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乐娅

作品数:71 被引量:505H指数:13
供职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0篇水稻
  • 12篇栽培
  • 11篇选育
  • 11篇粳稻
  • 10篇杂交
  • 10篇栽培技术
  • 7篇育种
  • 7篇基因
  • 6篇性状
  • 6篇玉米
  • 6篇杂交粳稻
  • 5篇不育
  • 4篇雄性不育
  • 4篇直播
  • 4篇植物
  • 4篇种子
  • 4篇恢复系
  • 4篇后代
  • 4篇不育系
  • 3篇雄性不育恢复...

机构

  • 63篇安徽省农业科...
  • 10篇安徽农业大学
  • 8篇安徽省农业科...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云南省农业科...
  • 2篇中国科学院等...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天津市农业科...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安徽省大圹圩...
  • 1篇安徽省农业机...
  • 1篇安徽省农业技...
  • 1篇安徽省凤台县...
  • 1篇安徽省天长市...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71篇郑乐娅
  • 40篇吴敬德
  • 37篇吴跃进
  • 33篇童继平
  • 27篇张瑛
  • 15篇占新春
  • 15篇张培江
  • 11篇佘德红
  • 8篇吴文革
  • 8篇余增亮
  • 7篇吴家道
  • 7篇黄忠祥
  • 5篇陈周前
  • 5篇王钰
  • 4篇董召荣
  • 4篇张玉海
  • 4篇刘祖林
  • 3篇杨剑波
  • 3篇聂凡
  • 3篇许有尊

传媒

  • 37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稻米
  • 2篇中国粮油学报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种子
  • 1篇大豆科学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土壤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作物学报
  • 1篇杂交水稻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全国作物遗传...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7篇2004
  • 9篇2003
  • 3篇2002
  • 6篇2001
  • 6篇2000
  • 1篇1998
  • 2篇1997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省粳稻生产与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被引量:11
2019年
通过分析安徽省近10年粳稻生产情况以及审定推广的粳稻品种在区试中的产量、米质和抗性表现,指出安徽粳稻在生产推广和育种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应重点加强选育适合安徽肥力水平的高产、优质、抗病的粳稻新品种,同时要加大对粳稻发展资金投入力度、完善配套栽培技术、合理布局粳稻生产功能区、树立安徽粳米品牌,以提升安徽粳稻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邹禹占新春程从新钱宝云郑乐娅张培江
关键词:粳稻育种
BT型粳稻不育系T4012A的选育及应用
2014年
T4012A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80-4A为母本,以优质粳稻品系T4012(镇稻88/武育粳3号)为父本,经测交和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BT型优质粳稻不育系,于2010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技术鉴定,配制的杂交晚粳组合T12优66(T4012A/R7066)于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占新春付强郑乐娅张培权邹禹张培江
关键词:杂交粳稻BT型不育系选育
覆膜旱作水稻生育特点及其适宜栽培技术的研究被引量:29
1998年
对覆膜旱作水稻栽培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覆膜旱作水稻分蘖持续时间长,分蘖旺盛,分蘖苗多但成穗率低,平均50%左右;旱作水分胁迫光合生长,全生育期延长半个月以上;与同等肥力水平水作相比,旱作水稻平均每穗粒数减少10粒以上,每穗实粒数减少15.9~19.6粒,千粒重下降1.2~1.5g,最终减产20%左右,且减产幅度随稀植程度增大而加剧。旱作每公顷产谷7500kg(以上)的栽培条件是:施纯氮180.0kg,N∶P∶K约3∶1∶2,栽插密度10.5万穴/hm2,双本栽,在此基础上适当增施氮肥和提高栽插基本苗数可提高产量。
吴文革徐秀娟陈周前郑乐娅郑乐娅
关键词:水稻覆膜旱作生育特点栽培技术
单季晚粳杂交稻新组合T12优66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2014年
T12优66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本所选育的T4012A与恢复系R7066配组选育的单季晚粳新组合,该组合品质优,丰产性好,抗倒伏能力强,适于江淮南部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作单季晚稻种植,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2013年通过国家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等内容。
张培江占新春付强郑乐娅张培权邹禹
关键词:杂交粳稻选育栽培技术
玉米雌幼穗培养再生植株变异性状的遗传 I 再生植株R_1性状变异被引量:4
1991年
考查由玉米雌幼穗培养获得的63棵再生植株R_1的自交结实性,以及R_1自交结实植株的株高、果穗、籽粒等多种性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异.11R_1株高矮化率为52.2%.在11R_1中,有7棵再生株轴色由原来自交系的白色突变为紫红色.33棵自交结实再生株中,有4棵粒色由原自交系的橙黄色突变为紫红色.结果表明:所有再生株R_1都发生了性状变异.
郑乐娅黄忠祥吴家道
关键词:玉米再生植株性状幼穗
杂交粳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杂交粳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探讨三系亲本的配合力、遗传力等规律及参数。[方法]以5个千粒重介于23.5~27.4 g的BT型不育系和40个千粒重介于18.7~31.2 g的三系粳稻恢复系,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配制200个杂交F1为试验材料,对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母本一般配合力方差除单株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和单株谷重3个性状外,其他6个性状均达极显著水平;父本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组合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在组合的单株谷重性状中以非加性效应为主,而其余8个性状均以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组合的所有性状受恢复系的影响比受不育系的影响大。各农艺性状狭义遗传力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千粒重>株高>播始历期>结实率>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单株谷重>单株有效穗数。[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选择和利用这些不育系、恢复系及其配组F1杂种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占新春汪登松王国朝付强吴爽郑乐娅童俊单秀灵王德志孟凡东董召荣张培江
关键词:杂交粳稻农艺性状配合力遗传力
皖稻96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被引量:7
2007年
皖稻96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采用系谱法选育成的优质双季皖粳糯新品种。两年安徽省区域,平均产量7 593.5 kg/hm^2,比对照M1148增产7.5%,全生育期128 d,适宜播种期为6月15~25日。
郑乐娅吴敬德余行道朱学桂张瑛童继平佘德红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
水稻少免耕栽培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08年
本文综述了水稻免耕栽培的研究进展,综合介绍少免耕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以及稻田杂草环境变化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少免耕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水稻免耕栽培技术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提出了需重点加强研究解决的技术对策。
吴文革张玉海汪新国杨惠成郑乐娅闫川
关键词:水稻免耕直播免耕抛秧土壤质量生育特性
水稻脂质氧化酶同工酶种质储藏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7
2005年
对水稻脂质氧化酶(LOX)同工酶缺失的单体及聚合体人工老化实验研究表明:不同LOX的缺失突变体之间,以LOX-1,LOX-2、LOX-3全缺的D1308、D1311的发芽率始终最高,老化指数最低;LOX-1缺失所造成的影响要大于LOX-2缺失和LOX-3缺失。LOX缺失的单体及聚合体具有较好的储藏特性,LOX的缺失对保持种子生活力和延缓稻谷陈化变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进一步的分析认为LOX-1的缺失阻断或延缓了LOX-2和LOX-3所启动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延缓了稻谷的陈化变质,减轻种子生活力的下降。LOX-1可能是控制稻谷陈化变质和种子衰老的关键基因。
宋美张瑛张瑛吴敬德余增亮童继平郑乐娅程灿刘斌美佘德红
关键词:LOX水稻种子生活力储藏种质脂质氧化
玉米体细胞继代无性系核型分析被引量:6
1997年
观察已选择培养47次的玉米胚性细胞,发现细胞核、核仁、间期核染色中心和染色体数目等表现出广泛的变异,即细胞核类型多样化,细胞核仁加倍,间期核染色中心增多,细胞直径增大和染色体数混倍性。多样性细胞的出现可能与长时间继代培养过程中使用2,4-D等激素有关。
郑乐娅黄忠祥吴家道吴跃进
关键词:玉米无性系核型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