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立峰

作品数:12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4篇病理
  • 3篇子宫
  • 3篇细胞
  • 3篇临床病理
  • 3篇流产
  • 3篇宫颈
  • 3篇宫颈肿瘤
  • 2篇原因不明复发...
  • 2篇子宫颈
  • 2篇子宫颈肿瘤
  • 2篇组织化学
  • 2篇临床病理学
  • 2篇临床病理学意...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复发
  • 2篇复发性
  • 2篇复发性流产

机构

  • 9篇苏州大学附属...
  • 3篇滁州市第一人...

作者

  • 12篇邓立峰
  • 5篇张永胜
  • 4篇朱凌云
  • 4篇崔红霞
  • 4篇涂健
  • 3篇侯燕
  • 3篇眭怡群
  • 3篇张弘
  • 2篇徐晓雁
  • 2篇高爱华
  • 1篇茅挺
  • 1篇朱维培
  • 1篇田冀文
  • 1篇汪玮
  • 1篇许玲
  • 1篇沈茜
  • 1篇佟玲霞
  • 1篇董赟
  • 1篇夏维
  • 1篇袁丽芳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安徽医学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生殖与避孕
  • 1篇中国生育健康...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感染、炎症、...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宫颈腺癌中ProEXC和PRMT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3年
观察ProEXC蛋白和PRMT5蛋白在宫颈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roEXC和PRMT5的表达与宫颈腺癌辅助诊断及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2020年确诊的宫颈腺癌标本88例,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宫颈腺癌及癌旁组织中ProEXC和PRMT5的表达并进行分析。利用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分析ProEXC和PRMT5与宫颈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性及其相关的基因通路。选取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GSE39293数据集,对宫颈腺癌细胞株(HELA)经抗病毒药物处理前后ProEXC和PRMT5的表达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宫颈腺癌组织中,ProEXC蛋白表达率(95.5%比4.6%,P<0.001)和PRMT5蛋白表达率(81.8%比26.1%,P<0.001)均高于癌旁组织,且其表达均与肿瘤的T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无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相关(P<0.05)。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PRMT5和ProEXC中MCM2高表达患者的总体生存率较低表达患者低(均P<0.05)。在GSE39293数据集中,经西多福韦处理后细胞中MCM2的表达减少(9.34比9.68,P<0.001),PRMT5表达量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6比8.26,P=0.087),TOP2A表达无明显改变(8.54比8.42,P=0.056)。耐药组中PRMT5(8.42比8.16,P=0.002)和MCM2(9.51比9.34,P=0.029)表达增加,而TOP2A表达下降(8.06比8.54,P<0.001)。GSEA分析提示ProEXC高表达主要影响细胞周期通路,而PRMT5高表达主要影响RNA剪接体通路。本研究发现,ProEXC蛋白和PRMT5蛋白在宫颈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高表达组预后更差,与宫颈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相关性,可能与其影响细胞周期和RNA合成通路有关,提示其可能在宫颈腺癌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崔红霞娄晓莉夏维张永胜程馨阳邓立峰
关键词:宫颈肿瘤宫颈腺癌病理特征
阴道分娩致右侧阴道壁血肿3例
2005年
邓立峰
关键词:血肿
维尼安在绝经后妇女中的临床应用(附53例分析)
2002年
徐晓雁袁丽芳邓立峰
关键词:维尼安绝经后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淋巴结血管平滑肌瘤性错构瘤1例报道
2015年
淋巴结血管平滑肌瘤性错构瘤是一种罕见疾病,临床常表现为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易误诊和漏诊。为提高对该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的认识,现报道1例淋巴结血管平滑肌瘤性错构瘤,并复习相关文献。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7岁。40多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腹股沟区偶然发现约蚕豆大小肿块,无红肿、疼痛,缓慢生长。
邓立峰张永胜眭怡群崔红霞涂健陈芳侯燕
关键词:淋巴结
未育青年女性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效果观察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未育青年女性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IUD)的避孕效果及不良反应,以及未育青年女性中哪些人群更易接受放置IUD避孕,从而为IUD在未育青年女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拟终止早孕的200例≤25岁未育女性,根据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后自愿选择的避孕方法,分为IUD组(放置吉妮致美IUD)和对照组(用其它非长效可逆避孕方法),每组100例,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内月经、IUD脱落、再次妊娠、性生活频数及避孕措施等。结果:术后出血量、出血时间及月经量、月经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置IUD后腰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等发生率<5%;意外妊娠率(0%)低于对照组(6%)(P=0.035);性生活频数高于对照组(P=0.003);文化程度分布和婚姻状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UD组有工作者占比(46%)高于对照组(28%);流产次数高于对照组。结论:未育年轻女性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后即时放置吉妮致美IUD安全、可靠、有效,流产次数多、有工作者和性生活频数高的未育青年女性更愿意接受放置IUD避孕。
佟玲霞朱凌云邓立峰项莉萍朱维培
关键词:人工流产宫内节育器避孕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中Thl/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研究被引量:21
2013年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再次妊娠时不同妊娠结局与外周血中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①33例URSA患者、32例正常妊娠及78例正常未孕妇女外周血IL-2、IL-10、IFN-γ、IL-4、IL-6的水平;②回顾性分析23例URSA患者再次正常妊娠前、后外周血IL-2、IL-10、IFN-γ、IL-4、IL-6水平的变化;③URSA患者随访中,44例再次正常妊娠与16例妊娠后再次流产的外周血IL-2、IL-10、IFN-γ、IL-4、IL-6水平的比较。结果:①与正常妊娠组及正常未孕组相比,URSA组外周血中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的水平升高(P<0.05),Th2型细胞因子IL-10、IL-4、IL-6的水平降低(P<0.05);②URSA患者再次正常妊娠前、后自身对照比较结果显示,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外周血水平在同一URSA患者妊娠阶段有明显下降(P<0.05),而Th2型细胞因子IL-4则有明显上升(P<0.05);③在URSA患者再次妊娠后,再次流产组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外周血水平较继续妊娠组高(P<0.05),Th2型细胞因子IL-10、IL-4外周血水平较继续妊娠组低(P<0.05)。结论:URSA患者Th1型细胞因子升高,Th2型细胞因子降低,而URSA患者再次正常妊娠时Th1型细胞因子降低,Th2型细胞因子升高。外周血中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与妊娠结局相关。
沈茜张弘高爱华朱凌云邓立峰田冀文
关键词:TH1型细胞因子TH2型细胞因子IL-4
子宫癌肉瘤的临床病理与基因突变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探讨子宫癌肉瘤(U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探索UCS的基因突变特征及肿瘤突变负荷(TMB)情况。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存档的4例UCS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形态学资料、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并对4例UCS病例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4例患者中均为女性,年龄47~81岁,肿瘤最大径4.0~13.0 cm,界限不清楚,镜下以恶性上皮成分和肉瘤成分共同构成。免疫组织化学显示4例患者上皮成分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AE1/E3),肉瘤成分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PAX8、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Ki-67阳性指数均较高(60%~90%),3例p53错义突变,1例无义突变,4例MLH1、PMS2、MSH2、MSH6均表达阳性且PD-L1表达阴性。4例UCS的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显示TP53、BCL9L、BRD4、CLTCLI、PSMD1I、PLEC基因表现出较高的突变比例,分别为3/4、2/4、2/4、2/4、2/4、2/4。TMB分析结果显示4例UCS的TMB均<5 mut/Mb。UCS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的子宫内膜肿瘤。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提示TP53、BCL9L、BRD4等基因存在较高的突变率,提示UCS的发生发展可能与Wnt信号通路等密切相关。分子分型提示3例UCS为高拷贝数型/p53突变型,其中1例出现POLD1突变。微卫星稳定、PD-L1低表达及TMB结果提示UCS患者在免疫治疗中获益的优势不明显。
涂健许竞泽张永胜邓立峰
关键词:子宫肿瘤子宫癌肉瘤免疫组织化学
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85例分析
2006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异位妊娠治疗中的应用。方法:85例异位妊娠不同阶段分别采用输卵管线形切开、患侧输卵管切除、卵巢部分切除等手术方法治疗。结果:本组85例中83例输卵管妊娠,占97.6%,其中流产型65例(78.3%),破裂型18例(21.7%)。除5例未发生破裂或极早期患者腹腔内无积血,其余分别有50~800 ml。手术时间平均56 min(38~90 min)。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可作为异位妊娠手术方式的首选,并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徐晓雁邓立峰汪玮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ECTOPIC输卵管切除部分切除破裂型腹腔内
子宫颈鳞癌组织中ATF3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激活转录因子3(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3,ATF3)在子宫颈鳞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72例子宫颈鳞癌组织和48例子宫颈正常组织中ATF3的表达。结果 ATF3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7.8%,56/72)明显高于正常子宫颈组织(25.0%,12/4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F3表达与子宫颈鳞癌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鳞癌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 ATF3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能作为反映子宫颈鳞癌生物行为的有效指标之一。
邓立峰张永胜崔红霞眭怡群涂健侯燕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鳞癌病理学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对母胎界面孕酮诱导阻断因子及孕酮受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研究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对母胎界面孕酮诱导阻断因子(PIBF)及孕酮受体(PR)表达的影响.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米非司酮药物流产成功(药流成功组,n =30)、失败(药流失败组,n=30)及正常早孕负压吸宫流产(手术组,n=30)绒毛及蜕膜组织中PIBF及PR的表达情况. 结果 PIBF表达于绒毛合体滋养层细胞、细胞滋养层细胞和蜕膜细胞胞质,PR表达于蜕膜组织细胞核.与手术组相比,药物流产的两组绒毛滋养层细胞中PIBF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蜕膜细胞中,药物流产的两组PIBF、PR的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药流成功组PIBF及PR的表达低于药流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可能与PIBF及PR的表达降低有关,其成功率与PIBF、PR表达降低程度相关.
吴邵花张弘朱凌云高爱华邓立峰董赟
关键词:米非司酮孕酮受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