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辛晓洲

作品数:32 被引量:401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12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农业科学
  • 3篇水利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遥感
  • 6篇地表
  • 4篇蒸散
  • 4篇土壤
  • 4篇MODIS
  • 3篇地表温度
  • 3篇定量遥感
  • 3篇数据估算
  • 3篇卫星遥感
  • 3篇表面温度
  • 2篇地气
  • 2篇遥感估算
  • 2篇支持向量
  • 2篇支持向量机
  • 2篇水分
  • 2篇水分变化
  • 2篇太阳辐射
  • 2篇特征点
  • 2篇土壤水
  • 2篇土壤水分

机构

  • 21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遥...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核工业北京地...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中国资源卫星...
  • 1篇浙江省气候中...
  • 1篇中国科学院空...
  • 1篇环境保护部卫...

作者

  • 32篇辛晓洲
  • 23篇柳钦火
  • 6篇张海龙
  • 6篇李小文
  • 6篇田国良
  • 4篇范闻捷
  • 4篇刘强
  • 4篇陈良富
  • 4篇李丽
  • 3篇唐勇
  • 3篇肖青
  • 3篇苏高利
  • 2篇胡继超
  • 2篇黄华国
  • 2篇江涛
  • 2篇杨贵军
  • 2篇余珊珊
  • 2篇李彬
  • 2篇邓芳萍
  • 2篇杜永明

传媒

  • 11篇遥感学报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全国首届定量...
  • 1篇测绘学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红外与毫米波...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科学(E...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第五届中国青...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杂地形云阴影识别被引量:1
2017年
云阴影检测在遥感科学领域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许多方面有重要应用。单纯采用光谱阈值法识别云阴影会面临较多困难,难以准确识别,而采用时间序列法,则需耗费较多机时,过程较为繁复。在准确识别云像元的基础上,应用几何学方法识别云阴影是较为准确、实用的方法。目前,应用几何学方法计算起伏地形条件下的云阴影分布和变化特征的研究较少,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几何学方法的复杂地形条件下的云阴影识别方法,可以计算云像元对应阴影在复杂地形上的位置。模拟和实验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在识别复杂地形条件的云阴影方面具有较好效果,克服了几何法识别云阴影模型的原有缺陷。
李彬辛晓洲张海龙胡继超
关键词:复杂地形DEM
《遥感学报》20年:从热点到前沿被引量:5
2016年
为反映《遥感学报》及中国遥感学科近20年的发展趋势,针对《遥感学报》在1997年—2015年期间出版的所有1804篇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给出了国内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发文量排名和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发文情况,并对比了常设栏目和专题栏目的论文发文量及被引用情况。通过比较4个时间段内论文关键词的共现关系,反映出随着新的卫星载荷不断发射,观测技术由单一观测变为多源卫星观测,遥感定量反演模型由简单变得更为复杂,遥感技术应用也由最初的测绘、国土调查等单一应用逐渐变为多学科交叉应用,特别是在近年来国内外社会热点的驱动下,遥感技术已开始在灾害应急、全球变化、大气污染、粮食安全等领域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外,无论是在当前遥感学科发展还是国家需求的现状下,都迫切需要建立国家级的遥感应用综合信息系统,以提高对环境和资源的宏观调控能力,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布局和趋势预测,为资源管理、环境保护、防灾减灾以及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宏观调控,提供科学的数据和决策支持。
陈良富闫珺范闻捷辛晓洲赵天杰陈方吴朝阳范萌
关键词:遥感论文统计
用CUPID模型模拟小麦组分温度分布:敏感性分析与验证被引量:8
2007年
组分温度分布是决定农作物冠层热红外辐射方向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分析小气候参数对冠层组分温度的影响,并分析其不确定性,对一个典型的土壤-植被-大气传输(SVAT)模型CUPID进行了组分温度模拟的敏感性和不确定性分析,并用实测温度分布信息进行了验证。详细描述了模拟和验证过程,结果表明:土壤组分温度不确定性较大,冠层组分温度不确定性较小(约2%),气温和土壤湿度对总体不确定性贡献最大;模拟组分温度与实测温度分布趋势一致。
黄华国辛晓洲柳钦火陈良富李小文
关键词:温度廓线
利用HJ-1B热红外数据估算晴天大气下行长波辐射被引量:1
2013年
针对HJ-1B红外相机只有一个热红外通道的特点,本文利用大气辐射传输模型模拟和统计回93方法,发展了一个利用HJ-1B辐射亮温和大气水汽含量反演高分辨率大气下行长波辐射的参数化模型.为了分析模型的适宜性和误差来源,利用模拟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精度评价,结果表明模型在大多数气候条件下反演结果较好,但在大气水汽含量较高时存在低估现象.误差分析表明,大气水汽含量、传感器辐射亮度、地表与大气的温差等方面的不确定性会对反演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利用2009~2010年HJ-1B数据反演得到黑河流域和海河流域的瞬时下行长波辐射,并利用6个站点的地面观测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除花寨子荒漠站外,其他各站点反演值与实测值的一致性较好,均方根误差在20W/m2左右,略好于MODIS数据的反演结果.花寨子站夏季时存在较多的高估现象,主要由地气温差过大引起,经过地气温差校正后,结果得到明显改善.
余珊珊辛晓洲柳钦火
MODIS数据估算区域蒸散量的空间尺度误差纠正被引量:10
2012年
探讨了使用中高分辨率卫星数据提供的地表分类以及植被指数信息与中低分辨率卫星数据相结合,在混合像元内部进行亚像元处理,以纠正混合像元造成的通量估算误差的方法。其意义在于利用中低分辨率卫星数据进行长期大面积蒸散监测时,只需要少量的中高分辨率数据支持,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监测结果,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辛晓洲刘雅妮柳钦火唐勇
关键词:蒸散卫星遥感混合像元
粗糙地表土壤含水量遥感模型研究被引量:30
2004年
土壤粗糙度对地表二向反射率特征有重要影响而且极不稳定 ,是影响土壤含水量遥感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该文分析土壤含水量影响反射率的物理过程 ,论证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光谱的关系服从比尔定律 ;分析土块级土壤粗糙度影响土壤反射率的根本原因是微坡面的倾斜使二次和多次散射的比例增加。在此基础上建立粗糙地表土壤含水量遥感模型 ;
邓孺孺田国良柳钦火辛晓洲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反射率粗糙度遥感
利用土壤水分特征点组分温差假设模拟地表蒸散被引量:3
2007年
提出了一个土壤水分变化过程对土壤蒸发、植被蒸腾以及土壤温度、叶片温度的影响存在较明显差异的假设,利用双层能量平衡模型推导出3个水分特征点(湿润、干旱和由湿到干的转折点)的组分温差(土壤温度减去叶片温度)公式,利用特征点的辐射温度和实际测量的红外温度间的关系来计算实际显热和潜热通量.用2001年北京顺义区实验期间的观测数据对本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用本方法能在只有一个角度的遥感温度数据情况下获取精度较高、误差较小的地表蒸散模拟结果.该法在分解植被蒸腾、土壤蒸发以及监测表层土壤和根区土壤旱情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辛晓洲柳钦火田国良李小文
关键词:土壤水分变化蒸散
遥感估算地表蒸散的模型、方法、验证及其不确定性研究(博士后研究报告)
辛晓洲
关键词:遥感数据不确定性
用定量遥感方法计算地表蒸散
系统分析总结了遥感计算地表蒸散的意义和目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以及面临的主要困难.遥感替代点上的蒸发测量,实现大范围地表能量和水分动态监测,可以在气候、生态、农业、水文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过去几十年的研究虽然取得了许多重...
辛晓洲
关键词:定量遥感表面温度组分温度
文献传递
基于地表温度和植被指数的农业干旱遥感监测方法被引量:50
2007年
农业旱灾是人类面临的最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非常大。土壤含水量是农业干旱监测的重要指标,通过遥感地表温度(LST)与植被指数(NDVI)结合,可以估算土壤湿度,监测农作物旱情。重点研究了LST/NDVI特征空间中干湿边的提取方法,通过14年全国NOAA/AVHRR的8km合成数据集分析发现,在LST/NDVI特征空间中,曲线斜率与实测土壤湿度显著相关(R=0.78,P<0.01),干边的截距和斜率与湿边有比较稳定的关系,但干湿边存在较大的空间和时间变异性。将全国分为6个区,分别确定LST/NDVI特征空间,根据特征空间干湿边参数反演土壤湿度,在土壤湿度分布图和全国耕地分布图基础上,进行旱情分级,得到全国耕地旱情分布图,可以为农业抗旱救灾提供快速宏观的信息服务。
柳钦火辛景峰辛晓洲田国良杨贵军
关键词:农业干旱土壤湿度表面温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