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奎
- 作品数:90 被引量:16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论明清文言小说时间设计的夜化倾向被引量:5
- 2001年
- 明清文言小说在故事时间的设计上出现了明显的夜化倾向。这种夜化时间机制既服务于小说讲究朦胧和恐怖之美的主旨,又适应了限知叙事和内部聚焦的特殊要求。艳异故事通常发生于夜晚的文化蕴涵和明清文人夜晚坐斋说鬼谈狐的雅兴异趣是形成这种夜化时间机制的重要原因。
- 李桂奎张学成
- 关键词:文学研究文言小说审美选择
- 中国古代小说服饰描写的“五色”文化阐释
- 2007年
- 在传统'五色'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小说的服饰描写形成了一系列别具修辞意蕴的语义场。首先,原始的'五色'崇拜使小说的服色描写储藏着深厚的神话原型底蕴。其中,《红楼梦》关于贾宝玉的'五色'化服饰描写不仅来自《淮南子》中的'五色石'意象,而且还与《山海经》中提到的'五彩玉'密切相关。同时,在民间'五色呈祥'信仰的影响下,以《金瓶梅》、《红楼梦》为代表的世情小说关于'五色'服饰的大量描写成为一幅幅五色斑斓的民俗风情画。其次,由'五德转移'决定的'别衣服'这一元逻辑使得各种服色描写染上了政治修辞色彩。在《三国志演义》中,曹操的'红袍'被写成张扬政治地位的包装;同时,小说还通过对曹操'惧皂'与诸葛亮'尚皂'的服饰态度表明了他们不同的政治立场和人生追求。《西游记》描写的孙悟空大闹天宫时的'黄袍'以及各种妖怪的'黄袍'成为从不同角度挑战神圣皇权的语码。再次,由'五色'与'五方'、'五行'互配而生发的隐喻性使各种服色描写对应于人格塑造。
- 李桂奎
- 关键词:色彩文化神话原型隐喻功能
- 中国古代小说写人研究的新变期待与修辞维度被引量:2
- 2009年
- 近30年来,人们呼唤并期待选择新的维度来实现中国古代小说写人研究全面突围与变新。我们认为,本土化的现代修辞批评能够成为一条新的路径。这主要取决于古代小说的"寓言"性质及"写"与"人"等要素的修辞性。在具体应用中,以狭义的"语言修辞"为基础和纽带,在"戏剧修辞—社会修辞—语言修辞"与"语言修辞—诗性修辞—哲学修辞"两个层面上融通,重构古代小说写人理论体系,对古代小说写人展开"拟剧"批评、"拟画"批评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文化修辞批评,以尝试实现这一新变。
- 李桂奎
- 关键词:中国古代小说修辞性维度写人语言修辞本土化
- 中国古代小说写人中的“活画”笔法
- 2007年
- 在中国古代小说评点中,经常见到"活画"一词。所谓"活画",实际上就是"以形传神"、"曲尽其态",通过巧妙的运笔使人物"活"起来。根据评点者对其使用的语境和针对的文本对象,可以将这种运笔方法分解为刻画特征的"点睛"与"益三毫(毛)"、曲尽其态的"白描"以及暗寓褒贬的因人用笔等。总之,"活画"指的是对人物形象进行活灵活现的描绘与刻画。
- 李桂奎
- 关键词:活画以形传神点睛白描
- 中国古代关于小说戏曲写人效果的喻说评点
- 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由于中国艺术追求写意虚拟,而人们对各种艺术所期望的传神境界又常常元迹可求,因此,“似”这一审美境界颇为人称道。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小说评点家在指点“形似”、“离形得似”、“不似之似”以及“神似”...
- 李桂奎
- 关键词:古代小说戏曲审美
- 文献传递
- 中国古代小说“传情为态”的写人技法
- 2007年
- 中国古代小说善于将人物内在难以捉摸的"情"传示为有迹可寻的"态",在描写情绪发作时,常添加修饰性的伴声体态语,突显人物情绪爆发状态;其次是夸说因情绪波动而造成的生理性条件反射体态;此外还多依据特定的文化规则,来追摄"七情"波动引发的两极性的"笑"貌和"哭"相,这些表情追摄有助于人物的道德增值、悲剧营造、神情传达,并能绘形绘声地给读者以直观感、画面感。
- 李桂奎
- 关键词:七情情态夸饰
- 文献整理、史论撰述与体系建构三重奏——复旦大学著名教授黄霖先生中国文论史研究访谈录
- 2016年
- 李:众所周知,“中国文学批评史”是复旦大学居国内一流的强势学科,先有郭绍虞、朱东润等先生引领风气;继而有王运熙、顾易生两先生把这一学科建设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待您领军后,是如何身体力行地继续发扬光大、拓展局面的?
- 黄霖李桂奎
- 关键词:中国文学批评史访谈录文论史重奏
- 偏执与规范:中国古代小说脾气描写的文化解读
- 2008年
- 在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国古代小说致力于写出人物脾气的偏执性。从"五性"视角看,我们可以将《三国志演义》、《西游记》等小说所描写的人物脾气归纳为相生相克的五类:柔媚水性,厚重土性,骄纵金性,憨直木性,暴躁火性。从情绪产生的速度来看,中国古代小说常常按照"缓急"、"快慢"等属性来框定人物的脾气,并进而逐步通过人物的行为方式和言语态度来坐实。从情绪变化的幅度看,中国古代小说又常常有意无意地将人物脾气纳入到"狂狷"框架内进行描写,通过人物的言语态度将人物脾气的狂放或矜持反映出来。总之,中国古代小说关于人物脾气的描写大致符合传统文化脾性范畴,我们可以借此镜照现实社会人生。
- 李桂奎
- 关键词:写人脾气五性偏执
-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中的“画活”解析
- 2007年
- 在中国古代小说理论中,常用“画活”之类的术语来评价小说描绘人物所达到的活灵活现境界。这种“画活”境界可以分解为“睛活”与“毛发动”、“活是××声口”、“丰态流动”等不同层次,具有不同的表达技巧和审美效果。
- 李桂奎
- 关键词:传神审美效果
- 中国古代写人论中的“态”范畴及其现代意义被引量:7
- 2007年
-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正如"神"、"气"、"韵"、"味"等范畴一样,"态"也是从一个影响深远的哲学范畴,被援引到评诗论画的文艺美学范畴,尔后再成为一个重要的写人理论范畴的。在中国古代画论与小说戏曲评点中,"有态"、"得态"等术语指的是,以人物为主体的艺术形象的塑造达到了"活"的境界。在具体的小说、戏曲评点中,人们多用"娇态"、"媚态"、"闺态"等术语来评点关于女性柔美性征的描写,展现出"态"的女性化倾向。作为一个特殊的写人理论范畴,"态"具有"是物而非物,无形似有形"的特征。由于它通常附丽于"形"、"神",故而长期受到它们的遮蔽;又由于它相对独立于"形"、"神",故而拥有去蔽还原的应用前景。当今,随着现代语言学"态势语"理论、社会心理学"角色扮演"理论的流行,"态"范畴的用场在不断扩大,其应用价值也被人们不断地重新发现。我们应当抓住这一契机,通过梳理其脉系,加强古今对接,推动其现代转型。
- 李桂奎黄霖
- 关键词:角色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