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亚立

作品数:15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静脉
  • 6篇动脉
  • 5篇腔内
  • 4篇动静脉内
  • 4篇动静脉内瘘
  • 4篇血栓
  • 4篇内瘘
  • 4篇腔内治疗
  • 4篇静脉内
  • 4篇静脉内瘘
  • 3篇深静脉
  • 3篇深静脉血栓
  • 3篇下肢
  • 3篇下肢深静脉
  • 3篇下肢深静脉血...
  • 3篇静脉血
  • 3篇静脉血栓
  • 3篇急性下肢
  • 2篇地塞米松
  • 2篇动静脉

机构

  • 10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无锡市人民医...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5篇胡亚立
  • 13篇卢辉俊
  • 8篇马兵兵
  • 6篇刘辉
  • 5篇赵翼
  • 4篇原野
  • 3篇张米
  • 3篇刘辉
  • 2篇周兆熊
  • 2篇赵晓溪
  • 2篇张纪蔚
  • 2篇张柏根
  • 2篇解旭品
  • 2篇原野
  • 1篇孙黎
  • 1篇赵翼

传媒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中国血液净化
  • 2篇血管与腔内血...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药学服务与研...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1
  • 2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腔内治疗成熟不良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临床疗效
2021年
目的 探讨腔内治疗成熟不良的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36例行腔内治疗的AVF成熟不良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围手术期结果,以及术后6、12个月的内瘘成熟率.结果 36例患者均成功行腔内治疗,术后6个月成熟率为72.2%(26/36),12个月成熟率为88.9%(32/36).结论 腔内治疗对于AVF发育不良患者疗效确切.
汤波卢辉俊胡亚立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腔内治疗
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外科诊治体会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毒品注射所致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特点及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管外科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13例感染性假性动脉瘤吸毒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切除瘤体及周围炎性组织、瘤腔清创及动脉结扎或人工血管置换术,观察移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3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发生肢体坏死;伤口一期愈合5例,二期愈合8例;7例发生程度不等的淋巴瘘。随访2-12个月(平均7个月),其中1例术后2个月瘤腔下端感染形成脓肿伴出血,行切开引流痊愈;2例术后4个月人造血管感染行人造血管摘除,切口换药痊愈;有2例左肘部假性肱动脉瘤直接行血管结扎,未用人工血管移植;余8例复查B超显示移植血管通畅,无血栓形成。结论彻底清创、血管移植、控制感染是治疗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卢辉俊赵翼刘辉胡亚立
关键词:假性动脉瘤人造血管
TEVAR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术后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95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依照是否行TEVAR,分为支架组80例及保守组15例。采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通过门诊随访评价患者的生存情况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80例支架组患者手术全部成功,围手术期死亡2例(2.5%),随访期间无死亡患者,患者定期复查CTA显示,术后3—6个月、术后1年主动脉最大直径较术前明显减小,具有统计学意义,支架组术后主动脉呈减小趋势且假腔血栓化。15例保守治疗患者院内死亡1例(6.67%),随访期间死亡3例(20%)。K—M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支架组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保守组。结论对于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TEVAR治疗成功率较高,中期效果较好,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马兵兵卢辉俊胡亚立赵晓溪
关键词:主动脉疾病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
手术联合腔内治疗合并动脉硬化的急性下肢动脉缺血23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腔内的方法治疗合并动脉硬化狭窄的急性下肢动脉缺血高龄患者的技术要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0年9月收治的23例(26肢)合并动脉硬化的下肢动脉缺血高龄患者DSA下行腔内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26条肢体(23例)经双腔Fogarty导管取栓、动脉内膜剥脱术,并行相应球囊扩张加支架置入术,或辅助人工血管旁路手术或/和自体静脉补片成形术,救治成功20例(87.0%),截肢1例(4.3%),死亡2例(8.7%)。结论:伴有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大多数动脉缺血高龄患者,手术联合腔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重建下肢动脉供血的救治率。
卢辉俊赵翼胡亚立刘辉
关键词:动脉缺血手术腔内治疗个体化
醋酸地塞米松聚乙二醇化纳米粒的制备及兔体内药动学研究
2010年
目的:制备醋酸地塞米松聚乙二醇(PEG)化纳米粒,并测定其在兔体内的药动学参数。方法:以高压均质法制备醋酸地塞米松PEG化纳米粒,用扫描电镜观察纳米颗粒的形态,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建立检测血浆中醋酸地塞米松浓度的HPLC法,以醋酸地塞米松溶液和普通纳米粒作为对照,测定醋酸地塞米松PEG化纳米粒在兔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PEG化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80±7)nm。体内半衰期为4.79h,AUC0~12为11.81mg.min.L-1,平均滞留时间为3.15h,重要药动学参数比普通纳米粒及溶液剂增加近1倍。结论:醋酸地塞米松PEG化纳米粒可以延长醋酸地塞米松在兔体内的半衰期,达到体内长循环的目的;其表观特征与普通载药纳米粒无明显差异。
胡亚立周兆熊解旭品张柏根孙黎张纪蔚
关键词:醋酸地塞米松纳米粒聚乙烯二醇类
支架联合可控弹簧圈栓塞治疗孤立肾肾动脉瘤1例
2021年
肾动脉瘤是一种罕见的临床疾病,发生率为0.01%~0.97%[1-2]。虽然肾动脉瘤通常被偶然发现,且患者无特殊的临床表现,但其可导致高血压及自发性破裂,从而引起腹膜后出血,危及患者生命[3-4]。大部分肾动脉瘤为囊状,位于肾动脉分叉处[5]。可采用开放血管修复术或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肾动脉瘤,目标是将动脉瘤隔绝于血液循环之外,保持血流通畅,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并维持肾功能。肾动脉瘤的治疗方式取决于动脉瘤的解剖位置;位于肾动脉分叉的动脉瘤很难排除,通常需要牺牲部分肾脏[6]。本研究探讨1例孤立肾肾动脉瘤患者的诊治过程,以期为孤立肾肾动脉瘤的临床诊治提供借鉴。
胡亚立胡双龙马兵兵刘辉原野汤波龚皇博卢辉俊
关键词:弹簧圈栓塞肾动脉瘤
糖尿病足腔内治疗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评价糖尿病下肢动脉的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对我院39例糖尿病足行下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19例节段性狭窄行介入治疗,经同侧股动脉入路,Seldinger技术穿刺置入导管鞘并交换Amplatz导丝引入球囊扩张狭窄段,反复扩张后置入自膨式网状支架。对照组20例保守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无死亡,其中介入治疗组13例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成功,6例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成功,对照组2例截肢。结论PTA和支架置入不仅创伤小、成功率高而且明显的改善下下肢动脉的血液灌注,近期疗效满意,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病残率。
刘辉卢辉俊赵翼胡亚立
关键词:糖尿病足下肢动脉介入治疗
整合素αvβ3受体靶向载药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靶向性
2010年
背景:含RGD序列的多肽是多种整合素的识别位点,以其相对分子质量小、稳定、易于制备,且无免疫原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纳米靶向药物传递系统的设计。目的:制备以RGD环五肽为配基的整合素αvβ3载药脂质体,通过体外细胞学实验证实其受体靶向性。方法:使用人工合成的RGD环五肽作为靶向分子探针,通过高压均质法制备靶向整合素αvβ3载药脂质体,采用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纳米颗粒形态和粒径;以流式细胞分析观察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特异性标记,并考察荷载药物的离体缓释能力以及体外靶向能力。结果与结论:合成的靶向载药脂质体粒径为(175±6)nm,包封率为(96.33±1.02)%,体外溶出时间超过5d。靶向载药脂质体对整合素αvβ3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亲和力,可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内。提示制备的靶向整合素αvβ3载药脂质体,具有较高的药物包封率及缓释性,能与整合素αvβ3受体特异性结合,是一种新型的受体介导靶向制剂。
解旭品周兆熊胡亚立张柏根张纪蔚
关键词:整合素ΑVΒ3醋酸地塞米松
巨大髂静脉瘤合并血栓形成一例
2022年
病人,女性,12岁,身高160 cm, 体重58 kg。因左下腹痛3天于2020年5月17日入院。病人3天前突发左下肢疼痛,无肿胀,自行缓解,后出现左下腹疼痛,呈持续性钝痛,间断性加重,未向他处放射,无肛门坠胀、腰酸,伴恶心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大、小便正常。
汤波卢辉俊马兵兵胡亚立原野
关键词: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术联合髂股静脉支架植入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被引量:14
2021年
目的观察置管溶栓术(CDT)联合髂股静脉支架植入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Cockett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Cockett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DVT患者的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CDT组47例(采用CDT治疗)和联合组46例(采用CDT联合髂股静脉支架植入治疗),比较术前与术后1个月时2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比较2组患者的血栓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情况。结果联合组血栓清除率分级情况优于CDT组,复发率低于C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T组手术前后IL-6、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1个月时IL-6、CRP水平均高于术前,且高于C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ckett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DVT患者应用CDT联合髂股静脉支架植入治疗利于清除血栓,可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好,但联合治疗可能会介导炎症反应发生,增大新血栓发生风险,术后应积极实施合理的抗炎治疗。
刘辉卢辉俊胡亚立
关键词: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