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建颜

作品数:37 被引量:196H指数:8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麻醉
  • 15篇异丙酚
  • 15篇丙酚
  • 10篇靶控
  • 9篇麻醉深度
  • 9篇靶控输注
  • 8篇二异丙酚
  • 8篇不同麻醉深度
  • 7篇手术
  • 6篇异丙酚靶控
  • 6篇异丙酚靶控输...
  • 5篇兔脑
  • 5篇芬太尼
  • 4篇心率
  • 4篇心率变异
  • 4篇乌拉地尔
  • 4篇艾司洛尔
  • 4篇病人
  • 3篇心率变异性
  • 3篇血流

机构

  • 29篇深圳市第二人...
  • 15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作者

  • 37篇陈建颜
  • 15篇黄绍农
  • 10篇曾邦雄
  • 9篇姚尚龙
  • 8篇卢健芳
  • 8篇高申山
  • 6篇郑永辉
  • 6篇王祖音
  • 5篇赵大忠
  • 4篇王显春
  • 4篇张嘉新
  • 4篇陈新民
  • 4篇彭志勇
  • 4篇朱彩艳
  • 3篇张云
  • 3篇钟飞焱
  • 3篇王心田
  • 3篇刘友坦
  • 2篇陈志聪
  • 2篇魏世珍

传媒

  • 4篇中华麻醉学杂...
  • 4篇中国临床药理...
  • 3篇国际医药卫生...
  • 3篇临床和实验医...
  • 2篇华中医学杂志
  • 2篇国外医学(麻...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原医刊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滨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疑难病杂志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08
  • 3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 9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艾司洛尔或乌拉地尔用于全麻插管期对血液动力学、脑电参数、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2002年
目的:比较全麻气管插管前静脉流向艾司洛尔或乌拉地尔对预防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60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C组为对照组,插管前2min静注生理盐水10ml。E组为艾司洛尔组,插管前2min静脉注射艾司洛尔1.5mg/kg。U组为乌拉地尔组,插管前4min,静脉流向乌拉地尔0.4mg/kg。观察插管前、插管后三组SBP、DBP、HR、BIS、HRV的变化。结果:C组SBP和DBP于插管后1min显著升高(P<0.05),HR在插管后显著升高(P<0.05)。E组SBP在插管后轻微升高,HR在插管后显著下降(P<0.05)。U组SBP于插管后显著下降(P<0.05),DBP于插管后1min显著下降(P<0.05)。结论:艾司洛尔或乌拉地尔均可有效降低气管插管心血管应激反应,艾司洛尔远可降低心率,对术前心率较快的病人更为有利。
陈新民陈建颜彭志勇曾邦雄
关键词:艾司洛尔乌拉地尔血液动力学脑电参数心率变异性
ECMO治疗ARDS的进展及展望被引量:3
2001年
ECMO是治疗ARDS的一种较先进的手段,随着技术及理论的逐步完善,已成为新生儿ARDS治疗的标准方 法,极大地提高了儿童及成年人ARDS治疗的成功率。作为一项临床新技术,在临床上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由于ECMO 本身的特点,ECMO的使用仍存在争议。本文就ECMO治疗ARDS的进展综述如下,并对其前景作一展望。
陈建颜姚尚龙包光兴
关键词:ECMOARDS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
硬膜外泵与静脉泵注射芬太尼自控镇痛的比较
2005年
目的比较术后硬膜外和静脉应用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PCA)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上腹部和胸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经硬膜外注射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PCEA)组和静脉注射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PCIA)组,每组30例。两组芬太尼负荷量为0.001mg/kg,PCA药物配方均为芬太尼0.5mg+氟哌利多10mg+0.9%氯化钠至100ml,持续给药,滴速2ml/h,单次PCA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术后定时进行镇痛、镇静评分,24h芬太尼用量,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观察比较。结果PCEA组24h用药量、按键次数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高于PCIA组(P<0.05)。两组镇静评分均低且无显著性差异。患者对术后镇痛总体满意程度良好至优秀者均在83.3%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安全有效。但芬太尼PCIA镇痛效果明显优于芬太尼PCEA,且用药量少。
赵大忠王显春张云陈建颜
关键词:芬太尼镇痛静脉硬膜外
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硬膜外麻醉病人清醒镇静的可行性被引量:62
2001年
目的 探讨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硬膜外麻醉病人清醒镇静的可行性及所需靶控血药浓度。方法5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病人,以血浆室为靶控目标,予以异丙酚TCI清醒镇静。靶控血药浓度最初设定为0.5μg/ml,在与效应室异丙酚浓度达平衡后3min以0.1μg/ml递增,直至OAA/S评分降至3分,并抽取病人各时点静脉血3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异丙酚血药浓度,确定不同OAA/S评分时对应靶控血药浓度及其与BIS相关性,评估靶控输注系统的性能。结果 预期误差的中位数 MDPE=-23.1%,预期误差绝对值的中位数 MDAPE=27.6%,清醒镇静深度(OAA/S评分3分)时所需的异丙酚靶控血药浓度为(1.74±0.13)μg/ml。BIS与TCI血药浓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0,P<0.05)。结论 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硬膜外麻醉病人清醒镇静具有可控性良好,病人镇静深度适宜,血液动力学影响小,适用于临床推广。
陈建颜姚尚龙曾邦雄
关键词:二异丙酚清醒镇静靶控输注
艾司洛尔和乌拉地尔预防气管插管及拔管所致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比较
2002年
目的:观察全麻病人插管及拔管期间静注艾司洛尔或乌拉地尔对心血管反应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60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Ⅰ组为对照组,Ⅱ组为艾司洛尔组,Ⅲ组为乌拉地尔组。观察插管及拔管期间1、3、4、5、6、10分钟3组SP、DP、HR、BIS、HRV变化。结果:Ⅰ组SP和DP于插管后1分钟显著升高(P<0.05),Ⅱ组SP在插管后显著升高,HR在插管后显著下降(P<0.05),Ⅲ组SP于插管后显著下降(P<0.05),DP于插管后1分钟显著下降(P<0.05);Ⅰ组SP、DP、HR拔管后1分钟显著升高(P<0.05),Ⅱ组HR拔管后10分钟均显著下降(P<0.05),SP拔管后3-9分钟则低于基础值(P<0.05),Ⅲ组HR拔管后5分钟显著升高(P<0.05),SP、DP拔管后3分钟显著下降(P<0.05)。结论:艾司洛尔和乌拉地尔均可有效降低应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乌拉地尔用于单纯血压升高的病人有利,而艾司洛尔对于心率增快的病人更为有利。
陈新民陈建颜彭志勇曾邦雄
关键词:艾司洛尔心血管反应插管术乌拉地尔
高晶体-高胶体渗透压混合液对缺氧/氧再灌损伤的内皮细胞容积和存活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观察高晶体 高胶体渗透压混合液(HHS)对缺氧 氧再灌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容积和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取HUVEC株ECV 30 4 ,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细胞先置于缺氧 (95 %氮气 ,5 %CO2 )环境中 8h ,然后将实验组细胞置于HHS 15min ,再在常氧状态下 (95 %空气 ,5 %CO2 )培养 16h。对照组细胞直接置于常氧状态下 (95 %空气 ,5 %CO2 )培养 16h。两组细胞分别于实验前、实验开始后 15、6 0min和 8、8.2 5、16及2 4h测其细胞容积和存活率。结果 :对照组细胞在缺氧 6 0min后及氧再灌过程中明显肿胀 (P <0 .0 5或 0 .0 1) ,细胞存活率进行性降低 (P <0 .0 5或 0 .0 1)。实验组细胞经HHS处理后细胞容积较同一时段的对照组细胞容积明显缩小 (P <0 .0 1) ,存活率尽管仍低于实验前 (P <0 .0 1) ,但明显高于同一时段的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HHS具有刺激内皮细胞产生延迟性调节性容积减少 ,保持容积稳定的作用 ,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内皮细胞的死亡率 ,保护缺氧 氧再灌损伤的内皮细胞。
黄绍农陈建颜袁世荧
关键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容积存活率
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研究不同麻醉深度下兔脑c-fos mRNA水平的改变
2008年
目的:研究异丙酚不同麻醉深度对兔脑c-fos 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30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浅麻醉组、深麻醉组,每组各10只。应用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研究异丙酚不同麻醉深度下大脑额叶皮质,小脑皮质浦肯野细胞层、颗粒细胞层c-fos 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脑额叶皮质,小脑皮质浦肯野细胞层c-fos mRNA表达水平随着麻醉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小脑皮质颗粒细胞层c-fos mRNA表达水平在麻醉状态下显著升高(P<0.05),但麻醉深度的增加并不能进一步降低其灰度值。结论:异丙酚通过增加c-fos mRNA的表达,影响随后反应基因的转录而发挥抑制中枢的作用。异丙酚抑制中枢的作用部位存在区域性差异。
陈建颜卢健芳高申山
不同麻醉药物对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比较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药物对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3月于本院进行全麻手术的8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瑞芬太尼组)40例和B组(芬太尼组)40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睁眼时间、语言陈述时间及术前、术后1h、6h、12h、24h的MMSE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P>0.05,而A组的睁眼时间、语言陈述时间均短于B组,术后1h、6h、12hMMSE评分高于B组,且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瑞芬太尼全麻患者术后苏醒较快,认知功能恢复速度也较快,评估效果明显。
宋际明陈建颜黄绍农杨韩
关键词:瑞芬太尼芬太尼老年全麻患者
细胞因子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被引量:7
2001年
细胞因子及其相互作用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各种细胞因子在急性呼 吸窘迫综合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从分子水平揭示其发病机制。
陈建颜曾邦雄
关键词:细胞因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核因子ΚB
兔脑海马c-fos基因表达与异丙酚不同麻醉深度影响的关系(英文)
2005年
背景:脑海马作为边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情绪、感觉活动、学习记忆功能,麻醉状态下对其产生影响。目的:利用异丙酚靶控输注精确控制麻醉深度,观察不同麻醉深度下兔脑海马不同区域c-fos基因的表达水平,了解异丙酚发挥中枢抑制的作用位点。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麻醉科。材料:实验于2000-05/2001-06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神经生物学实验室完成。选取日本大耳兔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浅麻醉组、深麻醉组,10只/组。方法:全部动物行颈外静脉、股动脉穿刺置管。以相应靶控血药浓度进行靶浓度控制输注,严格控制各组麻醉深度。浅麻醉组给予异丙酚靶控血药浓度为(9.28±0.12)m g/L,深麻醉组给予异丙酚靶控血药浓度为(11.63±0.29)m g/L,达到所需麻醉状态30m in 后两组动物断头处死,空白对照组行耳缘静脉注射空气造成空气栓塞后处死。各组常规进行连续冠状切片,片厚7μm ,每隔100μm 取1张,进行原位杂交检测脑海马CA1区、CA3区和齿状回区的c-fos m RNA 表达水平。每只兔随机取5张切片,光镜下分别选取各区15~20个视野进行拍摄,计算平均吸光度与平均灰度值。灰度分为256个等级,阳性率越高,灰度值越低。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麻醉深度下兔脑海马CA1区及齿状回区原位杂交检测结果。②不同麻醉深度下兔脑海马CA1区、CA3区和齿状回区的平均灰度值。结果:30只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麻醉深度下兔脑海马CA1区原位杂交检测结果:空白对照组可见深浅不一、疏密不等的c-fos阳性细胞,染色呈棕色,分布稀疏;浅麻醉组可见中等着色的c-fos阳性神经元,分布密集;深麻醉组锥体细胞胞浆染色明显加深,分布也更密集。②不同麻醉深度下兔脑海马齿状回区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浅麻醉组阳性
陈建颜姚尚龙曾邦雄
关键词:海马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