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舒帆

作品数:3 被引量:73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铅锌矿
  • 3篇铅锌矿区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3篇锌矿
  • 2篇生态危害
  • 2篇同位素
  • 2篇土壤
  • 2篇潜在生态危害
  • 2篇潜在生态危害...
  • 2篇重金属污染
  • 2篇重金属污染特...
  • 2篇污染
  • 2篇污染特征
  • 2篇金属污染
  • 2篇PB同位素
  • 1篇水稻
  • 1篇水稻土
  • 1篇同位素组成
  • 1篇土壤性质

机构

  • 3篇北京大学

作者

  • 3篇舒帆
  • 3篇孙卫玲
  • 3篇郝伟
  • 3篇孙锐
  • 3篇李丽

传媒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全球华人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典型Pb/Zn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Pb同位素源解析被引量:55
2011年
以我国典型的铅锌矿区——湖南水口山铅锌矿区及其周围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自然土壤(A层和C层)样品中不同重金属(Pb、Zn、Cr、Cu、Cd、Hg)的污染特征和Pb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受铅锌选矿和冶炼活动的影响,研究区域A层土壤明显受到重金属的污染,尤其是在中心区域(水口山矿区),土壤中Pb、Zn、Cr、Cu、Cd、Hg含量最高达3 966.88、2 086.25、135.31、185.63、56.15、16.434 mg/kg;受原生地质环境的影响,C层土壤重金属含量虽然变化很大,但基本反映土壤背景值.土壤中不同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大小顺序为Cd>Hg>Pb>Cu>Zn=Cr.中心区域多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明显高于周围区域,其34%、33%、11%、22%的采样点分别属于轻微、中等、强和很强生态危害,而周围区域属于轻微、中等、强和很强生态危害的采样点比例分别为68%、16%、10%、6%.与C层Pb同位素相比(206Pb/207Pb为1.168~1.246,208 Pb/206Pb为2.014~2.130),由于人为Pb源的污染A层土壤中206 Pb/207 Pb值(1.166~1.226)低而208 Pb/206 Pb值(2.043~2.135)高.与铅锌选矿、冶炼废水和烟尘中Pb同位素比值对比表明,A层土壤铅污染主要来自于冶炼厂烟气粉尘的沉降.
孙锐舒帆郝伟李丽孙卫玲
关键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铅同位素铅锌矿区
典型铅锌矿区水稻土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被引量:18
2012年
以我国典型的铅锌矿区——湖南水口山铅锌矿区及其周围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水稻土样品中不同重金属(Pb,Zn,Cr,Cu,Cd和Hg)的污染特征,用富集因子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区域评价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生态危害,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土壤性质与重金属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受铅锌选矿和冶炼活动的影响,矿区范围内中心区域水稻土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周围区域,土壤中Pb,Zn,Cr,Cu,Cd和Hg含量分别高达4330.63,4451.25,153.75,315.69,34.94和2.379 mg/kg。土壤中不同重金属污染程度大小顺序为Cd>Pb>Zn>Cu>Cr=Hg,而其潜在生态危害大小顺序为Cd>Hg>Pb>Cu>Zn>Cr。多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结果表明,中心区域属于轻微、中等、强和很强生态危害的采样点比例分别为50%,22%,17%和11%,而周围区域相应的采样点比例为75%,18%,5%和2%。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重金属污染明显抑制脱氢酶活性,且污染严重的采样点土壤pH也较低。
孙锐舒帆孙卫玲郝伟李丽
关键词:重金属水稻土潜在生态危害指数铅锌矿区
典型Pb/Zn矿区自然土壤中重金属分布与Pb同位素组成
湖南水口山铅锌矿区是一个集采矿、选矿、冶炼和加工为一体的典型区域,本研究测定了矿区自然土壤A层和C层土壤样品中典型重金属(Pb,Za,Cr,Cu,Cd,Hg)浓度和Pb同位索的组成。结果表明,A层土壤中重金属浓度明显高于...
孙锐舒帆郝伟李丽孙卫玲
关键词:铅锌矿区自然土壤重金属分布同位素组成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