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角膜
  • 6篇原位
  • 6篇准分子
  • 6篇准分子激光
  • 6篇激光
  • 6篇分子
  • 5篇准分子激光原...
  • 5篇准分子激光原...
  • 5篇磨镶术
  • 5篇激光原位
  • 5篇激光原位角膜...
  • 4篇角膜磨镶术
  • 3篇原位角膜磨镶...
  • 3篇准分子激光原...
  • 3篇近视
  • 3篇激光原位角膜...
  • 3篇分子激光原位...
  • 2篇眼压
  • 2篇眼压测量
  • 2篇眼压计

机构

  • 6篇爱尔眼科医院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云南省第二人...

作者

  • 12篇徐曼
  • 8篇栗静
  • 8篇刘磊
  • 5篇柯红琴
  • 4篇王虎杰
  • 3篇张立
  • 3篇李新宇
  • 3篇叶应嘉
  • 3篇王渝龙
  • 2篇张成成
  • 1篇周伟
  • 1篇王勇
  • 1篇杨兰
  • 1篇夏桂花
  • 1篇牛晓光

传媒

  • 3篇眼科新进展
  • 3篇国际眼科杂志
  • 2篇中国激光医学...
  • 2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iaton眼压计与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的比较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比较Diaton眼压计(DT)与非接触式眼压计(NCT)测量眼压的差异。方法分别使用DT和NCT测量患者眼压,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多元相关分析研究眼压测量值与年龄、角膜曲率、等效球镜度、中央角膜厚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DT与NCT的平均眼压测量值分别为(13.81±3.27)mmHg和(15.80±3.4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测量值的相关系数r=0.438,P<0.05,两种眼压计的测量差值随中央角膜厚度增加而升高;将所有患者依照中央角膜厚度分为3组,NCT测量值在3组间有显著差异,而NCT测量值在3组间无差异;NCT测量值与年龄和中央角膜厚度呈正相关,而DT测量值与年龄、角膜曲率、等效球镜度、中央角膜厚度均不相关。结论 Diaton眼压计测量值不受年龄和中央角膜厚度影响,与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值呈正相关,可应用于临床普查和诊断。
刘磊栗静李新宇徐曼王渝龙
关键词:非接触式眼压计眼压测量
影响近视患者LASIK手术前后暗环境下低对比度视力的因素
2011年
目的探索影响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前后暗环境下低对比度视力(lowcontrast visual acuity,LCVA)的相关因素。方法行LASIK术的患者61例122只眼。使用ZyQv视力表测量患者手术前后暗环境下10%对比度视力。术前及术后3个月检查裸视力、瞳孔直径、LCVA值、球镜度、等效球镜度、总像差、总高阶像差、K值、Q值和柱镜等。结果 (1)术前LCVA值与瞳孔直径、球镜度绝对值、等效球镜度绝对值、总像差及总高阶像差正相关,与K值、柱镜度、Q值及球差不相关。(2)术后3个月LCVA值与Q值、总像差、总高阶像差及球差正相关,与瞳孔直径及K值不相关;ΔLCVA与Δ总高阶像差、Δ球差、ΔQ值及预矫屈光度绝对值正相关。结论近视患者LASIK术前、术后其LCVA值受眼部不同因素的影响。
徐曼刘磊栗静王虎杰柯红琴
关键词:激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Q值引导个体化LASIK与标准化LASIK术对患者暗环境下低对比度视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比较Q值引导个性化LASIK(Q-LASIK)与标准化LASIK(S-LASIK)对患者暗环境下低对比度视力(LCVA)的影响。方法行LASIK术患者69例133只眼,其中行S-LASIK患者37例71只眼(S组),按等效球镜度分为低度近视组(S1组)、中度近视组(S2组)及高度近视组(S3组);行Q-LASIK患者32例62只眼(Q组),同样按等效球镜度分为Q1、Q2及Q3组。对S组及Q组患者手术前后的LCVA值及主观感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S组中,术后1周各近视度组LCVA值均较术前显著增大(P<0.05);术后1个月,S1组LCVA值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3个月S2组LCVA值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2)Q组中,各近视度组在术后各时间段LCVA值与术前差异均无显著意义。(3)术后3个月,S3组患者ΔQ值、Δ球差值和ΔLCVA值显著大于Q3组(P<0.05)。(4)术后各时间段两组夜间视力较术前戴镜时差的主诉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Q-LASIK术能够相对减轻高度近视患者术后的夜视力下降。
徐曼刘磊栗静王虎杰柯红琴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Pentacam测量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和前房形态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和前房形态的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52例(102眼)施行LASIK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按照承载因子(loadingfator,LF;LF=术前中央角膜厚度/术后剩余基质床厚度)分为3组,LF<1.6为A组(50眼),1.6≤LF<1.7为B组(25眼),LF≥1.7为C组(27眼),分别于术前、术后2d、7d、1个月和3个月用Pentacam测量角膜后表面最适参考球面(posterior best fitsurface,PBFS)、后表面最高点(posterior elevation,PE)、中央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和最小前房角的变化。结果 PBFS:A、B、C3组术后PBFS均较术前明显降低,A组在术后3个月时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后3个月时仍较术前降低。术前PBFS和术后7d时PBFS的差值ΔPBFS与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屈光度数、术后剩余基质床厚度、LF和术后7d时的中央角膜厚度均无线性相关关系。PE:3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PE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ACD:A组术后3个月内ACD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C两组术后3个月内ACD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最小前房角:3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最小前房角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LASIK术后7d内角膜后表面有前移,之后在此基础上又出现后移,3个月时大多可恢复至术前水平,未恢复者与1个月时相比也无进行性发展。LF≥1.6的患者术后ACD变浅,可能与术后调节增加有关。
柯红琴刘磊栗静李新宇徐曼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PENTACAM角膜后表面前房
同轴1.8mm微切口超声乳化术在超高度近视白内障的应用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同轴1.8mm微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在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因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和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患者71例98眼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术前眼轴长度、术前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观察手术并发症和术后眼部情况。术后随访3~6mo,并记录术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结果:术前平均眼轴长度为29.33±1.95mm。术前裸眼视力均<0.05。术后裸眼视力≥0.3共60眼(61%);最佳矫正视力≥0.5为48眼(49%);术中1眼出现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术后20例患者出现双眼干扰症状;后发性白内障6眼,5眼行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无视网膜和脉络膜脱离者,术后无眼压升高者。结论:同轴1.8mm微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安全、有效的方法。
陈毕峰叶应嘉徐曼张立张成成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超高度近视微切口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主导眼改变及其影响的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主导眼分布特点及其影响.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行LASIK的近视患者190例(380眼),按屈光参差度数及主导眼眼别分为3组:A组,两眼等效球镜度差异<1.75 D,共154例;B组,两眼等效球镜差异≥1.75 D,且主导眼为近视度数较高眼,共19例;C组,两眼等效球镜差异≥1.75 D,且主导眼为近视度数较低眼,共17例.术前和术后1个月分别检查裸眼视力、屈光度及确定主导眼(卡洞法),术后1个月接受远、近视觉满意度问卷调查.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LASIK术前右眼为主导眼125例(65.8%),左眼65例(34.2%);术后右眼为主导眼92例(48.4%),左眼98例(51.6%).59例(31.1%)患者在术后发生主导眼转变.B组患者中主导眼转变率(47%)高于A组(29%)和C组(29%)(x2=5.38,P<0.05).屈光参差患者术前主导眼与非主导眼等效球镜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主导眼的等效球镜度为(-0.29±0.89)D,较非主导眼[(-0.42±0.91)D]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2.448,P=0.015).主导眼改变和未改变患者的远、近视觉满意度分别为2.33、2.40和3.62、3.9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ASIK术后存在主导眼的改变,即关键期后,眼优势具有可塑性,尤其在术前有屈光参差且主导眼为近视度数较高眼的患者中发生率更高.术后非主导眼较主导眼更偏近视.但主导眼改变与否对术后视觉满意度无显著影响.
刘磊王渝龙栗静徐曼
关键词:主导眼
T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后房型有晶状体眼散光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mplantabIe collamerlens,TICL)矫正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历研究。收集我院2010-02/2011-06经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散光22例40眼的病历资料,该手术均在局部麻醉下通过3mm透明角膜切口植入TICL。随访12mo,随访内容包括术前及术后1d;1wk;1,3,12mo的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屈光度数、角膜内皮细胞分析、人工晶状体柱镜轴位等。结果:术后3mo40眼裸眼视力均等于或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球镜度数均在-0.5~+0.5D,柱镜度数均在-0.75~0D。术后1moTICL轴向偏差在10°以内者占95.0%(38/40),TICL轴向偏差在10°~15°者占2.5%(1/40),偏差大于30°者1眼(2.5%);TICL旋转大于30°的1眼行人工晶状体调位术,术后TICL轴向偏差在10°以内。术后7眼眼压一过性升高,经降眼压治疗,1wk内恢复正常。未发现继发性青光眼、晶状体混浊等病例。结论:TICL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合并散光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
张立蒋海翔叶应嘉张成成徐曼杨兰
关键词:高度近视
Diaton眼压计测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眼压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通过与非接触式眼压计(non-contact tonometer,NCT)的比较,评价Diaton眼压计(DT)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前后眼压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LASIK术前及术后1mo,分别使用NCT和DT测量患者眼压,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mo时,NCT眼压测量值较术前下降(5.76±2.31)mmHg,DT眼压测量值则无显著差异(t=0.70,P=0.487);NCT与DT读数测量值差值与术中切削量呈正相关,与术后中央角膜厚度呈负相关。结论:Diaton测量眼压不受角膜厚度的影响,因此更适用于LASIK术后患者的眼压测量。
刘磊栗静李新宇王渝龙徐曼
关键词:非接触式眼压计眼压测量角膜磨镶术眼压
以纤维蛋白凝胶为载体培养兔角膜缘上皮细胞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兔角膜缘上皮细胞(corneal limbus epithelialcell,CLEC)在纤维蛋白凝胶上的最佳接种方式及其生长情况。方法取角膜缘上皮组织块进行细胞培养。用针对鼠抗兔角蛋白3(CK3)的单克隆抗体AE5和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抗体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MTT法测定CLEC增殖活性。将传第二代的细胞分A、B两组分别接种到纤维蛋白凝胶表面和凝胶体内进行培养,在接种后5d、10d、15d时将凝胶溶解离心后计数细胞数,比较两种接种方式下细胞的增殖力。结果传第一、二代细胞培养3~5d后胞浆AE5染色阳性,胞核PCNA染色阳性,传第一代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31%、65%,传第二代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45%、79%。传第一代细胞在接种后6h内贴壁,1~2d时处于潜伏期,2~3d时处于快速生长期,3d时达85%以上汇合,细胞增殖活性最高,4d时细胞汇合达95%以上,增殖活性逐渐降低。接种后5d时A组细胞数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d和15d时A组细胞数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以纤维蛋白凝胶为载体培养CLEC时将细胞接种在凝胶表面比包埋在凝胶体内更有利于细胞增殖,适合用于CLEC移植培养的研究。
柯红琴刘磊栗静王虎杰徐曼
关键词:角膜缘上皮细胞纤维蛋白凝胶角膜移植
两种不同表面麻醉剂对泪液分泌试验结果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的表面麻醉剂对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准分子门诊就诊患者84例(168眼),其中男51例(102眼),女33例(66眼),同一患者左右眼随机分别以5 g·L-1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和4g·L-1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1滴单次滴眼,观察滴眼后的眼部刺激症状及结膜充血情况,测量其SIT值,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盐酸丙美卡因组有15眼出现一过性眼部刺激症状,盐酸奥布卡因组有33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丙美卡因组轻度结膜充血的眼数为54眼,明显多于盐酸奥布卡因组的39眼(P<0.05);盐酸丙美卡因组SIT值为(7.50±5.15)mm,盐酸奥布卡因组为(9.71±5.46)mm,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丙美卡因组48眼SIT值小于10 mm,盐酸奥布卡因组为33眼,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丙美卡因组30眼SIT值小于5 mm,盐酸奥布卡因组为21眼,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丙美卡因较盐酸奥布卡因有更好的眼部耐受性,且测量的SIT值短于盐酸奥布卡因组,说明盐酸丙美卡因眼表麻醉效果可能要强于盐酸奥布卡因。
牛晓光徐曼夏桂花路月
关键词:泪液分泌试验盐酸奥布卡因表面麻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