人口分布特征相一致,中国地区黑碳浓度分界线与胡焕庸线大致吻合,佐证了黑碳主要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结论;并进一步分析了亚洲地区黑碳排放来源及影响因素,以及黑碳光学性质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后总结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黑碳气溶胶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先久坤崔世杰张运江盖鑫磊
关键词:黑碳光学特性
南京冬季重霾天气过程与颗粒物污染特征被引量:7
2015年
2013年12月1-9日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化学组分外场观测,对2013年1月11-16日南京冬季一次持续重霾天气过程与颗粒物污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重霾过程,南京地面相对湿度较高且伴随静小风,近地层的水平输送条件较差,污染物不易扩散;天气环流形势稳定,地面受高压控制且处于均压场内,垂直方向存在明显逆温,为霾的形成提供有利的气象条件;大气PM10和PM2.5的小时最大浓度分别高达433μg/m3和325μg/m3,水平能见度低于1 km。PM2.5平均占PM10的72.4%,PM1平均占PM2.5的50.6%,颗粒物以细粒子为主,且PM2.5对能见度的影响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减弱。水溶性离子SO42-、NO3-、NH4+是PM2.5中的主要成分,其占总浓度61%,同时SO2转化率(SOR)和NO2转化率(NOR)分别为0.35和0.31,表明霾天更有利于二次气溶胶转化。此外,PM2.5中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有(NH4)2SO4、NH4NO3以及少量NH4Cl。水溶性离子浓度与能见度呈现明显负相关性,说明PM2.5中水溶性离子对能见度的降低起主要作用。
陈杨汤莉莉王壮秦玮葛顺周宏仓魏建苏张运江江蓉馨
关键词:气象条件大气颗粒物水溶性离子
南京春夏秸秆焚烧期间大气黑碳气溶胶来源解析被引量:9
2017年
黑碳气溶胶(black carbon,BC)严重影响大气空气质量和气候效应。在中国,每逢农作物收获期间在因秸秆焚烧产生的烟羽中会观测到高浓度的BC。然而,定量解析BC的来源仍是一大难题。该研究运用七波段黑碳仪(Aethalometer)实时在线观测,结合Aethalometer模型,对春夏秸秆焚烧期间南京地区3个观测点(城市、郊区、乡村地区)的BC进行来源解析,分析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分别对BC的贡献。结果表明,BC在南京城区、郊区和乡村整个观测期间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28、5.10、4.56μg/m^3;其中,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排放的BC其平均占比分别是是82.5%和17.5%、82.9%和17.1%、85.5%和15.5%。可见观测期间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源是南京地区大气中BC的主要来源。而在高浓度BC时期(~19.46μg/m^3),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排放源对BC的贡献分别为69.0%~75.6%和24.4%~31.0%;同时结合潜在源贡献函数分析发现与生物质燃烧有关的潜在源主要分布在安徽南部地区并会对南京地区大气中高浓度的BC产生很大的贡献。
花艳汤莉莉刘丹彤张运江蒋磊喻义勇傅寅陈诚秦玮
关键词:黑碳气溶胶秸秆焚烧
南京夏季大气有机气溶胶老化过程在线观测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大气有机气溶胶(OA)老化过程的在线观测是气溶胶化学研究领域的难点之一.本研究应用颗粒物化学组分监测仪(ACSM)对南京夏季城区大气非难熔性亚微米细颗粒物(NR-PM1)组分进行在线连续观测,并利用ACSM观测出的特征碎片离子,即f44(m/z 44与总OA的质谱信号之比)与f57(m/z 57与总OA的质谱信号之比)间的函数关系(f44 vs f57)及变化规律来动态估计大气中烃类有机气溶胶(HOA)的老化过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NR-PM1平均质量浓度为19.87±8.46μg m-3,其中OA占比最大(51.8%),且OA中氧化态有机气溶胶(OOA)的贡献较大(72%±0.14%).OOA,Ox(Ox=O3+NO2)的质量浓度与OOA/ΔCO(ΔCO是去除CO背景值后的质量浓度)呈相似的日变化规律,表明OOA的生成过程主要受大气光化学活性的影响.在f44 vs f57中,OOA/ΔCO和Ox质量浓度随f44的增大而逐渐增大,而HOA/ΔCO和HOA/OA的大小随f44的增大逐渐减小.这些特征反映出HOA通过光化学反应作用逐渐向OOA转化的过程.此外,利用f57的变化规律估算大气中HOA所需的老化时间约为5~10 h.本文为外场观测中动态长期地研究大气气溶胶的老化进程及其寿命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方法.
张运江汤莉莉王壮于红霞张祥志周宏仓陈杨江蓉馨
关键词:有机气溶胶老化过程
2013年1月南京强霾时期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2013年1月,南京经历了一次重大持续性灰霾污染过程。利用在线气体及气溶胶监测系统和扫描电迁移率颗粒物粒径谱仪,通过研究颗粒物质量浓度,主要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不同时段颗粒物的数谱分布及其日变化分布,二次气溶胶及黑碳与能见度的相关性等多个方面,较为全面地分析了重霾时期大气细颗粒物的污染特征。
汤莉莉江蓉馨王月华张运江王壮陈杨蒋磊崔玉航
关键词:灰霾颗粒物水溶性离子能见度
一种有机胺改性二氧化锰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胺改性二氧化锰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以下步骤:将二氧化锰颗粒加入到含有机胺、盐酸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浸渍溶液中,搅拌获得混合悬浮液;将混合悬浮液进行反复冻融,然后经离心、洗涤、干燥后,获得有机胺改...
李海玮门启慧盖鑫磊卜云飞张运江
南京市不同季节大气亚微米颗粒物化学组分在线观测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本研究利用Aerodyne气溶胶化学组分监测仪在典型冬季重污染(12月)和夏季(8月)时期分别对南京城市大气非难熔性亚微米细颗粒物(NR-PM1)进行连续在线观测.结果表明,NR-PM1的组分平均贡献为(8月,12月):有机物(51.8%,44%)、硝酸盐(12.8%,23%)、硫酸盐(20.9%,13%)、铵盐(14%,16.8%)、氯化物(0.5%,3.2%).硝酸盐和硫酸盐在8月和12月呈现不同的日变化,如硝酸盐在12月白天呈现增加趋势,表明白天光化学作用对硝酸盐形成起主导作用;12月高浓度的硫酸盐在较高相对湿度的夜间被观测到,而8月在午后出现峰值,这表明在12月和8月硫酸盐的形成可能分别被液相生成和气相光化学作用驱动.8月臭氧污染期间,硝酸盐通过非均相反应在夜间快速形成,日出后,SO_2-4和氧化态有机气溶胶(OOA)同时增加表明二次气溶胶的形成;12月霾污染期间,二次无机组分和具有较高氧化度的OOA逐渐增加.
胡丙鑫汤莉莉张宁红张运江蒋磊崔玉航花艳杨笑笑
关键词:日变化相对湿度
南京冬季重污染过程中黑碳气溶胶的混合态及粒径分布被引量:7
2017年
2013年12月,我国中东部地区暴发持续性重污染过程.本研究利用单颗粒黑碳光度计(SP2),分析这次过程中黑碳气溶胶(BC)的质量浓度、混合态以及粒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南京BC质量浓度在1.01~14.05μg·m-3之间,平均为4.39μg·m-3,污染较重时呈现夜间高白天低的日变化特征,污染较轻时则为早晚双峰型;用相对包裹层厚度(Dp/Dc)表示BC混合态特征,污染较轻时日变化为凌晨及午后较高,早晚出行高峰期较低,说明在凌晨及午后BC的老化程度较深,早晚机动车排放高峰时段BC多为近地源排放的新鲜粒子.污染较重时Dp/Dc日变化相对平缓,区域性污染特征更为明显并在高相对湿度下体现出气-固转化的过程;BC质量和数谱的粒径分布均为单峰型,数谱峰值粒径在污染较轻时分布在91 nm左右,污染较重时为100 nm,不同污染程度下质量谱峰值粒径均为210 nm,通过对比全球范围的观测结果可以体现出BC一次源的区域性差异.本研究对深入认识长三角地区大气BC污染特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蒋磊汤莉莉潘良宝刘丹彤花艳张运江周宏仓崔玉航
关键词:黑碳混合态粒径分布
一种有机胺改性二氧化锰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胺改性二氧化锰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以下步骤:将二氧化锰颗粒加入到含有机胺、盐酸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浸渍溶液中,搅拌获得混合悬浮液;将混合悬浮液进行反复冻融,然后经离心、洗涤、干燥后,获得有机胺改...
李海玮门启慧盖鑫磊卜云飞张运江
南京北郊大气棕碳吸光特性、来源及其季节变化特征
2023年
大气棕碳(BrC)是对大气颗粒物中具有吸光能力的一类有机物的总称,其对空气能见度及气候系统均有重要影响.自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底于南京北郊利用黑碳仪测定了气溶胶中BrC的光吸收系数,利用最小相关性法分别定量一次(BrC_(pri))和二次棕碳(BrC_(sec))贡献,结合后向轨迹、潜在来源和日均变化,分析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BrC的平均光吸收系数(370 nm)为(7.76±7.17)Mm^(-1),对于总气溶胶光吸收贡献率为(22.0±8.8)%.不同波长下棕碳吸光系数在四季呈现U字形变化,即春季和冬季高,夏季和秋季低.BrC_(pri)和BrC_(sec)(370 nm)全年光吸收贡献分别为(62.9±21.4)%和(37.1±21.4)%;前者在四季均占主导,但随着波长增加,BrC_(sec)的贡献逐渐增加并最终占主导(如在660 nm时).除冬季以外,BrC在其他季节受到来自海上气团的显著影响,而冬季受当地及周边地区排放影响更为显著.交通排放在春、夏和秋季对一次排放BrC影响比冬季大,而燃煤和生物质燃烧则对冬季一次排放BrC影响较大.光化学和液相反应过程在不同季节对二次BrC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夏季主要来源于光化学反应,而冬季则主要来源于液相反应,而这两种反应也均是春季和秋季二次BrC重要生成途径.
陈星州崔世杰张运江先久坤王镜雲汪俊峰盖鑫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