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毅刚

作品数:196 被引量:699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6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 21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9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6篇房颤
  • 51篇心房
  • 46篇心房颤动
  • 43篇心律
  • 43篇消融
  • 42篇心脏
  • 38篇心律失常
  • 33篇血管
  • 28篇导管
  • 27篇心血管
  • 26篇室性
  • 25篇导管消融
  • 23篇心血管病
  • 23篇血管病
  • 22篇心肌
  • 22篇心血管病学
  • 22篇血管病学
  • 15篇室性心律
  • 14篇射频消融
  • 13篇心室

机构

  • 18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5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复旦大学
  • 6篇北京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武汉大学
  • 3篇广东省人民医...
  • 3篇南昌大学第二...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交通大学
  • 3篇杰升生物科技...
  • 2篇宁波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华医学会
  • 2篇中国医师协会
  • 2篇国家心血管病...

作者

  • 194篇李毅刚
  • 48篇王群山
  • 34篇孙健
  • 26篇冯向飞
  • 25篇张澎湃
  • 21篇陆秋芬
  • 19篇陆尚彪
  • 19篇张睿
  • 17篇王君
  • 13篇莫斌峰
  • 12篇李威
  • 11篇陈牧
  • 9篇郁怡
  • 9篇俞洁霏
  • 8篇于瀛
  • 8篇徐全福
  • 7篇杨眉
  • 7篇解玉泉
  • 6篇卢英民
  • 6篇沈成兴

传媒

  • 26篇中国心脏起搏...
  • 15篇中华心血管病...
  • 11篇上海医学
  • 10篇中华心律失常...
  • 10篇家庭用药
  • 8篇国际心血管病...
  • 6篇中国介入心脏...
  • 6篇临床心血管病...
  • 6篇中华实用诊断...
  • 4篇心血管康复医...
  • 4篇中国循环杂志
  • 3篇中华老年心脑...
  • 3篇心电与循环
  • 2篇临床心电学杂...
  • 2篇大众医学
  • 2篇心脏杂志
  • 2篇现代医学与健...
  • 2篇中国分子心脏...
  • 2篇内科理论与实...
  • 2篇医药食疗保健

年份

  • 8篇2023
  • 6篇2022
  • 8篇2021
  • 11篇2020
  • 7篇2019
  • 7篇2018
  • 23篇2017
  • 9篇2016
  • 10篇2015
  • 15篇2014
  • 11篇2013
  • 14篇2012
  • 12篇2011
  • 14篇2010
  • 8篇2009
  • 17篇2008
  • 8篇2007
  • 6篇2006
1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维房间隔穿刺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房间隔穿刺系统,包括三维标测三维定位组件、房间隔穿刺针以及鞘管和扩张管,其中所述三维标测三维定位组件包括三维导丝和导丝连线,所述三维导丝的远端和近端分别设有至少两个电极;所述三维导丝的近端连接有导丝连...
李毅刚
文献传递
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对病窦患者卒中和死亡的预测价值
莫斌峰陆秋芬冯向飞解玉泉李毅刚
转染分泌型aFGF基因对内皮祖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
2007年
目的观察转染分泌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基因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小型猪外周血中分离、培养和扩增EPC,将编码人分泌型aFGF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Adno-associated virus, AAV)转染EPC (EPC-aFGF),同时设立转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EPC-GFP)和未转基因的EPC组(EPC)。转染后3 d,ELISA检测各组上清中aFGF的分泌情况,并以MTS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 Transwell测定迁移能力,以及在基质胶上的血管生成能力和撤除血清与生长因子后的抗凋亡能力。结果ELISA检测表明转染目的基因EPC上清中的aFGF的量明显增加(P<0.05)。MTS测定显示EPC-aFGF的增殖能力具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17),其迁移至Transwell下室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在基质胶上形成血管样结构的能力明显增加,且在撤除血清和生长因子后,凋亡的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转染分泌型aFGF基因能够增强内皮祖细胞的迁移能力、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和抗凋亡能力,为增强内皮祖细胞功能,提高其成血管效应提供了新的方法。
陈书艳王飞颜雪芸李毅刚
关键词:转染祖细胞重组腺相关病毒PROGENITOR上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心血管事件相关性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13
2012年
阻塞性失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心血管系统疾病关系密切;呼吸暂停,低通气可诱发或加重冠心病、心律失常、必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甚至发生心源性猝死。本文就OSAHS与心血管事件相关性及其机制做以下综述。
刘新兵周明成李毅刚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低氧血症
沙库巴曲缬沙坦改善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心房纤维化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Sac/Val)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小鼠心房纤维化的影响,探讨其对TGFβ1/Smad2/3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皮下埋植Ang-Ⅱ微量渗透压泵[750 ng/(kg·min)]构建小鼠心房纤维化模型。建模后每日给予60 mg/kg Sac/Val灌胃治疗小鼠(Ang-Ⅱ+Sac/Val组,n=10)。假手术组(n=10)和Ang-Ⅱ模型组(n=10)小鼠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造模后第28天超声心动图评估小鼠心脏结构及功能,心脏组织包埋并切片后天狼星红染色评估心房纤维化程度,心房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测定,Western Blot法测定小鼠心房组织中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磷酸化细胞信号转导分子Smad2/3(p-Smad2/3)的蛋白表达量。20μmol/L Sac/Val预处理后,经1μmol/L Ang-Ⅱ刺激后检测心房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表型转化和分泌细胞外基质的能力。结果与Ang-Ⅱ组小鼠相比,Ang-Ⅱ+Sac/Val组小鼠的心房纤维化及左心房扩大程度均明显降低(P<0.05)。Sac/Val孵育心房成纤维细胞可明显抑制Ang-Ⅱ介导的心房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胶原I(Col1A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因的m RNA表达(P<0.05)。同时,Ang-Ⅱ+Sac/Val组小鼠的心房组织中TGF-β1及p-Smad2/3蛋白表达量均低于Ang-II组(P<0.05)。结论Sac/Val通过抑制TGF-β1/Smad2/3信号通路激活,抑制心房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表型转化和分泌细胞外基质的能力,进而明显改善Ang-Ⅱ介导的心房纤维化。
王倩张道良李毅刚
关键词:心房纤维化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的可行性和围术期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在单次手术中进行导管消融和左心耳封堵术的心房颤动(房颤)一站式治疗的可行性和围术期安全性。方法:该研究为观察性研究。连续入选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症状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在单次手术中进行房颤消融和Watchman左心耳封堵术的一站式治疗。评估患者的基线特征、手术成功率和围术期严重不良事件。结果:共纳入358例房颤患者,男性189例(52.8%),年龄(69.0±8.0)岁,其中阵发性房颤162例(45.3%),持续或长程持续性房颤196例(54.7%),CHA 2DS 2-VASc评分(3.2±1.5)分,HAS-BLED评分(2.4±1.1)分。其中350例(97.8%)为先消融后封堵,8例(2.2%)为先封堵后消融;射频消融353例(98.6%),冷冻消融5例(1.4%)。所有患者成功完成肺静脉隔离,其中180例(50.3%)患者附加线性消融和/或基质改良。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置入成功率为100%(358/358)。围术期严重不良事件共14例(3.9%)。其中操作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12例(3.4%),包括6例(1.7%)心包积液、1例(0.3%)卒中和5例(1.4%)血管穿刺并发症;2例(0.6%)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竭;无大出血和死亡事件发生。结论:对症状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的一站式治疗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围术期安全性。
王群山陈牧孙健张澎湃李威莫斌峰郁怡冯向飞陆秋芬李毅刚
关键词:心房颤动卒中导管消融术一站式
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血压变异性管理上海专家建议被引量:2
2021年
血压变异性(BPV)是独立于血压平均值之外的脑卒中危险因素,但目前国内外指南对BPV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患者住院期间是评估和管理BPV的最佳时机。因此,上海卒中学会组织相关专家拟定了"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血压变异性管理上海专家建议"。主要强调了减小BPV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远期功能恢复及二级预防中的重要性,并对BPV的评估方法做出了推荐;同时关注了新型降压药物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上海卒中学会赵玉武汪昕董强刘学源李威李毅刚崔兆强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血压变异性
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现状与展望
2014年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于1980年由Mirowski等首次植入人体并应用于临床,30多年来,ICD技术不断进步,功能日臻完善。同时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ICD可以有效终止恶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显著降低心脏性猝死(SCD)的发生,如今ICD已经广泛应用于SCD的一级和二级预防。目前,绝大多数的ICD植入都采用经静脉电极导线系统,通过外周静脉将电极导线置入右心室。
王君李毅刚
关键词: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
慢性房颤的导管消融进展被引量:2
2008年
慢性房颤导管消融方法日趋成熟,包括环肺静脉消融/隔离、左心房线性消融、复杂碎裂心房电位(CFAE)消融、神经节消融、右心房消融等均有一定的效果,但尚无定式。各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及个体化治疗对慢性房颤产生了更好的消融效果,成功率为21%~95%。对慢性房颤的机制及各种三维标测方法的研究、新的消融技术和能源的应用将提高消融成功率、减低复发率和手术时程;而慢性房颤导管消融的长期效果及对心脏结构功能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李毅刚王群山俞洁霏孙健
关键词:慢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电生理学
Cryoablation Vs.Radiofrequency Ablation for Treatment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陈一和侯建文李毅刚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