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卓智

作品数:24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会议论文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磁共振
  • 11篇成像
  • 5篇缺血
  • 5篇卒中
  • 5篇脑卒中
  • 4篇血性
  • 4篇缺血性脑卒中
  • 4篇急性
  • 3篇代谢
  • 3篇化学交换
  • 3篇波谱
  • 3篇磁共振波谱
  • 3篇磁共振波谱学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多模态
  • 2篇血脑
  • 2篇血脑屏障
  • 2篇压缩感知
  • 2篇质子
  • 2篇质子转移

机构

  • 21篇汕头大学医学...
  • 4篇汕头大学
  • 3篇韩山师范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阿尔伯塔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梅州市人民医...
  • 1篇汕头市中心医...
  • 1篇江南大学附属...

作者

  • 24篇戴卓智
  • 19篇吴仁华
  • 9篇延根
  • 8篇沈智威
  • 5篇李胜开
  • 5篇易美芝
  • 4篇肖刚
  • 4篇贾岩龙
  • 3篇聂婷婷
  • 3篇张桂珊
  • 2篇王吕浩
  • 2篇张志艳
  • 1篇林黛英
  • 1篇苏鸿辉
  • 1篇赵大威
  • 1篇翟玉霞
  • 1篇耿宽
  • 1篇陈湘光
  • 1篇玄英花
  • 1篇韦茂彬

传媒

  • 4篇磁共振成像
  • 2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功能与分子医...
  • 1篇中华医学会放...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9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普通型社区获得性肺炎CT征象对比
2021年
目的:探讨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普通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胸部CT征象差异,以提高COVID-19与CAP的CT鉴别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34例普通型COVID-19及47例普通型CAP患者的胸部CT影像资料,比较COVID-19与CAP患者CT表现的差异。结果:COVID-19患者铺路石征、实变影和胸水发生率分别为44.1%、5.9%、0%,CAP患者的分别为10.6%、53.2%、2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VID-19患者外周混合磨玻璃影、实变影、实性结节数分别为2.00(0.00,6.05)、0.00(0.00,0.00)、0.00(0.00,0.00)个,CAP患者的分别为0.00(0.00,2.00)、1.00(0.00,2.00)、0.00(0.00,0.00)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其他CT征象的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P>0.05)。结论:普通型COVID-19和普通型CAP患者的CT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普通型COVID-19患者的铺路石征发生率比CAP患者高,外周混合磨玻璃影数也比CAP患者多,而实变影和胸水发生率以及实变影、实性结节数均较CAP患者低。
钟鑫威范晓东陈小凤莫泳康林黛英陈湘光戴卓智杨志企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
评估量化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窗的研究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利用高场MR多模态成像序列评估及找出脑卒中的早期迹象影像证据,为早期rt-PA溶栓治疗时间窗提供直观和个体化的影像学信息。材料与方法利用线栓法栓塞右侧大脑中动脉,制备MCAO大鼠模型10只,在不同的时间点采用DWI、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常规T2WI评估MCAO大鼠模型脑缺血性病变区域的特性。通过MRS、并应用LCModel后处理来绝对定量在不同的时间点病灶内局部特异性代谢物浓度的变化。结果 10只MCAO大鼠,6 h内T2WI均未显示明确病变灶;而大脑中动脉梗塞10 min后,DWI均能在大脑中动脉供血相应纹状体区及顶叶皮层区显示出异常的高信号,与DWI相应病变区ADC图均显示有异常的低信号。MRS研究发现,大脑中动脉梗塞1 h后病变中心区对比相应对侧正常区Lac峰明显增高,NAA峰明显下降;谷氨酸和牛磺酸绝对浓度2 h内逐渐上升达峰值,随后3 h段明显下降。结论 MR多模态成像序列,特别是利用T2WI、DWI及1H MRS可定性诊断超早期缺血性脑卒中,并能评估及量化超急性脑卒中发病时间窗,为筛选适合rt-PA溶栓治疗者提供客观和个体化的影像学信息。
延根赵大威戴卓智贾岩龙耿宽玄英花吴仁华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磁共振波谱学
7.0 T MR γ-氨基丁酸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的新技术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γ-氨基丁酸是大脑内最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作者运用一种基于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EST)的MRI新方法对γ-氨基丁酸进行成像。材料与方法实验在安捷伦7.0 T动物MR扫描仪上完成,配制不同浓度γ-氨基丁酸及其他代谢物溶液(谷氨酸、肌醇、肌酸及胆碱)的试管模型,在温度与酸碱度统一的情况下,分别获得γ-氨基丁酸及其他代谢物Z谱图,并通过收集CEST图研究γ-氨基丁酸的CEST效应与浓度的关系及其他代谢物对γ-氨基丁酸CEST效应的潜在贡献。结果通过谱线分析,在偏离水峰2.75 ppm处可以明显地观察到γ-氨基丁酸的CEST效应。改变B1值后获得的Z谱非对称曲线显示γ-氨基丁酸的CEST效应随着B1值的增大而增加,在6.0μT(255 Hz)下达到最大值。体外试管CEST成像显示γ-氨基丁酸的图像信号随其浓度升高而升高,在2.75 ppm处获得的大脑中其他代谢物CEST图示除谷氨酸外其他代谢物几乎不显影。结论实现了γ-氨基丁酸的特异性成像,在本实验条件下获得了最优预饱和能量B1值为6μT,提供了一种无创、无放射性及高时空分辨率的成像方法,有望获得在体的γ-氨基丁酸浓度分布结构图。
章桃贾岩龙聂婷婷易美芝戴卓智延根吴仁华
关键词:Γ-氨基丁酸磁共振成像代谢
利用7T多模态成像序列评估及量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时间窗
延根戴卓智李胜开王吕浩吴仁华
磁共振化学交换饱和转移的研究
<正>近年来新出现的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EST)技术在pH成像与代谢物成像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打破了MRS作为磁共振领域里唯一无创地研究活体器官的组织代谢、生化变化方法的地位。CEST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磁共振分子影像,...
吴仁华戴卓智
文献传递
Study on euronal metabolic characterization in peritumoral area of C6 rat glioma using 1H MRS at 7T
<正>目的:This study aimed to establish a repeatable rat glioma model and investigate the validity of using MRS to...
易美芝延根戴卓智玄樱花吴仁华
文献传递
磁共振谷氨酸成像
磁共振谷氨酸成像属于磁共振化学交换饱和传递(CEST)成像.CEST成像是在磁化传递及化学交换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磁共振成像新方法,其在酸碱度成像及对各种代谢物成像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CEST技术与磁化传递技术密...
吴仁华戴卓智沈智威
关键词:磁共振谷氨酸
大鼠失神经骨骼肌7.0T MR磷谱表现
2018年
目的 通过7.0 T MR磷谱(31P-MRS)探讨大鼠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的变化规律.方法 实验动物为体重200~250 g雄性SD大鼠.实验组18只,选取右后肢作为手术侧,于腹股沟水平向下切除10 mm长度股神经,以建立失神经营养支配骨骼肌萎缩模型.对照组6只为假手术组(只进行右后肢皮肤切口及神经探测).于造模前和造模后不同时间点(造模后3 d及1、2、4、6、8、10周),在7.0 T动物MR成像系统上采集股直肌31P-MRS信号.用外标法(浓度为10 mmol/L磷酸肌酸钠水模溶液)和jMRUI软件实时定量β-ATP、磷酸肌酸(PCr)和无机磷酸盐(Pi)的绝对浓度.同时计算其相对浓度PCr/Pi、Pi/β-ATP、PCr/β-ATP、PCr/(PCr+Pi)和Pi/(PCr+Pi).细胞内pH值(pHi)由Pi信号相对于PCr信号的化学位移计算.实验组或对照组纵向各时间点之间各代谢物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中的Bonferroni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各个代谢物在横向各时间点之间的比较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大鼠股直肌β-ATP、PCr和Pi平均浓度分别为(6.654±0.178)、(25.656±0.695)、(1.594±0.096)μmol/g.实验组大鼠骨骼肌失神经后各实验时间点,β-ATP、PCr、Pi、PCr/Pi、PCr/PCr+Pi、Pi/PCr+Pi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第3天外,实验组Pi/β-ATP、PCr/β-ATP、pHi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失神经损伤第3天,股直肌β-ATP和PCr与失神经前相比分别下降了约11.5%和19.7%;第4周时,分别下降了约63.1%和68.8%;此后下降速度减慢,至第10周,下降74.0%和82.3%.Pi、Pi/PCr+Pi、Pi/ATP水平随失神经支配时间延长进行性升高.正常大鼠pHi为7.033±0.017.失神经营养支配后pHi逐渐下降.结论 7.0 T 31P MRS可以定量显示正常和失神经骨骼肌不同时间点能量代谢和pHi值的变化趋势.骨骼肌失神�
段斐沈智威戴卓智吴越王静吴仁华姚振威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学肌疾病萎缩性去神经支配细胞内PH值
基于酰胺质子转移的磁共振酸碱度成像
酸碱度平衡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各组织酸碱度处于一种动态平衡过程,只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因此,酸碱度的变动可以很好地反映组织的代谢变化,如肿瘤、脑梗塞等。而对于酸碱度的检测,目前尚无一...
戴卓智杨文彬沈智威韦茂彬肖刚吴仁华
文献传递
基于7.0T磁共振用MT成像新方法探究NOE及APT加权成像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磁化传递效应成像是一种新的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目前分子影像学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核奥氏效应(Nu鄄clear overhauser enhancement,NOE)以及酰胺质子转移(APT)是两种特殊的MT成像方法。本研究在7.0T磁共振上探究NOE及APT加权成像。方法:将生鸡蛋清、胎牛血清白蛋白(BSA)、柠檬汁置于试管,将C6胶质瘤细胞接种至大鼠右侧基底节区,7.0T磁共振扫描仪在连续波预饱和下的PRESS序列用不同的预饱和能量进行扫描,射频能量分别为0.6、0.8、1.0、1.3、1.6、2.0、3.0μT。同时用连续被预饱和下的EPI序列扫描出正常鼠以及胶质瘤大鼠的MT图。以上偏置频率为5^-5 ppm,其中扫描参数:TR 6 000 ms,TE 26.51 ms,RF持续时间为4 s。结果 :生鸡蛋清以及BSA均可以观察到比较明显的NOE及APT效应,而柠檬汁则观察不到NOE效应,只能观察到APT效应。且随着能量的增大,APT效应明显增强,而NOE效应明显减弱;在RF预饱和能量<1.0μT时,NOE效应相对较大,而APT效应相对较小,当能量>1.0μT时则表现为相反的结果。对于大鼠而言,表现为相同趋势。NOE及APT加权图(NOER及APTR)提示大鼠胶质瘤肿瘤中心区域NOE效应下降,APT效应增强。结论:NOE及APT的观察需要较恰当的参数,其中预饱和能量的大小对两种效应的影响较大。太小及太大的预饱和能量都会影响两种效应。本实验首先证实了富含蛋白质的物质可以观测到两种效应,并且观测到胶质瘤大鼠肿瘤区域NOE效应下降而APT效应增强,从而猜测肿瘤区域的效应变化可能与蛋白质分子的浓度有关。
唐湘雍沈苑玉胡伟张志艳戴卓智沈智威吴仁华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磁共振成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