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伟娟
-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3
- 供职机构: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访问学者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 英汉“恐惧”隐喻的对比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情感是人类最普遍、最重要的人生体验。而"恐惧"情感这一抽象的概念常常是用隐喻来表达的。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表达"恐惧"情感的隐喻,存在着共性,这源于人类相同的生理特征和情感体验,但是英汉语言中也存在不对应的概念隐喻。
- 董伟娟毛静林
- 关键词:汉语
- 文化负载词“红语”的解读及英译被引量:3
- 2008年
- "红色"在汉文化中寓意颇丰,与之相关的词语多为褒义,这与西方以贬义为主的"红文化"反差甚大。探索与"红"相关词语的英译策略有助于读者更加透彻地理解中国独特的红文化,有助于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 毛静林董伟娟
-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英译
- 英汉味觉隐喻对比研究
- 传统上认为隐喻是语言的变体,是一种修辞手段。事实上,隐喻不仅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思维和行动中,可以说,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隐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究其本质是一种认知现象,起着重要的认知功能。隐喻使人们...
- 董伟娟
- 关键词:概念隐喻隐喻表达文化差异文化模式
- 文献传递
- 文本节奏与译文的价值重构
- 2014年
- 长久以来,人们把文本节奏和语言节奏等同起来,并且把后者作为一个重要的参数对文本进行分析,这是对文本节奏的一种误读。文本节奏和传统意义上被等同于格律的语言节奏不同,它包括通过听觉和视觉直接把握的外部节奏以及通过思维间接把握的内部节奏。文本节奏统摄着文本的形式与神韵,是文本价值的体现。翻译时只有对文本的价值呈现方式有了充分的认识,才能在译文中实现价值重构。
- 毛静林董伟娟
- 关键词:语言节奏格律
- 英汉反腐败新闻语篇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 2015年
- 反腐败是当今世界一个热门话题,在反腐败新闻语篇中广泛存在着概念隐喻。通过对英汉反腐败新闻语篇的比较分析,发现英汉新闻语篇都主要使用了战争、疾病和旅行这三大概念隐喻,体现了人类对腐败与反腐败概念的相似体验和共同认知。概念隐喻有助于人们深刻理解腐败的特点和反腐败过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 董伟娟郑珂
- 关键词:新闻语篇英汉语
- 从语言映象象似性看英诗汉译的诗形移植被引量:2
- 2010年
- 国内译界在文学翻译中一直存在重"神"而轻"形"的倾向,然而根据语言映象象似性理论,依据听觉、视觉形成的语言形式和内容之间存在着映射关系。就英文诗歌而言,这主要表现为主题与作品在语音象征、韵式、格律、语相和篇章等五个方面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诗歌之"形"与主题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翻译这类文体时,对这些形式层面的因素也应当给予充分的认识,不可过于轻"形"。
- 毛静林董伟娟
- 关键词:语言英诗汉译
- 英汉基本味觉形容词隐喻对比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味觉是人类最基本的体验之一,也是存在隐喻概念的。英汉语言中基本味觉形容词"酸甜苦辣"存在大量的隐喻表达,其概念隐喻的映射域大部分相同,这源于人类相同的生理特征和情感体验。英汉味觉的隐喻意义具有明显的差异,这基于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 董伟娟黄小苹
- 关键词:概念隐喻隐喻映射英汉对比
- 诗体文学中的视觉节奏与翻译
- 2016年
- 文本节奏在中国长期以来被等同于格律,被视为语音领域的装饰性材料,这是对节奏的误解。文本节奏是动态言语的组织手段,表现在文本的音、形、义等各个领域。这些手段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共同参与文本意义、价值的生成,其中视觉表现是文本价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在近现代诗体文学中尤其明显。译者必须系统解读文本方方面面的节奏表现,才有可能在译文中最大限度地重现其价值。
- 毛静林董伟娟
- 关键词:视觉节奏翻译节奏格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