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伟
- 作品数:10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EBPα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C/EBPα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40例手术切除的NSCLC组织及其配对的40例距肿瘤>5 cm以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C/EBPα蛋白的表达,并分析C/EBPα在NSCLC中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CD34标记肺癌组织中的肿瘤微血管,分析C/EBPα的表达与肿瘤MVD的关系。结果:NSCLC组织中C/EBPα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5)。C/EBPα与NSCLC患者的年龄、性别、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与NSCLC组织的分化程度及病理类型有关(P<0.05)。在NSCLC组织中,C/EBPα蛋白表达阳性组MVD明显低于C/EBPα蛋白表达阴性组(P<0.05)。结论:C/EBPα在NSCLC中的低表达可能通过调节MVD介导NSCLC的发生和发展。
- 刘颖汇朱彦君郭延林徐彪李彩伟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微血管密度
- 胸腔镜下胸4交感神经链联合胸3侧支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
- 目的:(1)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比较R4(第4肋骨表面交感神经主干)交感神经链联合R3(第3肋骨表面交感神经主干)侧支切断术与单纯R4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Primary palmar hyperhidrosis,...
- 李彩伟
- 关键词:原发性手汗症胸腔镜
- 文献传递
- 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后并发雷诺现象1例被引量:1
- 2014年
- 患者女,24岁。间断性双手发凉、发绀伴麻木3个月。4年前因“双侧手掌伴足底、腋下多汗12年”在我科诊断为原发性手汗症(重度),行胸腔镜下第3肋骨表面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术后手部停止出汗,前胸、后背轻度代偿性出汗。术后1年双手再次出现湿冷、多汗,但较术前明显减轻。
- 李彩伟李玉华郭延林刘颖汇朱彦君
- 关键词: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雷诺现象术后并发手汗症原发性胸腔镜
- 原发性手汗症治疗进展被引量:2
- 2013年
- 原发性手汗症是指在温度升高、情绪激动等多种诱因下,引起手部出汗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的疾病,出汗过多对患者的生活、学习以及社会交际产生严重影响,目前治疗原发性手汗症方法众多,但都各有优劣,如何个体化治疗需进一步探讨。
- 李彩伟朱彦君
- 关键词:多汗症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代偿性多汗
- 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比较胸腔镜下不同节段胸交感神经切断术对原发性手汗症的治疗效果。方法:225例原发性手汗症患者在我院接受了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其中第3肋骨表面交感神经链(R3)切断术(R3组)112例,第4肋骨表面交感神经链(R4)切断术(R4组)113例,比较两组术后手部出汗、复发情况、代偿性多汗及患者满意度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手汗症缓解R3组110例,R4组111例,两组各有2例复发。两组代偿性多汗的发生率分别为69.64%、49.56%,其中重度代偿性多汗发生率分别为9.8%、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满意度得分分别为(8.20±1.24)分和(8.44±1.2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R4切断术可有效地缓解手部多汗症状,同时代偿性多汗的发生率低,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较理想的方法。
- 吴浩朱彦君张希东李彩伟
- 关键词:原发性手汗症交感神经链切断术代偿性多汗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肝再生磷酸酶-2和-3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相关性分析
- 2013年
-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肝再生磷酸酶(phosphatase of regenerating liver,PRL)-2、PRL-3表达情况及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NSCL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PRL-2、PRL-3表达情况,并检测癌组织中MVD值,分析PRL-2、PRL-3表达水平与MVD值间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关系。结果 PRL-2、PRL-3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70%,其表达在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癌旁组织中均未发现阳性表达;NSCLC患者癌组织MVD值在年龄、肿瘤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L-2与PRL-3(r=0.452,P=0.008)、PRL-2与MVD(r=0.536,P=0.000)、PRL-3与MVD(r=0.452,P=0.004)呈明显正相关;PRL-2、PRL-3阳性表达者及MVD值>40者出现疾病进展例数明显高于PRL-2、PRL-3阴性者及MVD值≤40者(P<0.05)。结论 PRL-2、PRL-3异常表达时可能通过影响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而促进肺癌的形成、增殖及侵袭,对临床诊疗及判定预后有一定价值。
- 郭延林朱彦君伍青刘颖汇李彩伟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肝再生磷酸酶微血管密度免疫组织化学
- 胸腔镜下R4交感神经链联合R3侧枝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比较R4(第4肋骨表面交感神经主干)交感神经链联合R3(第3肋骨表面交感神经主干)侧枝切断术与单纯R4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PH)的疗效,以及术后代偿性多汗等并发症,探讨旁路纤维(Kuntz束支)在手汗支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连续就诊的重度手汗症患者120例,依据患者就诊先后次序随机分为A组(施行R4联合R3侧枝切断术)60例、B组(施行单纯R4切断术)60例。术前和术后6个月分别评估患者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到患者91例(75.8%),其中A组51例,B组40例。术后6个月,A、B两组双手出现中度出汗分别为1例(1.96%)、3例(7.5%),轻度出汗2例(3.9%)、5例(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代偿性出汗分别为30例(58.82%)、31例(7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VATS)治疗手汗症安全、有效,患者满意度较高。在单节段R4切断基础上增加R3侧枝的预防性切除,可增加患者术后手掌效果,更接近于生理状态,且不增加代偿性多汗的发生率。
- 李彩伟朱彦君李玉华伍青吴科张希东王桂洪
- 关键词:手汗症胸腔镜交感神经链切断术代偿性多汗
- 原发性手汗症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现状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了解重度原发性手汗症(primary palmar hyperhidrosis,PPH)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现状,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就诊的PPH(重度)患者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SAD)进行调查,并对93例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PH(重度)患者SAD总分(15.53±7.361)分、回避因子(8.27±4.030)分及苦恼因子(7.26±3.931)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01)。重度PPH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状况评分在性别组、有无家族史组、婚姻状况组及病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在年龄组苦恼因子评分中,年龄>22岁组较≤22岁组评分明显增高(P<0.05)。结论 PPH患者普遍存在社交回避及苦恼现象,年龄增大可能会增加社交苦恼现象。
- 李彩伟吴浩任保瑞刘颖汇朱彦君
- 关键词:手汗症社交回避及苦恼心理
- 非小细胞肺癌PRL-2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肝再生磷酸酶-2(phosphatase of regenerating liver-2,PRL-2)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规律,并通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观察其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NSCLC组织及40例同一肺叶来源对应癌旁组织中PRL-2的表达,统计分析在不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表达差异,通过CD34的表达计算MVD值,分析NSCLC组织中PRL-2的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结果 PRL-2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5%(26/40),其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及肿瘤的大小、病理类型等无关(P>0.05),在肿瘤的不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L-2在40例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均未发现阳性,同时分析表明NSCLC组织中PRL-2的表达与MVD值呈正相关(P<0.01)。结论与正常肺组织相比,PRL-2在NSCLC组织中存在高表达,其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相关。与MVD相关,推断可能与肿瘤血管形成有关。
- 郭延林朱彦君伍青刘颖汇李彩伟
- 关键词:肺肿瘤非小细胞癌微血管密度免疫组织化学
- 肺腺癌中C/EBPα、MVD表达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研究C/EBPα及MVD在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肺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28例手术切除的肺腺癌组织中C/EBPα蛋白的表达,分析C/EBPα在肺腺癌中的高表达与肺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CD34+标记肺癌组织中的肿瘤微血管。结果 C/EBPα与肺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与肺腺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在肺腺癌组织中C/EBPα蛋白及MVD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C/EBPα参与肺腺癌的发生、发展,C/EBPα可能为新的血管标志物并且是潜在的肺癌治疗的靶点。
- 刘颖汇朱彦君郭延林李彩伟
- 关键词:肺腺癌血管生成微血管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