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先照
- 作品数:47 被引量:248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基于mTOR/HIF-1α/VEGF信号通路探讨抗纤抑癌方对肝癌前病变大鼠模型的调控作用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研究抗纤抑癌方对肝癌前病变大鼠模型mTOR/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抗纤抑癌组和鳖甲软肝组,每组各10只。正常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剂量为0.4 mL/100 g,其他3组大鼠以50 mg/kg剂量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制备肝癌前病变大鼠模型。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GST-Pi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TOR、HIF-1α、VEGF、M2型丙酮酸激酶(PKM2)、葡萄糖载体蛋白1(GLUT-1)mRNA及蛋白的表达。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GST-Pi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抗纤抑癌组GST-Pi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GLUT1及PKM2 mRNA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值均<0.01);与模型组比较,鳖甲软肝组及抗纤抑癌组GLUT1 mRNA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GLUT1及PKM2的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值均<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mTOR、HIF-1α及VEGF的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值均<0.01);与模型组比较,鳖甲软肝组mTOR及VEGF的mRNA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抗纤抑癌组mTOR及VEGF mRNA的表达亦显著降低(P值均<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mTOR、HIF-1α、VEGF的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值均<0.01);与模型组相比,鳖甲软肝组只有mTOR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抗纤抑癌组mTOR、HIF-1α、VEGF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鳖甲软肝组相比,抗纤抑癌组mTOR的蛋白表达较高(P<0.01)。结论抗纤抑癌方可通过调控mTOR/HIF-1α/VEGF信号抑制肝癌前病变。
- 李志国马浔叶永安杨先照
- 关键词:信号传导
- 中药复方抗纤抑癌方药物血清和LX-2CM共刺激对HepG2人肝癌细胞的影响
- 目的:从LX-2人肝星状细胞与HepG2肝癌细胞的关系出发,研究中药复方抗纤抑癌方药物血清和LX-2条件培养基共刺激对HepG2人肝癌细胞的影响.方法:LX-2细胞和HepG2细胞体外培养,应用LX-2条件培养基(LX-...
- 赵志敏杨先照刘方马贺成甘大楠叶永安
- 关键词:HEPG2人肝癌细胞
- 基于文献挖掘探析肝癌前病变的中医临床用药规律
- 2024年
- 目的收集并整理中医药治疗肝癌前病变临床用药经验的文献,通过分析其组方规律,归纳总结疾病特点和治疗思路,为该病的临床中医药治疗在遣方用药、经验加减上提供参考。方法经过系统性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等8个电子数据库,纳入自建库起至2023年12月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肝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及个人经验类文献,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方药信息,基于“中医药数据挖掘系统TCM Miner”组成用药记录数据库来统计药频及性味归经,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通过SPSS Modeler 14.1的Apriori模块完成关联规则分析,最后应用SPSS Modeler网络模块来完成对高频药物的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最终达到标准纳入研究的共34篇文献,其中含有34首中药复方,共110味药物,涉及15类功效,总计291药物频次。频数分析显示,药物词频前8位的中药为黄芪、白术、丹参、白花蛇舌草、鳖甲、莪术、半枝莲、郁金;在“四气”中所占比重前3位的药物排名依次为寒、温、平;“五味”中所占比重前3位排名依次为苦、甘、辛;由多到少药物在归经频次中前4位排名依次为肝、脾、肾、肺。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核心药对组合为“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核心处方为白术、白芍、白花蛇舌草、茯苓、莪术、郁金、鳖甲、黄芪、三棱、丹参、半枝莲。结论中医治疗肝癌前病变以健脾养肝、活血解毒为组方首选,配伍行气、清热、化瘀、软坚散结等药物。
- 苟思媛杨先照王龙珠田羽佳茹淑瑛
- 关键词:肝癌癌前病变用药规律白术丹参
-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抗纤抑癌方干预肝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研究抗纤抑癌方对肝癌前病变大鼠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8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抗纤抑癌低、中、高剂量组及鳖甲软肝组。采用二乙基亚硝胺腹腔注射制备肝癌前病变模型,抗纤抑癌方进行干预,复方鳖甲软肝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ST-Pi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抗纤抑癌高剂量组GST-Pi阳性表达面积明显减少,染色减轻,MOD值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抗纤抑癌低、中、高剂量组及鳖甲软肝组PI3K、Akt mRNA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抗纤抑癌低、中、高剂量组PI3K、p-PI3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或P<0.05),抗纤抑癌中、高剂量组p-Ak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鳖甲软肝组相比,抗纤抑癌高剂量组PI3K mRNA及p-PI3K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抗纤抑癌方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抑制肝癌前病变。
- 李莹李莹叶永安李志国张露丹
- 关键词:肝癌前病变PI3KAKTGST-PI
- 大黄相关复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胆囊炎的Meta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系统评价大黄相关复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WanFang、SinoMed、PubMed、Embase等数据库,对有关采用大黄相关复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进行筛选,运用Rev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2项研究,合计4145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大黄实验组2101例,对照组2044例)。纳入的研究质量一般,Meta分析结果显示:大黄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18,95%CI(1.15,1.21)];从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上看,与对照组相比,大黄实验组腹痛缓解时间短[MD=-2.20,95%CI(-2.87,-1.54)];退热时间短[MD=-1.55,95%CI(-2.04,-1.07)];恶心呕吐缓解时间短[MD=-3.08,95%CI(-3.65,-2.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大黄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RR=0.51,95%CI(0.31,0.85)];不同的主治偏向的大黄相关复方中,检验无异质性,但对急性胆囊炎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P<0.001)。结论:大黄相关复方能够明显提高急性胆囊炎临床有效率,缩短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各主治偏向之间无异质性。
- 胡蓝烁黄炫淳杨先照
-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 中药复方抗纤抑癌方和复方鳖甲软肝片不同采血时间点药物血清对HepG2肝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人来源不同采血时间点中药药物血清对HepG2人肝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HepG2人肝癌细胞体外培养,健康志愿者3名,服用中药复方抗纤抑癌方(KX)和中成药复方鳖甲软肝片(BJ)后不同时间点收集血清,采用MTT法检测各组药物血清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1)1h、2h与MEM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药物血清对HepG2人肝癌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P<0.01);KX1h20%浓度抑制效果优于KX2h同浓度(P<0.01);KX1h5%浓度与BJ1h同浓度有差异(P<0.05);BJ2h20%、10%浓度均较KX2h抑制作用强(P<0.05);(2)增加0.5h抽血时间点,KX0.5h优于KX2h(P<0.05);(3)与空白血清组比较,KX0.5h40%浓度时抑制效果明显(P<0.05)。结论:2种药物血清对HepG2人肝癌细胞均有增殖抑制作用;在同一采血时间点和不同时间点上,2种药物血清的抑制效果比较均存在差异。
- 赵志敏叶永安杨先照甘大楠马贺成刘方
- 关键词:药物血清HEPG2细胞
- 参苓白术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参苓白术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数据库CBM、CNKI、万方、VIP、Pubmed,鉴定并纳入参苓白术散加减与安慰剂、西药等对比治疗NAFL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Jadad Scale评分对纳入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然后用Revman 5.0软件对临床疗效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计纳入6项RCT,其Meta分析结果显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NAFLD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41,95%CI(2.48,7.84),P<0.00001];ALT治疗后加权合并结果为-30.00,95%CI为(-36.54,-23.45),P<0.00001;AST治疗后加权合并结果为-9.40,95%CI为(-12.96,-5.85),P<0.00001;TC治疗后加权合并结果为-0.59,95%CI为(-0.83,-0.34),P<0.00001;TG治疗后加权合并结果为-0.35,95%CI为(-0.55,-0.15),P<0.00001。所纳入的研究均未报道不良反应。结论:现有临床研究证据表明参苓白术散加减在治疗NAFLD方面存在其优势,但由于所纳入的研究总体质量较低,研究的数量和样本量均较少,需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的多中心、大样本、严格设计的随机对试验来验证其疗效与安全性。
- 王珏云张异卓邹金桥杨先照
-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非酒精性脂肪肝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 探讨“一阴为独使”理论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运用
- 2024年
-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以腹痛、便脓血、里急后重为基本特征。在UC病程发展中除有皮肤黏膜、关节等多种肠外病变外,后期甚至可致多器官衰竭,因而其临床治疗及转归备受现代医家关注。UC及其发展转归的病机在于肝之阴阳不相顺接而营卫不和,探究《黄帝内经》“一阴为独使”理论内涵,提出一阴风升之气能滋养阳明,上达于肺而化阴导阳,为人体阴阳顺接、营卫生化之使。根据肝体阴用阳、病则阴阳不顺接的特点将该病分为风淫、风虚两个阶段,风淫者治阴为主,风虚者升阳为主,通过治肝使在下之阴治、在上之阳和、在中之营卫通达,解决病程中整体阴阳不和的核心病机,肠胃之邪亦因之而解。以期为中医辨治UC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 赵子人杨雨新王燕睿王子敬于汶仟杨先照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痢疾
- 解毒活血方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炎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解毒活血方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结肠炎症的抑制作用及对肠道菌群组成、多样性和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8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每组20只。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溶液7天建立UC模型,造模成功后西药组以浓度为1.33 g/kg美沙拉秦灌肠剂灌肠,中药组以生药浓度为12.24 g/kg混悬液灌肠,模型组、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肠。干预14天后计算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测量结肠长度,观察结肠黏膜形态作黏膜损伤指数(colonic mucosa damage index,CMDI),结肠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行组织学损伤评分(colon histopathological score,CHS)。留取小鼠结肠内粪便,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检测粪便肠道菌群丰度、多样性及代谢功能的变化。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DAI升高(P<0.01)、结肠长度缩短(P<0.05),CMDI、CHS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及西药组DAI下降,结肠长度增加(P<0.05),中药组CMDI、CHS降低(P<0.05)。(2)经16S rRNA技术测序后共得到9628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包括11个门,109个属。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疣微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丰度>10%,为优势菌群。各组间菌群比较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llobaculum菌、Turicibacter菌、双歧杆菌、梭状芽孢杆菌、Mucispirillum菌、消化链球菌、萨特氏菌、肠球菌OTU升高(P<0.05,P<0.01),AKK菌、Arthromitus菌、乳杆菌OTU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双歧杆菌、AKK菌OTU升高(P<0.05,P<0.01),肠球菌、梭状芽孢杆菌、萨特氏菌OTU降低(P<0.05,P<0.01);中药组Turicibacter菌、双歧杆菌、AKK菌、Allobaculum菌OTU升高(P<0.05,P<0.01),肠球菌、乳杆菌、梭状芽孢杆菌、Mucispirillum菌、萨特氏菌OTU降低(P<0.05,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药组双歧杆菌、Turicibacter菌OTU升高(P<0
- 胡蓝烁杨先照王建云江海燕刘果刘元张雯思璎桀王新月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解毒活血方灌肠治疗肠道菌群小鼠模型
- 基于因子分析193例大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中医证候特点研究
- 2024年
- 目的 研究大肠腺瘤性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为此病的中医证候标准化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根据制定的中医证候信息调查表,选择符合大肠腺瘤性息肉诊断标准的病例200例,采用因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中医证候特点研究。结果 剔除7例患者,最终纳入193例患者,因子分析得出脾虚湿阻证、大肠湿热证、肝郁气滞证、脾虚气滞证4类证型。结论 大肠腺瘤性息肉患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脾虚为本,湿热为标。病性证素为湿、热、气滞、气虚,病位证素为大肠、脾、肝。
- 茹淑瑛张福文李柏王龙华李蕊李娜杨先照
- 关键词:肠癖大肠腺瘤性息肉中医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