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晓波

作品数:19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6篇生物学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篇颗石藻
  • 5篇第四纪
  • 5篇中新世
  • 5篇古海洋
  • 5篇古海洋学
  • 5篇海洋学
  • 4篇古海洋学研究
  • 4篇海洋学研究
  • 3篇群落
  • 3篇南海北部
  • 3篇化石
  • 2篇形态学
  • 2篇苏拉威西海
  • 2篇中新世以来
  • 2篇中中新世
  • 2篇晚中新世以来
  • 2篇微化石
  • 2篇钙质超微化石
  • 2篇IODP
  • 2篇长链烯酮

机构

  • 19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作者

  • 19篇金晓波
  • 19篇刘传联
  • 11篇张洪瑞
  • 5篇苏翔
  • 4篇梁丹
  • 4篇王良
  • 2篇刘晓丹
  • 1篇祝幼华
  • 1篇褚智慧

传媒

  • 5篇微体古生物学...
  • 3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第二届深海研...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第四纪颗石藻与古海洋学研究
<正>近十年来,通过对南海大洋钻探钻孔和国际海洋全球变化(IMAGES)柱状样样品的分析,我们对南海第四纪颗石藻化石记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借此探讨了南海第四纪上层海水结构、初级生产力、海洋碳循环的变化以及东亚季风的...
刘传联苏翔梁丹金晓波王良喻文晔张洪瑞
苏拉威西海全新世颗石重量变化及其古环境意义
金晓波刘传联苏翔
南海北部晚中新世以来颗石藻Reticulofenestra属碳酸钙通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2022年
对南海北部大洋发现计划(IODP)367/368航次的1501站位进行了钙质超微化石定量分析,讨论了晚中新世以来Reticulofenestra属碳酸钙通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上新世Reticulofenestra属碳酸钙通量最高,更新世次之,晚中新世最低。影响Reticulofenestra属碳酸钙通量主要因素是颗石数量累计速率和颗石重量,两者在不同阶段对Reticulofenestra属碳酸钙通量的影响力不同。晚中新世,二者共同影响碳酸钙通量;上新世期间,数量累计速率是主要因素;更新世期间则是颗石重量对碳酸钙通量变化影响更大。
张惠金晓波刘传联
关键词:颗石藻南海北部
南海第四纪颗石藻与古海洋学研究
<正>近十年来,通过对南海大洋钻探钻孔和国际海洋全球变化(IMAGES)柱状样样品的分析,我们对南海第四纪颗石藻化石记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借此探讨了南海第四纪上层海水结构、初级生产力、海洋碳循环的变化以及东亚季风的...
刘传联苏翔梁丹金晓波王良喻文晔张洪瑞
文献传递
南海第四纪颗石藻与古海洋学研究
近十年来,通过对南海大洋钻探钻孔和国际海洋全球变化(IMAGES)柱状样样品的分析,我们对南海第四纪颗石藻化石记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借此探讨了南海第四纪上层海水结构、初级生产力、海洋碳循环的变化以及东亚季风的演变机...
刘传联苏翔梁丹金晓波王良喻文晔张洪瑞
南海ODP1143站晚中新世以来颗石形态变化及其钙化作用
2020年
对南海ODP1143站约9 Ma以来颗石形态变化进行了测量分析,并借此讨论了颗石藻的钙化作用及其环境控制因素。结果显示,无论是颗石形态和钙化作用均存在4个明显的变化阶段:8.9-6 Ma,4-3 Ma,2-1 Ma和1-0 Ma。其中在8.9-6 Ma期间,颗石形态学参数包括长度、厚度和重量所指示的钙化作用较强,6 Ma时颗石的长度达到最高,但厚度和重量均较低。随后颗石的三个形态学参数均逐渐升高,但在4 Ma时降至最低。三个形态学参数在2 Ma时存在波动,1Ma以来钙化作用加强。晚中新世以来颗石藻钙化作用的变化主要受大气CO2浓度的影响,同时,颗石藻属种演化也可能是影响钙化作用的因素。
马晓旭金晓波张洪瑞马瑞罡祝幼华刘传联
关键词:晚中新世ODP1143站
南海北部早—中中新世钙质超微化石群落与大洋碳储库关系初探被引量:1
2021年
本文对南海北部大洋发现计划IODP 1501站早—中中新世(21—12Ma)深海沉积物进行了钙质超微化石群落分析,初步探讨了钙质超微化石演化与大洋碳储库的关系。结果显示:在~16Ma,钙质超微化石组合反映海水由高生产力环境向低生产力环境过渡,而与之对应的是大洋海水碳同位素由变重转为变轻;而在~14.2Ma,钙质超微化石组合揭示海水由低生产力环境向高生产力环境过渡,与之对应的是大洋海水碳同位素从变轻转为变重。这些现象说明钙质超微化石群落演化与大洋碳储库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推测主要是由于生物光合作用优先吸收12 C,合成有机质埋藏到海底,导致海水碳同位素变重。另外在~13.8Ma,由于东南极冰盖扩张引起中中新世气候转型,陆源输入和洋流重组等因素可能会导致大洋碳同位素变轻。
林冠宇金晓波刘传联
关键词:钙质超微化石南海北部
南海IODP U1501站早中新世海洋沉积物长链烯酮来源与含量变化
2023年
海洋沉积物中的长链烯酮由海洋单细胞钙化藻类颗石藻生产,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古气候研究领域中的分子标记物。长链烯酮碳同位素是重建地质历史时期海水、大气CO_(2)浓度的可靠方法之一。在此方法中,需要利用颗石大小对颗石藻生理参数b值进行修正,因此需要厘清哪类颗石藻对烯酮的贡献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目前认为新生代海洋沉积物中主要的长链烯酮生产者为Noelaerhabdaceae科的颗石藻,包含Emiliania huxleyi,Gephyrocapsa spp.,Reticulofenestra spp.,Cyclicargolithus spp.,但对它们具体的贡献程度仍然未知。因此,本文以南海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 U1501站早中新世海洋沉积物为研究材料,对比了沉积物中颗石与烯酮的绝对含量,发现Cyclicargolithus属的颗石丰度与烯酮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44,p<0.01),而Reticulofenestra spp.的相关性较弱(r=0.09,p=0.5)。研究认为早中新世长链烯酮的主要生产者为Cyclicargolithus属,Reticulofenestra属次之。此外,研究还测量了各颗石属种的长度,并估算了颗石藻细胞的直径。研究认为Cyclicargolithus属对烯酮的高贡献源于其较大的细胞直径。从长链烯酮生产者的种类、细胞体积及其生命过程处着眼,有利于评估应用碳同位素分馏重建海洋中CO_(2)浓度的可行性,对准确地还原地质历史时期大气CO_(2)浓度具有重要作用。
郑畅金晓波刘传联
关键词:长链烯酮颗石藻早中新世
对南海深水盆地钙质生物颗粒沉积机理的初步探索
周辛全刘传联张洪瑞金晓波
钙质超微化石在第四纪年代地层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钙质超微化石是海洋沉积中最重要的微体化石之一,一直是海相地层划分与对比、进行年代地层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在第四纪地层及其年代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四纪钙质超微化石记录中共存在10个主要生物事件和10个次要生物事件,据此可划分为6个化石带和7个亚带.通过与有孔虫稳定氧同位素地层学与磁性地层学对比,可以获得每个钙质超微化石生物事件的绝对年龄,从而提高生物地层学的年代分辨率.除了生物事件外,钙质超微化石定量分析也可为年代地层学的建立提供依据,如全新世的Emiliania huxleyi高峰带和晚更新世中布容期的Gephyrocapsa caribbeanica高峰带,等等.钙质超微化石的稳定同位素与有孔虫稳定同位素一样,可用来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还可以用于古海洋、古气候研究.
刘传联金晓波苏翔张洪瑞程众马瑞罡马晓旭
关键词:钙质超微化石年代地层学第四纪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