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乾瑶
- 作品数:2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艾灸增强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穴区HSP72和IL-6的表达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通过观察艾灸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穴区HSP72、IL-6表达,探讨艾灸后穴区HSP72和IL-6的表达是否有变化,如果艾灸后其表达有变化,这种变化与艾灸的刺激量之间是否相关。方法:采用免疫学方法加局部刺激制备实验性UC大鼠模型,确定造模成功后,随机分模型组,艾灸A组,艾灸B组,艾灸C组,每组8只,选取天枢穴施以不同灸量的麦粒灸治疗并设立正常对照组。治疗结束后,HE染色观察结肠病变区及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天枢穴区HSP72和IL-6的表达。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病理变化明显;艾灸治疗后,大鼠结肠病理变化明显改善。(2)造模后,模型组穴区HSP72和IL-6表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阳性目标总面积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艾灸治疗后,穴区HSP72和IL-6表达增强。阳性目标总面积:与模型组比较,艾灸A组、艾灸B组穴区HSP72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艾灸组穴区IL-6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目标积分光密度:与模型组比较,艾灸B组穴区HSP72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艾灸A组、艾灸B组穴区IL-6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不同灸量组间,穴区HSP72和IL-6表达呈现不同程度增强。结论:麦粒灸可改善UC大鼠结肠病理变化,增加穴区HSP72和IL-6的表达,不同灸量具有不同治疗效果。
- 刘慧荣王乾瑶吴焕淦王茎周次利崔云华周恩华口锁堂
- 关键词:艾灸溃疡性结肠炎穴区热休克蛋白72白介素6
- 艾灸对克隆氏病大鼠结肠黏膜TNF-α、TGF-β_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艾灸防治克隆氏病(CD)肠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温和灸组和西药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制备大鼠CD模型。隔药灸组与温和灸组选择天枢、气海穴治疗,西药组以柳氮磺胺吡啶溶液灌胃治疗。分别采用ELISA法和HE法观察CD大鼠结肠黏膜TNF-α、TGF-1β含量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NF-α、TGF-β1含量显著增高,呈现典型的CD肠道炎症和肠纤维化表现;隔药灸、温和灸和西药组则均有明显降低,结肠组织形态结构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两艾灸组优于西药组。结论:艾灸可能通过降低结肠黏膜TNF-α、TGF-β1的含量,从而减轻CD肠道炎症,防治肠纤维化发生。
- 施茵吴焕淦秦秀娣涂小予张立恒王乾瑶黄文燕
- 关键词:艾灸疗法克隆氏病TNF-ΑTGF-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