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华萍

作品数:82 被引量:1,145H指数:20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9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6篇病毒
  • 29篇流行病
  • 29篇流行病学
  • 27篇腹泻
  • 19篇手足
  • 19篇手足口
  • 19篇手足口病
  • 19篇诺如病毒
  • 14篇婴幼
  • 14篇婴幼儿
  • 14篇轮状
  • 14篇轮状病毒
  • 14篇杯状病毒
  • 13篇肠道
  • 13篇肠道病毒
  • 12篇分子流
  • 12篇分子流行病学
  • 8篇流行病学研究
  • 8篇基因
  • 7篇胃肠

机构

  • 52篇广州市疾病预...
  • 20篇中国疾病预防...
  • 9篇中山大学
  • 6篇兰州大学第一...
  • 6篇中国疾病预防...
  • 5篇中国预防医学...
  • 4篇儿童医院医学...
  • 3篇长春市儿童医...
  • 3篇兰州军区兰州...
  • 3篇昆明市儿童医...
  • 2篇福建省卫生防...
  • 2篇吉林大学
  • 2篇广州市儿童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四川省卫生防...
  • 2篇美国疾病预防...
  • 2篇郑州市儿童医...
  • 2篇世界卫生组织
  • 1篇东京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81篇谢华萍
  • 33篇狄飚
  • 25篇方肇寅
  • 25篇耿进妹
  • 20篇陈纯
  • 17篇吴新伟
  • 16篇杨智聪
  • 15篇蒋力云
  • 14篇章青
  • 12篇伍业健
  • 11篇王鸣
  • 10篇刘静雯
  • 10篇刘于飞
  • 10篇陈艺韵
  • 9篇段招军
  • 9篇郑丽舒
  • 8篇章菁
  • 8篇肖新才
  • 8篇张颖
  • 8篇李魁彪

传媒

  • 10篇中华流行病学...
  • 9篇中华实验和临...
  • 8篇病毒学报
  • 6篇预防医学情报...
  • 6篇医学动物防制
  • 3篇疾病监测
  • 3篇中华预防医学...
  • 3篇江苏预防医学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3篇中国病毒病杂...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2篇国际病毒学杂...
  • 2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国外医学(病...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6
  • 9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8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9年广州地区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引起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Rotavirus,RV)的血清型特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ASA)及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 RT-PCR),对2009-01/12来自广州地区5间监测医院的5岁以下腹泻门诊患儿粪便标本,进行RV抗原检测和血清型分型。结果检测腹泻门诊患儿粪便361份,男性228份,女性133份,经ELISA法检测RV抗原阳性的标本146份(阳性率为40.44%),男性阳性率39.04%,女性阳性率42.86%;7~12月龄RV腹泻患儿最多,占45.21%;秋冬季为(1月,10~12月)为发病高峰季节,占76.71%;对132份ELISA阳性标本进行G、P分型,G分型中主要为G1型(43.94%),其他依次为G3型(28.03%),G1+G3混合型(24.24%),G9型(1.52%),G1+G9型、G1+G3+G9型及未分型均为(0.76%);P分型中主要为P[8]型(47.73%),其他依次为P[4]型(25.76%),P[4]+P[8]混合型(23.48%),未分型(1.52%),P[6]+P[8]混合型(0.76%);G型和P型组合情况以G1P[8]型多见,33株,G3P[8]次之,18株。结论 RV是广州地区2009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RV腹泻阳性率男女无差异,主要高发于秋冬季,RV发病以7~12月龄人数最多,G、P分型分别以G1和P[8]为主要流行毒株,组合型G3P[8]为流行优势株,混合感染亦很常见。
谢华萍耿进妹伍业健魏跃红鲁恩洁狄飚杨智聪
关键词:轮状病毒婴幼儿腹泻血清型P型
我国九省区2006年札如病毒流行状况及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26
2009年
为了研究我国札如病毒(Sapovirus,SV)的流行情况及变异特点,收集了2006年2月至2007年1月安徽省、福建省、海南省、河北省、河南省等9个地区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共1 110份,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札如病毒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札如病毒阳性率为0.9%。对检测到的全部10株札如病毒进一步进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这10株札如病毒属于三个基因型:GI/1、GI/3和GII/3。
常昭瑞靳淼刘娜谢华萍崔淑娴章青段招军
关键词:札如病毒杯状病毒流行病学基因分型
诺如病毒广州株GZ20133135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分析GⅡ-4型诺如病毒广州株GZ20133135全基因组序列,了解其分子结构特点及基因组类型.方法 根据Sydney2012参考株全序列设计引物,用RT-PCR分段扩增诺如病毒全基因组,经分子克隆、测序后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GⅡ-4型NoVs广州株GZ20133135病毒基因组全长7566 bp,病毒基因组分三个开放阅读框(ORFs),ORF1、ORF2及ORF3长度分别为5100 bp、1623 bp和807 bp,ORF1与ORF2之间有19个核苷酸重叠.广州株GZ20133135基因组核苷酸序列与参考株GⅡ-4型Sydney2012变异株同源性最高,全长同源性为99.07%.根据系统进化分析,广州株GZ20133135株属于GⅡ-4 Sydney2012变异株.通过对衣壳区氨基酸比对,Sydney2012变异株位点变化情况为:aa294V或A或P→T,aa296S或T→S,aa297H或Q→R,aa298D或N或T→N,aa368T或N或S或A→E,aa372 N或S→D,aa393 N或D或S,aa394 T或G或S→T,aa395T或A→T,aa407 N或D→S,aa412T或D→N,aa413G或I→T.结论 诺如病毒广州株GZ20133135与参考株Sydney2012NSW0514同源性最高,属于GⅡ-4Sydney2012变异株.全长序列可应用于流行病学诊断、疫苗开发、预测新变异株的出现及诺如病毒流行株进化研究.
田毅裴银辉靳淼谢华萍陈克娜李慧莹段招军
关键词:诺如病毒基因
广州市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中诺如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初步了解广州市社区食物中毒事件中诺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方法】在2003年10月至12月期间,从5个不同流行现场,采集急性期胃肠炎患者的粪便标本76份,用RT-PCR对标本中的诺如病毒核酸进行扩增,将阳性产物回收、纯化并测序,与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绘制系统发生树。【结果】76份样品中共检出阳性36份,阳性率为47.37%。从5个流行现场获得5个代表株,分别为DX1106、PY1106、HM1121、PY1202和HD1219,其中DX1106与PY1202的序列完全一致,而其他毒株间的序列同源性在35%~85%之间。系统发生树分析发现5个代表株都属于GⅡ组诺如病毒,但分属于不同的基因型。其中DX1106与PY1202株属于GⅡ-3型,HM1121和HD1219株属于GⅡ-4型,PY1106株介于GⅡ-6、7、8型之间,尚不能确定型别。【结论】广州市存在诺如病毒引起的食物中毒,流行优势株为GⅡ组,但其基因型别存在多样性。
吴新伟杨霞蒋力云沈纪川谢华萍李向忠伍业健刘于飞高国全
关键词:诺如病毒食物中毒分子流行病学系统发生树
2008年广州手足口病分子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了解引起2008年广州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的毒株的分子生物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首先采用Real-timePCR筛选出总肠道病毒阳性的标本,再分别使用CoxA16和EV71的特异引物进行RT-PCR检测,并对EV71毒株测序,比较序列。结果总肠道病毒阳性率为9.63%,CoxA16阳性率为3.03%,EV71阳性率为2.77%,并归纳出EV71的4个代表性序列。结论广州地区今年流行的EV71毒株并未见大的变异以及毒力加强等情况。
蒋力云伍业健耿进妹陈艺韵谢华萍康燕狄飚杨智聪吴新伟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分子生物学
2013年广州市某小学诺如病毒感染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的暴发特点和流行原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对广州市某小学暴发的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3年12月23—26日广州市某小学共发生急性胃肠炎病例107例,均为学生,罹患率9.18%;95.33%(102/107)表现为呕吐,46.73%(50/107)为发热,27.10%为(29/107)腹泻,症状较轻。进行校外托管是该起疫情的危险因素(OR=3.215,95%CI:1.150-8.987,X^2=5.107,P〈0.05)。采集的12例病例粪便/肛拭子样本,7例为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结论在校外托管班进行午餐和午休托管可能是本次诺如病毒感染疫情发生的危险因素,校外托管班应引起教育和卫生部门的关注。
陈纯王大虎谢华萍耿进妹肖新才
关键词:胃肠炎诺如病毒
兰州地区2004-2005年度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研究被引量:109
2006年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主要四种腹泻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5岁以下全部住院腹泻患儿400例的粪便标本,分别采用Dako公司酶免疫试剂盒检测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杯状病毒检测采用酶免疫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轮状病毒、星状病毒阳性标本用RT-PCR进行毒株分型鉴定。结果400份标本中四种病毒检测阳性率依次为轮状病毒47.3%、杯状病毒15.5%、星状病毒9.5%、腺病毒7.5%。其中有混合感染的病例数占13.5%。轮状病毒毒株G血清型分型结果为G2(34.4%)、G3(32.8%)、G1(1.1%)、不同型混合感染(5.8%)、未能分型(25.9%),P基因型分型结果为P[4](45%)、P[8](22.1%)、未能分型(32.9%)。G型与P型组合P[4]G2(43.6%)、P[8]G3(25.6%),P[4]G3(13.8%)、P[8]G2(3.2%)、P[4]G1和P[8]G1各1例。星状病毒血清分型结果为1型(57.8%)、3型(2.6%)、8型(2.6%)、未能分型(36.8%)。病毒性腹泻的高发季节轮状病毒最为明显为10-12月份。发病年龄主要为2岁以下婴幼儿,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是6-23月龄。结论兰州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复杂,轮状病毒仍是最主要病原,该年度轮状病毒的主要流行株为P[4]G2,与往年明显不同,病原混合感染比例较大,值得重视。
叶新华金玉方肇寅孙亚萍谢华萍章青XiJiangDuncanSteeleRogerGlass
关键词:轮状病毒病毒性腹泻婴幼儿
1999~2000年卢龙县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调查被引量:3
2002年
郑丽舒章青谢华萍林思恩吕红霞童志礼方肇寅唐景裕胡海宽
关键词: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
我国婴幼儿杯状病毒腹泻基因特征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国外对人杯状病毒(Human Calicivirus,HuCV)已有较全面的研究报道,认为HuCV不仅是急性胃肠炎暴发的重要病原,也是其散发的重要病原。近年来对HuCV基因特征的研究被广泛应用于HuCV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谢华萍
关键词:人杯状病毒基因特征分子流行病学
文献传递
广州市一起诺如病毒GII.17变异株引起的医院内感染性腹泻暴发调查
2023年
目的调查2016年广州市某医院一起医务人员感染性腹泻暴发病因、传播途径以及危险因素,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采用描述性及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事件特征及危险因素;采集病例、厨工的粪便/肛拭子及环境拭子,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序列扩增和测定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共报告病例158例,罹患率为5.2%(158/3010)。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诺如病毒检测阳性厨工配餐科室医务人员发病风险是检测阴性厨工配餐科室医务人员的3.5倍(RR=3.52,95%CI:1.54~8.06);共采集各类标本141份,阳性率27.0%(38/141),基因测序结果为GII.17毒株,病例与食堂送餐阳性人员同源性为100%。结论本起疫情为GII.17毒株感染引起的院内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疫情在中心手术室医护人员中传播后,引起食堂配餐人员感染进而通过配餐环节扩散到其他科室。诺如病毒暴发调查时要注意排查厨工的感染情况。
汪慧谢华萍陈纯景钦隆王大虎
关键词:诺如病毒回顾性队列研究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