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晶

作品数:211 被引量:724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通市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科技厅基金江苏省卫生厅医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0篇期刊文章
  • 21篇专利
  • 1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9篇医药卫生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机械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88篇放疗
  • 62篇食管
  • 53篇食管癌
  • 52篇肿瘤
  • 36篇适形
  • 29篇三维适形
  • 29篇晚期
  • 29篇化疗
  • 27篇细胞
  • 26篇疗法
  • 25篇疗效
  • 22篇肺癌
  • 21篇放射疗法
  • 20篇适形放疗
  • 20篇鼻咽
  • 20篇鼻咽癌
  • 19篇调强
  • 18篇三维适形放疗
  • 16篇调强放疗
  • 15篇适形放射

机构

  • 194篇南通市肿瘤医...
  • 14篇南通大学附属...
  • 8篇南京大学
  • 8篇南通大学
  • 6篇苏州大学
  • 2篇南通市第一人...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山西省肿瘤医...
  • 1篇南通医学院附...
  • 1篇山东省肿瘤医...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江苏省肿瘤医...
  • 1篇南通瑞慈医院
  • 1篇启东肝癌防治...
  • 1篇海门市疾病预...
  • 1篇江苏省公安厅
  • 1篇南通市第四人...

作者

  • 211篇蔡晶
  • 48篇谢国栋
  • 35篇万志龙
  • 35篇赵季忠
  • 32篇储开岳
  • 28篇葛琴
  • 26篇吴建亭
  • 21篇刘继斌
  • 19篇吴志军
  • 19篇杨燕光
  • 19篇沈康
  • 18篇张一心
  • 18篇强福林
  • 16篇曹飞
  • 15篇成国建
  • 15篇杨百霞
  • 13篇杭达明
  • 13篇金建华
  • 12篇夏小春
  • 12篇何向锋

传媒

  • 16篇临床肿瘤学杂...
  • 15篇南通大学学报...
  • 13篇肿瘤基础与临...
  • 10篇河南肿瘤学杂...
  • 9篇交通医学
  • 7篇现代肿瘤医学
  • 7篇中华肿瘤防治...
  • 6篇中华放射肿瘤...
  • 5篇南通医学院学...
  • 5篇中国医学物理...
  • 4篇中华放射医学...
  • 4篇江苏医药
  • 3篇中国肿瘤
  • 3篇江苏卫生事业...
  • 3篇浙江肿瘤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肿瘤研究与临...
  • 2篇肿瘤防治杂志
  • 2篇山东医药

年份

  • 4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8篇2019
  • 3篇2018
  • 13篇2017
  • 15篇2016
  • 14篇2015
  • 26篇2014
  • 18篇2013
  • 19篇2012
  • 8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8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10篇2004
  • 6篇2003
2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补康灵对辐射损伤肺癌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补康灵对辐射损伤肺癌小鼠免疫功能的防护作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组,制备Lewis肺癌模型后,一次性接受4.0Gy/只60 Coγ射线照射,补康灵组连续给药10d,其他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检测小鼠的胸腺指数、脾指数、T淋巴细胞亚群、IL-2和IL-6等。结果:与辐射组比较,补康灵中、高剂量联合辐射组小鼠的提质量显著增长,P<0.05;补康灵中、高剂量组肺癌小鼠血清IL-2分别为(21.78±1.92)和(24.05±1.65)ng/L,IL-6分别为(39.22±5.23)和(42.08±6.52)ng/L,CD4+/CD8+分别为1.37±0.31和1.59±0.33,均明显提高;胸腺和脾脏指数分别为22.28±6.95、26.23±7.01和47.82±8.32、51.20±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康灵对辐射所致的小鼠免疫功能损伤具有防护作用。
张锦林倪美鑫蔡晶刘继斌朱顺星
关键词:肺肿瘤中草药Γ射线免疫
补康灵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补康灵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50只小鼠被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辐射对照组、补康灵低、中、高剂量组。实验组小鼠在60Coγ射线4 Gy照射后,补康灵组分别灌胃9,18,36 g.kg-1,其余2组给予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0 d,照射后第5,10天检测血象。10 d后处死小鼠,观察补康灵对骨髓DNA含量、骨髓有核细胞数、脾结节的影响。结果:60Coγ射线照射后小鼠外周白细胞、血小板数减少,补康灵给药后,中、高剂量组小鼠外周白细胞、血小板数升高,中、高剂量组骨髓DNA含量吸光度(A)为(1.05±0.27),(1.22±0.26);骨髓有核细胞数为(5.12±1.22),(6.01±1.35)×106/L,脾结节(7.67±1.56),(8.52±2.12)个,均比辐射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补康灵照射后给药能促进辐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的恢复。
季屹红倪美鑫蔡晶张锦林王庆华
关键词:造血功能
激光定位系统在源皮距法放疗中的应用技术
2004年
目的:提高放射治疗摆位的重复性从而提高治疗质量。方法:利用激光定位系统来调整患者的治疗体位,从而使治疗体位与定位体位一致。结论:源皮距法放疗中应用激光定位系统进行放疗能提高治疗时的摆位重复性。
储开岳季雪梅蔡晶
关键词:放疗体位摆位
食管癌放疗前CT扫描的结果分析(附165例初步分析)
1998年
目的 探讨食管痛CT扫描对放射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165例食管痛患者放疗前作了CT扫描,对病变部位,长度、纵隔软组织影最大宽度、异常肿大的淋巴结、受侵部位逐一记录并综合分析。结果 病变越长,软组织影最大宽度增大;淋巴结转移占35.15%(58/165),外侵占87.27%(144/165)。结论 食管癌放疗前应常规作CT扫描以明确放疗范围:病变长度、宽度、转移淋巴结、外侵部位,且CT片可直接输入“T.P.S”(Treatmant Planning System)进行放疗计划的设计、优化。
印淦华黄胜蔡晶陈武才
关键词:CT扫描食管肿瘤放射疗法
鼻咽癌简易适形放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提高鼻咽癌患者的局部放疗剂量 ,减少正常组织受量。方法 利用头颈部固定器 ,患者在模拟机下定位设野 ,在治疗机下采模 ,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用低熔点铅挡野技术 ,制作与靶区治疗区域相一致的简易适形治疗模块 ,从而大大提高了肿瘤组织的照射剂量 ,有效地保护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结果 使用这种方法治疗病人近千例 ,完全重合率达 99%以上 ,这种简易适形在治疗时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将大脑、小脑、脑干、垂体、眼球等重要组织和器官保护起来 ,大大减少了照射体积 ,提高了鼻咽部肿瘤组织的照射剂量。结论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 ,适合广大基层放疗单位应用 ,可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摆位的重复性 ,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储开岳万志龙蔡晶
关键词:鼻咽癌适形放疗技术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后程加速与常规放疗结果比较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后程加速与常规放疗治疗食管癌结果和毒副反应。方法:食管癌患者80例分为两组:(1)常规分割组:采用常规放疗42例,常规分割2Gy/次,1次/天,5次/周,DT:44Gy/22次/4.5周完成;根据CT片再在模拟机下定位,设两背后斜野或前后对穿斜野,完全避开脊髓,追加剂量DT:20~26Gy/10~13次/2~3周完成;(2)适形放疗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8例,以真空体模固定,仰卧体位,先常规放疗,方法同常规组,DT:440Gy/22次/4.5周完成,然后采用三维适形放疗,CT定位,3Gy/次,1次/天,5次/周,追加剂量DT:27~33Gy/9~11次/2~3周完成。结果:随访率97.5%,常规组和三维适形组1、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2.8%、35.7%和73.6%、55.3%,其中1年局部控制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年生存率分别为52.3%、35.7%和68.4%、52.6%,常规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0级15例(35.7%),1~2级18例(42.3%),3级9例(22.0%),无4级损伤。放射性肺炎0级19例(45.2%)、1~2级16例(38.0%),有3级以上的8例(16.8%),三维适形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0级10例(23.8%),1~2级24例(57.1%),3级以上8例(19.1%),放射性肺炎0级21例(55.2%)、1~2级10例(26.3%),3级以上7例(18.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后程加速治疗食管癌能提高近期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对长期肿瘤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患者均能耐受。
赵季忠吴志军蔡晶
关键词:食管癌放射疗法后程加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不同化疗方案联合同步放疗对中晚期食管癌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初步评价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使用雷替曲塞/奈达铂同步放化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Ⅱ-Ⅲ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雷替曲塞/奈达铂方案联合放疗组与氟尿嘧啶/奈达铂联合放疗组,每组30例,放疗剂量为60-66Gy/30-33次。药物剂量:雷替曲塞2.6mg/m2,奈达铂80-100mg/m2,氟尿嘧啶375mg/m2连用5d,化疗分别于放疗d1和d29天应用。结果:雷替曲塞/奈达铂组获得完全缓解6例(20.0%),部分缓解17例(56.7%),无缓解或病情进展7例(23.3%),有效率76.7%。1、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6.7%和43.3%,1、2年生存率分别为76.7%(95%CI:0.6-0.8)、50.0%(95%CI:0.3-0.6)。患者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白细胞下降、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86.7%、13.3%;不良反应≥3级分别为6.7%、13.3%、3.3%。氟尿嘧啶/奈达铂联合放疗组获得完全缓解5例(16.7%),部分缓解17例(56.7%),无缓解或病情进展8例(26.7%),有效率73.4%。1、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3.3%和40.0%,1、2年生存率分别为73.3%(95%CI:0.6-0.8)、46.7%(95%CI:0.3-0.6)。患者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白细胞下降、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83.3%、26.7%;不良反应≥3级分别为13.3%、10.0%、10.0%。结论:雷替曲塞联合奈达铂同步放化疗对提高中晚期食管癌临床缓解率、生存率与氟尿嘧啶/奈达铂联合放疗相似,但总体不良反应轻。
管志峰谭程夏晓洁丁华蔡晶
关键词:奈达铂同步放化疗中晚期食管癌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食管癌调强放疗中的应用及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在食管癌调强放疗(IMRT)中,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与CT融合图像勾画靶区对靶体积及正常肺组织受照剂量的影响,以及应用DWI对于放疗近期疗效评价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40例初治食管癌患者,分别依据单纯CT图像、DWI与CT融合图像以及PET-CT与CT融合图像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比较三种影像资料下勾画的GTV、PTV体积的大小差异;以及在PTV的处方剂量达到64Gy/32次时,比较三组调强放疗计划中双肺V5、V20、MLD的差异。同时在放疗前、放疗中(放疗开始后的1个月)及放疗后(放疗结束后1个月)各行1次胸部DWI扫描,比较放疗不同阶段、不同b值下所测肿瘤病灶ADC值的差异。[结果]92.5%(37/40)的病例在DWI融合组以及PET-CT融合组勾画的GTV比在单纯CT组勾画的GTV体积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WI融合组勾画的GTV与PET-CT融合组勾画的GTV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GTV基础上外扩得到的PTV,92.5%的病例在DWI融合组以及PET-CT融合组中比在单纯CT组的体积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三组计划中的双肺V5、V20、MLD进行比较,92.5%的病例在DWI融合组及PET-CT融合组的双肺V5、V20、MLD均较单纯CT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条件下,随着放疗的进行,放疗前、中、后所测得的ADC值逐渐升高,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DWI定位及融合技术勾画食管癌靶区提高了靶区勾画的精确性,更有利于正常肺组织的保护,降低正常肺组织的照射剂量。同时DWI对于食管癌患者放疗的近期疗效评价具有可靠价值。
崔晓佳成国建蔡晶葛琴谢国栋吴建亭杨燕光冯峰
关键词:食管肿瘤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调强放疗放射性肺损伤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体位固定技术探讨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2种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对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放疗重复摆位精度的影响。方法 5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需行辅助放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翼形板+真空垫组(25例)和头颈肩热塑体膜组(25例)采取相应固定体位。在治疗过程中每例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测量5次摆位误差,共获取250组CT数据,利用X线容积成像(X-ray volume image,XVI)软件将CBCT扫描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自动骨性配准,比较两组三维平移方向(X轴、Y轴、Z轴)和旋转方向(ROLL、PITCH、YAW)的摆位误差值。结果翼形板+真空垫组射野中心点在X轴(左右)、Y轴(头足)和Z轴(前后)方向上摆位误差分别为(2.20±1.65)mm、(2.95±2.10)mm和(2.37±2.14)mm;在ROLL、PITCH和YAW方向上摆位误差值分别为(1.25±0.96)°、(0.45±0.53)°和(0.61±0.52)°。头颈肩热塑体膜组射野中心点在X轴(左右)、Y轴(头足)和Z轴(前后)方向上摆位误差分别为(2.29±1.89)mm、(2.49±1.79)mm和(1.67±0.95)mm;在ROLL、PITCH和YAW方向上摆位误差值分别为(0.81±0.92)°、(0.43±0.51)°和(0.53±0.64)°。两组在Z轴及ROLL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放疗时采用热塑头颈肩体膜固定技术可以改善摆位的重复性,有助于体位的固定,减少摆位误差,提高患者治疗定摆位的精度。
葛琴蔡晶谢国栋杨百霞俞岑明钱霞赵季忠吴建亭崔娟娟曹飞
关键词:手术后期间体位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联合调强放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联合调强放疗(IMRT)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疗效。方法采用PTCD联合IMRT治疗MOJ对照既往实施常规PTCD的患者,观察并比较二者疗效。结果观察组36例血清总胆红素(T-Bi L)在PTCD治疗后1周明显下降,IMRT治疗结束1个月后持续下降;经IMRT治疗后肿瘤总有效率72.22%;PTCD联合IMRT组6个月、1年、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是77.78%、55.56%和11.11%,明显高于既往单纯行PTCD的生存率(57.14%、23.81%、0%)(P<0.05)。2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8个月和9.2个月(P<0.05)。结论 PTCD联合IMRT治疗MOJ安全有效,明显缓解黄疸和疼痛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邰国梅蔡晶刘向阳赵季忠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调强放疗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