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业儒
- 作品数:9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微课在内科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研究微课在内科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选取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来肿瘤内科学习的实习生58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手段,试验组采用微课教学手段,将两组进行对比。结果在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上、自学能力提升程度上、实操技能情况上、表达能力提升程度上以及在团队合作能力提升程度上,试验组表现"良好"的占比分别为为100%、93.10%、100%、96.55%、100%,对照组的则分别为62.07%、48.28%、55.17%、65.52%、68.97%,其两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微课对肿瘤内科的实习生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同时可以全面提升学生临床实践技能。
- 谭业儒
- 关键词:内科教学
- 神经节苷脂治疗鼻咽癌患者放射性脑损伤25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治疗放射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患者50例,将患者分为神经节苷脂联合常规治疗(激素加高压氧)组与单纯常规治疗组,每组各25例。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均予以疗效评价,采用LENT/SOMA放射性脑损伤量表评定临床症状与体征,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改良巴氏指数(M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①任务完成能力障碍比较,常规组:显效1例,有效6例,无效16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为28%(7/25);联合组:显效4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0%(20/25);②神经功能障碍比较,常规组:显效2例,有效5例,无效17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为28%(7/25);联合组:显效5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0%(20/25);联合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联合组相对常规治疗组能显著提高 MMSE及MBI评分,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结论】与传统常规治疗放射性脑损伤的治疗方法对比,神经节苷脂联合常规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提高其任务完成能力及提高 MMSE及MBI评分。
- 谭业儒
- 关键词:高压氧
- 探讨DCF方案治疗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通过运用DCF方案治疗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胃癌研究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2015年1月确诊为胃癌伴局部进展或转移的患者共36例为研究对象,运用DCF化疗方案治疗两个周期,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随访显示治疗有效率(RR)为36.11%,疾病控制率(DCR)为86.11%,其中完全缓解为2例(5.56%),部分缓解为11例(30.56%),病情稳定为18例(50%),病情恶化为5例(13.89%);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为7.2(95%CI=5.3-9.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3.8(95%CI=7.6-20.0)个月;发生不良反应包括粒细胞下降、贫血、血小板降低、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炎症、脱发、周围神经疾病、肝肾功能异常、精神症状。结论:DCF方案治疗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胃癌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结论血清尿酸水平是认知功能的保护因素;而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
- 谭业儒
- 关键词:DCF方案化学治疗
- 基于“精准医疗”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肿瘤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 2021年
-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教学实践方式,推动了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在肿瘤内科学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关注。本文对"精准医疗"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肿瘤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如下阐述。
- 李跃华江宝红朱红波谭业儒伍小平
- 阿帕替尼及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二线化疗失败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研究阿帕替尼治疗二线化疗失败后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2例二线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根据用药不同分成试验组(n=31)和对照组(n=31),试验组使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对照组使用替吉奥(SI)治疗,对比两种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治疗一年后生存率以及腹泻、手足综合征、骨髓抑制、蛋白尿以及高血压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三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较替吉奥高,且不良反应可控、耐受性良好。
- 伍小平谭业儒李跃华蒋艺菱
- 关键词:晚期胃癌疗效化疗回顾性分析
- 组蛋白酶D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研究
- 2010年
- 组蛋白酶D是绝大多数真核细胞溶酶体内的主要成分之一,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参与细胞的生长调控,然而,当机体细胞微环境发生异常改变时,它能降解细胞间质、促进细胞分裂增殖和血管生成等功能。近年来,普遍认为,其表达失调与恶性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密切相关,且可能是肿瘤预后判断的一个生物标记,本文主要就其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进展加以综述。
- 谭业儒姜浩甘润良
- 关键词:恶性肿瘤生物标记
- 射频消融术在中晚期肝癌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在中晚期肝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8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组与射频消融组,各44例。TACE组予以TACE治疗,射频消融组在TACE组基础上结合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水平,中晚期肝癌病灶治疗效果,发热、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F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射频消融组患者AFP水平低于TACE组(P<0.05)。射频消融组中晚期肝癌病灶灭活率为97.73%,高于TACE组的79.55%(P<0.05)。两组患者发热、恶心呕吐及胸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在中晚期肝癌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有益于患者预后。
- 丁成明谭业儒贺更生韩东文武邱俊李佳霖贺军
- 关键词:肝肿瘤射频消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