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松

作品数:421 被引量:635H指数:11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7篇专利
  • 188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7篇医药卫生
  • 35篇化学工程
  • 25篇理学
  • 9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33篇药物
  • 56篇衍生物
  • 53篇药物组合物
  • 52篇化合物
  • 51篇水合物
  • 50篇异构体
  • 40篇抑制剂
  • 38篇制剂
  • 36篇细胞
  • 35篇肿瘤
  • 33篇病毒
  • 31篇药用
  • 26篇蛋白
  • 24篇酶抑制剂
  • 24篇类化合物
  • 22篇受体
  • 22篇活性
  • 22篇疾病
  • 17篇糖尿
  • 17篇糖尿病

机构

  • 404篇军事医学科学...
  • 38篇沈阳药科大学
  • 17篇吉林大学
  • 10篇北京大学
  • 8篇北京药理毒理...
  • 7篇广西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内蒙古医学院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药品生物...
  • 2篇中南大学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国家食品药品...
  • 1篇广西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作者

  • 419篇李松
  • 208篇郑志兵
  • 190篇钟武
  • 183篇肖军海
  • 145篇王莉莉
  • 128篇周辛波
  • 115篇谢云德
  • 110篇李行舟
  • 94篇王晓奎
  • 61篇刘洪英
  • 50篇赵国明
  • 34篇陈伟
  • 32篇沈倍奋
  • 30篇聂爱华
  • 28篇胡远东
  • 26篇焦克芳
  • 21篇崔浩
  • 16篇黎燕
  • 15篇龙隆
  • 14篇樊士勇

传媒

  • 43篇中国药物化学...
  • 16篇国际药学研究...
  • 9篇军事医学科学...
  • 9篇国外医学(药...
  • 9篇中国药理学与...
  • 8篇中国新药杂志
  • 7篇中国药理学通...
  • 7篇中国医药工业...
  • 5篇高等学校化学...
  • 5篇科学通报
  • 5篇药学学报
  • 5篇生物化学与生...
  • 4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中国科学(B...
  • 3篇细胞与分子免...
  • 3篇沈阳药科大学...
  • 2篇中国科学(C...
  • 2篇中国生物制品...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厦门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4篇2020
  • 7篇2019
  • 16篇2018
  • 22篇2017
  • 25篇2016
  • 23篇2015
  • 13篇2014
  • 25篇2013
  • 30篇2012
  • 16篇2011
  • 13篇2010
  • 22篇2009
  • 16篇2008
  • 39篇2007
  • 28篇2006
  • 23篇2005
  • 19篇2004
  • 11篇2003
4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化活化剂作用机理——季铵和非季铵型重活化剂的构效关系研究
1993年
本文根据新的重活化理论模型讨论了季铵和非季铵两类重活化剂的构效关系及其作用机理。在构效关系研究基础上,对重活化剂的分子结构进行了基本设计:(1)最好是叔胺型,不仅有利于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更有利于药物与受体之间的轨道作用,季铵的电荷作用太强,不利于轨道作用的充分发挥。(2)应该存在足够大的π-π共轭体系,具有较高的HOMO能级或较低的LUMO能级。(3)活性基团之间的距离,肟基氧到季铵或叔胺氮的距离D1应接近3—6;π-π共轭体系到肟羟基氧的距离D2约为7—10。(4)活性基团最好是柔性结构(有利于构象调节),构象改变又不要明显地影响前线轨道能级的变化(以保持轨道作用的最佳状态)。
焦克芳李松陈邦华
关键词:季铵型
分子对接在基于结构药物设计中的应用被引量:48
2002年
分子对接是研究分子间(如配体和受体)相互作用,并预测其结合模式和亲合力的一种理论模拟方法。近年来,分子对接方法已成为计算机辅助药物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数据库搜寻,组合库设计及蛋白作用研究方面得到了广泛发展。
赵丽琴肖军海李松
关键词:分子对接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药物结构
吲哚类衍生物作为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药物的新用途
本发明涉及通式I的吲哚类衍生物包括其消旋体或旋光异构体或其可药用的盐和/或水合物,用于治疗和/或预防SARS病毒感染的新用途。其中:R<Sub>1</Sub>、R<Sub>2</Sub>、R<Sub>3</Sub>和R<...
李松王京燕
文献传递
镇痛药物先导结构的设计、合成与筛选被引量:2
2000年
运用分子模拟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专家系统Apex对镇痛药物结构和活性知识数据库中哌替啶类进行系统的构效关系研究 ,确立了该类药物的药效团 ,并依此设计、合成了两个结构新颖的哌替啶类镇痛药物 (Ⅰ )和 (Ⅱ ) .生物筛选结果表明 :化合物 (Ⅰ )和 (Ⅱ )具有显著的镇痛活性 ,其中化合物 (Ⅰ )的镇痛效价 (ED50 =7 7mg/kg ,s.c)高于哌替啶代表药物度冷丁 ,有希望成为新的先导化合物 .
郑志兵王丹心谢云德胡远东崔光耀阎远焦克芳李松
关键词:药物设计镇痛药构效关系
芳基丙烯酰胺化合物及其用于制备免疫抑制剂的用途
式I芳基丙烯酰胺化合物或其几何异构体或可药用盐或水合物,它们的制备方法,含有所述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所述化合物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制备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以及治疗和/或预防某些自身免疫疾病如类风湿、牛皮癣、多发性硬化症、系...
李松郑志兵徐岩钟武王晓奎刘洪英肖军海谢云德周辛波赵国明李行舟
文献传递
重组人FK506结合蛋白12的基体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
2001年
用MALDI-TOF-MS测定了具有生物活性的重组人FK506(结合蛋白12(rhFKBP12)的分子量和胰 蛋白酶酶解的肽质量指纹谱,实验测定结果与理论计算值一致。证明其一级结构是正确的,在表达、复 性和纯化过程中没有氨基酸的丢失、变异和修饰。
王红霞张学敏杨松成裴武红李松
关键词:肽质量指纹谱
重组人受体蛋白FKBP12与新型神经生长促进剂非共价键复合物的电喷雾质谱被引量:2
2002年
系统地用电喷雾质谱(ESI-MS)研究了重组人受体蛋白FKBP12(rhFKBP12)和其小分子神经生长促进剂配体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从52个化合物中筛选出3个有非共价键结合的化合物000107,000308 和A2B12,并通过竞争实验测定了它们与rhFKBP12的结合位点和相对结合强度.清华大学对其中的两个000107,000308做出了复合物X射线晶体衍射的三维结构,与ESI-MS的结果相同,其中000308有较好的促神经生长的活性.
王红霞张学敏杨松成肖军海聂爱华赵丽琴李松
关键词:结合位点神经再生
以特异性噬菌体为靶进行配基筛选的分子模建及活性鉴定
2007年
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分子模拟技术,分析TNF模拟序列与配基的结合。方法利用计算机模建,对特异性模拟TNF的环七肽单表位克隆LCS-7(c-RRPAQSG-c)与以其为靶筛选获得的配基即TNFα结合肽LLT-18(EHMALTYPFRPP)及TNFα分子间相互结合作用进行分子模拟分析;并合成LLT-18进行ELISA鉴定与验证。结果和结论计算机模建分析显示LLT-18与TNFα表位模拟肽之间结合作用同其与TNFα分子间相互结合作用具有相似性;固相合成LLT-18短肽可与TNFα结合,证明了以噬菌体为靶进行配基筛选及分子模建预测小分子肽相互作用的可行性。
罗海波胡远东刘北一李松富宁
关键词:同源模建噬菌体TNFΑ结合肽
吲哚类衍生物作为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药物的新用途
本发明涉及通式I的吲哚类衍生物包括其消旋体或旋光异构体或其可药用的盐和/或水合物,用于治疗和/或预防SARS病毒感染的新用途。其中:R<Sub>1</Sub>、R<Sub>2</Sub>、R<Sub>3</Sub>和R<...
李松王京燕
文献传递
吲哚类衍生物及其抗肿瘤用途
本发明涉及式I的吲哚类衍生物:其中各基团的定义详见说明书。这些化合物及其立体异构体,药用盐或它们的水合物或它们的溶剂化物药物组合物可用于治疗与BCL-2高表达有关的疾病或症状中的用途,或用于治疗肿瘤、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或肿...
李松郑志兵沈倍奋林晨张学敏
文献传递
共4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