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文选
- 作品数:12 被引量:11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州美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谭文选
- 2018年
- 近来闲读一些书法史、书论、书法批评类文论,有些感悟,诸多书论洵非虚语,需要多动笔去实践参透其旨要。比如海岳外史言:"篆籀各随字形大小,故知百物之状,活动圆备,各各自足。"又比如说宾虹老人言:"就字来说,大篆外表不齐,而骨子里有精神,齐在骨子里。自秦始皇以后,一变为小篆,外表齐了,却失掉了骨子里的精神。西汉的无波隶,外表也是不齐,却有一种内在美。
- 谭文选
- 关键词:书论书法史大篆秦始皇小篆人言
- 麦华三小楷《洛神赋》赏析
- 2024年
- 麦华三(一九〇七—一九八六),书法家、理论家及书法教育家,广东番禺人。历任广州大学、中华文化学院、华南联合大学和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广东省文史馆馆员,并兼任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和广东省分会副主席、顾问等职务。一九三八年,叶恭绰在香港地区举办“广东文物展览会”,特邀麦华三撰写《岭南书法艺谭》一文,介绍广东历代书家与书迹,全文评述精辟而公允,为岭南书学史之力作。后又参与香港地区书法座谈会,主编《书法研究》月刊。一九五八年,麦华三应时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叶恭绰之荐,用小楷抄写我国首部《宪法》全文上呈国务院,时人引为殊荣。
- 谭文选张政
- 关键词:书法研究《洛神赋》叶恭绰小楷
- 寻找美的共同性——《篆刻老子百品》创作谈
- 2017年
- 我一直保持着诵读、研究、书写、篆刻老子《道德经》的习惯,思想深受其益,故一直思考着创作一组大型主题作品。《篆刻老子百品》有幸纳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从客观上推动了此主题的研究和创作。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道德经》、篆刻和古文字,其美的共同性是什么?可以说,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这组创作的初衷。最终,我选择全部用古玺风格样式来创作。
- 谭文选
- 关键词:共同性篆刻老子《道德经》风格样式古文字
- “入古出新”——首届全国高等院校篆刻教学成果展暨篆刻学科建设与教育论坛作品选登
- 2023年
- 近些年来,篆刻艺术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国很多高等院校开设了篆刻课程,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人才,成果丰硕。本次展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承办,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协办。全国133所开设书法篆刻课程的高校提供了作品,参展作者共计557人(高校教师203人,高校学生354人),是近年来高等院校篆刻教学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本刊选登部分参展作品,以飨读者。
- 骆芃芃冯宝麟杨涛尹海龙查律孙长铭刘佃坤胡裔涛刘铁峰陈超朱天曙王海勇陈国成王梦笔杜延平吕铁元朱文哲甘海民肖春光王冠图高帅陈靖冯立孟德乡王方呈芦海娇陈胜凯来一石谭文选张红坤张一农姜轶朱建华贺维豪汪永江莫金龙尚天潇金鑫顾翔刘健梁勇周弋寒岳奇尹义桐文佐李贵明杨帆石岳曲学朋李立山刘家汇杨任伟李丞濮毕博张潇吴义达赵广源王培博杨沆倪清马雨婷王盛贞吴思昊边凯之赵高阳黄彦虎朱娣殷玉刚王小辰
- 关键词:书法篆刻成果展参展作品
- 从《题张彦辅二画诗卷》看张雨书风渊源被引量:3
- 2016年
- 张雨及《题张彦辅二画诗卷》张雨(一二八三—一三五○),初名泽之,一名天雨,字伯雨;号句曲外史、幻仙;道名嗣真、嗣显,道号贞居子;晚号登善庵主、灵石山人、山泽臞者等,绍兴二年状元,张九成之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张雨多才多艺,能诗文,善书,工画,“博闻多识,善谈名理,作诗自成一家”,[1]可谓诗家之杰出者也,[2]乃至“以诗名湖海”,[3]一时文士皆争与为友。[4]张雨二十岁入道,六十一岁葬冠剑袍服还儒身。他是元代著名道士、诗人、书画家,故历代对他的评价很高。[5]著有《外史山世集》三卷,《碧岩玄会录》二卷,《寻山志》十五卷,惜今皆不存。又著有《玄品录》五卷,存于《正统道藏》中。
- 谭文选
- 关键词:诗家书风
- 张雨《题张彦辅二画诗卷》重录考略被引量:3
- 2012年
- 本文对故宫博物院所藏元代张雨《题张彦辅二画诗卷》进行考证。通过对该书迹所题二画诗的分析,由"云林隐居"探赜,爬梳出危素《云林图记》所涉交游,并结合郑元祐题跋、美国藏摹本等材料的佐证,认为该卷本幅为张雨重录作品的真迹。
- 谭文选
- 新形势下高校篆刻艺术教育考察与文化反思被引量:7
- 2016年
- 新形势下,随着传统文化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国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大环境也得到良性改善。然而,当前高校书法篆刻教育存在的诸多深层次问题无法回避,亟待解决。本文以篆刻为视角,针对全国设有书法专业的院校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调研,力图呈现篆刻教育之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并通过文化反思建构当代篆刻艺术教育的课题,呼吁广大高校形成高端人才培养卓识,推进书法篆刻学科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国书法高等教育实操体系。
- 谭文选
- 关键词:高校文化反思
- “砖”心致志 “铭”诸肺腑(二)——小学趣味书法砖铭书法教学案例被引量:1
- 2017年
- 选题说明:女蜗抟土造人的传说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流传甚广。祖先在生活中与泥土的亲近和融洽无与伦比,先民用泥土制作精美绝伦的陶瓷器具,在泥土上播种收割,并用土制砖瓦来承载文字、画像,以寄托、抒发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思想,这便是被后人称之为'秦砖汉瓦'的傲立于世界艺林的铭文砖和画像砖。东汉后期画像、文字瓦当逐渐式微,但东汉直至南北朝铭文、画像砖的辉煌接踵而至,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和丰富的美感,在砖瓦上有着持久而淋漓尽致的发挥。砖。
- 张玲珑谭文选
- 关键词:艺术风格
- 谭文选
- 2018年
- 《篆刻〈老子〉百品》是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其创研的初衷是为了寻找一个答案:《老子》、篆刻和古文字三者美的共同性是什么?它们属于一个时代的产物,这是其基因中最大的共性,然而,各自博大精深的内涵和体系又各有鲜明、强大的特点,借助对《老子》的理解和古玺分域的研究,我将这些个性分类表达,营造出一种古朴、沉厚、奇拙、
- 谭文选
- 关键词:《老子》
- 风不萧
- 2018年
- 『风不萧』乃吾爱妻林旭娜之斋号。四年前,余曾以此内容为其篆印一方,今即兴行书为之题,嘱妻加以跋语,故有此合作,其纪念意义大于作品本身也。
- 谭文选
- 关键词:书法艺术艺术创作艺术评论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