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广玲

作品数:30 被引量:77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深圳市卫生局科技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免疫
  • 10篇肿瘤
  • 10篇免疫组化
  • 7篇组织化学
  • 7篇细胞
  • 7篇免疫组织
  • 7篇免疫组织化学
  • 6篇蛋白
  • 5篇淋巴
  • 5篇肠癌
  • 4篇染色
  • 4篇组化染色
  • 4篇免疫组化染色
  • 4篇结肠
  • 4篇表达及意义
  • 4篇肠肿瘤
  • 3篇食管
  • 3篇骶髂
  • 3篇骶髂关节
  • 3篇髂关节

机构

  • 22篇北京大学深圳...
  • 9篇汕头市中心医...
  • 3篇汕头大学
  • 3篇香港中文大学
  • 2篇东莞市人民医...
  • 2篇辽宁省肿瘤医...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龙岗中...

作者

  • 30篇蔡广玲
  • 18篇余光银
  • 11篇尹为华
  • 9篇沈金辉
  • 9篇马雅
  • 7篇曾绍文
  • 5篇王子慧
  • 5篇陈耀丽
  • 5篇罗明华
  • 4篇赵洋
  • 4篇吴璇
  • 4篇王少洪
  • 3篇王庆文
  • 3篇方可君
  • 3篇杨彩红
  • 3篇于鼎
  • 3篇蓝辉耀
  • 3篇陈澄
  • 2篇陈莉
  • 2篇李冠武

传媒

  • 4篇中国基层医药
  • 3篇诊断病理学杂...
  • 3篇四川肿瘤防治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汕头大学医学...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华夏医学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新医学
  • 1篇广州医药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2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7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食管癌与EB病毒的相关研究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探讨EB病毒感染与食管癌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 ,检测201例食管癌和100例食管良性病变粘膜组织中EBVLMP 1的表达。结果 :EBVLMP 1阳性率在食管癌组为29.85 % ,在食管良性病变粘膜组为2 % ,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1)EBVLMP 1的表达与食管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鼻咽癌高发区食管癌的发生与EBV感染有一定关系。
沈金辉曾绍文蔡广玲吴璇
关键词:食管肿瘤EB病毒免疫组织化学
nm23/NDPK在食管癌的表达意义及免疫组化阳性指标评价
1998年
目的:研究nm23/NDPK在200例食管癌的表达意义及免疫组化阳性指标评价。方法:选用食管癌切除标本200例,按S-P法检测nm23/NDPK的表达阳性率。结果:伴有淋巴结转移组的nm23/NDPK表达强度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表明nm23/NDPK表达水平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呈密切负相关。结论:本文提出的免疫组化阳性分级指标是一种简便而有意义的指标,检测nm23/NDPK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食管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沈金辉吴文瑞蔡广玲曾绍文方可君
关键词:食管癌NM23/NDPK免疫组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99例大肠癌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采用单克隆抗体VEGF进行标记。结果VEGF阳性率:结肠癌51.16%(22/43),直肠癌67.86%(38/56);高中分化腺癌组62.50%(45/72),其他组55.56%(15/27);浸肌层组42.86%(12/28),浸浆膜组67.61%(48/71);有转移组72.00%(36/50),无转移组48.99%(24/49)。VEGF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部位、组织学分型无明显关系,与大肠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结论VEGF可作为判断大肠癌复发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马雅尹为华蔡广玲陈莉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免疫组织化学
溶瘤腺病毒和Ad-Endo体外联合作用于宫颈癌细胞的初步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溶瘤腺病毒d/1520在宫颈癌细胞(C33A、HeLa)中的复制及其联合Ad—Endo在体外对宫颈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研究dl1520对Ad—Endo在宫颈癌细胞中表达内皮抑素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感染复数(MOI)的dl1520和Ad—Endo感染宫颈癌细胞,观察细胞病变效应;用MTT法测定dl1520和Ad—Endo对宫颈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内皮抑素的浓度。结果d/1520导致宫颈癌细胞产生细胞病变;MTT法测定结果显示,Ad—Endo单独作用对宫颈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很低,d/1520能有效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而且Ad—Endo联合dl1520能产生强于dl1520的抑制效果;Ad—Endo能在宫颈癌细胞中有效表达内皮抑素蛋白,且d/1520联合Ad—Endo组上清中内皮抑素浓度远远高于Ad—Endo单独感染组。结论(1)dl1520可在宫颈癌细胞中复制并杀伤肿瘤细胞;(2)Ad—Endo能促进dl1520对宫颈癌细胞的杀伤作用;(3)dl1520能极大地促进Ad—Endo介导的内皮抑素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
尹为华蔡广玲马雅余光银
关键词:溶瘤病毒内皮抑素类基因疗法
GCDFP-15在腋臭微创手术后残余大汗腺中的表达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观察GCDFP-15在腋臭微创手术后大汗腺残余组织中的表达,判断手术是否彻底或吸刮过度的情况。方法:收集284例(双侧)腋臭微创手术刮出物标本,同时随机提取术后双侧腋窝0.2 cm×0.2 cm皮肤组织,用GCDFP-15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判断微创术后大汗腺残留情况。结果:吸出物中均含有大量大汗腺并表达GCDFP-15,表达率100%,小汗腺不表达GCDFP-15;提取皮肤组织中有143例可见大汗腺导管,128例表达GCDFP-15(P>0.05),29例有可疑大汗腺残留,GCDFP-15标记3例为阳性(P<0.01)。结论:GCDFP-15在腋臭微创手术后残余大汗腺中有特异表达,可作为判断微创手术效果的病理依据。
余光银李天石蔡广玲马雅陈耀丽
关键词:臭汗症
200例食管癌nm23/NDPK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2
1998年
200例食管癌nm23/NDPK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沈金辉曾绍文蔡广玲方可君汕头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广东省汕头市515031)近年的研究发现,在人类基因组中存在一类与肿瘤转移表型抑制相关的基因,称为转移抑制基因。nm23基因是一种较有代表性的转移抑制...
沈金辉曾绍文蔡广玲方可君
关键词:食管肿瘤NM23NDPK淋巴结转移瘤
四种修复方法对p504s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的比较被引量:1
2010年
寻找p504 s免疫组化染色最适合的修复方法,以达到最佳染色效果。收集60例前列腺癌切片,分别对其进行EDTA修复、高压修复、微波修复及胃酶修复,然后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何种修复方法修复后免疫组化染色效果最优。经微波修复阳性率(+++)者为80%,而背景(-)者达95%,综合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三种方法(P<0.05)。由此可见,对p504 s免疫组化染色采用微波修复,可达到最佳染色效果。
余光银蔡广玲赵洋陈耀丽尹为华
关键词:P504S免疫组化染色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和骶髂关节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附30例检测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了解AS患者血清和骶髂关节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30例AS患者和20名健康志愿者,分为AS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的血清CTGF水平,AS组患者行CT引导下骶髂关节细针穿刺活组织检查术,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TGF的表达情况。结果:AS组骶髂关节组织的CTGF在血管翳炎症细胞及骨髓细胞的胞浆中高度表达,其阳性细胞数为(57.9±42.4)/HP,明显多于正常骶髂关节组织(2.7±2.5)/HP(P<0.05),AS组血清CTGF水平略低于健康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骶髂关节中存在CTGF的高表达,提示CTGF可能在AS关节软骨纤维化、关节强直中起重要的作用。
王庆文杨彩红曾惠芬蔡月明陈澄余光银蔡广玲蓝辉耀
关键词: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
JSB1和C219在结肠癌的表达及意义
2003年
沈金辉王少洪曾绍文吴璇蔡广玲
关键词:结肠癌结肠黏膜结肠腺瘤免疫组化SP法耐药
干片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在免疫组化操作全程中,不同环节干片对免疫组化染色所造成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本科室30例乳腺癌标本,每例各切4张切片,分为4组,同时进行ER标记的免疫组化染色:第一组按正常步骤操作;第二组在修复时人为造成干片;第三组在修复后人为造成干片;第四组在滴加一抗后人为进行干片。其余操作完全同第一组。比较四组之间阳性表达和背景强度的差异。结果修复液不足时,淹没部分基本不影响阳性表达,而未淹没部分则全部为阴性,分界明显;但背景依然清晰,未受影响。修复后晾干与正常步骤操作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滴加一抗后如果干片,与正常操作步骤结果比较影响很大(P<0.01):显色偏弱,表达不均,整张片子显得比较黄而且不太透明,边缘效应也较常见。结论在修复时不能干片,否则会造成假阴性;在冲洗步骤造成的干片,对染色结果无影响;在滴加抗体的各个步骤,必须防止干片,以避免造成假阴性及背景染色。
余光银陈耀丽蔡广玲王子慧尹为华罗明华
关键词:干片免疫组化染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