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2篇血栓
  • 2篇血栓形成
  • 2篇血小板
  • 2篇增殖
  • 2篇增殖性
  • 2篇细胞
  • 2篇骨髓
  • 2篇骨髓增殖
  • 2篇骨髓增殖性肿...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免疫球...
  • 1篇蛋白
  • 1篇性疾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性疾病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症
  • 1篇血小板增多
  • 1篇血小板增多症

机构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王芳
  • 4篇陈烨
  • 4篇韩雪
  • 3篇白贝贝
  • 2篇史琳
  • 2篇王春键
  • 1篇赵森

传媒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成人梅毒感染伴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1例被引量:1
2014年
患者,男,48岁。因“外阴不适6d,牙龈出血伴皮肤紫癜5d”于2013年7月24日人院。患者6d前出现外阴不适,伴局部红色小片状皮疹,在某医院就诊,查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apidplasmareagin,RPR)阳性,诊断“梅毒”,给予长效青霉素(具体剂量不详)肌肉注射及醋酸泼尼松25mg口服治疗,当日夜间患者出现畏寒、寒战,发热,
韩雪史琳白贝贝王芳陈烨
关键词:梅毒血小板减少赫氏反应
骨髓增殖性肿瘤与内皮祖细胞
2015年
JAK2V617F是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特有的癌基因,与MPN的发病、血管并发症高发生率密切相关。近年研究表明,MPN存在血管内皮损伤,因此内皮细胞及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在M PN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认识,并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EPC JAK2V617F基因突变、外周血中EPC计数在MPN发病及其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韩雪王芳陈烨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肿瘤内皮祖细胞血栓形成
骨髓增殖性肿瘤伴发血管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s)患者血管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04年2月至2014年6月诊治的93例MPNs[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其中24例患者无血管并发症,69例患者伴发血管疾病。对无、伴发血栓事件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年龄、性别、全血细胞计数、JAK2V617F基因突变等)进行回顾研究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①93例MPNs患者中ET56例,Pv33例,PMF4例。JAK2V617F阳性率70.3%(45/64);79.6%(74/93)患者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血管事件发生率74.2%(69/93),其中动脉血栓症63例,出血事件6例。②血栓事件危险因素分析:血栓组男性、白细胞计数〉10×10^9/L、血红蛋白〉170g/L、≥2项血管危险因素、栓塞史比率高于非血栓组[68.2%(45/66)比41.7%(10/24),65.2%(43/66)比37.5%(9/24),59.1%(39/66)比25.0%(6/24),59.1%(39/66)比25.0%(6/24),37.9%(25/66)比0.0%(0/2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栓塞史[比值比(OR)=12.768,95%置信区间(CI):2.320~70.265,P=0.003]、男性[OR=5.426,95%CI:1.592~18.488,P=0.007]、≥2项血管危险因素[OR=4.062,95%CI:1.194—13.818,P=0.025]、白细胞计数〉10×10^9/L[OR=3.741,95%CI:1.107~12.646,P=0.034]为MPNs血栓事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PNs血管并发症,尤其是血栓事件发生率高。栓塞史、男性、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高多项血管危险因素与MPNs发生血栓事件相关;白细胞计数增高、栓塞史、年龄〉60岁、多项血管危险因素为MPNs血栓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陈烨韩雪白贝贝王芳史琳赵森王春键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肿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栓形成
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边缘带淋巴瘤三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clg)边缘带淋巴瘤(MZ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3例伴McIg的MZL患者资料,结合文献报道的3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05:1,平均年龄(65.1±12.3)岁。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L)28例(71.8%),结内MZL9例(23.1%),脾MZL2例(5.1%)。早期患者9例(23.1%),晚期患者30例(76.9%)。首发症状以皮肤紫癜、周围神经病等非占位性表现常见(65.5%,19/29)。13例(33.3%,13/39)伴自身免疫现象,以干燥综合征最多见。MALTL以非胃肠道型为主(60.7%,17/28)。伴有的McIg以IgM型最多见(82.0%,32/39),余依次为IgA、K-轻链、IgG和双克隆型。血浆MclgM水平为(25.55±21.31)g/L,晚期患者明显高于早期患者[(29.85±20.60)g/L对(3.23±2.95)g/L,P=-0.008]。30例患者接受2-8个疗程化疗,完全缓解(CR)率56.0%,总反应率92.0%;中位随访10个月,3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44.7%和76.5%。含和不含利妥昔单抗化疗组患者的总反应率为100.0%和78.6%,CR率为63.6%和50.O%,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O.05)。MclgM型患者CR率明显高于非MclgM型者(P=0.026);治疗后血浆McIgM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2)。结论伴Mclg的MZL好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诊断时分期较晚,易伴发自身免疫现象,可能是MZL的一种独特亚型。非胃肠道型MALTL更易伴发Mclg,多见MclgM型,其他免疫球蛋白型少见。MZL患者接受含利妥昔单抗的治疗方案可能疗效会更好。
王芳韩雪白贝贝王春键陈烨
关键词:淋巴瘤B细胞自身免疫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单克隆免疫球蛋白CD20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