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群山

作品数:84 被引量:166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9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42篇房颤
  • 36篇心房
  • 34篇心房颤动
  • 29篇消融
  • 19篇导管
  • 18篇心脏
  • 17篇导管消融
  • 15篇心律
  • 14篇心律失常
  • 12篇消融术
  • 10篇血管
  • 9篇导管消融术
  • 9篇手术
  • 7篇电复律
  • 7篇心腔
  • 7篇心腔内
  • 7篇心血管
  • 7篇心血管病
  • 7篇血管病
  • 6篇远期

机构

  • 81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复旦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宁波大学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山东大学
  • 2篇浙江医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杭州电子科技...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济南市中心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81篇王群山
  • 48篇李毅刚
  • 25篇孙健
  • 17篇张澎湃
  • 14篇冯向飞
  • 13篇张睿
  • 13篇莫斌峰
  • 12篇陆尚彪
  • 12篇陆秋芬
  • 11篇王君
  • 7篇郁怡
  • 7篇陈牧
  • 6篇俞洁霏
  • 5篇李威
  • 5篇杨眉
  • 4篇胡晓锋
  • 4篇肖滢
  • 3篇王飞
  • 3篇徐全福
  • 3篇汪智全

传媒

  • 8篇中国心脏起搏...
  • 7篇国际心血管病...
  • 6篇中华心血管病...
  • 6篇家庭用药
  • 5篇中华心律失常...
  • 4篇中国介入心脏...
  • 3篇上海医学
  • 3篇中国医疗器械...
  • 2篇心血管病学进...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心电与循环
  • 2篇中华心脏与心...
  • 2篇中华医学会心...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11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导管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被引量:2
2019年
导管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疗非瓣膜性房颤(NVAF)具有较多优点,受到广泛关注。该文介绍一站式治疗NVAF的发展历程,一站式治疗NVAF的联合顺序、适应证、导管消融类型及左心耳封堵的研究进展。
万艺王群山
关键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药物导管消融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的可行性和围术期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在单次手术中进行导管消融和左心耳封堵术的心房颤动(房颤)一站式治疗的可行性和围术期安全性。方法:该研究为观察性研究。连续入选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症状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在单次手术中进行房颤消融和Watchman左心耳封堵术的一站式治疗。评估患者的基线特征、手术成功率和围术期严重不良事件。结果:共纳入358例房颤患者,男性189例(52.8%),年龄(69.0±8.0)岁,其中阵发性房颤162例(45.3%),持续或长程持续性房颤196例(54.7%),CHA 2DS 2-VASc评分(3.2±1.5)分,HAS-BLED评分(2.4±1.1)分。其中350例(97.8%)为先消融后封堵,8例(2.2%)为先封堵后消融;射频消融353例(98.6%),冷冻消融5例(1.4%)。所有患者成功完成肺静脉隔离,其中180例(50.3%)患者附加线性消融和/或基质改良。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置入成功率为100%(358/358)。围术期严重不良事件共14例(3.9%)。其中操作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12例(3.4%),包括6例(1.7%)心包积液、1例(0.3%)卒中和5例(1.4%)血管穿刺并发症;2例(0.6%)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竭;无大出血和死亡事件发生。结论:对症状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的一站式治疗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围术期安全性。
王群山陈牧孙健张澎湃李威莫斌峰郁怡冯向飞陆秋芬李毅刚
关键词:心房颤动卒中导管消融术一站式
慢性房颤的导管消融进展被引量:2
2008年
慢性房颤导管消融方法日趋成熟,包括环肺静脉消融/隔离、左心房线性消融、复杂碎裂心房电位(CFAE)消融、神经节消融、右心房消融等均有一定的效果,但尚无定式。各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及个体化治疗对慢性房颤产生了更好的消融效果,成功率为21%~95%。对慢性房颤的机制及各种三维标测方法的研究、新的消融技术和能源的应用将提高消融成功率、减低复发率和手术时程;而慢性房颤导管消融的长期效果及对心脏结构功能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李毅刚王群山俞洁霏孙健
关键词:慢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电生理学
心肌细胞电脉冲作用下电场分布仿真结果与分析
2023年
目的细胞电脉冲刺激仿真是研究心脏电脉冲消融的一种仿真方式,本文建立椭球形细胞电脉冲刺激仿真模型,模拟心肌细胞受到电脉冲刺激下的情况,研究电场入射方向和细胞长度对其电场分布和跨膜电位的影响。方法通过COMSOL5.5软件进行仿真,以球形细胞模型为基础,在边长60μm的立方体空间中建立椭球形细胞模型。于垂直于Z轴的两面施加2.4 V电压,用以模拟心肌细胞在外加匀强电场作用下的电压分布情况。改变脉冲电场与细胞长轴的夹角,研究0°、30°、60°、90°的不同电场入射角度对心肌细胞电压分布和跨膜电位的影响。保持入射角为0,研究跨膜电位最大值与细胞长轴直径的关系。结果对于椭球形的心肌细胞,电场的入射角从0°增大到90°时,跨膜电位从1.068 V减小至0.373 V,同时最大跨膜电位的位置也发生改变。入射角为0°时,跨膜电位最大值V与细胞长轴直径D的线性回归方程为V=81.1916+38.6079D,r2=0.9981。结论电场入射角越大,细胞跨膜电位越低;细胞长轴直径越长,跨膜电位最大值越大。该研究对后续心肌细胞电脉冲刺激实验及心脏电脉冲消融的临床试验具有参考意义。
朱宇成王群山莫斌峰牛金海
关键词:心肌细胞脉冲电场电压分布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抗凝策略被引量:1
2016年
导管消融术已成为治疗心房颤动的一种有效手段,术后不少于3个月的抗凝能够有效降低栓塞风险。然而,3个月后是否需长期抗凝治疗尚未明确。目前,多个观察性研究表明低卒中风险患者消融成功术后3个月后可停服抗凝药物。
张源王群山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抗凝治疗
复杂心律失常的机制研究和基于三维标测系统引导的消融治疗新方法
李毅刚王群山陆秋芬孙健陆尚彪张澎湃方根强王飞王君杨眉
简要技术说明:1)该课题组建立了心梗后室速新的顺序消融法。可使手术操作时间从7-8小时缩短到4.5小时,放射线暴露时间从1小时缩短到10分钟。以术后不能诱发任何室速为终点,成功率为80%。2)建立了室速折返环的定量分析模...
关键词:
关键词:心律失常治疗消融治疗
ACE基因rs4353多态性与房颤消融术后复发关系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多态性与房颤消融术后复发关系。方法随访2007年1月至2008年7月间在我院行单次房颤导管消融术的房颤患者,术后门诊定期常规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随访。选取ACE基因3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tagging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tSNPs)对房颤患者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成功随访150例行房颤消融术的患者(年龄:63.73±11.01岁,24.67%非阵发性房颤),其中复发61例(40.67%),中位随访期为57.50个月。rs4353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在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有统计学差异,其中T等位基因频率在复发组中明显低于未复发组(8.33%vs.19.10%,P=0.003)。CC、TC、TT三组基因型房颤患者复发率分别为54.10%(33/61),33.33%(22/66),22.73%(5/22)(Ptrend=0.003)。rs4353位点T等位基因的加性模型时,每增加一个拷贝的T等位基因,风险是增加前的0.473倍(95%CI:0.284-0.788,P=0.004,P校正=0.012)。进一步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和饮酒因素后,T等位基因仍然显著降低房颤复发风险(OR=0.483,95%CI:0.282-0.837,P=0.009,P校正=0.027)。结论 ACE基因rs4353可能与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相关。
胡晓锋张彭湃王君张睿孙健冯向飞李毅刚王群山
关键词:房颤导管消融复发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腺苷对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影响及其安全性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腺苷对流出道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及其窦房结、房室结(双结)的影响,评估腺苷试验在流出道室早患者中的安全性,预测室早的机制,为消融做准备。方法对符合标准的144例流出道室早患者,在室早频发时行腺苷试验,静脉快速给予腺苷12 mg。在腺苷发挥作用后,观察患者室早及双结对腺苷的反应情况。结果应用腺苷后3~5 min内,流出道室早对腺苷有四种反应:①敏感型:60例,占41.7%;②不敏感型:64例,占44.4%;③延迟敏感型:12例,占8.3%;④延迟不敏感型:8例,占5.6%。双结出现四种反应类型:①窦房结抑制型:16例,占11.1%;②房室结抑制型:56例,约占38.9%;③双结抑制型:63例,占43.8%;④无反应型:9例,占6.25%。交感神经出现2种反应:①交感兴奋型:70例,占48.6%;②交感无反应型:74例,占51.4%。结论流出道室早对腺苷的反应以敏感型和不敏感型居多。腺苷对流出道室早患者双结的作用多种多样,以双结抑制及房室结抑制为主。腺苷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流出道室早的电生理检查。
冯向飞李毅刚王群山孙健陆尚彪陆秋芬
关键词:电生理学腺苷室性早搏窦房结房室结
慢性心房颤动的消融治疗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慢性心房颤动的消融治疗方法,以提高成功率,降低复发率。方法30例慢性心房颤动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的患者,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62±7)岁。其中辦膜病3例(1例为二尖瓣置换术后),冠心病5例,扩张性心肌病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1例,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5例。左房内径平均为(46±9) mm。经胸、食道心脏超声及增强多层螺旋CT/uRI除外左心房及肺静脉内血栓,并测量左心房内径、肺静脉分支及开口。房间隔穿刺后,心房颤动时利用电解剖系统(CARTO)进行左房重建。然后将Lasso多极导管置于右(左)上、下肺静脉之内。在距肺静脉口约1cm处行环双肺静脉及其周围组织隔离。肺静脉隔离后如心房颤动仍持续,则行左房顶部两个隔离环间的线性消融及左下肺静脉到二尖辦环的线性消融。如心房颤动仍持续,则行体外电转复。结果仅2例患者在双侧肺静脉隔离时心房颤动终止;余28例患者双侧肺静脉隔离后心房颤动仍持续,且在左房顶部和左下肺静脉到二尖瓣环的消融线完成后仍无心房颤动转复病例,但其后的体外电转复均获成功。消融术时程为(231±58) min,放射线暴露时间为(31±12) min。1例患者发生心包填塞。术后平均随访(11±7)个月,5例患者复发。结论慢性心房颤动的维持机制大多数在心房而非肺静脉。环双肺静脉隔离+左房顶部和左下肺静脉到二尖辦环的线性消融是治疗慢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方法。最佳消融线的实施方法尚需进一步探讨。
李毅刚王群山陆尚彪邵芸俞洁霏谢起裕舒红
关键词:慢性心房颤动线性消融左心房内径电转复肺静脉口
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的关系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非家族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方法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97例住院房颤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期、同病房的297例非房颤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GenomeLab^TMSNPstream基因分型系统,对CYP11B2基因的两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位点(tSNPs-rs4545、rs3802228)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两位点多态性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病例组患者左心房直径(L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1),两个tSNPs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病例组3’端非编码区(3’UTR)的rs3802228位点中,具有GG基因型患者的LA显著高于其他型者。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在校正年龄、吸烟、BMI、高血压之后,未发现CYP11B2基因两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房颤发病相关联。两个位点间也不存在连锁不平衡。结论CYP11B2基因的rs4545tSNPs位点多态性可能与房颤无相关性,位于3’端非编码区的rs3802228 tSNPs位点可能与心房结构重构有关。
曹菲菲陈兴栋王群山李蕾王笑峰吕明金力
关键词:心房颤动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单核苷酸多态性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