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彦琪

作品数:29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细胞
  • 11篇动脉
  • 10篇血管
  • 9篇心肌
  • 6篇黏附分子
  • 6篇外周
  • 6篇内皮
  • 5篇血管细胞
  • 5篇外周血
  • 5篇干细胞
  • 4篇动脉粥样硬化
  • 4篇心肌梗死
  • 4篇血管细胞黏附...
  • 4篇皮损伤
  • 4篇起搏
  • 4篇细胞黏附分子
  • 4篇内皮损伤
  • 3篇心力衰竭
  • 3篇心室
  • 3篇心脏

机构

  • 23篇上海市第一人...
  • 3篇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浙江医院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南通市第一人...
  • 1篇上海市南汇区...

作者

  • 29篇朱彦琪
  • 21篇孙宝贵
  • 12篇张治
  • 11篇戴秋艳
  • 7篇严轶文
  • 5篇李为真
  • 5篇安英华
  • 4篇汪芳
  • 3篇诸葛萦
  • 3篇薛吉祥
  • 3篇张建军
  • 3篇温沁竹
  • 3篇陈岗
  • 3篇孟伟栋
  • 3篇金炜
  • 3篇庄文燕
  • 2篇储光
  • 2篇孙冰
  • 2篇汪爱虎
  • 2篇冯金芝

传媒

  • 4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上海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国外医学(心...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国际心血管病...
  • 1篇第十一次中国...
  • 1篇中华医学会心...
  • 1篇中华医学会心...
  • 1篇THE 23...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7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1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精氨酸对动脉粥样硬化兔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L-精氨酸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血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影响,并探讨血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与血管局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关系。方法:①实验于2003-9/2004-04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研究室完成。选用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模型组、L-精氨酸组、对照组。②模型组、L-精氨酸组予高脂饮食10d后,球囊拉伤右髂外动脉。继续喂以高脂饮食30d后处死动物,L-精氨酸组从术后第2天起经饮水给予L-精氨酸1g/d。对照组以普通饲料喂养。③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实验前、术前及术后30d各组兔血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组织冰冻切片以原位杂交检测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mRNA的表达,抽提蛋白行免疫印迹检测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蛋白。④计量数据间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兔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mRNA表达:血管损伤后30d,模型组明显增多,L-精氨酸组较轻,对照组阴性。②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蛋白表达:血管损伤后30d,模型组明显增多,L-精氨酸组少于模型组,对照组少量。③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各组3个时间点无差异(P>0.05)。术后30d,模型组明显高于术前(P<0.05);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及L-精氨酸组(P<0.01,0.05),而L-精氨酸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口服L-精氨酸能够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兔血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血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可以反映球囊损伤血管局部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变化。
朱彦琪张治孙宝贵
关键词:动脉硬化精氨酸
口服L-精氨酸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兔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表达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个炎症过程。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主要介导单核细胞在血管内皮的紧密贴附及钻人内皮,在AS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为VCAM-1胞外区脱落进...
朱彦琪张治孙宝贵
文献传递
自身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修复的影响
<正>目的血管内膜损伤后修复是介入术后再狭窄的潜在的病理过程。异体骨髓或外周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 (EPCs)或未分化的单个核细胞(MNCs)移植已经被证实可以加速动脉内膜损伤后的再内皮化,抑制新生内膜的形成。我们观察使用...
朱彦琪孙宝贵
文献传递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裸鼠缺血心肌中的分化被引量:1
2008年
我们旨在探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uman peripheral derived mononuclear cells,hMNCs)能否向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分化。分离出hMNCs,将其经尾静脉回输到裸鼠心肌梗死模型中,2-12w后获取裸鼠心脏制备冰冻切片。用免疫双染判断移植细胞是否分别向以上三种细胞分化。免疫荧光分析的结果显示回输hMNCs后,在其心肌缺血区发现有部分细胞能同时表达人类特异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和心肌特异的TNT(troponin T)抗原、HLA和平滑肌细胞特异的平滑肌α-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抗原、HLA和血管内皮细胞特异的Ⅷ因子v WF(Von Willebrand factor)抗原。从而推断hMNCs通过分化参与梗死后心脏组织的再生修复过程。
张治严轶文朱彦琪诸葛萦戴秋艳孙宝贵
关键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心肌梗死裸鼠分化
动脉铺片免疫荧光观察血管内皮的新方法
2005年
朱彦琪孙宝贵
关键词:血管内皮免疫荧光动脉组织切片
如何鉴别特发性右室发育不良与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
2004年
  右室心动过速如果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和电轴右偏,多见于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Idiopathic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tract tachycardia,RVOT)和致心律失常右室发育不良性/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dysplasia /cardiomyopathy,ARVD/C).……
孙宝贵朱彦琪
裸鼠心梗模型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建立裸小鼠心肌梗死的模型并进行细胞移植,探讨这种免疫缺陷的心肌缺血模型在人类来源的干细胞尤其是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方法:22只裸小鼠在辅助通气的条件下,开胸并结扎其冠状动脉前降支,以结扎即刻心电图描记的ST段是否明显抬高作为结扎成功的指标。采用经尾静脉注射及心肌局部注射2种方法将分离的外周血干细胞导入动物体内。2-4周后处死动物并取心脏制备冰冻切片并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HLA(人类白细胞抗原)。结果:11只手术鼠术后病理肉眼观和显微镜检均可见心脏出现梗死区,成功率50%,并且免疫荧光发现裸小鼠心肌内有表达HLA的细胞。结论:通过建立免疫缺陷的裸小鼠心肌梗死模型,为观察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提供了一种直接可行的方法。
张治诸葛萦朱彦琪严轶文李为真孙宝贵戴秋艳
关键词:小鼠心肌梗死干细胞动物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能力的长期观察
2004年
16例晚期心力衰竭患者 ,置入双心室三腔起搏器 ,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CRT)。术前、术后及随访中观察 6min步行距离。患者均成功置入起搏器。 6min步行距离 ,术前 3 73± 13 0m ,术后升至 43 6± 119m ,随访 694± 3 96天 ,为 3 92± 10 5m。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量。
朱彦琪汪芳陈岗孟伟栋温沁竹金炜冯金芝庄文燕孙宝贵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血管病学
光血管成形术治疗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使用Motexafin Lu进行光动力学治疗的Ⅰ期试验结果
2001年
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通过光能激活光敏感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经皮光血管成形术是指先摄入光敏感的药物,然后用经皮血管内光能直接激活光敏感的药物,达到治疗的目的,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新方法。texaphyrins是一类新发现的光敏复合物。
朱彦琪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光动力学治疗动脉疾病
内毒素对野生型小鼠心肌细胞钙信号和t小管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内毒素(脂多糖,LPS)对野生型小鼠心肌细胞钙火花和钙瞬变以及t小管结构的作用,探讨内毒素致心脏损害的可能机制。方法 C57BL/6雄性小鼠,分离心脏后Langendorff灌流法获取心室肌细胞。Fluo-4/AM钙荧光指示剂负载细胞,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技术记录10μg/ml LPS灌流30 min前后心肌细胞的钙信号(钙火花和钙瞬变)变化,测定钙火花幅度、空间大小、时程、频率变化以及钙瞬变幅度、达峰时间和衰减时间。同法分离心室肌细胞做细胞培养,给药组给予10μg/ml LPS,对照组给予灭菌注射用水,24及48 h取培养细胞,Di-8ANEPPS膜荧光指示剂负载细胞,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技术记录心肌细胞t小管结构变化。结果 LPS灌流可明显增加钙火花频率(0.68±0.1 vs 0.20±0.04 events/100μm/s,P<0.001),对钙瞬变无明显影响。给药组48h后较对照组t小管结构有轻微破坏(1.47±0.04 vs 1.60±0.05,P=0.04)。结论内毒素可引起小鼠心室肌细胞钙火花频率增大,后期t-小管结构破坏。
陈蓉钱程刘强朱彦琪杨文艺李晓宇洪江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内毒素钙火花心肌损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