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癌切除患者门静脉癌栓的分布状况及手术预后分析
- 该研究对917例(1996.2~2001.10)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患者中合并PVTT者的临床、病理和预后状况进行分析,以期获得PVTT诊治方面的初步经验和教训,为进一步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一、肝癌切除患者PVT...
- 薛峰
- 关键词: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
- 文献传递
- 仅保留门静脉血供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仅保留门静脉血供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适应证和方法,以进一步提高肝门胆管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6例肝门部胆管癌,均采取左半肝切除、肝外胆管切除、肝动脉切除、右肝管空肠吻合术。结果6例均顺利恢复,术后发生胆漏1例、无肝功能衰竭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0~23个月,均存活。结论仅保留门静脉血供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是可行的,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切除率,改善患者预后。
- 孙延富王义薛峰陈科济沈锋吴孟超
- 关键词:胆管肿瘤肝动脉肝切除术
- 索拉非尼应用于肝癌TACE术后的效果及意义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与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治疗肝癌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我院首次接受肝癌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接受TACE治疗后第4天服用索拉非尼,每次400 mg;对照组仅接受TACE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血清甲胎蛋白浓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35.6%,疾病控制率为73.3%,均高于对照组的20.0%及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8.9%的患者甲胎蛋白浓度下降超过50%,而对照组为2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VEGF浓度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呈上升趋势,但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ECOG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腹泻、手足综合征、高血压和皮疹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均得到缓解。结论索拉非尼联合TACE术是一种有效的肝癌治疗方法 ,降低了VEGF的浓度,从而可能降低肿瘤的复发率,且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可以通过治疗得到缓解,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杨立学薛峰孙延富王义施纯朝
- 关键词:肝癌索拉非尼化疗栓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肝脏TACE术后腹腔急性大出血死亡一例被引量:1
- 2009年
- 临床资料:死者,男,67岁。因原发性肝癌术后1个月,拟行TACE入院。以往无高血压、心脏病史。入院查体:血压120/70mmHg(1mmHg=0.133kPa),脉搏80次/min,心肺听诊正常,腹部体检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17g/L,血小板92×10^9/L,PT13.5s,肝肾功能正常。心电图、胸片正常。B超:肝脏右叶杂乱回声区47mm×38.6mm,肝癌术后改变。于2008年7月3日10:40,
- 孙延富薛峰王义
- 关键词:TACE术出血死亡肝脏后腹腔入院查体
- 肝癌切除病人门静脉癌栓的分布状况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初步探讨分析肝癌切除病人门静脉癌栓的分布状况。方法对本组917例肝癌手术其门静脉癌栓的诊断,门静脉癌栓与原发肿瘤部位及肝癌病理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合并大体癌栓者139例(15.2%),仅病理镜下发现癌栓者540例(58.9%),无癌栓病人238例(25.9%)。合并大体癌栓139例中经术前各种影像学检查发现癌栓者92例(66.2%),至术中发现者32例(23.0%),至术后病理方发现者15例(10.8%)。肝癌位于左半肝者,大体癌栓的合并率为15.9%,位于右半肝者为13.8%,全肝多发肿瘤者为17.5%。各部位肿瘤合并大体癌栓侵犯同侧门静脉分支者占83.5%,大体癌栓同时侵犯左、右门静脉分支者占12.9%,侵犯病肝对侧门静脉分支者占3.6%。发生于右半肝的肝癌其大体癌栓侵犯门静脉主干者为26.7%,发生于左半肝者为8.6%,左、右半肝多发性肿瘤者为33.3%。肿瘤直径>5cm者大体PVTT合并率显著增高(P=0.003);包膜不完整者大体PVTT的合并率显著升高(P=0.000);组织分化低于III级的肝癌,其大体PVTT的合并率显著增高(P=0.009)。结论PVTT在肝癌中合并率高,肿瘤原发位置与大体PVTT侵犯的部位有显著相关性,右半肝和多发于全肝的肿瘤比左半肝肿瘤更易侵犯门静脉主干形成癌栓;大体PVTT的发生与肿瘤大小、包膜完整与否、组织分化程度有显著相关性,
- 薛峰沈锋奚韬
- 关键词:肝脏门静脉癌栓
-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被引量:33
- 2013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方法以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测血清转氨酶、乙肝5项血清学标志及HBV DNA。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肝癌家族史、不良饮食习惯、糖尿病、长期饮酒史、HBV DNA(+)、HBSAg(+)、抗-HBe(+)等7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OR值分别为2.817(2.228~3.147)、1.692(1.451~2.186)、4.838(4.400~5.317)、2.106(1.695~2.858)、4.912(4.017~6.023)、1.178(1.038~1.784)、5.001(3.491~6.304)。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若同时伴有HBV DNA(+)、HBSAg(+)、抗-HBe(+),并有糖尿病或长期饮酒史或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都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危人群。
- 施纯朝薛峰孙延富王义杨立学
-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
- 猪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小鼠造血干细胞的保护作用
- 该文介绍造血干细胞对电离辐射非常敏感。射线诱致机体组织产生大量超氧自由基(O2),引起细胞损伤。SOD是歧化O2的专一酶,可清除O2而保护_造血干细胞免受损伤或少受损伤。该文通过CFU-S、CFU-GM的测试技术进行实验...
- 宁延选薛峰
- 关键词:电离辐射辐射防护小家鼠造血干细胞
- 一种防堵塞胃管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堵塞胃管,属于医用导管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堵塞胃管,包括:胃管主体部,呈管状;侧孔部,包括多个交替设置的侧孔管以及连接管,侧孔部一端与胃管主体部连接;以及端孔部,呈管状,一端具有端孔,另一端...
- 刘凯范明明刘虎段纪成薛峰常颜信
- 文献传递
-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诊治进展被引量:29
- 2005年
- 门静脉癌栓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文章系统回顾了门静脉癌栓的形成机制、诊断及治疗方面的进展。虽然癌栓可通过影像学检查(尤其是术中B超)得以发现,但癌栓治疗效果一直不能令人满意。术中肿瘤切除加门静脉取栓、加术后肝动脉、门静脉双灌注化疗等综合治疗是目前应用较多的疗法。
- 薛峰沈锋吴孟超
- 关键词:肝肿瘤门静脉癌栓
- 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创面植入氟尿嘧啶微粒的护理
- 2014年
- 目的总结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残肝创面植入氟尿嘧啶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对62例肝细胞癌行肝切除后患者术中肝创面植入氟尿嘧啶微粒,术后加强病情观察,积极处理局部疼痛、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炎、骨髓抑制、感染等不良反应,对并发腹腔积液、胸腔积液、肾功能不全、胆漏的患者加强观察及护理。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发生腹腔积液、胸腔积液、肾功能不全、胆漏各1例,经对症治疗均缓解。随访至2014年1月31日。患者术后1、2年的无瘤生存率为83.9%、72.6%。结论对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残肝创面植入氟尿嘧啶患者加强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提高了区域性化疗的安全性和患者的耐受性,保证了治疗效果。
- 郑芹卢彩霞薛峰孙延富
- 关键词:肝细胞癌局部灌注区域性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