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邢光明

作品数:52 被引量:191H指数:9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大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淋巴
  • 15篇肿瘤
  • 14篇淋巴转移
  • 13篇血管
  • 12篇乳腺
  • 12篇内皮
  • 11篇血管内皮
  • 11篇乳腺癌
  • 11篇胃癌
  • 11篇腺癌
  • 10篇血管内皮生长...
  • 10篇血清
  • 10篇右旋柠烯
  • 10篇内皮生长因子
  • 7篇术后
  • 7篇VEGF-C
  • 7篇肠癌
  • 6篇血管内皮生长...
  • 6篇细胞
  • 6篇结肠

机构

  • 35篇大连医科大学...
  • 17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81...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辽宁医学院附...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大连经济技术...
  • 1篇长春市心理医...

作者

  • 52篇邢光明
  • 26篇曲明阳
  • 22篇冯秉安
  • 7篇黎玉国
  • 6篇马振海
  • 5篇李方华
  • 5篇田晓峰
  • 5篇石磊
  • 4篇宋华
  • 4篇赵明
  • 4篇郑永胜
  • 4篇路晴
  • 4篇张桂平
  • 4篇戴冬秋
  • 4篇赵永福
  • 4篇赵莉
  • 3篇崔铁军
  • 3篇季晓鹏
  • 3篇李会军
  • 3篇赵胜男

传媒

  • 9篇放射免疫学杂...
  • 5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医师进修杂志...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中药药理与临...
  • 2篇医学与哲学(...
  • 2篇第十届全国中...
  • 2篇第十届全国中...
  • 2篇第八届全国中...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冶金工业...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 12篇2006
  • 6篇2005
  • 6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89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肠外营养支持技术在40例肠瘘治疗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总结胃肠外营养 (TPN)支持技术在肠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 1993年 10月~ 2 0 0 3年 10月 4 0例肠瘘患者的治疗经验 ,尤其是胃肠外营养支持技术在肠瘘治疗中的作用。结果  4 0例肠瘘患者 ,均与腹部手术有关 ,其中高位肠瘘 17例 :共手术 4例 ( 2 3% ) ,2例痊愈 ( 5 0 % ) ,2例失败 ( 5 0 % ) ;非手术治疗 13例 ,成功 12例 ( 92 % ) ,死亡 1例。低位肠瘘 2 3例 :其中 4例行肠造口粪便转流术获愈 ,19例保守治疗 18例成功 ,1例死亡。总的非手术成功率为 75 %。结论 合理的TPN支持前提下 ,大多数肠外瘘可非手术治疗痊愈。
罗福文邢光明高振明徐英夫杨春明
关键词:胃肠外营养肠瘘营养支持胃肠减压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24例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选择44例胃瘫综合征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4例除常规西医治疗外,加以中药方剂"小承气汤"。对照组20例单用西医常规治疗,通过监测胃肠动力恢复时间和正常饮食恢复时间,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胃肠动力恢复时间和正常饮食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方剂"小承气汤"能明显改善术后胃肠道功能,促进术后胃瘫恢复。
曲瑞新邢光明李方华
关键词:小承气汤胃瘫综合征中西医结合
家族性胃癌与散发性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比较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家族性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以提高家族性胃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995—2005年收治的67例家族性胃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具有完整资料的820例散发性胃癌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与散发性胃癌相比,家族性胃癌患者中45岁以下者[34.3%(23/67)比14.6%(120/820)]、早期胃癌者[23.9%(16/67)比13.8%(108/820)]、弥漫型者[79.1%(53/67)比29.0%(238/820)]及淋巴结转移者[91.0%(61/67)比70.9%(581/820)]比例更高(均P〈O.05)。家族性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20.5%,明显低于散发性胃癌的45.1%(P〈O.05)。结论家族性胃癌具有发病年龄早、病期晚、淋巴结转移率高及预后差等特点.其治疗重点在于早期诊断。
马振海任巧珍赵永福邢光明史广义杨洪生田晓峰戴冬秋
关键词:家族性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中医药配合肠外营养治疗腹部手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
<正>目的探讨发生于腹部手术后的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原因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997年到2007年发生于腹部手术后的10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进行回顾性分析。
藜玉国关国欣邢光明
文献传递
右旋柠烯对人胃癌淋巴转移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右旋柠烯(D-limonene,D-L)对人胃癌淋巴转移的作用, 探讨其抗肿瘤转移机制。方法: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裸鼠皮下接种,成瘤后传代获得实体瘤,取新鲜胃癌组织块移植于裸鼠胃壁,建立胃癌转移模型。以...
邢光明曲明阳冯秉安
关键词:右旋柠烯胃肿瘤淋巴转移
文献传递
肛周Paget病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2010年
目的探讨肛周Paget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治方法,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肛周Paget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中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62.5岁。12例患者以肛门周围湿疹、瘙痒、糜烂及溃疡就诊;5例以痔疮、结肠炎、尖锐湿疣及慢性肛周感染就诊。术前误诊为湿疹、痔疮和直肠癌等疾病者6例。7例行局部广泛切除+植皮术,其中3例术后辅以放射治疗。10例行Miles术,其中6例行局部淋巴结清扫,并辅以术后化疗。除2例失访外,1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至6年,15例中8例复发,7例死于该病。结论肛周Paget病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误诊率高;一旦确诊应及早手术,术后应采取放疗及化疗等综合治疗。
马振海邢光明黎玉国赵永福王立明田晓峰
关键词:肛门肿瘤外科手术化学疗法肛周PAGET病
乳腺癌脑转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影响乳腺癌脑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97—2007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进行随访,以发生脑转移的133例患者作为脑转移组,以未发生脑转移的1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就脑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组织学分级为3级,肿瘤长径大于5 cm,雌激素受体(ER)阴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容易发生脑转移;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孕激素受体(PR),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绝经与否与脑转移无关(P>0.05)。结论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HER-2是乳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子;ER可能是乳腺癌脑转移的独立保护因子。
曲明阳李森赵胜男邢光明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LOGISTIC模型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降低再手术风险及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同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获访3~5年,平均4.1年,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复发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甲状腺包膜有无浸润、淋巴结有无转移以及手术方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20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术后复发18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复发与患者性别、肿瘤大小、甲状腺包膜是否被浸润、手术方式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手术方式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复发密切相关。结论肿瘤直径越大、有淋巴结转移和手术切除范用不足可能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
马振海田晓峰赵永福邢光明戴冬秋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复发
乳腺癌组织中eIF-4E基因对VEGF-C表达及淋巴转移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人乳腺癌组织中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IF-4E)对特异性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及乳腺癌淋巴转移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Westernblot法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57例乳腺癌组织中eIF-4E蛋白水平及VEGF-C表达,VEGFR-3抗体免疫染色计数乳腺癌微淋巴管密度(LMVD)。结果:34例淋巴结阳性组织中eIF-4E水平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10.11±0.30和5.94±0.23,t=5.37,P<0.01)。VEGF-C在淋巴结阳性组染色强度明显增高(4.20±0.98),同时VEGFR-3阳性淋巴管密度提高(25.28±5.33),与淋巴结阴性组(2.57±0.88和17.40±4.8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8和2.41,P值均<0.05。相关分析表明,eIF-4E水平与VEGF-C表达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结论:eIF-4E可能通过上调VEGF-C的表达诱导乳腺癌淋巴管的生成,进而调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eIF-4E可作为判定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
曲明阳邢光明赵莉冯秉安
关键词:乳腺肿瘤EIF-4EVEGF-C淋巴转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人胃癌淋巴道转移的作用
2004年
目的 探讨人胃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 -C)表达与淋巴管密度及胃癌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6 8例人胃癌组织中VEGF -C和淋巴管内皮标记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3(VEGFR -3) ,计算VEGF -C表达阳性率及胃癌微淋巴管密度 (LMVD)。结果 淋巴结阳性标本VEGF -C阳性率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标本组 (70 0 5 % 30 0 0 % ,χ2 =9.2 6 ,P <0 .0 5 ) ;VEGF -C阳性组淋巴管密度明显高于VEGF -C阴性组(2 9.6 0 2 1.4 0 ,t=2 .17,P <0 .0 5 ) ;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淋巴管密度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组 (31.6 0 2 0 .2 0 ,t=3.0 9,P <0 .0 5 )。结论 VEGF -C的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VEGF -C主要通过调节胃癌组织微淋巴管的生成而促进其淋巴结转移 ;微淋巴管密度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
邢光明曲明阳张桂平冯秉安
关键词:胃癌VEGF-C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