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亚
- 作品数:264 被引量:461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理论渊源与创作催发:日本因素对于“七月诗派”的影响
- 2021年
- “七月诗派”领袖胡风深受厨川白村的“精神的伤害”观、青野季吉的“目的意识论”和秋田雨雀的“主观战斗精神”说熏陶,将文艺与生活、精神与意志支撑、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创作原则等观念,渗透于《七月》等刊物的编辑过程和自身诗学体系构建,影响了“七月诗派”激越、奔放、崇高风格的塑造;作为“他者”的日本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也催发了“七月诗派”浓郁的民族情绪,使其创作指向“民族国家”形象与话语的建构;“七月诗派”的抒情获得了明确的目标与背景,审美格调随之愈加宏大悲壮。
- 罗振亚
- 关键词:七月诗派民族国家
- 一九八四—二○○四先锋诗歌整体观被引量:3
- 2006年
- 罗振亚
- 关键词:先锋诗歌整体观女性主义诗歌第三代诗歌个人化写作朦胧诗
- 一枝芦笛 两色清音——现代诗派中主情与主知的审美分野被引量:3
- 2002年
- 现代诗派派中有派 ,它呈主情与主知两大走向 ;前者以戴望舒、何其芳等为代表 ,后者则由卞之琳、废名等领衡 ;前者注重情趣发掘 ,多情调象征 ,属于情态文本写作 ,后者倾心于意趣展示 ,多哲理象征 ,属于意态文本写作。
- 罗振亚
- 关键词:现代诗派主情
- 传统文化与新世纪诗歌的精神重建
- 2022年
- 传统文化的精神影响在新诗之中仍然内在有力,深入骨髓。诗骚以降的介入情结和史传传统,使新世纪诗歌的“及物”意识逐渐觉醒与强化;“悲悯”情怀与新世纪大悲大喜的事件洗礼遇合,造成新世纪诗歌写作伦理的大面积复苏;受古典文化中存在型诗人的艺术态度和人格建构启迪,新世纪诗歌确立了一种清洁的诗歌精神。
- 罗振亚
- 关键词:传统文化新世纪诗歌伦理
- 现代文学研究的地域性视角突破——评刘保昌的《荆楚文化哲学与中国现代文学》被引量:1
- 2006年
- 罗振亚陈爱中
- 关键词:文学荆楚文化地域性哲学增长点
- 新媒体诗歌:“硬币”的两面被引量:3
- 2017年
-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当代诗歌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特别是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为传播手段的新媒体空前发达,以及包括博客、微信、微博、论坛/BBS等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的自媒体平台迅猛增加,使得诗歌的生产机制、传播渠道,诗人的写作姿态和相应的诗人身份、诗歌风格,以及诗歌的认定与评价体系都发生了改变,
- 罗振亚
- 关键词:中国当代诗歌新媒体硬币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媒体平台
- 风中摆动的书包——刘波印象
- 2017年
- 2014年5月底,湖北宜昌,首届屈原诗歌奖即将颁发。当接站的轿车傍晚时分在与会者下榻的宾馆前停稳,我走出车门的一瞬间,就看见了远处向这边焦急张望的刘波,他几乎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了过来,看着他熟悉的身影,特别是个子不高的腰间来回在风中摆动的大书包,我的眼睛禁不住一热。
- 罗振亚
- 关键词:书包诗歌奖
- 论于坚的诗被引量:3
- 2013年
- 于坚始终坚守独立的精神和艺术方向写作,他的诗关注"现场、当下、手边",执着于事物、世界的澄明,"立场"走低,拒绝升华;出现了许多能够"看得见"的一些叙事性特征,或以物象、事象等事态因子的介入,造成一定的叙事长度和宽度,或为降低对所见事物澄明的干预程度,进行"反诗"的冷抒情;在口语化的探索中推崇语感,拒绝隐喻,为还原世界的本来面目、重建语言和存在的关系开辟了新路径。
- 罗振亚
- 关键词:于坚诗歌平民化叙事学
- 悖论与焦虑:新文学中的“文体互渗”被引量:8
- 2008年
- 方长安认为,中国现当代作家大都倡导文体间的相互渗透,追求文体的互文性效果,这种文体意识使他们的许多作品因文体融合而具有了新的外在形态与内在的结构性张力,从而开风气之先;而既有的文学史著作,基本上是以小说、诗歌、散文与戏剧四大体裁为结构框架,这一文学史模式不仅看低了作品的语体和风格特点,而且四大体裁之外的作品或被误读,或遭盲视。罗振亚揭示了"文体互渗"中的悖论现象,认为创作和阐释者们潜心于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学建设,在各个文体领域内构筑日臻成熟的文体审美规范和理论体系,但新文学的每一种文体又并不按预设的理论模式生长和发展,而是经常以逸出、偏离乃至对抗的"姿态"给相对稳定的理论规范制造尴尬与麻烦。高旭东认为,中国从先秦开始有了文体意识,但是这种意识的自觉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与西方更强调分析与明晰的文体意识相比,中国的文体意识具有中国文化的中和特征,更注重文体之间的和合,也就是在差异的基础上讲求文体之间的互渗。
- 罗振亚
- 关键词:独立文体新文学互渗焦虑悖论
- 卢桢:人诗合一的探索
- 2022年
- 2017年8月5日,清晨,北方冰城哈尔滨。雨后的天空一碧如洗。哈尔滨师范大学梦溪宾馆会议厅,来自四面八方的七八十位嘉宾济济一堂,“百年汉语新诗批评与罗振亚诗学思想”学术研讨会即将开始。这时,伴着一阵急切而又轻悄的脚步声,他的身影突然在会场门口,我快步上前,当我们双手紧握,望着他疲惫的微笑和衬得脸更为消瘦的长发。
- 罗振亚
- 关键词:汉语新诗诗学思想会议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