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洪
- 作品数:8 被引量:13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低纬和中高纬度火山爆发与我国旱涝的联系被引量:7
- 1993年
- 根据500年旱涝等级资料,采用时序迭加方法,分析了低纬和中高纬火山爆发对我国降水的影响。此外,还对1600—1979年南方涛动指数(SOI)的变化进行了类似的分析。结果表明,低纬和中高纬火山爆发后全国旱涝分布型和部分地区降水变化趋势有很大差异。爆发当年华北就可能明显变旱,而次年长江流域才出现明显的降水异常。计算还表明,1991年皮纳图博火山及云仙岳火山爆发与江淮特大洪涝有直接联系的可能性不大。
- 刘永强李月洪贾朋群
- 关键词:火山爆发旱涝SOI纬度
- 我国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场及与北极海冰的关系
- 1995年
- 采用复经验正交函数(CEOF)方法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区45个代表站,近40年来的月降水距平场划分出3种主要的分布型,分析了它们的分布特征。同时还揭示了北极海冰状况与干旱半干旱区夏季降水的密切关系,并初步分析了海冰与极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大气环流的关联,以了解其可能的天气学影响过程。
- 李月洪
- 关键词:降水海冰降水场干旱区半干旱区
- 百年来上海、北京气候突变的初步分析被引量:27
- 1991年
- 本文应用Mann-Kendall方法对1873—1989年上海、北京的气温、降水时间序列进行了突变检验。其结果表明,上海、北京的百年气温分别在1932年和1919年出现冷转暖的气候突变。同时,还判别出上海降水在1906年发生突变,其后进入一个相对多雨时段。北京降水突变在1903年,而后进入一个相对少雨时段。另外,还用其它方法对突变点加以验证说明。
- 李月洪张正秋
- 关键词:气候
- 黄河与长江流域近期大旱、大涝成因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
- 1993年
- 采用ECMWF的格点资料,对1983、1986和1991年夏季华北干旱和长江中下游洪涝事件的特征和物理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了两种异常的大尺度位涡型。一种称之“阻塞型”(1986年),另一种称之为“冷涡型”(1983、1991年)。同时指出,干旱期间和洪涝期间两种类型的水汽输送和大气视热源的分布特征有较明显的差异。
- 李月洪刘永强
- 关键词:干旱洪涝物理成因
- 1980年黄河中下游干旱期的热源和热汇的诊断分析被引量:2
- 1992年
- 计算了1980年6—9月逐日(12GMT)黄河中下游干旱期的视热源(Q_1)和视水汽汇(Q_2)的分布。结果表明,在典型干旱期(7—8月)内,对流层大气中基本上为热汇,且以对流层高层最强。在典型干旱期的前、后时段(6月、9月),对流层低层大气中为弱的热源。必须指出,Q_1、Q_2各项中最大的是垂直平流项,其次是水平平流项。
- 李月洪刘永强丁一汇
- 关键词:视热源低层大气降水过程对流层大气
- 1980年干旱夏季黄河中下游地区水汽输送的基本特征被引量:1
- 1993年
- 根据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网格点资料计算了1980年夏季黄河中下游地区持续干旱期间水汽输送各物理量,以此分析了水汽输送的时间演变、垂直结构和水平分布等方面的特征。结果表明,与长江中下游地区(1980年出现了特大洪涝)比较,华北干旱区的运动学特征(散度和垂直运动)并未出现完全相反的情形,两地区之间的区别,除了程度上的差异外,主要是垂直结构明显不同。长江流域空气强上升区与水汽垂直强辐合区一致,而华北地区空气主要上升区的水汽垂直输送为辐散区或弱辐合区。因而尽管华北地区电存在着上升运动和层结不稳定,但由于水汽供应不足,降水仍明显偏少。分析还表明,水汽输送存在着与降水变化相对应的月时间尺度的低频振荡,准双周振荡也较明显。
- 刘永强丁一汇李月洪
- 关键词:水汽黄河干旱
- 1991年江淮特大暴雨的位涡分析与冷空气活动被引量:91
- 1994年
- 文章用位涡分析讨论1991年5-7月江淮特大暴雨期间的冷空气活动特征及其对暴雨形成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持续的东亚阻塞形势下,中高纬冷空气分三次以低频振荡(15-20天)的形式南下、侵入江淮流域。南下冷空气在江淮一带被来自低纬的西南暖气流和东南暖气流所切断,形成一高位涡冷空气中心,它与两支暖气流相互作用,维持梅雨锋,从而形成持续性暴雨。冷、暖空气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东亚温度场呈现南北暖、中间冷的形式。
- 陆尔丁一汇李月洪
- 关键词:暴雨冷空气活动位涡
- 百年来中国黄河流域区域性旱涝气候突变被引量:3
- 1993年
- 通过对近百年来黄河流域各区域旱涝气候突变特征的研究,表明该流域的大部分地区旱涝气候变化在本世纪10年代内出现突变现象,而且是从一个相对的偏涝期进入偏早期的转变。并且初步分析了黄河流域出现旱涝气候突变的可能成因。
- 李月洪张正秋
- 关键词:旱涝气候气候变化黄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