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艳风

作品数:5 被引量:5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滤波
  • 3篇降水
  • 2篇谱逼近
  • 2篇强降水
  • 2篇侧边界
  • 2篇持续性强降水
  • 2篇初值
  • 1篇动力延伸
  • 1篇雨雪天气
  • 1篇云微物理
  • 1篇评分
  • 1篇气旋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秋季
  • 1篇微物理
  • 1篇温带气旋
  • 1篇雷达
  • 1篇雷达反射
  • 1篇雷达反射率

机构

  • 5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5篇赵艳风
  • 4篇王东海
  • 2篇尹金方
  • 1篇董颜
  • 1篇端义宏
  • 1篇刘寿东
  • 1篇翟盘茂
  • 1篇刘英
  • 1篇张雨微
  • 1篇王洪
  • 1篇梁钊明
  • 1篇柳崇健

传媒

  • 2篇气象学报
  • 1篇气象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一次秋季温带气旋的雨雪天气过程分析被引量:23
2013年
2012年11月3-5日,受强冷空气和气旋发展的影响,华北地区出现了秋冬之交首场雨雪过程。此次雨雪天气过程具有降水强度大、雨雪范围广、初雪时间早、降水相态多变以及雨雪降温大风并存等特点。着重分析了过程的多尺度相互作用及其成因机理等,得到以下结果:(1)通过对北极涛动指数变化的分析发现,此次过程前期由于北极涛动指数负位相出现的时间较早,并且强度大,维持时间长,对应当年秋冬之交首场雨雪天气出现亦时间早、强度大。(2)此次过程前期华北地区西风带上游长波波数趋于减少,导致后期位于华北地区受其引导的相应低压系统稳定少动。(3)东亚—西太平洋地区建立的"Ω"形阻塞形势阻挡了其上游西风带槽的东移,特别是后期此阻塞高压南部迅速生成的低值系统与阻塞高压的高值中心构成了十分稳定的对偶之势,阻断了其上游西风带槽的东移,导致相应地面气旋系统长时间稳定维持在北京及其邻近地区,从而促使该地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强降水事件。(4)该过程涡度平流和温度平流对锋前上升运动的形成和气旋的发展演变有重要的影响,这次天气过程的气旋发展机制与经典的第二类温带气旋发生、发展机制不尽相同。(5)此次过程中水汽条件极为有利,特别是在气旋发展后期,来自海上的水汽源源不断流入移动缓慢的气旋区域,为该区域的罕见强降水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水汽条件。(6)在整体大气稳定层结环境下,锋面前沿的水汽输送和抬升在低层形成了大气不稳定层结,有利于低层上升运动的触发,锋面加强引起的风垂直切变加强促进了大气不稳定层结之上的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区向上扩展,并与高层的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区连通,从而为低层触发的上升运动向高层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王东海端义宏刘英梁钊明柳崇健赵艳风张雨微尹金方王洪
关键词:雨雪天气温带气旋秋季
持续性强降水的区域模式动力中期预报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持续性强降水及其次生灾害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延伸其模式动力预报能力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对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形成机理及模式动力中期预报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减小模式初始条件误差、边界条件误差以及内场预报误差为目标提出了一系列动力中期预报技术方法,主要包括:针对边界条件提出低通滤波技术方案,改进了5 d以上的环流及降水预报;针对模式预报内场进行谱逼近技术试验,对提前3—7 d的小雨以上量级的降水预报改进明显;针对初始条件进行多尺度混合更新初值技术预报试验,融合全球预报的大尺度场及区域模式预报的中小尺度场进行15 d预报,明显提高了50及100 mm以上的持续性累积降水预报时效。
王东海王东海赵艳风
关键词:持续性强降水谱逼近
GFS对我国南方两次持续性降水过程的预报技巧评估被引量:5
2015年
采用美国全球预报系统(Global Forecasting System,GFS)资料,利用谐波滤波提取空间长波、超长波分量,检验评估了GFS对2012年7月11-31日东亚地区大气环流场和降水的可预报能力。结果表明:GFS模式对东亚地区的中低层高度场预报可靠时效维持6d以上,高层预报可靠时效可达10 d;长波、超长波的可预报效果显著,其中高度场长波5~8波的预报效果好于3~6波,风场则相反;GFS对我国南方两次持续性降水过程的可预报天数维持在8d左右,并可提前2天预报出强降水带位置;模式对持续性降水过程预报相对站点观测降水量整体偏强。
董颜刘寿东王东海赵艳风
关键词:GFS滤波评分
基于CloudSat资料的青藏高原地区云微物理特征分析被引量:20
2014年
青藏高原云物理特征的认识对高原天气和气候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利用2006年6月—20l1年4月的CloudSat卫星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云的总云水路径、液态水路径、冰水路径及雷达反射率的分布特征,并对高原与东亚降水云的垂直结构进行对比,得到如下结论:(1)总云水路径的大值区分布在高原西南坡、东南部及高原中部低值区分布在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及其以北地区;暖季大于冷季;(2)高原南部及东部为液水路径大值区,以液相云为主;高原中部、北部及西部为冰水路径大值区,以冰相云为主;(3)雷达反射率的垂直分布主要介于-27-17dBz,集中在3~9km;云粒子群随高度先增大后减小,在4km高度的大小和浓度最大;暖季云高大于冷季,对流活动旺盛;(4)高原与东亚降水云的结构不同,季节变化也与东亚有差别。(5)雷达反射率在近地面层随纬度的增大减小,垂直方向的递减率是暖季小于冷季;(6)冷季的高原上与周边相比为丰水区,南坡的冰水路径与低层雷达反射率大值区对应,表明南坡阻挡作用促进云中冰粒子的形成。
赵艳风王东海尹金方
关键词:CLOUDSAT青藏高原雷达反射率
中国南方持续性强降水过程的区域模式动力延伸中期预报研究
中国南方汛期持续性强降水及其次生灾害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是我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延伸区域数值模式对持续性强降水的预报时效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基于对中国南方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形成机理的认识,建立...
赵艳风
关键词:持续性强降水谱逼近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