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来
- 作品数:57 被引量:156H指数:8
- 供职机构:西藏军区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原高寒战时环境肢体枪弹伤后电解质代谢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高原高寒环境下平战时肢体枪弹伤后血浆电解质代谢的特点。方法将24头实验猪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组(GZ)、高原平时致伤组(GP)和平原平时致伤组(PP),每组8头。分别于伤前、伤后30分钟2、6、、12小时1、2、3、、5、7、10、14天采静脉血测定钾、钠、氯和钙、镁、磷的含量。结果伤后平原平时组和高原平时组血钙有明显的下降趋势,高原平时组整体血钙水平均较平原组低,但血清钙>2.25mmol/L。而高原战时组伤后3~5天有较严重的低钙血症。三组枪弹伤后均出现严重的低镁血症,严重程度依次为高原战时组>高原平时组>平原平时组。高原战时组伤后2小时即有显著降低,伤后12小时测不出,一直到伤后3天持续在低水平。三组伤后6小时血钠有一个显著的升高,受伤12小时后三组血钠逐渐降低,至伤后7天时高原战时组出现轻度低钠血症。三组K+、Cl-和Pi3+均在伤后12小时开始逐渐降低,严重程度依次为高原战时组>高原平时组>平原平时组,但都未低于正常值的低限。结论高原战时枪弹伤后3~5天机体有严重的低钙血症,6小时~1天和3天机体有严重的低镁血症;12小时后机体开始出现K+、Na+、Cl-和Pi3+的逐渐降低,至伤后7天出现轻度的低钠血症。
- 殷作明李素芝胡德耀叶峰杨志焕林秀来宋俊赖西南石权贵何代平李楠何蓉城孙克勤
- 关键词:枪弹伤电解质代谢
- 高原高寒战时环境肢体枪弹伤伤道组织血液灌注的变化特点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高原高寒环境战时肢体火器伤后伤道组织血液灌注的特点。方法将24只实验猪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组(GZ)、高原平时致伤组(GP)和平原平时致伤组(PP),分别于伤前、伤后不同时相点取伤道入口内距伤道壁0.5~1.5 cm处伤道周围肌肉组织,匀浆后行6-酮-前列腺素F1α(PGF1α)、血栓烷B2(TXB2)含量的测定,并测定伤道周围组织血流量和血球运动速率。结果(1)3组伤后伤道组织中TXB2均显著升高,伤后12小时形成高峰,然后稍有降低,在2天时形成一个低点,在3天时再次升高;伤后PGF1α的变化趋势与TXB2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反。GZ组在伤前就出现PGF1α/TXB2下降,并且伤后PGF1α/TXB2变化的幅度最大;其次是GP组。(2)3组伤后2~6小时血流量和血流速率均显著降低,均在12小时时有所回升,PP组3天时达最低点、5天时开始逐渐回升,GZ及GP组均在5天时达最低点、7天开始回升。结论3组伤后血流灌注有相似的变化特点,但GZ组伤道组织发生的血液灌注障碍最重、血流恢复最慢;GP组次之。
- 殷作明李素芝胡德耀叶峰石权贵杨志焕何代平宋俊林秀来袁文刘建伟
- 关键词:枪弹伤血液灌注
- 高原地区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液体复苏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1998年10月至2003年10月期间救治的265例高原汉族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例,其中重度休克57例,中度休克148例。根据临床表现和创伤部位,估计失血量,采用快速(o.5~1h)输注相当于1.5~2倍失血量的平衡盐液进行扩容,再根据血压及红细胞压积情况适量输血的方法进行早期液体复苏。结果:早期快速补液量;轻度休克平均量为1448ml,中度休克平均量为2537ml,重度休克平均量为3644ml,经平衡盐液复苏后,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的187例,其中因血红蛋白偏低而输血的63例,血压不稳定而输血的78例,输血的病例中,平均输血量600ml。经以上复苏后,仅3例死亡,262例治愈,其中4例并发急性肾小管坏死,均治愈。无1例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结论:早期平衡盐液加适量血液复苏高原创伤失血性休克有良好效果。
- 林秀来殷作明黄永红熊国忠陈永龙叶峰
- 关键词: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血压不稳定急性肾小管坏死平衡盐液休克病例
- 高原高寒战时环境猪肢体枪弹伤后血浆PGF_(1α)和TXB_2含量的变化特点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高原高寒环境下平战时肢体枪弹伤后血液中PGF1α、TXB。含量及PGF1α/TXB2的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将24头小型猪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组(GZ)、高原平时致伤组(GP)和平原平时致伤组(PP),分别于伤前、伤后不同时相点采集静脉血定量测定PGF1α。TXB2含量。结果三组伤后血浆TXB2均显著升高,在伤后6h处形成一个高峰,然后稍有降低,在2d处形成一个低点,在3~5d处再次升高,7~10d时平原组和高原平时组基本恢复正常,高原战时组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从总体情况看上升幅度依次为GZ〉GP〉PP。伤后PGF1α显著降低,其趋势与TXB2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反,下降幅度依次为GZ〉GP〉PP。PGF1α/TXB2的变化趋势与PGF1α基本一致。高原战时组在伤前就出现TXB2上升、PGF1α及PGF1α/TXB2下降。结论高原高寒战时环境猪肢体枪弹伤后全身血管发生强烈收缩和血小板聚集,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缺血损伤、血栓形成和DIC等并发症。从严重程度上看依次为:GZ〉GP〉PP。
- 殷作明李素芝胡德耀叶峰杨志焕林秀来宋俊石权贵何代平李楠赖西南何蓉城孙克勤刘安
- 关键词:枪弹伤TXB2PGF1Α
- 高原肢体枪弹伤对循环呼吸系统的影响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高原肢体枪弹伤后动物循环呼吸系统的改变情况。方法将24头实验猪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组(GZ)、高原平时致伤组(GP)和平原平时致伤组(PP),分别于伤前、伤后不同时相点进行心脏功能测定,抽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 (1)高原两组动物致伤后全身肌肉持续强烈痉挛,皮肤呈苍白色,程度较平原严重,持续时间较平原地区久,此后转变为红色并逐渐转为暗红色;大多在伤后几十秒钟后出现呼吸暂停,继之呼吸急促,以后逐渐平稳并慢慢转为深大呼吸,呼吸频率较正常明显减慢、呼吸幅度明显加大。(2)高原火器伤后早期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显著增强,但是心肌的顺应性降低,心脏每博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均较伤前降低,1h时显著低于伤前水平。(3)高原战时组伤前动物就存在显著的呼吸性碱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伤后早期呼吸频率较平原快,过度通气较为严重而持久,主要表现为呼吸性碱中毒,并出现失代偿;在酸碱紊乱的同时,动物也存在显著的低氧血症。(4)高原肺脏远达效应的发生率最高为53.85%,心脏发生率为19.23%。结论高原肢体枪弹伤后,外周血管收缩强烈,心肌顺应性降低,心功能下降,发生严重的酸碱紊乱和低氧血症,程度较平原地区重,持续时间较平原地区长。
- 李素芝殷作明胡德耀叶峰林秀来杨志焕宋俊熊国忠汤建林陈永龙向小敏李楠何蓉城刘安
- 关键词:枪弹伤伤道心功能血气分析
- 高原创伤失血休克的临床急救与相关实验研究
- 殷作明李楠刘良明林秀来刘厚东李素芝胡德耀何贵强邓勇
- 利用高原现场,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研究了初步高原创伤失血性休克伴或不伴肺水肿的早期液体复苏原则、液体复苏有效量及限量、小剂量高浸盐液(HSD:高浸氯化钠/右旋糖酐,HAD:高浸醋酸钠/由旋糖酐)在高原创伤休克早期急救...
- 关键词:
- 关键词:急救
- 高原寒区战时环境猪肢体枪弹伤伤道感染的特点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研究高原寒区平战时环境下枪弹伤后伤道感染的特点和规律。方法将30头小型猪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组(GZ)、高原平时致伤组(GP)和平原平时致伤组(PP),分别于伤后不同时相点观察伤道入口感染情况,并取伤道入口内1.0cm深处组织进行细菌学和内毒素水平测定。结果 (1)高原两组伤道污染细菌的总量较平原组少一个数量级。(2)PP组伤后细菌复活定植的时间在伤后0~3h;GP和GZ组在伤后6~12h完成复活定植。(3)PP组伤道细菌数从6h的105繁殖到12h的107,用了6h;而GP组伤道细菌从24h的105繁殖到48h才达到107,用了24h。(4)GP和GZ组伤道污染菌的总内毒素水平显著低于PP组。(5)PP组引起伤口感染的细菌临界数量为105cfu/g湿组织,感染时限在伤后6~12h;GP组枪弹伤伤口感染的细菌临界数量为107cfu/g湿组织,感染时限为48~72h;GZ组枪弹伤感染的临界细菌数量为106cfu/g湿组织,伤道组织感染时限为伤后24~36h。结论 (1)高原枪弹伤伤道细菌污染较平原地区轻;(2)高原细菌的复活定植时间较平原地区晚3~9h;(3)高原伤道内细菌的繁殖速度较平原地区慢;(4)高原伤道污染菌的内毒素毒力显著较平原地区低;(5)高原感染时限延迟,引起感染的细菌临界数量提高,依次为GP>GZ>PP。
- 殷作明李素芝胡德耀何代平杨志焕叶峰石泉贵林秀来宋俊李楠何蓉城孙克勤刘安
- 关键词:枪弹伤伤道
- 高原高寒战时环境猪肢体枪弹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的特点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高原高寒环境下平战时猪枪弹伤后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b(IL-1b)、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一氧化氮(NO)等炎症介质和内毒素含量变化的规律。方法将实验小型猪24头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组(GZ)、高原平时致伤组(GP)和平原平时致伤组(PP)。每组8头,在模拟战时和平时环境下致伤,分别于伤前、伤后10、30分钟、2、6、12小时、1、2、3、5、7和10天采集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IL-1b、IL-4、IL-10浓度,用比色法测NO,用鲎试剂法测内毒素含量。结果 PP组在伤后2小时TNFα和IL-1b含量升高,NO在伤后6~12小时降低;IL-4和IL-10升高的时间较TNFα、IL-1b晚。(2)GP组TNFα、IL-1b、IL-4、IL-10和NO变化规律与PP组相似,但其升高或者降低的幅度较PP组要大,恢复到正常水平的时间较PP组延后。(3)GZ组伤前血浆中就出现TNFα、IL-1b和IL-4、IL-10轻度升高,伤后其升高的幅度较PP组和GP组大、达到高峰的时间较高原PP组提前,在高水平持续的时间较其它组长。结论高原环境条件下机体应激反应增强,当经受枪弹伤后,机体炎症反应强而持久,过度的炎症反应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对感染的敏感性增加,易诱发脓毒血症的发生。
- 殷作明李素芝胡德耀叶峰杨志焕石泉贵刘良明林秀来宋俊何代平李楠陈永龙何蓉城孙克勤刘安
- 关键词:枪弹伤炎症反应寒冷
- 高渗醋酸钠/右旋糖酐抗创伤失血性休克作用研究
- 高渗醋酸钠/右旋糖酐(HAD)是近年来受到重视的一种新型休克复苏液体,由于它不含氯离子,且醋酸钠本身具有缓冲碱的作用,因此能迅速纠正休克机体的代谢性酸中毒,加之醋酸钠的扩血管作用,更有利于增加组织的的血液灌注.该实验采用...
- 林秀来
- 关键词:高渗溶液醋酸钠创伤性休克失血性休克
- 文献传递
- 高原藏、汉族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对液体耐受能力的差异及对策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海拔3658m)藏、汉族刨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休克早期对复苏液体耐受能力的差异及对策。方法通过对332例高原世居藏族(A组)、216例高原移居汉族(移居高原3个月以上,B组)和18例急进高原汉族(进入高原1周以内,C组)中度刨伤失血性休克的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研究,找出他们的早期液体复苏的特点及规律。结果C组患者早期可耐受晶体液为失血量的1~1.5倍,维持血压所需的胶体液用量约为失血量的1~1.5倍(晶胶比约为1:1),总量不超过总失血量的2.5倍,输液速度以0.5~1.0ml/(kgB.W.·min)为宜;B组患者可耐受的晶体液为失血量的1.5~2倍,维持血压的胶体液用量约为失血量的0.75~1倍(晶胶比约为2:1),总量不超过3倍,输液速度先快[1~1.5ml/(kgB.W.·min)]后慢;A组患者晶体液可达3~4倍以上,早期可不输或输0.5倍失血量的胶体液(晶胶比约为4:1),耐受快速输液1.5~2.0ml/(kgB.W.·min)。结论 C组患者液体耐受能力显著低于B组患者,B组又显著低于A组。提高晶胶液体比例、放慢输液速度、延长持续复苏时间、保护肺脑组织细胞、应用高渗液体等措施可增加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液体输入量。
- 殷作明李素芝林秀来叶峰何蓉城宋俊
-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