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
- 作品数:33 被引量:71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医药卫生更多>>
- “英雄”罗曼·罗兰的身份认同和叙事塑形
- 2020年
- 百年前,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年)在瑞士发表了《精神独立宣言》,"一战"后满目疮痍的欧洲再一次听到"超乎混战之上"的"欧洲良知"振聋发聩的和平主义号召,而这声音也传到世界各地,激起被战火荼毒的各国民众的广泛响应。随着1919年《新青年》上张嵩年那篇《精神独立宣言》译文所附的介绍,罗曼·罗兰以“因为全欧洲,全人类说话,不容于法人”[1]30-48的英雄之姿进人我国民众的视线,并在日后成为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法国文学巨匠。
- 杨珮艺杨荣
- 关键词:文学巨匠独立宣言和平主义罗曼·罗兰身份认同
- “第四届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综述被引量:2
- 2008年
- 罗庆春杨荣刘波
- 关键词:多民族文学民族文学研究
- 德国“双轨制”应用科技大学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借鉴意义被引量:8
- 2014年
- 目前德国的高等院校主要分为综合性大学、应用科技大学、艺术音乐学院、私立和教会学校这几种类型。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的学生实际上有两个教学地点,一个是在大学校园,另一个是在公司企业。这就是享誉世界的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双轨制"教学。应用科技大学定位非常明确,注重实践教学,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企业参与并主导实践教学,严格的评估认证和监管机制,发展迅速的国际化等鲜明而又突出的特色,对我国许多高等院校和绝大多数专业尤其是向应用技术类型转型的高等学校和专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杨荣
- 论茨威格传记文学的艺术特色被引量:1
- 2010年
- 茨威格基于自己的和平主义理想、人道主义情怀和世界公民信念,并受其历史观和传记文学主张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记文学风格。其传记文学主要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四个方面:鲜明而突出的心理分析,对比手法的成功使用,简洁传神的肖像描写,以古观今、借古讽今。
- 杨荣
- 关键词:茨威格传记文学艺术特色
- 比较文学视阈下的四川民族文学教学与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四川的比较文学是随着比较文学在中国得到复兴而蓬勃发展的。回顾四川比较文学所走过的二十年,最令人欣慰的是四川学者在比较文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十分喜人的成果。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坚持在比较文学视阈下从事民族文学教学及比较研究,既改写了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史,也有利于建构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史,同时对构建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亦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运用比较文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民族文学研究,《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就是众多研究成果中的代表。
- 杨荣
- 关键词:比较文学民族文学
- 后现代主义文化倾向与当代中国大学生被引量:5
- 2007年
- 由于后现代社会"无所不包的工业化状态",后现代主义文化披上了一系列"反"的外衣,更新了现代人对世界、宇宙的认识和人的思维方式,它对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给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带来了显著的冲击,既有让我们高兴激动的,也有令我们忧虑深思的。对此,应该认真研究,积极应对。
- 杨荣
-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文化倾向大学生
- 以“世界文学”为出发点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建构被引量:1
- 2008年
- 在当今的文化语境下,我们重读《歌德谈话录》和《共产党宣言》,重温歌德、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文学"的论述,他们对于"世界文学"的远见和对民族文学特色的重视,在文化多样性愈来愈得到有识之士认可的今天,对于置身于多民族的中华大家庭的我们当下进行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确立和建构有着启发和借鉴意义。
- 杨荣
-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文化多样性多民族文学史观
-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届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述论被引量:6
- 2008年
- 罗庆春杨荣刘波
- 关键词:多民族文学中国文学少数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化
- 从身份认同看茨威格之死被引量:1
- 2014年
- 对茨威格的自杀身亡,国外学界以托马斯·曼的观点最具代表性,认为茨威格自杀是一种"背叛"。中国学界却与此相异,多从社会历史和心理动因予以解说,且都有一定说服力。但笔者认为,如果我们从身份认同的视角再来解读茨威格之死,正是"世界公民"身份幻灭、文学圣徒身份被剥夺、"西方犹太人"到"犹太人"身份的剧变等导致其自杀身亡。这或许将拓展中国学界茨威格研究的新视角,且身份研究亦可运用到传记文学研究当中。
- 杨荣
- 关键词:茨威格自杀身份认同身份建构
- 民族文学研究与比较文学联姻及意义被引量:2
- 2011年
- 比较文学在中国蓬勃发展的近三十年,四川少数民族文学教学与研究者积极关注、参与了比较文学相关理论问题的讨论、研究。正是在文学性、跨越性、自成体系性等方面民族文学与比较文学有了必然的联姻。而且在这样的学理认识基础上,四川民族文学与比较文学学界一些专家学者作出过深入地探讨和卓有成效的研究。《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和《灵与灵的对话》,就是众多研究成果中的代表。民族文学比较研究的理论探讨和研究实践,必定会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不容忽视的贡献,或许民族文学比较研究将成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一大特色。
- 杨荣
- 关键词:民族文学比较文学联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