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祥颖

作品数:145 被引量:989H指数:1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9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5篇医药卫生
  • 7篇文化科学
  • 5篇电子电信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机械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8篇动脉
  • 46篇血管
  • 45篇冠状
  • 39篇冠状动脉
  • 38篇成像
  • 23篇造影
  • 21篇血管成像
  • 20篇动脉成像
  • 19篇血管造影
  • 19篇磁共振
  • 18篇X线
  • 17篇体层摄影
  • 17篇冠状动脉成像
  • 15篇体层摄影术
  • 15篇X线计算
  • 15篇X线计算机
  • 14篇图像
  • 14篇64排螺旋
  • 12篇影像
  • 11篇磁共振成像

机构

  • 140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西门子股份公...
  • 2篇北京市卫生局
  • 2篇空军总医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包头市中心医...
  • 1篇西北大学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晋城煤业集团
  • 1篇山西晋城无烟...
  • 1篇东京女子医科...
  • 1篇北京大学国际...

作者

  • 144篇杜祥颖
  • 109篇李坤成
  • 34篇刘佳宾
  • 29篇卢洁
  • 28篇李鹏雨
  • 26篇曹丽珍
  • 22篇高艳
  • 19篇杨延辉
  • 17篇王艳
  • 16篇姚新宇
  • 14篇梁志刚
  • 14篇王臣
  • 13篇杨旗
  • 12篇苏壮志
  • 11篇李倩文
  • 11篇李岩
  • 10篇祝小莲
  • 8篇吴芳
  • 7篇刘亚欧
  • 7篇陈楠

传媒

  • 15篇中华放射学杂...
  • 15篇中国医学影像...
  • 14篇中国医疗设备
  • 9篇医学影像学杂...
  • 8篇临床放射学杂...
  • 6篇中华老年心脑...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中国医学影像...
  • 4篇国际医学放射...
  • 3篇放射学实践
  • 3篇中国脑血管病...
  • 3篇中国介入影像...
  • 2篇西北医学教育
  • 2篇医疗卫生装备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医疗设备信息
  • 2篇CT理论与应...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病案
  • 2篇第三届放射青...

年份

  • 4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8篇2014
  • 9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1
  • 9篇2010
  • 17篇2009
  • 8篇2008
  • 12篇2007
  • 15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1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高心率患者收缩末期重建时相的研究
目的 探讨高心率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时不同冠状动脉节段的收缩末期重建时相与心率的关系,确定不同心率下冠状动脉各节段的成像时间窗.材料和方法 随机选择 15名心率大于65bpm的患者行双源CT(Siemens,FORC...
曹丽珍杜祥颖刘佳宾戎冬冬祝小莲李坤成
关键词:CT冠状动脉心率
腹部CTA和CTC及融合图像在结、直肠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和CT结肠成像(CTcolonography,CTC)及融合图像在结、直肠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诊断为结、直肠肿瘤的患者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将原始图像进行CTA和CTC重建,再将CTA和CTC图像进行融合,得到能同时显示结、直肠肿瘤和肿瘤供血血管的三维融合图像。结果:本组50例结、直肠肿瘤,均经病理证实。共发现结、直肠癌性病灶42个,其中39个病灶清楚显示肿瘤供血血管,3个病灶未显示肿瘤供血血管;非癌性病灶12个,仅有1个病灶显示其供血血管。癌性病变和非癌性病变显示肿瘤供血血管的比例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χ2=34.72,P<0.01)。肿瘤供血血管对诊断结、直肠癌的灵敏度为92.9%,特异度为91.7%,假阴性率为7.1%,假阳性率为8.3%,阳性预测值为97.5%,阴性预测值为78.6%。肿瘤供血血管的出现在不同分化程度的癌性病变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χ2=0.67,P<0.05)。结论:腹部CTA和CTC及融合图像可以直观地显示病变的解剖部位和肿瘤供血血管,为结、直肠肿瘤的定位诊断和术前风险评估提供可靠的信息。
杨磊许卫杜祥颖于春水郝帅营
关键词:直肠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基于HIMSS EMRAM 7标准优化医学影像技术教育教学流程的实践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本文论述某院通过HIMSS EMRAM 7标准后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流程的实践研究,发现既往医学影像技术教学存在方式陈旧,信息检索滞后,影像资源相对孤立等问题。基于HIMSS EMRAM 7标准可对教学流程进行结构化再造,拟建立带教前学生水平自测模块,实践操作问题反馈模块以及带教教师追踪学习进度、反馈模块等;通过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息视图,阐述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与提高方式;最后串联影像资源,实现线上自主学习。最终,实现以信息化建设为内在驱动力推动教学改革,以信息技术与流程设计的结合为外在技术支持,创新医学影像技术的教学实践应用。
孙峥苏壮志苏壮志孙雪梅姚远孙雪梅陈楠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教育教学
心电编辑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不等延迟收缩末期重建和异相数据插入舒张期重建在快速型和慢速型心率异常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穆新莉杜祥颖
文献传递
MR灌注成像联合MR血管造影诊断实验性急性肺栓塞被引量:13
2000年
目的 探讨磁共振肺灌注成像(MRPP)联合GdDTPA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诊断急性肺栓塞(APE)的可行性及其作用。方法 对10只犬肺栓塞模型,利用2D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2DFSPGR)和3D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DFSPGR)行MRPP和增强MRA检查,以肺X线血管造影和肺血管解剖为对照,计算MRPP和MRA诊断急性肺栓塞的敏感度,探讨其诊断价值。结果 MRPP和MRA图像质量良好,MRPP显示较大面积灌注不良效果良好,敏感度为652%,MRA诊断外周肺动脉血栓的准确率较高,敏感度达826%。结论 MRPP联合MRA扫描是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可行方法,有待于进一步行临床研究。
李坤成李永忠蒋涛翟仁友杜祥颖赵希刚董岩卢德宏张建华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
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比较影像学的重要性被引量:21
2011年
比较影像学是根据对照比较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去研究和探索各种成像技术的要素和基本原理,分析其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和限度,评价各种成像技术的优劣,并确定某种组织和器官和(或)某种疾病的最佳影像检查方案,期望以最小的合理花费,达到准确、快速诊治疾病。而影像诊断学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医学生了解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原理,掌握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以及在临床工作中如何正确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因此就有必要将比较影像学的理念引入影像诊断学教学中。
高艳李坤成杜祥颖尹建国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比较影像学教学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320mgI/ml替代370mgI/ml对比剂的可行性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比较320 mg I/ml及370 mg I/ml两种不同浓度碘对比剂对双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CCTA中较低浓度对比剂替代高浓度对比剂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100例临床拟诊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体重指数相当,高浓度组对比剂采用370 mg I/ml碘普罗胺,注射流速5.0 ml/s;低浓度组对比剂采用320 mg I/ml碘佛醇,注射流速5.8 ml/s;两组碘流速均为1.85 g I/s,碘负荷均为0.34 g/kg。测量升主动脉及降主动脉的CT值及右冠状动脉近段、右冠状动脉远段、左主干、前降支及左回旋支的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并采用4分法进行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结果两组升主动脉及降主动脉的强化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右冠状动脉近段、右冠状动脉远段、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的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名评估者对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0.773,P<0.05),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17,P>0.05)。结论在双源CCTA中,保持碘流速和总碘负荷一致,320 mg I/ml及370 mg I/ml两种不同浓度对比剂所得图像质量相似,320 mg I/ml可以替代370 mg I/ml对比剂。
祝小莲李文欢王慧霞陈楠杜祥颖李坤成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造影剂血药浓度
腕骨隐匿性骨折X线影像征象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通过CT重建确诊腕骨隐匿性骨折进行对比,以探讨X线平片的影像征象特点,从而提高腕骨隐匿性骨折诊断的检出率。方法收集66例患者经X线平片(DR)检查阴性,而临床查体怀疑腕骨存在骨折的急性外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确诊为隐匿性骨折。通过回顾性分析X线影像特点,观察骨折的各征象之间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66例患者共存在91处骨折,其中舟骨骨折28处,月骨骨折3处,三角骨骨折20处,豆状骨骨折8处,大多角骨骨折5处,小多角骨骨折4处,头状骨骨折2处,钩骨骨折8处,伴发其他部位骨折13处。91处骨折X线平片示:骨质密度不均匀占54.95%(58/91),软组织肿胀占63.73%(70/91),骨质致密线占17.58%(22/91),骨质形态不规整占31.87%(34/91),软组织内散在稍高密度影占21.98%(26/91)。腕骨隐匿性骨折最常见发生部位为舟骨和三角骨。X线平片腕骨密度不均匀、软组织内稍高密度影与骨折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折有明显相关性。骨质形态不规整、软组织肿胀、骨质致密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6例治疗3个月恢复总满意率为96.97%(64/66)。结论当阅片者发现腕骨骨质形态不规整时,首先需要描绘出骨质大致轮廓,当骨皮质完整性受损时,需高度怀疑隐匿性骨折;X线平片腕骨骨质表现单纯一条透亮线或者致密线、骨小梁连续性欠佳以及密度局部略减低或显示不均匀时,同样需高度怀疑隐匿性骨折。
周春勾振恒苏晓华张志硕杜祥颖
关键词:腕骨隐匿性骨折X线
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头颈部的血管性疾病是一组互为相关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症状多种多样,临床上常常表现为脑功能障碍症状的突然发生。因其发病率、致残致死率高而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幸存者也往往要面对一系列神经精神功能...
陈雁卉赵瑞峰王正高艳杜祥颖王峰
关键词:血管成像影像诊断
文献传递
应用高级迭低重建改善低剂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的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评价不同强度高级迭低重建(advanced model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DMIRE)改善低剂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图像质量的效果,筛选最适迭代重建强度。方法对39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用西门子FORCECT行低剂量CCTA,同时采用滤过反投影法(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和高级迭低重建算法(advanced model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DMIRE)(强度1~5)进行图像重建,评价客观及主观图像质量。客观图像质量指标包括平均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主观图像质量评价由两名具有10年以上诊断经验的影像医师对冠状动脉15段分支血管进行双盲评分。结果不同强度ADMIRE及FBP组间比较,感兴趣区的CT值无统计学差异,不同迭代强度各组图像噪声均显著低于FBP组,噪声水平随迭代强度的增高而降低(P<0.05)。迭代重建各组的SNR、CNR均显著高于FBP组,SNR与CNR均随迭代强度的增高而增高(P<0.05)。ADMIRE 4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及可判读性最高(P<0.05),其他组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ADMIRE 5,3,2,1及FBP。结论:在相同辐射剂量条件下,CCTA成像运用ADMIRE较FBP可明显提高主观及客观图像质量;本实验条件下CCTA扫描推荐的ADMIRE强度为4。(model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DMIRE)(强度1~5)进行图像重建,评价客观及主观图像质量。客观图像质量指标包括平均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主观图像质量评价由两名具有10年以上诊断经验的影像医师对冠状动脉15段分支血管进行双盲评分。结果:不同强度ADMIRE及FBP组间比较,感兴趣区的CT值无统计学差异,不同迭代强度各组图像噪声均显著低于FBP组,噪声水平随迭代强度的增高而降低(P<0.05)。迭代重建各组的SNR、CNR均显著高于FBP组,SNR与CNR均随迭代强度的增高而增高(P<0.05)。ADMIRE 4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及可判读性最高(P<0.05),其他�
王苑丁姚新宇苏壮志祝小莲王艳李倩文王臣杜祥颖李坤成
关键词:冠状动脉图像质量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