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晓瑜

作品数:65 被引量:12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8篇天文地球
  • 10篇航空宇航科学...
  • 6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7篇VLBI
  • 17篇射电
  • 15篇天文
  • 12篇上海天文台
  • 12篇天文台
  • 11篇射电源
  • 9篇星系
  • 9篇VLBI观测
  • 8篇星系核
  • 8篇科研管理
  • 8篇活动星系
  • 8篇活动星系核
  • 7篇文明建设
  • 7篇精神文明
  • 7篇精神文明建设
  • 7篇河外
  • 7篇河外射电源
  • 6篇嫦娥
  • 5篇定轨
  • 5篇甚长基线干涉

机构

  • 64篇中国科学院上...
  • 12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国...
  • 4篇北京跟踪与通...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科学院云...
  • 2篇上海科技大学
  • 2篇西安卫星测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东京大学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作者

  • 65篇洪晓瑜
  • 19篇蒋栋荣
  • 16篇万同山
  • 14篇刘庆会
  • 12篇王广利
  • 10篇郑为民
  • 10篇沈志强
  • 7篇王锦清
  • 7篇钱志瀚
  • 7篇舒逢春
  • 7篇王伟华
  • 6篇张秀忠
  • 6篇安涛
  • 6篇平劲松
  • 5篇范庆元
  • 5篇梁世光
  • 5篇赵融冰
  • 5篇叶叔华
  • 5篇黄勇
  • 4篇史弦

传媒

  • 14篇中国科学院上...
  • 11篇天体物理学报
  • 7篇天文学进展
  • 4篇中国科学:物...
  • 3篇天文学报
  • 2篇中国科学院院...
  • 2篇深空探测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物理
  • 1篇科学
  • 1篇中国科技奖励
  • 1篇航天器工程
  • 1篇紫金山天文台...
  • 1篇中国科学(G...
  • 1篇天文研究与技...
  • 1篇深空探测研究
  • 1篇深空探测学报
  • 1篇中国宇航学会...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VLBI数字基带转换器(DBBC)被引量:2
2011年
1科学背景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技术是现代天文观测中分辨率最高的观测手段。目前中科院的VLBI干涉测量系统由4个VLBI观测站(上海佘山站、乌鲁木齐南山站、北京密云站、云南昆明站)和1个VLBI相关处理中心(上海)构成,
洪晓瑜曹凝
关键词:VLBI
活动星系核的统一模式
1994年
本文评述活动星系核的统一模式理论研究,这一研究的基础是活动星系核的相对论性射束效应和它周围各向异性气体的遮蔽效应。我们首先叙述几种统一模式,并阐述其发展。然后讨论检验统一模式的统计检验进展,特别是R参数的作用。本文还评述了多波段(特别是光学和红外)的统一模式统计检验问题。
洪晓瑜万同山
关键词:活动星系核星系核
视超光速源中喷流子源间相互超越的可能性被引量:4
1994年
本文从相对论射束模型出发,推导出超光速源中两喷流子源相互超越的可能性和超越时间,并以实际例子加以验证。
洪晓瑜沈志强
南天区20个河外射电源的VLBI研究被引量:5
1996年
本文报道南天区5GHzVLBI普查式观测结果.首次观测是在1992年11月期间进行的,共观测了23个河外射电源,获得了20个河外射电源的VLBI高分辨率的射电图象.有15个射电源呈现核喷流结构,1个有双向喷流,3个未分解,末发现有致密观源.在16个核喷流(包括一个双向喷流源)源中有11个呈现弯曲喷流现象.此外还首次发现有3个源中可能有超光速运动现象.
沈志强万同山洪晓瑜蒋栋荣梁世光
关键词:河外射电源VLBI
射电源0420—014,1334—127和2345—167中的视超光速运动被引量:3
1997年
本文叙述南天区 5GHzVLBI普查中新发现的视超光速射电源 ,0 4 2 0— 0 1 4,1 334—1 2 7和 2 345— 1 67。
沈志强万同山洪晓瑜
关键词:射电源VLBI视超光速运动
21世纪的射电天文学:仪器设备发展
1995年
本文回顾了射电天文设备的观测能力的提高和将遇到的限制因素。评述全波段射电天文学的大型射电天文设备计划和各国射电天文学发展的一些共同特征,提出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为我国射电天文学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万同山洪晓瑜
关键词:射电天文学仪器VLBI观测散射
上海天文台2009年工作总结
2010年
总结了2009年度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在科研、国际合作交流、人才培养和引进、佘山科技园区建设、科研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洪晓瑜
关键词:科研管理精神文明建设
星际介质PDR和XDR结构的微波谱线诊断被引量:1
2013年
星际介质(ISM)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平衡受多种加热和冷却过程的影响。光子主导区(PDR)和X射线主导区(XDR)是恒星形成过程中星际介质的两个主要结构。PDR和XDR区的主导能源机制不同,造成星际介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上有很大不同,反映在不同种类分子、同种分子不同跃迁能级之间以及分子同位素之间的谱线强度比有显著差异,因此可以利用分子谱线强度比作为区分PDR和XDR的示踪工具。PDR和XDR模型的数值模拟表明,分子谱线中HNC/HCN、HCN/HCO+以及HCN/CO谱线强度比可以有效地区分PDR区和XDR区。此外,CN/HCN、NO/CO以及HOC+/HCO+的柱密度比值也可以指示PDR和XDR区。PDR和XDR的微波分子谱线诊断技术已经应用在河外星系的物理和化学演化研究中,不仅证实了该技术的有效性,而且在PDR和XDR模型中引入机械能反馈机制后,使得模型能够更贴切地符合观测结果,为理解河外星系的演化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连晓丽安涛洪晓瑜
关键词:活动星系核星际介质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在深空导航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8年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Very Long Baseline Inteferometry,VLBI)就是将几台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射电望远镜联网同时工作,通过无线电波干涉的方法,综合成一个巨大口径的望远镜.以提高天文观测的角分辨率和测量精度。在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中,中国科学院的VLBI天文测量系统作为测控系统的VLBI测轨分系统,提供了嫦娥一号卫星的精密角位置信息,与我国航天测控网一起圆满完成了嫦娥一号工程中的测轨任务。
蒋栋荣洪晓瑜
关键词:射电天文VLBI深空导航嫦娥一号
利用默奇森大视场阵列旁瓣探寻北天脉冲星被引量:2
2020年
探索新的方法对发现和观测脉冲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澳大利亚的默奇森大视场阵列望远镜MWA(Murchison Wide-field Array)中心频率185 MHz的观测数据进行脉冲星搜寻,探测到了两颗高纬度北天脉冲星,经分析认定为J0332+5434和J2219+4754.它们位于MWA主波束视场以外赤纬30°以北,而落在MWA非相干波束的北天旁瓣.虽然射电望远镜旁瓣的灵敏度远低于主瓣,但大多数脉冲星的低频流量更高,因而仍然可以利用低频望远镜旁瓣对它们进行搜寻与观测.本文将对低频脉冲星的搜索流程和结果进行阐述,并讨论利用MWA射电望远镜旁瓣进一步搜寻和观测北天脉冲星的可能性.通过对已知射电脉冲星的统计和MWA探测灵敏度的模拟,预计有30颗已知北天脉冲星可以在MWA旁瓣中被探测到.此工作是未来使用SKA低频阵列搜寻北天脉冲星的有益探索.
龚宏宇张仲莉薛梦瑶洪晓瑜安涛安涛徐志骏徐志骏郭绍光伍筱聪吕唯佳余婷
关键词:脉冲星中子星射电源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