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东海

作品数:101 被引量:611H指数:12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9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7篇农业科学
  • 40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3篇植物
  • 20篇物种
  • 18篇种群
  • 16篇群落
  • 13篇物种多样性
  • 12篇
  • 10篇自然保护
  • 9篇植被
  • 9篇自然保护区
  • 9篇保护区
  • 7篇区系
  • 6篇演替
  • 6篇植物多样性
  • 6篇生命表
  • 6篇土壤
  • 6篇种群结构
  • 6篇红树
  • 6篇红树林
  • 5篇雨林
  • 5篇群落结构

机构

  • 93篇海南大学
  • 7篇教育部
  • 6篇海南省环境科...
  • 4篇海南师范大学
  • 3篇海南霸王岭国...
  • 2篇海南省林业科...
  • 2篇海南省地质矿...
  • 2篇海南省霸王岭...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海南省气候中...
  • 1篇国家开放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 1篇海南省林业科...

作者

  • 98篇李东海
  • 86篇杨小波
  • 21篇龙文兴
  • 17篇吴庆书
  • 13篇陈玉凯
  • 10篇郭涛
  • 9篇龙成
  • 8篇农寿千
  • 8篇吕晓波
  • 7篇杨立荣
  • 6篇陶楚
  • 6篇黄运峰
  • 6篇林泽钦
  • 5篇徐中亮
  • 5篇刘子金
  • 4篇罗召美
  • 4篇张彩凤
  • 4篇吕洁杰
  • 4篇罗涛
  • 4篇万春红

传媒

  • 9篇热带生物学报
  • 8篇福建林业科技
  • 6篇生物多样性
  • 6篇广西植物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林业资源管理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海南大学学报...
  • 2篇资源科学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林业科学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武汉植物学研...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热带亚热带植...
  • 2篇热带作物学报
  • 2篇亚热带植物科...

年份

  • 11篇2023
  • 6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9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10篇2008
  • 8篇2007
  • 3篇2006
  • 1篇1997
  • 1篇1996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条纹双唇兰,中国兰科双唇兰属一新记录种
2022年
在海南省会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野外考察中,发现双唇兰属中国一新记录种:条纹双唇兰(Didymoplexis striata J.J. Sm.)。条纹双唇兰具有以下特征,与该属的其他种区分:花被筒内侧具纵向的浅褐色条纹,唇瓣中间具扁平的淡黄色加厚,由唇瓣先端一直延伸至唇瓣基部。
张培春杨小波陈琳夏丹戚春林李东海
关键词:兰科
番木瓜组培问题与解决措施的探讨被引量:4
2007年
通过对番木瓜的组培技术流程的研究,对番木瓜组织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污染的发生,继代苗玻璃化,外植体褐化、组培苗的遗传变异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相应提出了解决对策,对番木瓜的组织快繁和工厂化育苗具有一定的意义。
李东海刘强
关键词:番木瓜组培
10种藤黄科植物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运用内部简单重复序列(inter-simple sequence pepeat,ISSR)分子标记对采自海南省的10种藤黄科植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8条能扩增出清晰条带且多态性明显的引物;8条引物扩增出331条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有106个,多态性比例为100%,平均每条引物扩增位点数为13.25个。(2)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407 8~0.699 0,平均为0.562 2。以0.620 0作为最低遗传相似系数,将10种藤黄科植物划分为5大类:(1)铁力木;(2)菲岛福木、单花山竹子、山竹子;(3)多花山竹子、越南黄牛木、黄牛木;(4)岭南山竹子;(5)红厚壳、薄叶红厚壳。研究结果首次从分子水平揭示了藤黄科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为合理地引种、驯化、保护、利用藤黄科植物野生资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数据支持。
刘子金杨小波林泽钦吴庭天周韬李东海岑举人
关键词:藤黄科ISSR聚类分析
海南昌江石碌铁矿尾矿库区植被调查被引量:26
2007年
实验开展了3个不同年代的海南石碌铁尾矿库区植被调查研究,根据记录数据计算了各样地物种的重要值、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等。结果表明,铁尾矿库区内植物种类总体上来看较为稀少,不同尾矿库区内植物群落组成成分差异比较大。已经停止使用20a的尾矿区(样地1)内,自然定居的植物仅有44种,其中禾本科植物种类较多,其次为豆科植物和莎草科植物,表明这3个科的植物种类较其它科植物更容易适应这种环境,特别是禾本科的水竹(Phragmites karka)、雀稗(Paspalum commersonii)和豆科的田菁(Sesbaniacannabina)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刚停止使用2a的尾矿库区(样地2)内,自然定居的植物有21种,其中硬骨草(Panicum repens)、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和芒(Miscanthus sinensis)等禾本科植物为该样地的优势种群;正在使用的尾矿库区(样地3)内物种单一,只有水竹(Pyllosacys karka)、芒(Miscanthus sinensis)和田菁(Sesbaniacannabina)三种植物能在该恶劣的生境中顽强地生长和发育,表现出极强的适应能力。结果还表明了3个不同年代库区的植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存在明显的演替顺序差异,样地3单种优势明显,从样地3到样地1,这种优势依次减弱,物种多样性指数也依次增加,这表现出由较少先锋物种种类组成的简单群落向稳定复杂群落方向演替的趋势,反映了植物群落结构随演替时间的延长越来越趋向复杂化。在同一个尾矿库区内土壤的不同水分含量和理化性质会对植物的定居与群落的组成关系密切。
郭涛杨小波廖香俊龙文兴李东海
关键词:植被组成植被演替石碌铁矿
五指山黑桫椤(Alsophila podophylla)种群特征与森林立木密度和土壤的关系被引量:4
2008年
研究了五指山黑桫椤(Alsophila podophylla)种群密度、高度和胸径等基本特征及种群与立木密度和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山地雨林和低地雨林黑桫椤平均密度及立木平均密度各自差异极显著,黑桫椤平均高度和平均胸径各自差异不显著。低地雨林黑桫椤平均密度(0.12 ind.m-2)是山地雨林(0.06 ind.m-2)的2倍,后者的立木平均密度(0.467 ind.m-2)是前者(0.343 ind.m-2)的1.4倍,在一定海拔范围内,随海拔升高,黑桫椤种群密度逐渐减少,立木平均密度增大。山地雨林黑桫椤平均密度与平均高度正相关,黑桫椤种群趋于稳定;低地雨林中两者负相关,黑桫椤种群呈增长型,其相关关系都可用二项式方程拟合。山地雨林黑桫椤平均密度与立木平均密度负相关,低地雨林中两者正相关,相关关系可用一元线性方程拟合。山地雨林与低地雨林比较,土壤有机质、全氮、水含量和pH总体上表现为增大趋势,而全磷和全钾含量总体上表现为下降趋势;黑桫椤种群平均密度、高度和胸径与土壤pH、全磷含量和全钾含量关系密切,各自可用二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3个土壤因子对黑桫椤的作用大小是全钾含量>pH>全磷含量。可以根据以上模型指导黑桫椤保护、繁殖和栽培研究。
龙文兴欧芷阳杨小波郭涛李东海
关键词:种群密度土壤因子
不同桉树人工林锌元素的积累与循环比较被引量:4
2007年
为了桉树的可持续经营,对刚果12桉、尾叶桉、窿缘桉三种桉树Zn元素的积累、循环进行比较研究。采用野外样地取样和室内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刚果12桉、尾叶桉、窿缘桉三种桉树Zn元素含量平均值为:28.42、13.64、18.03 mg/kg;林分Zn元素积累量为:2.7365、1.4110、0.6139 kg/hm2。年存留量为刚果12桉>尾叶桉>窿缘桉;年归还量为刚果12桉>窿缘桉>尾叶桉;刚果12桉、尾叶桉、窿缘桉循环系数分别为0.66、0.69、0.84。尾叶桉林下有植被的林分和林下无植被的林分Zn元素的含量分别为54.37、54.73 mg/kg;林分Zn元素积累量为:1.6806、1.1732 kg/hm2;Zn元素年存留量分别为0.3360、0.2346 kg/hm2.a;年归还量分别为0.6777、0.6072 kg/hm2.a;年吸收量分别为1.2483、0.8418 kg/hm2.a;循环系数分别为0.86和0.90。研究结果表明桉树凋落物的回归,促进林下植被的生长发育,对桉树人工林Zn元素的动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李东海杨小波吴庆书
关键词:桉树人工林ZN生物循环
海南中部山区天然林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变化被引量:5
2023年
为了解海南中部山区天然林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变化规律,对五指山山地雨林原始林、尖峰岭低地雨林、吊罗山山地雨林、霸王岭云雾林次生林内建成的各1600 m2样地进行常年监测,基于2012—2020年监测数据,从群落结构、树木生长、树木死亡、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分析群落近8年动态特征。结果表明:2012—2020年,(1)五指山山地雨林、尖峰岭低地雨林的径级结构与树高结构均呈倒“J”型,吊罗山山地雨林、霸王岭云雾林的径级结构呈倒“J”型,树高结构呈近“L”型;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结构更加复杂。(2)小径级个体树高生长速率较快,随胸径增加树高生长速率降低,胸径生长速率升高;死亡个体数量随胸径的增加而减少,表现出小径级个体对阳光等资源的强烈竞争。(3)翻白叶(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岭南山竹子(Garcinia oblongifolia)、四蕊三角瓣花(Prismatomeris tetrandra)、海南山矾(Symplocos hainanensis)种群变化率分别为-6.07%、+7.10%、+12.52%、+14.29%,种群变化率均大于5%,属于快速变动种群,表现出喜阳先锋种逐渐被耐阴演替过渡种取代。(4)五指山山地雨林α物种多样性的平均变化率为+1.48%,尖峰岭低地雨林为+1.59%,吊罗山山地雨林为+4.19%,霸王岭云雾林为+12.26%;进入和退出树种多为偶见种,是引起物种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原因。对于海南中部山区受破坏的生态系统,通过有效的封山育林,群落演替均能得到较好的恢复,结构复杂性、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得到有效提高。
李晨笛杨小波李东海史建康赵俊福李龙陈琳张培春田璐嘉
关键词: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植被恢复
海南霸王岭海南油杉群落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研究被引量:31
2011年
基于2×2联列表,应用X2统计量、共同出现百分率、联结系数和多物种关联指数为参数,研究分析了海南油杉(Keteleeriahainanensis)所在群落19个主要种群的种间联结性特征。结果表明,19个主要种群在总体水平上表现为不显著的正联结。19个种群组成的171个种对中,有87对表现为正关联,82对为负关联,2对无关联。X2检验有6对表现显著或极显著正关联,有5对表现显著或极显著负关联。有144个种对0
陈玉凯杨小波李东海农寿千吕晓波吕洁杰杨民李小成
关键词:群落优势种群种间联结
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地面覆盖物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关系被引量:74
2006年
对儋州市东成镇的7个不同类型的桉树(Eucalyptussp.)人工林和一个马占相思林(Acaciamangium)林下的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容重、土壤坚实度(硬度)以及土壤的机械组成等5个土壤物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林下植被的桉树人工林地的土壤含水量比无林下植被的桉树人工林地的高出11.2~62.9 g.kg-1;同一样地内,有枯枝落叶覆盖物的土壤含水量平均比没有枯枝落叶覆盖物的土壤含水量高27.6~38.2 g.kg-1;有林下植被的桉树人工林地土壤温度比无林下植被的桉树人工林地和空旷弃荒地低,但却比无林下植被、树冠大、荫蔽度大的马占相思林地的高。有林下植被的桉树人工林地的土壤硬度要比无林下植被的桉树人工林地、马占相思林地和空旷弃荒地的小5.49~18.76 kg.cm-3。林下植被覆盖率高的桉树人工林地,其容重比有林下植被的桉树人工林地、无林下植被的桉树人工林地、马占相思林地、牧草实验地样地小0.33~0.48 g.cm-3。这说明桉树人工林下植被和枯枝落叶是影响土壤含水量、土壤硬度、土壤温度、土壤容重等土壤物理性质的重要因子。因此,为了有效改善桉树林的立地条件以及能更好地经营桉树人工林,在种植桉树后,确保适度桉树人工林下植被的生长和保留枯枝落叶覆盖物来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是很重要的。
李东海杨小波邓运武李跃烈
关键词:桉树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林下植被
海南城市与农村生态环境理论研究与应用
杨小波吴庆书李东海罗丽华杨定海杨好伟张彩凤贺晓娟陈辉
成果以海南城市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为核心,研究内容包括城市生态、城市植物多样性、城市海岸和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完成并出版了《城市生态学》、《农村生态学》等5部学术著作以及相关的17篇研究论文和5项研究报告。其中...
关键词: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