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秋水

作品数:11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颈椎
  • 4篇椎间盘
  • 3篇退变
  • 3篇白细胞介素
  • 3篇白细胞介素-...
  • 2篇炎症
  • 2篇腰椎
  • 2篇逆转
  • 2篇逆转录
  • 2篇逆转录聚合酶...
  • 2篇终板
  • 2篇转录
  • 2篇椎间盘退变
  • 2篇酶链反应
  • 2篇聚合酶
  • 2篇聚合酶链反应
  • 2篇脊髓
  • 2篇合酶
  • 2篇MODIC改...
  • 1篇多节段

机构

  • 11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11篇林秋水
  • 9篇袁文
  • 8篇王新伟
  • 4篇汤俊君
  • 4篇沈晓龙
  • 3篇唐勇
  • 3篇周许辉
  • 3篇田野
  • 3篇张颖
  • 2篇陈华江
  • 2篇熊怡淞
  • 2篇顾韬
  • 2篇东人
  • 2篇曹鹏
  • 2篇王策
  • 1篇石志才
  • 1篇吴晓东
  • 1篇韩竹
  • 1篇李博
  • 1篇袁红斌

传媒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海军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腰痛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慢性腰痛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特征及其与慢性腰痛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249例慢性腰痛患者(腰痛组)和同期于该院体检的86例无腰痛症状成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在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LL-TK、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骨盆入射角(PI)、SS-PT、LL-PI、矢状面躯干偏移(SVA)等矢状面参数,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和矢状面参数的差异。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腰痛组的TK大于对照组,而LL-TK、SS、PI和SS-PT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间LL、PT、LL-PI和S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腰痛组与对照组的腰椎前凸类型均以2型(SS<35°、LL较小、腰椎前凸顶点位于L4)为主,分别占70.7%(176/249)和57.0%(49/86),两组的腰椎前凸类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161,P=0.104)。结论慢性腰痛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无腰痛症状的成年人不同,慢性腰痛患者的多见大TK、小SS、小PI,提示这一特定模式与慢性腰痛的存在有关。
林秋水牛升波李博黄泽彬石志才杨长伟
关键词:慢性腰痛
伴硬脊膜破损腰椎骨折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
2008年
腰椎骨折可伴随硬脊膜破损、假性硬膜膨出及脑脊液漏,若术前漏诊.易导致术中神经损伤、术后持续性脑脊液漏、硬膜炎或脊髓炎,影响预后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治疗上有一定的特殊性。现将我院近年来处理的14例伴严重硬脊膜破损的腰椎骨折患者的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张颖樊骏唐勇顾韬汤俊君林秋水王新伟袁文
关键词:腰椎骨折脑脊液漏神经损伤术前漏诊骨折患者
颈椎及脊髓损伤的早期救治及外科干预
周许辉王策袁红斌袁文贾连顺严望军叶添文邵将林秋水肖林
该项目属于骨外科学领域。针对颈椎脊髓损伤这一国际脊柱外科领域极具挑战性的难题,该课题组对颈椎脊髓损伤后机体及脊髓早期病理生理变化机制、死亡相关因素及外科干预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为颈椎脊髓损伤的早期救治提供了新...
关键词:
关键词:颈椎脊髓损伤早期救治微创治疗
白细胞介素-17在椎间盘退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椎间盘(INTERVERTEBRALDISC, IVD)退变是一系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前提和病理基础,随着椎间盘退变的发展出现椎管狭窄症、椎间盘突出症等多种临床病症,不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还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尚...
林秋水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细胞因子炎症反应椎间盘退变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颈椎三维活动度测定仪的测量稳定性评估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对自行设计的颈椎三维活动度测定仪的测量稳定性进行评估。方法由A、B医师分别对30名健康受试者的颈椎屈伸、侧屈、旋转活动度进行2次重复测量,得出本组受试者颈椎三维活动度的平均值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得出A医师重复测量的组间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和95%CI,得出A医师与B医师间重复测量的ICC和95%CI。结果本组受试者的颈椎活动度均值为:屈伸123.0°±8.3°,侧屈86.3°±8.9°,旋转135.1°±8.3°。观察者内屈伸活动度一致性非常好(ICC=0.87),侧屈活动度高度一致(ICC=0.92),旋转活动度高度一致(ICC=0.94);观察者间屈伸活动度一致性非常好(ICC=0.87),侧屈活动度高度一致(ICC=0.90),旋转活动度高度一致(ICC=0.91)。结论本实验证实颈椎三维活动度测定仪具有良好的观察者内信度和观察者间信度,是一种简单实用、稳定精确的颈椎活动度测量工具,适合临床和科研使用。
吴晓东袁文汤俊君顾世仪王新伟陈华江曹鹏王策林秋水东人陈烨
关键词:颈椎关节可重复性
白细胞介素-17在退变腰椎间盘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7(IL-17)在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椎间盘退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实时荧光相对定量PCR(RQ-PCR)方法检测42例退变椎间盘组织(26例来自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例来自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及8例正常对照椎间盘组织(来自4具新鲜尸体)中IL-17和孤独受体(retinoid-related orphan receptor,RORγτ)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入选标本CD4表面抗原、IL-17表达水平。[结果]退变组椎间盘组织IL-17、RORγτ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相对表达量(P<0.05),且腰椎间盘突出组和腰椎管狭窄组IL-17、RORγτ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9,P=0.507,T=421,P=0.38);IL-17 mRNA和RORγτmRNA相对表达水平呈线性关系(r=0.381,P=0.013);退变组椎间盘组织IL-17、CD4细胞表面抗原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腰椎间盘突出组和腰椎管狭窄组IL-17、CD4细胞表面抗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P=0.265,t=1.459,P=0.152)。[结论]IL-17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退变椎间盘组织中显著升高,说明IL-17参与椎间盘退变的病理过程,Th17细胞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可能在腰椎间盘退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林秋水周许辉袁文王新伟熊怡淞沈晓龙
关键词:椎间盘炎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退变颈椎间盘中IL-17表达与分布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退变颈椎间盘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与分布,并探讨其与颈椎间盘退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实时荧光相对定量PCR(RQ-PCR)检测30例退变颈椎间盘及10例正常对照椎间盘中IL-1β、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孤核受体(retinoid-related orphan re-ceptor,RORγτ)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入选标本CD4表面抗原、IL-17表达水平。结果退变组IL-1β、IL-17、TNF-α、RORγτ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且髓核中的表达高于纤维环(P均<0.05);IL-17 mRNA和RORγτmRNA相对表达水平呈线性关系(R=0.61,P<0.001);退变组IL-17、CD4细胞表面抗原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且髓核中的表达高于纤维环(P均<0.05)。结论退变颈椎间盘中IL-1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髓核中表达高于纤维环,说明IL-17参与椎间盘退变的病理过程,Th17细胞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可能在颈椎间盘退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林秋水周许辉王新伟熊怡淞东人袁文
关键词:颈椎间盘退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白细胞介素-17免疫组化染色
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6
2010年
目的:观察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09年3月采用颈前路连续3或4节段经椎间隙减压、cage植骨、钛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61~75岁,平均66.5±5.1岁;C3~C611例,C4~C79例,C3~C77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行JOA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定,末次随访时行Odom′s临床疗效评定;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融合节段曲度(Cobb角),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12.9±28.2min,术中出血量78.9±52.8ml。术中1例发生脑脊液漏,未行硬膜修补,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术后24h拔管,切口愈合良好;术后2例出现吞咽异物感,未特殊治疗2个月后消失。随访6~60个月,平均23.8±7.5个月,JOA评分由术前9.5±1.8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13.6±1.2分,NDI由术前19.0%±3.4%降低到末次随访时的7.8%±2.2%,颈椎融合节段前凸Cobb角由术前的8.8°±1.2°增加到术后的18.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Odom′s临床疗效评定,优8例,良15例,中4例,优良率为85.2%;末次随访时cage及内固定位置良好,植骨均融合。结论: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cage植骨、钛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林秋水王新伟袁文陈华江田野沈晓龙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多节段椎间盘切除术老年
颈椎椎体终板区Modic退变的MRI评价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总结颈椎椎体终板Modic退变的发病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36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MRI矢状位图像资料,记录椎体终板Modic退变的发生率、发生节段及退变类型,统计Modic改变在颈椎各节段的分布。结果136例颈椎病患者中有23例存在Modic退变,发生率为16.9%。患者平均年龄为50.6岁。男性患者中发生率为17.7%,女性为15%。最常出现Modic退变的节段为C5,6。ModicⅠ型、Ⅱ型和Ⅲ型的发生率分别为4.4%、7.4%、5.1%。结论颈椎病患者存在椎体终板区Modic退变现象,退变以Ⅱ型最多,以C5,6节段最为常见。
汤俊君王新伟袁文林秋水唐勇田野沈晓龙
关键词:颈椎磁共振MODIC改变
颈前路手术术后急性皮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及防治策略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总结颈前路手术术后急性皮下血肿的临床诊治经验,探讨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1522例颈前路手术患者中25例术后发生急性皮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8例,年龄41~76岁,平均(57.7±8.6)岁。所有患者均先采取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效时行二次手术探查,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JOA评分。结果 25例患者术后3~18.4h[平均(7.7±3.2)h]发生急性皮下血肿,发生率1.64%;6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有效,症状无恶化,术前JOA评分为(11.5±1.9),术后为(12.5±1.8),术后2个月为(14.2±1.0);19例行二次手术探查患者,除1例死亡外,其余18例术后血肿症状及神经功能明显改善(P<0.05),入院时JOA评分为(10.1±2.9),出院时(11.3±2.4),术后2个月为(13.2±2.6)。结论急性皮下血肿发生迅速,但不会导致患者神经功能恶化,保守处理对部分患者有效,紧急开放切口、二次手术是皮下血肿主要治疗方法 ,对神经功能没有负面影响。
沈晓龙袁文王新伟张颖唐勇田野曹鹏林秋水
关键词:颈前路手术血肿二次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