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建春

作品数:210 被引量:1,273H指数:22
供职机构:北京工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0篇期刊文章
  • 51篇专利
  • 18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7篇轻工技术与工...
  • 45篇化学工程
  • 25篇理学
  • 6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8篇香味
  • 34篇香精
  • 33篇香料
  • 32篇肉香
  • 29篇挥发性
  • 27篇色谱
  • 25篇肉味香精
  • 24篇肉香味
  • 21篇风味
  • 20篇蒸馏
  • 20篇食品
  • 20篇香气
  • 19篇蒸馏萃取
  • 19篇同时蒸馏
  • 19篇同时蒸馏萃取
  • 17篇肉味
  • 17篇相色谱
  • 14篇气相色谱
  • 14篇萃取
  • 14篇挥发性成分

机构

  • 210篇北京工商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太原理工大学
  • 2篇北京顺鑫农业...
  • 1篇湖北工业大学
  • 1篇史蒂文斯理工...
  • 1篇忻州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温州市质量技...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AlphaM...
  • 1篇山东海能科学...

作者

  • 210篇谢建春
  • 153篇孙宝国
  • 100篇郑福平
  • 74篇刘玉平
  • 46篇田红玉
  • 27篇赵健
  • 25篇黄明泉
  • 25篇赵梦瑶
  • 18篇陈海涛
  • 15篇侯莉
  • 14篇梁晶晶
  • 13篇梁梦兰
  • 13篇王蒙
  • 12篇都荣强
  • 12篇曹长春
  • 10篇王石
  • 8篇程劼
  • 8篇靳林溪
  • 7篇徐晓东
  • 7篇余敏

传媒

  • 41篇食品科学
  • 18篇中国食品学报
  • 15篇精细化工
  • 14篇食品与发酵工...
  • 11篇食品工业科技
  • 9篇食品科技
  • 5篇北京工商大学...
  • 4篇食品科学技术...
  • 3篇香料香精化妆...
  • 3篇食品研究与开...
  • 3篇中国食品添加...
  • 2篇现代科学仪器
  • 2篇中国调味品
  • 2篇化学试剂
  • 2篇中国油脂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日用化学品科...
  • 1篇中药材
  • 1篇化工中间体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7篇2021
  • 10篇2020
  • 11篇2019
  • 4篇2018
  • 16篇2017
  • 11篇2016
  • 3篇2015
  • 10篇2014
  • 10篇2013
  • 8篇2012
  • 7篇2011
  • 11篇2010
  • 5篇2009
  • 9篇2008
  • 16篇2007
  • 21篇2006
  • 29篇2005
2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小茴香挥发性成分被引量:20
2005年
考察了萃取样品温度、萃取纤维吸附时间及解吸时间对于固相微萃取的影响,确定了固相微萃取小茴香挥发性成分较佳的实验条件为:萃取样品温度60℃,萃取纤维吸附时间40min,脱附温度250℃,脱附时间5min。用计算机谱库检索结合气相色谱保留指数二维定性方法,从小茴香的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谱图中,鉴定出反式-茴香脑、顺式-茴香脑、爱草脑、葑酮、p-茴香醛、1,8-桉树脑、樟脑等35种小茴香挥发性成分,总质量分数98·70%。
谢建春孙宝国郑福平刘玉平刘丽
关键词:小茴香固相微萃取茴香脑
荆条叶、枝超临界萃取物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被引量:6
2005年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法制备北京地区野生芳香植物荆条叶、枝两个部位萃取物。气-质联机分析,计算机质谱库检索结合气相色谱保留指数二维定性,共鉴定出35种挥发性单萜或倍半萜类化合物。主要挥发性成分为β-丁香烯(质量分数:叶44.20%,枝47.15%)、β-甲基紫罗兰酮(质量分数:叶14.17%,枝8.68%)和β-金合欢烯(质量分数叶8.64%,枝10.55%)。
谢建春孙宝国郑福平余敏
关键词:荆条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猪五花肉炖煮肉汤香气物质的分析鉴定被引量:7
2017年
普通白猪五花肉炖煮1.5 h,所得肉汤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溶剂辅助蒸发提取。在弱极性(HP-5)、极性(DB-WAX)两根色谱柱上气-质联机分析,并采用HP-5柱稀释法气相色谱-嗅闻分析。基于质谱、保留指数、标准品,气-质联机分析鉴定出102种化合物,包括含硫化合物、含氧杂环、醛类、酮类、醇类、酸类、酯类、烃类等。稀释法气相色谱-嗅闻分析,检测出39个气味保留区,基于气-质分析结果、保留指数、气味特征、标准品比对,鉴定出33个气味活性物质,稀释因子较高的(log_2FD≥9)为3-甲硫基丙醛、二甲基三硫醚、糠硫醇、2-噻吩硫醇、己醛、庚醛、壬醛、(E)-2-辛烯醛、(E,Z)-2,4-癸二烯醛、(E,E)-2,4-癸二烯醛、(E,E)-2,4-壬二烯醛、麦芽酚、1-辛烯-3-醇、乙偶姻。研究结果可为肉香味化学的发展、肉类香精研制及中式菜肴的工业化提供参考。
肖群飞范梦蝶赵健赵梦瑶王天泽谢建春孙宝国
关键词:五花肉肉汤肉香味
荆条挥发油中β-丁香烯的提取分离被引量:6
2007年
首次从荆条植物中分离得到β-丁香烯。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荆条挥发油,得油率1.2%。经减压精馏、硅胶柱色谱、硝酸银-硅胶柱色谱等分离过程得到产物β-丁香烯,色谱纯度98.2%。通过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确认了结构。
刘晶鑫谢建春孙宝国王帅斌
关键词:荆条挥发油
饲料中D-泛酸钙的超临界流体色谱测定被引量:7
2010年
采用超临界流体色谱(SFC)测定了饲料中D-泛酸钙的含量。在二氧化碳流动相中添加14.85%甲醇改性剂及0.15%三氟乙酸添加剂,流速2mL/min,在KromasilODS柱上分离,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表明D-泛酸钙能在3min内完成分离,在1.0~25.0mg/L范围内,样品的质量浓度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方法的精密度良好,相对标准偏差在2.3%以内,回收率为89%~98%。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适合普及应用。
程劼谢建春苏晓鸥
关键词:饲料D-泛酸钙超临界流体色谱
脂肪醛对“半胱氨酸-木糖”美拉德反应进程及肉香物质形成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为研究脂肪醛对"半胱氨酸-木糖"美拉德反应进程及肉香物质形成的影响,设计"半胱氨酸-木糖"及"半胱氨酸-木糖"中分别添加己醛、反-2-庚烯醛、反,反-2,4-癸二烯醛的4个反应体系,在温度90℃、p H 5.5条件下反应5 h,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监测反应原料(半胱氨酸、木糖)和初期反应中间体(半胱氨酸的Amadori重排化合物(Cys-Amadori)、2-木糖化噻唑烷-4-羧酸)随反应时间的浓度变化,同时还监测反应液p H值及波长294、420 nm处紫外-可见吸光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并且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比较3 h反应产物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添加3种脂肪醛后,形成的Cys-Amadori重排化合物、2-木糖化噻唑烷-4-羧酸中间体浓度均下降,表明均对"半胱氨酸-木糖"初期美拉德反应有抑制作用,且相比之下抑制强弱为反-2-庚烯醛>反,反-2,4-癸二烯醛>己醛。但添加己醛时,反应液于波长294、420 nm处的吸光度下降,表明中、末期美拉德反应也受到抑制;而加入反-2-庚烯醛、反,反-2,4-癸二烯醛时,反应液于波长294、420 nm处的吸光度却增加,表明中、末期美拉德反应被促进,且相比之下反,反-2,4-癸二烯醛的促进作用大于反-2-庚烯醛。另外,比较挥发性风味组成发现,加入反-2-庚烯醛、反,反-2,4-癸二烯醛的体系,含硫化合物的总量增多,检测到醛参与美拉德反应或醛自身受美拉德反应影响而形成的多种带烷基侧链的含硫化合物和呋喃化合物如2-己基噻吩和2-丙基呋喃。
赵健赵梦瑶曹长春甄大卫王佳欣李力谢建春
关键词:脂质氧化美拉德反应肉香味
一类4-甲基-4-烷硫基-2-戊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类结构如式(I)的4-甲基-4-烷硫基-2-戊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式(I)中的R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正己基、糠基。该方法步骤:在常压下,碘作为催化剂,加热二丙酮醇脱水生成4-甲基-4-戊烯-2-酮,...
孙宝国田红玉黄明泉刘玉平谢建春郑福平
文献传递
2-乙基苯并噁唑的微波超声波辅助合成
2012年
以2-氨基苯酚、丙酸为原料,多聚磷酸为催化剂,微波超声波辅助合成了2-乙基苯并噁唑.通过考察原料与催化剂摩尔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得出较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和超声波功率分别为800 W,2-氨基苯酚与丙酸的摩尔配比为1:5.5,催化剂多聚磷酸与2-氨基苯酚的摩尔配比为0.52:1,130℃,反应时间15 min.反应液经萃取、减压蒸馏处理,得含量为99.78%的产物,产率47.96%,产物结构通过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进行了确认.产物具有浓郁的青香、咸香、清甜、凉香气特征,与2-甲基苯并噁唑相比,香气差别较大.
刘智军张平王石谢建春孙宝国
关键词:2-氨基苯酚微波超声波香料
食品香精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对食品香精的来源、功能和组成、影响食品香精安全性的因素及对食品香精认识的误区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指出食品香精的使用对加工食品是必要的和有益的,食品香精不会影响食品的安全性,也不会对人体带来危害。
孙宝国田红玉刘玉平谢建春郑福平
关键词:食品香料食品香精食品安全
文献传递
新鲜蒜黄香气活性成分分析鉴定被引量:6
2020年
为分析鉴定新鲜蒜黄的香气活性成分,将新鲜蒜黄加水和二氯甲烷匀浆后进行溶剂辅助蒸发处理,获得风味萃取物。风味萃取物采用气-质联机分析检测出39个挥发性化合物,采用稀释法/气相色谱-嗅闻分析检测出35个气味活性区。根据质谱、保留指数、嗅闻的气味、相关文献,鉴定出35个香气活性化合物,其中3-乙烯基-1,2-二硫环己-4-烯、2-乙烯基噻吩、2,3-二甲基噻吩、二甲基三硫醚、二烯丙基二硫醚、1-氧-4,6-二氧杂环辛烷-5-硫酮、2-甲基二氢-3(2H)噻吩酮具有极高稀释因子(log3FD≥6),表明对新鲜蒜黄风味贡献大。本实验样品处理条件温和,最大化保持了新鲜蒜黄的风味,研究结果可为蒜黄的贮藏加工及开发利用提供指导。
甄大卫杜文斌王羽桐谭佳谢建春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