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琴

作品数:51 被引量:205H指数:8
供职机构:南通市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2篇核科学技术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放疗
  • 15篇食管
  • 14篇细胞
  • 13篇放射性
  • 12篇食管癌
  • 12篇肿瘤
  • 9篇肺癌
  • 8篇小细胞
  • 8篇非小细胞
  • 7篇晚期
  • 7篇细胞肺癌
  • 7篇小细胞肺癌
  • 7篇非小细胞肺癌
  • 7篇摆位
  • 6篇胸部
  • 6篇胸部肿瘤
  • 6篇术后
  • 5篇调强
  • 5篇免疫
  • 5篇局部晚期

机构

  • 51篇南通市肿瘤医...
  • 1篇江苏省肿瘤医...
  • 1篇南京市浦口区...
  • 1篇南通市第二人...

作者

  • 51篇葛琴
  • 34篇谢国栋
  • 31篇蔡晶
  • 19篇赵季忠
  • 19篇吴建亭
  • 13篇杨百霞
  • 12篇俞岑明
  • 8篇钱霞
  • 8篇曹飞
  • 8篇崔娟娟
  • 6篇顾红芳
  • 4篇成国建
  • 4篇储春霞
  • 4篇金建华
  • 3篇郭建霞
  • 3篇崔晓佳
  • 3篇万志龙
  • 2篇冯峰
  • 2篇葛方红
  • 2篇储开岳

传媒

  • 3篇临床肿瘤学杂...
  • 3篇交通医学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实用肿瘤杂志
  • 2篇肿瘤基础与临...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国肿瘤
  • 1篇肿瘤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四川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癌症进展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10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7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维生素B_(12)联合远红外线照射用于会阴部放射性皮肤损伤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维生素B12联合远红外线照射防治会阴部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放射治疗前后1h给予维生素B12注射液外涂会阴部易损伤皮肤,再用远红外线灯照射放射野皮肤易损伤部位25min。结果观察组皮肤损伤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放射性皮肤损伤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维生素B12联合远红外线照射能明显减轻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并且能促进受损皮肤的愈合,显著提高会阴部放射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储春霞陆雁钱玉兰葛琴
关键词:会阴部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维生素B12
改良式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对胸腹部肿瘤放疗重复摆位精度的影响。方法:60例需行放疗的胸腹部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翼形板+真空垫固定体位(30例);观察组:改良式体位固定技术即热塑体膜联合体板+真空垫组(30例)。所有患者首次放疗前行CBCT扫描,以后每周扫描一次,比较两组X轴(左右)、Y轴(头脚)和Z轴(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值。结果:对照组X轴、Y轴和Z轴方向上摆位误差分别为(4.03±0.15)mm、(3.62±0.23)mm和(3.74±0.31)mm。观察组X轴、Y轴和Z轴方向上摆位误差分别为(3.91±0.29)mm、(3.54±0.34)mm和(2.86±0.20)mm。两组在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体位固定技术可以改善胸腹部肿瘤患者放疗时摆位的舒适度,利于体位的固定,提高患者治疗时摆位的重复性和精度。
邱云芳谢国栋葛琴蔡晶吴建亭曹飞赵季忠崔娟娟
关键词:胸腹部肿瘤
鼻咽癌海绵窦侵犯调强放疗后放射性颞叶损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探讨海绵窦受侵的局部晚期鼻咽癌行调强放疗后发生放射性颞叶损伤的临床特征、MRI表现、放疗剂量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10例行根治性调强放疗的海绵窦受侵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统计放疗计划中患侧颞叶受照射的总体积和剂量体积D1 ml、Dmax、Dmean,并随访所有患者治疗后的情况,分析发生放射性颞叶损伤后的临床特征、MRI表现及预后。结果 10例患者均行根治性调强放疗,患侧颞叶受照射的总体积为(104.31±13.091) ml,D1 ml为(78.657±2.918)Gy,Dmax为(78.298±3.498)Gy,Dmean为(29.488±8.891)Gy。全组患者于治疗后2~4年出现放射性颞叶损伤,其MRI表现均为T1WI高信号强化结节或片状强化灶,T2WI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带。随访至2016年8月,2例患者死亡;2例临床症状较重,迁延时间长,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且MRI仍可见强化灶和水肿带;2例患者经对症处理后临床症状及MRI检查均明显好转;4例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其中2例患者的恢复期MRI提示小囊性灶形成。结论 海绵窦受侵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行调强放疗后发生放射性颞叶损伤与肿瘤侵犯范围、靶区勾画范围、颞叶受照射的体积及剂量有关。
俞岑明蔡晶葛琴钱霞黄生富
关键词:鼻咽癌海绵窦
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技术的比较研究
目的:测量胸部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时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技术的摆位误差,对两种体位固定技术的准确性和重复性进行比较.方法:70例胸部肿瘤(食管癌、肺癌、纵隔转移淋巴结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翼形板+真空垫固...
葛琴吴建亭谢国栋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食管癌调强放疗中的应用及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在食管癌调强放疗(IMRT)中,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与CT融合图像勾画靶区对靶体积及正常肺组织受照剂量的影响,以及应用DWI对于放疗近期疗效评价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40例初治食管癌患者,分别依据单纯CT图像、DWI与CT融合图像以及PET-CT与CT融合图像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比较三种影像资料下勾画的GTV、PTV体积的大小差异;以及在PTV的处方剂量达到64Gy/32次时,比较三组调强放疗计划中双肺V5、V20、MLD的差异。同时在放疗前、放疗中(放疗开始后的1个月)及放疗后(放疗结束后1个月)各行1次胸部DWI扫描,比较放疗不同阶段、不同b值下所测肿瘤病灶ADC值的差异。[结果]92.5%(37/40)的病例在DWI融合组以及PET-CT融合组勾画的GTV比在单纯CT组勾画的GTV体积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WI融合组勾画的GTV与PET-CT融合组勾画的GTV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GTV基础上外扩得到的PTV,92.5%的病例在DWI融合组以及PET-CT融合组中比在单纯CT组的体积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三组计划中的双肺V5、V20、MLD进行比较,92.5%的病例在DWI融合组及PET-CT融合组的双肺V5、V20、MLD均较单纯CT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条件下,随着放疗的进行,放疗前、中、后所测得的ADC值逐渐升高,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DWI定位及融合技术勾画食管癌靶区提高了靶区勾画的精确性,更有利于正常肺组织的保护,降低正常肺组织的照射剂量。同时DWI对于食管癌患者放疗的近期疗效评价具有可靠价值。
崔晓佳成国建蔡晶葛琴谢国栋吴建亭杨燕光冯峰
关键词:食管肿瘤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调强放疗放射性肺损伤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体位固定技术探讨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2种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对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放疗重复摆位精度的影响。方法 5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需行辅助放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翼形板+真空垫组(25例)和头颈肩热塑体膜组(25例)采取相应固定体位。在治疗过程中每例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测量5次摆位误差,共获取250组CT数据,利用X线容积成像(X-ray volume image,XVI)软件将CBCT扫描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自动骨性配准,比较两组三维平移方向(X轴、Y轴、Z轴)和旋转方向(ROLL、PITCH、YAW)的摆位误差值。结果翼形板+真空垫组射野中心点在X轴(左右)、Y轴(头足)和Z轴(前后)方向上摆位误差分别为(2.20±1.65)mm、(2.95±2.10)mm和(2.37±2.14)mm;在ROLL、PITCH和YAW方向上摆位误差值分别为(1.25±0.96)°、(0.45±0.53)°和(0.61±0.52)°。头颈肩热塑体膜组射野中心点在X轴(左右)、Y轴(头足)和Z轴(前后)方向上摆位误差分别为(2.29±1.89)mm、(2.49±1.79)mm和(1.67±0.95)mm;在ROLL、PITCH和YAW方向上摆位误差值分别为(0.81±0.92)°、(0.43±0.51)°和(0.53±0.64)°。两组在Z轴及ROLL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放疗时采用热塑头颈肩体膜固定技术可以改善摆位的重复性,有助于体位的固定,减少摆位误差,提高患者治疗定摆位的精度。
葛琴蔡晶谢国栋杨百霞俞岑明钱霞赵季忠吴建亭崔娟娟曹飞
关键词:手术后期间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放疗体位固定技术探讨
探讨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对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放疗重复摆位精度的影响.5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需行辅助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翼形板+真空垫固定体位;另一组采用头颈肩热塑体膜固定体位.在治疗过程中每个病人通过CB...
葛琴谢国栋俞岑明吴建亭蔡晶赵季忠崔娟娟杨百霞曹飞郭建霞
关键词:乳腺癌体位固定摆位精度改良根治术
食管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价值。 方法:2003年7月至2007年1月对186例食管癌患者进行根治术后行预防性放射治疗和单纯手术治疗分组比较。 结果:术后放射治疗组一、三年生存率为78.6%、...
葛琴蔡晶谢国栋赵季忠
关键词:食管癌根治术后
文献传递
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两种体位固定技术摆位误差比较研究被引量:29
2012年
目的:测量胸部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时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技术的摆位误差,对两种体位固定技术的准确性和重复性进行比较。方法:收集70例胸部肿瘤(食管癌、肺癌、纵隔转移淋巴结等)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分组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翼形板+真空垫固定体位,对照组采用真空垫固定体位。在治疗过程中每个患者通过CBCT测量5次摆位误差。结果:与单纯使用真空垫固定体位组相比,使用翼形板+真空垫可明显减小Z轴(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2.3±1.6/3.0±3.4,P<0.05),但未减小X轴(左右方向,1.8±1.2/1.8±1.1,P>0.05)、Y轴(上下方向,2.3±1.6/2.4±1.7,P>0.05)的摆位误差。结论:采用翼形板+真空垫体位固定技术可减小胸部肿瘤放疗的摆位误差,提高了定摆位的精度。
葛琴吴建亭谢国栋
关键词:胸部肿瘤摆位误差
大分割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EGFR、TGF-α水平的影响分析
葛琴蔡晶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