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
- 作品数:32 被引量:95H指数:6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TLR4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无相关性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研究我国湖北汉族人群TLR4基因 Asp299Gly多态性与慢性浅表性胃炎及幽门螺杆(H 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 11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15例和正常对照者2644例的TLR4等位基因Asp299Gly基因型分布.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H pylori阳性率 89.6%,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1.7%(P<0.000 1, OR=5.319.95%CI:2.784-10.162).在H pylori 感染相关性的慢性胃炎组和正常对照组中 TLR4基因Asp299Gly基因型所有个体均为 AA纯合子,未发现的突变型,其基因型、等位基因以及携带者频率总体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LR4基因Asp299Gly基因多态性与H pylori相性慢性胃炎无明显相关性.
- 华开罗夏冰李春郭秋莎
- 关键词:TOLL样受体4幽门螺杆菌基因多态性慢性胃炎
- 胃癌易感基因与癌变分子生物学机制治疗干预及预后影响的系列研究
- 邓长生夏冰李春朱尤庆叶梅杨桂芳熊永炎林军余细球朱芮
- 课题组在国内率先进行中国湖北汉族胃癌患者的遗传易感性研究,并首次发现HLA-DRB10901、HLA-DRB10912、TNF、HLA-DRB1、CTLA4、NFκBIA和CD14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湖北汉族人胃癌具有显著相...
- 关键词:
- 关键词:胃癌分子生物学机制干预治疗
- 60例小肠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的病理特征及其CT表现分析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小肠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的病理特征及其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小肠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观察不同肿瘤、瘤样病变病理特征及CT表现。结果病理检查显示60例患者中恶性肿瘤5例,良性肿瘤35例,肿瘤样病变20例,均呈现息肉状且往肠腔内突出特点;胃肠道间质瘤病灶在黏膜下,梭形肿瘤细胞,排列走向不一;脂肪瘤也位于黏膜下,黏膜表面溃疡,肿瘤切面黄色;淋巴组织增生镜下显示黏膜层存在病灶,细胞分化成熟。CT对小肠肿瘤、肿瘤样病变检出率均为90.00%,腺癌CT增强扫描呈现"快速上升-平台"特点;小肠淋巴瘤CT表现为肠壁增厚、肠管狭窄、腹膜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胃肠道间质瘤以腔外生长为主,圆形或椭圆形,病灶与周边正常肠壁边界清楚。结论小肠肿瘤以良性肿瘤为主,病理特征、CT表现在小肠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 李春
- 关键词:小肠肿瘤肿瘤样病变病理特征CT表现
- TNF基因多态性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研究我国湖北汉族人群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基因多态性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探讨宿主遗传因素对Hp感染在胃十二指肠疾病尤其是非贲门胃癌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PCR-RFLP方法,检测210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包括73例慢性胃炎、78例十二指肠溃疡及59例非贲门胃癌患者)和264例正常对照者的TNF-α 308、LT-α Nco Ⅰ、AspH Ⅰ双等位基因型分布.Hp感染检测血清Hp Ab-IgG.结果: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的Hp阳性率90.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2.1%(P<0.000 1,Odds ratio=5.793,95%CI:3.431~9.780).LT-α Nco Ⅰ A/G基因型在Hp阳性非贲门胃癌患者(64.0%)高于Hp阳性的正常对照组(46.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9 7,OR=2.026,95%CI:1.080~3.803),该基因型与其他胃十二指肠疾病无相关性.TNF-α 308、LT-α AspH Ⅰ与Hp感染及胃十二指肠疾病亦无相关性.结论:LT-α Nco Ⅰ A/G基因型与中国湖北汉族人群非贲门胃癌Hp阳性相关.
- 李春夏冰杨艺李瑾夏华向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幽门螺杆菌肿瘤坏死因子淋巴毒素
- 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C-658T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研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基因启动子区C-658T(rs11571317)和3’末端非转录区C61T(rs11571319)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湖北省汉族人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17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和246名正常对照者静脉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方法,检测CTLA-4C-658T和C61T基因多态性,计算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UC患者CTLA-4基因-658TT+C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5;P=0.033),与UC患者的病变范围有显著相关(P=0.037;P=0.0067);UC组C61T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2)。结论CTLA-4基因启动子区C-658T位点T等位基因与中国汉族UC存在显著相关性。
- 罗燕夏冰李春陈志涛葛柳青姜挺
- 关键词: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溃疡性结肠炎遗传多态性
- 胃癌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启动子区域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基因启动子区-1722位点(T/ C)多态性和-1661位点(A/G)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中胃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183例胃癌患者和116例中国汉族正常对照者进行CTLA-4基因-1722位点和-1661位点多态性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胃癌患者CTLA- 4基因-1661位点AA基因型频率,-1661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降低(65.6% vs 84.5%;P<0.01;odds ratio=0.349 9;95%CI=0.194 3-0.629 9;81.1% vs 91.8%;P<0.01;odds ratio= 2.604 0;95%CI=1.521-4.458)。结论CTLA-4基因启动子区-1661位点A等位基因与中国汉族胃癌显著相关。
- 宋继权夏冰李睿李春吴云华
- 关键词:细胞毒T淋巴细胞基因多态性胃癌
- 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进展被引量:10
- 2005年
- 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病,其治疗也从最初的抗酸药到目前的质子泵抑制药,从单一用药到联合用药,使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提高,复发率减少。近期又出现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微生态治疗、Hp疫苗以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治疗。这些治疗方法对消化性溃疡的愈合及防止复发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 邓天魁汪一平李春夏冰
- 关键词:抗酸药幽门螺杆菌
- 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多态性影响其mRNA在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的表达
- 目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是重要的T细胞活化负性调节因子,能抑制T细胞激活。我们的前期研究显示CTLA-4基因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UC)相关,本研究进一步探讨CTLA-4基因启动子区-1661A/G...
- 陈志涛夏冰李春葛柳青姜挺周峰
- 文献传递
- TLR4/CD14基因多态性与非贲门胃癌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以及宿主的遗传易感性对非贲门胃癌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TLR4/CD14是宿主识别 Hp 的 LPS 的重要受体,可通过 NF—kB 通路,激活单核巨噬细...
- 李岚李春夏冰
- 文献传递
- 全长型和可溶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信使核糖核酸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
- 2008年
- 溃疡性结肠炎(UC)是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性反应性疾病,其发病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为肠道细菌诱发过度的肠黏膜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在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人群中导致肠黏膜损伤。T细胞过度活化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在UC发病中亦具重要作用。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是T细胞活化负性调节因子,
- 陈志涛夏冰李春葛柳青姜挺
- 关键词: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溃疡性结肠炎信使核糖核酸可溶性T细胞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