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高
- 作品数:23 被引量:74H指数:6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 运动对大鼠微量元素代谢及血清酶的影响被引量:7
- 1993年
- 本文观察了大鼠一次性耐力运动后血浆,红细胞和组织中某些微量元素及血清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大鼠运动15min后血浆Zn明显降低,血浆Fe、红细胞内Zn、Fe、Mn有降低趋势;大鼠运动衰竭时血浆Zn、Fe均明显增高,红细胞内的Zn、Fe、Mn略有回升;大鼠运动后血浆Cu、Cr及肝脏和骨骼肌中Fe、Zn、Cu均呈增加趋势.结果提示,一次性耐力运动可以导致大鼠体内某些微量元素代谢的变化.尤以Zn、Fe较为明显,变化的原因可能与体内微量元素的重新分布有关.
- 陈景元龚书明高双斌赵振高侯悦
- 关键词:微量元素血清酶
- 健体饮料对动物体力耐力和某些生化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1994年
- 健体饮料对动物体力耐力和某些生化功能的影响陈耀明,成国才,陈景元,赵振高,高双斌,龚书明(军队卫生学教研室)关键词饮料;缺氧耐力实验;游泳实验;小鼠;大鼠中图法分类号 R151.1为了提高战士在训练时的体力耐力和活动能力,我室研制了含强化K,Na,C...
- 陈耀明成国才陈景元赵振高高双斌龚书明
- 关键词:饮料游泳实验
- 亚急性冷暴露对大鼠锌铜代谢及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被引量:8
- 2000年
- 目的 :探讨亚急性冷暴露对机体微量元素代谢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 4 8只 ,置于 1± 1℃自动控温冷库内 ,进行 1周和 2周冷暴露。观察不同时间冷暴露对大鼠体内锌(Zn)、铜 (Cu)、血清丙二醛 (MDA)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活性影响。结果 :冷暴露后大鼠肝及骨骼肌Zn显著升高 (P <0 .0 1) ,血清SOD活性降低显著 (P <0 .0 1) ,而骨骼肌SOD明显升高 (P <0 .0 5)。冷暴露 2周后MDA明显升高 (P <0 .0 5) ,骨骼肌Cu明显下降 (P <0 .0 5)。结论 :亚急性冷暴露可使大鼠体内Zn、Cu代谢及SOD活性发生变化 ,其机理有待探讨。
- 赵振高龚书明陈景元高双斌刘秀红
- 关键词:冷暴露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醇
- 急性冷暴对大鼠肝线粒体H+转运ATP酶及膜流动性的影响被引量:1
- 1997年
-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急性冷暴过程中肝线粒体功能的变化.方法:观察雄性大鼠在室温(18℃),冷暴(-10℃)15min,60min和60min后室温15min时肝亚线粒体膜流动性,H+转运ATP酶活性及其对寡霉素敏感性的变化.结果:大鼠在冷暴15min时,膜流动性即开始降低(0.250±0.005对0.257±0.005),H+转运ATP酶活性及其对寡霉素的敏感性也明显下降[(7.67±1.00)对(6.59±1.00)μmol/(min·mg),(98.93±1.44)对(96.23±1.10)%],在冷暴60min时,三项指标下降更明显,室温恢复15min后,三项指标仍保持在较低水平.结论:冷应激可以导致肝线粒体H+转运ATP酶活性的降低,降低的原因可能是冷应激导致的肝线粒体内膜流动性下降,引起了H+转运ATP酶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酶的活性.
- 陈景元龚书明赵振高高双斌刘秀红
- 关键词:冷暴露线粒体肝脏ATP酶膜流动性
- 茶及茶加锌对小鼠耐缺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3
- 1999年
- 目的:探讨茶及茶加锌对小鼠的耐缺氧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小鼠100只随机分为8组,(1)灌胃自来水组、(2)灌茶水组、(3)灌锌水组,(4)灌茶加锌水组.(5~8)组与(1~4)同样处理,15d后测小鼠的游泳时间、耐缺氧时间及血清、肝脏的脂质过氧化指标.结果:锌和茶加锌组小鼠的游泳时间分别为(41±31)min,(46±31)min,明显高于灌胃自来水组(26±21)min,P<0.01).茶、锌和茶加锌小鼠的耐缺氧时间分别为(23±3)min,(25±3)min,(27±3)min,明显高于灌胃自来水组(20±2)min,P<0.05或P<0.01.各组间小鼠的肝匀浆MDA和SOD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别.心脏匀浆MDA和SOD的活性,茶和锌MDA含量分别为(13±5)μmol/g,(14±7)μmol/g,显著低于灌胃自来水组(22±11)μmol/g,P<0.01.SOD活性茶加锌组下降最低.结论:锌及茶加锌能够延长小鼠的游泳时间,茶、锌及茶加锌能够延长耐缺氧时间.能够降低心脏匀浆的MDA水平.对提高小鼠的体力耐力和抗氧化有一定作用.
- 陈耀明陈景元高双斌刘秀红赵振高龚书明
- 关键词:锌缺氧耐力脂质过氧化作用
- VC、VE和Zn协同脂肪提高大鼠耐寒力的研究被引量:4
- 2000年
- 目的 :观察饲料中增加脂肪和VC、VE、Zn的含量对提高大鼠耐寒力的效果。方法 :实验Ⅰ为间歇冷暴露 ,36只大鼠按照饲料脂肪生热比分为 3组 ,为 2 0 %脂肪组 (按照脂肪生热比 )、35%脂肪组和 4 5%脂肪组。每日在 0± 1℃冷室暴露 8h ,室温饲养 16h ,观察冷习服建立时间。实验Ⅱ中 156只动物饲以高脂和VC、VE或Zn 4周后再冷暴露观察耐寒效果。设① 7%脂肪普食对照组 (作为 - 15℃ 2h冷暴露对照 ) ,② 2 0 %脂肪组 ,③ 35%脂肪组 ,④ 4 5%脂肪组 ,⑤ 35%脂肪加VC组 ,⑥ 35%脂肪加VE组和⑦ 35%脂肪加Zn组。②③④每组皆有室温对照。室温高脂饲养 4周后 ,于 - 15℃冷暴露 2h观察肛温下降幅度。②③④组部分处死测生化指标 ,其余复温后室温饲养 1周 ,再于 0± 1℃冷暴露 3周观察冷习服状况 ,检测脂代谢和酶学指标。结果 :实验Ⅰ中 ,①、②组 5周冷习服优于③组。实验Ⅱ中 ,冷暴露前先食高脂饲料 4周可提高大鼠耐寒力并加速冷习服 ,在 35%脂肪饲料中加VC、VE或Zn ,效果优于单纯高脂饲料组。结论 :高脂饲料可提高大鼠耐寒力 ,加速冷习服 ,VC、VE、Zn可协同脂肪提高耐寒力 ;冷环境下短期食高脂不影响脂代谢 ,甘油三酯低于室温对照组 ;心肌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和肝脏脂蛋白脂酶活性明显提高。
- 陈耀明董兆申赵振高骆文静王枫
- 关键词:维生素C脂肪维生素E耐寒力
- 运动对大鼠体内微量元素代谢影响的初步研究
- 1991年
- 应激运动和训练对某些微量元素代谢有一定影响,但对运动过程中体内微量元素的变化情况报告较少。作者观察了大鼠一次性耐力运动后血浆及组织内微量元素的变化情况,以便为进一步探讨微量元素在运动过程中的作用及营养需要提供依据。
- 陈景元龚书明高双斌赵振高侯悦
- 关键词:微量元素代谢跑台空心阴极灯火焰原子吸收法
- 抗疲劳制剂提高战士体力耐力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5
- 1997年
- 目的:观察抗疲劳制剂对战士体力耐力的影响.方法:以某部新兵营战士为观察对象.在实验期间实验组(60人)和对照组(30人)于每日午餐、晚餐后分别服400ml抗疲劳制剂和安慰剂,连续服用14d,于实验前后测试血乳酸(LA),最大摄氧量(VO2max)和心功能指数(HI).结果:实验前战士3000m跑后血LA水平显著升高[(12.05±4.27)mmol/L],服制剂14d后血LA[(8.43±3.17)mmol/L]下降了30%,与实验前比较差别非常显著(P<0.01),与对照组[(10.49±1.84)mol/L]亦有显著差别(P<0.05).实验组服制剂14d后VO2max达(55.91±3.17)ml/(kg·min),与实验前(52.28±3.64)ml/(kg·min)及与对照组(52.06±3.71)ml/(kg·min)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别(P<0.01).HI达5.30±2.07,与实验前(8.02±2.31)和对照组(6.93±2.0)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别.结论:血LA是评价耐力素质最有效的指标,VO2max和HI能较好地反映有氧代谢能力和心肺功能状态,是评价体力耐力的重要指标.抗疲劳制剂具有?
- 龚书明陈景元赵振高董兆申陈耀明高双斌成国才韩凯陈卫民曹瑞平
- 关键词:锌战士最大摄氧量
- 高脂饲料对冷暴露大鼠细胞色素C氧化酶及脂蛋白脂酶活性和耐寒力的影响被引量:2
- 1996年
- 大鼠预饲高脂饲料(占日摄入热量的20%、35%和45%)1月后,进行急性(-15℃,2h和慢性(0℃,3wk)冷暴露。测定心肌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及肝线粒体脂蛋白脂酶(LPL)活性及耐寒力。结果如下:(1)急性冷暴露组CCO及LPL活性明显高于慢性冷暴露组及室温对照组(P<0.01)。慢性冷暴露组的LPL活性亦高于室温对照组。(2)0℃、8h冷暴露时直肠温度下降幅度明显小于食用普通低脂饲料的大鼠(P<0.01)。(3)20%和35%脂肪组在0℃、3wk慢性冷暴露过程中,体重的恢复早于45%脂肪组。结果提示预饲1个月高脂饲料,有利于提高耐寒力和加速冷适应,脂肪产热比以20%~30%为宜。
- 赵振高董兆申陈耀明骆文静王枫
- 关键词:冷暴露高脂膳食氧化酶脂蛋白脂酶
- 运动对大鼠心肌线粒体H^+转运ATP酶活性及膜流动性的影响被引量:12
- 1994年
-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运动训练过程中心肌线粒体功能的变化.方法:观察不同时间跑台运动对大鼠心肌线粒体H+转运ATP酶活性及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大鼠在运动至15min时,心肌线粒体H+转运ATP酶活性及寡霉素的抑制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线粒体膜的荧光偏振度明显降低(0.279±0.008vs0.267±0.007,P<0.05);大鼠在运动至衰竭时,心肌线粒体H+转运ATP酶活性及寡霉素的抑制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6.86±1.64vs4.56±0.46μmol/(min·mgpr)和(94.29±3.74)%vs(48.19±14.33)%,P<0.01],线粒体膜荧光偏振度降低显著(0.279±0.008和0.267±0.007vs0.258±0.010,P<0.01).结论:一定强度下不同时间的运动训练,不足以使心肌线粒体功能发生明显改变,但一次力竭性运动可以导致心肌线粒体膜的流动性增强,H+转运ATP酶活性降低.
- 陈景元龚书明高双斌赵振高侯悦
- 关键词:线粒体心脏ATP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