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旭

作品数:90 被引量:238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协和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6篇医药卫生
  • 2篇哲学宗教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4篇细胞
  • 33篇皮肤
  • 16篇角质
  • 16篇角质形成
  • 15篇紫外线
  • 15篇自噬
  • 14篇蛋白
  • 14篇角质形成细胞
  • 11篇角蛋白
  • 10篇紫外
  • 9篇细胞癌
  • 8篇角蛋白细胞
  • 8篇白细胞
  • 7篇小鼠
  • 7篇鳞状
  • 6篇增殖
  • 6篇皮肤角质
  • 6篇皮肤角质形成
  • 6篇皮肤角质形成...
  • 6篇肿瘤

机构

  • 68篇中国医学科学...
  • 17篇天津医科大学...
  • 12篇天津市南开医...
  • 9篇北京协和医学...
  • 3篇北京医院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苏州大学附属...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儿童医...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常熟市中医院
  • 2篇天津港口医院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卫生部
  • 1篇卫生部临床检...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作者

  • 90篇陈旭
  • 52篇顾恒
  • 22篇鞠梅
  • 22篇黄丹
  • 17篇陈崑
  • 17篇任发亮
  • 14篇周之海
  • 13篇徐松
  • 10篇常宝珠
  • 10篇陈浩
  • 9篇苏小游
  • 9篇李新宇
  • 8篇王浩
  • 7篇蒋靖
  • 7篇李莉
  • 6篇姜鹏爽
  • 6篇郑云鹏
  • 5篇夏立君
  • 4篇郭新云
  • 4篇齐蓓

传媒

  • 28篇中华皮肤科杂...
  • 11篇国际皮肤性病...
  • 6篇临床皮肤科杂...
  • 6篇中国皮肤性病...
  • 3篇中国美容医学
  • 3篇中国麻风皮肤...
  • 2篇职业卫生与应...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中华全科医师...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7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14篇2013
  • 13篇2012
  • 8篇2011
  • 1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 1篇1995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饥饿处理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自噬的调控效应研究
目的:研究血清饥饿处理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自噬的调控效应,并初步分析其分子机制。方法:对体外培养的HaCaT细胞自噬进行血清饥饿处理,使用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改变,使用western-blotting方法进行...
陈旭郭新云徐松张孟丽金慧邢美春黄丹任发亮杜开和鞠梅李新宇陈崑周之海顾恒
文献传递
慢性光化性皮炎1例
目的:报告1例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方法:描述1例慢性光化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结果:患者3年前始面部、耳部、颈后及双侧上肢出现红斑、丘疹,伴有瘙痒感,无明显渗液。皮疹持续存在,并有日晒后加重特点。之后面部皮疹逐渐融...
陈旭陈浩冯素英顾恒靳培英
凋亡和自噬交互调控元件Bax、Bcl-2、Beclin-1在慢性紫外线损伤小鼠模型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 观察慢性紫外线(Ultraviolet,UV)损伤对小鼠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和自噬交互调控元件Bax、Bcl-2、Beclin-1 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调控效应.方法 采用模拟日光U...
陈旭李新宇常宝珠周之海顾恒王莹姜鹏爽郭新云张乃勤夏立君罗彦英蒋靖陈崑
关键词:紫外线角质形成细胞BAXBCL-2BECLIN-1
氧化苦参碱对皮肤鳞状细胞癌Colo-16细胞株增殖及对EGFR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明确氧化苦参碱对皮肤鳞状细胞癌(cS CC)Colo-16细胞株增殖及对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Colo-16细胞株,分为空白对照组、5%葡萄糖溶剂对照组、不同浓度氧化苦参碱(0.025 mg/mL、0.05 mg/mL、0.1 mg/mL、0.5 mg/mL、1 mg/mL、2 mg/mL)组。MTT法测定各组Colo细胞株增殖情况,Western blot印迹法测定各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E GFR)的表达。结果:氧化苦参碱的各浓度组在24 h、48 h、72 h OD值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及溶剂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化苦参碱各浓度组的OD值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浓度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及各不同浓度组之间,EGFR及磷酸化EGFR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在较低的浓度即有抑制Colo-16细胞株增殖的作用,而提高浓度不能增强抑制作用。氧化苦参碱并非通过抑制EGFR的表达来影响Colo-16细胞的增殖。
张青松陈旭黄丹顾恒
关键词:氧化苦参碱皮肤鳞状细胞癌增殖EGFR
氧化苦参碱对皮肤鳞状细胞癌Colo-16细胞株凋亡及自噬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皮肤鳞状细胞癌(c SCC)Colo-16细胞株凋亡及自噬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氧化苦参碱处理Colo-16细胞株24 h后,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浓度氧化苦参碱组Colo-16细胞株凋亡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不同浓度组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Ⅰ、LC3-Ⅱ的表达及LC3-Ⅰ→LC3-Ⅱ转化率。同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m TOR调节相关蛋白(Raptor)及其m TORser2448、ser2481位点磷酸化产物和Raptor ser792位点磷酸化产物的表达。结果:1.000 g/L、2.000 g/L、4.000 g/L氧化苦参碱浓度组凋亡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5.12,P<0.05),不同浓度组之间凋亡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发现,阴性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及氧化苦参碱分别为0.025 g/L、0.050 g/L、0.100 g/L、0.500 g/L、1.000 g/L、2.000 g/L各组之间LC3-Ⅰ、LC3-Ⅱ的表达及LC3-Ⅰ→LC3-Ⅱ转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86,0.63,0.33,P>0.05),各组别之间m TOR、Raptor蛋白及其m TORser2448、ser2481位点磷酸化产物和Raptor ser792位点磷酸化产物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3、1.42、1.12、0.95及0.47,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可上调Colo-16细胞株的凋亡,且与其浓度正相关。氧化苦参碱对细胞自噬的水平无影响,对自噬相关调控蛋白的表达也无影响。因此,氧化苦参碱可能通过上调Colo-16细胞株的凋亡而非自噬来实现其抗肿瘤效应。
张青松陈旭黄丹顾恒
关键词:氧化苦参碱皮肤鳞状细胞癌凋亡自噬
0.005%卡泊三醇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文献回顾被引量:27
2012年
目的回顾国内卡泊三醇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文献,总结其治疗效果。方法检索和阅读卡泊三醇软膏自1995年开始国内应用至2011年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文献,整理和分析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单用卡泊三醇软膏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3.3%(4周),75.8%(6周),45.1%(8周),77.6%(12周)。可统计的不良反应率为15.70%。偶见实验室指标异常。单用与他扎罗汀凝胶、哈西奈德乳膏、蒽林软膏、骨化三醇软膏相当,逊于他克莫司软膏、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联合、序贯、封包等方法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结论卡泊三醇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安全、有效,联合、序贯、封包可优化治疗结果。
任发亮常宝珠陈旭黄丹顾恒
关键词:卡泊三醇银屑病寻常型
皮肤光老化小鼠模型的构建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构建昆明鼠皮肤光老化小鼠模型。方法:采用模拟日光组分的紫外线照射昆明小鼠,初始照射剂量为最小红斑量,剂量周递增。然后进行照射组和对照组小鼠皮肤大体形态参数和组织学特征比较,进而从分子水平比较丙二醛产物水平和p53表达水平。结果:照射小鼠皮肤厚度为0.0507±0.0082 cm较对照小鼠皮肤0.0397±0.0063 cm厚(P<0.05);照射组皮肤皱纹评分较对照组增高(P<0.05);组织学特征分析发现照射组小鼠皮肤出现显著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光老化组织学特征。照射组小鼠皮肤丙二醛水平和p53表达显著升高。结论:皮肤光老化小鼠模型的建立为皮肤光老化的研究提供了可用的模型。
陈旭王莹鞠梅陈崑顾恒
关键词:光老化紫外线小鼠
农村地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背景糖尿病的发病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在中老年人群中,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40%和10%,良好的血糖监测依从性可提高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但农村地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较差。目的调查河南省中牟县农村地区中老年T2DM患者血糖监测情况,探索影响其血糖监测依从性及监测次数的心理、行为因素,为后续开展针对性干预试验以提高农村中老年T2DM患者的血糖监测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21-11-02—12选取河南省中牟县农村地区的中老年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调查患者的基本资料、血糖监测情况等,使用五条目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5)、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病人健康问卷(PHQ-9)和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DSMS)调查患者的正念水平、焦虑水平、抑郁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负二项回归分析探索中老年T2DM患者血糖监测及监测次数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回收问卷484份,录入问卷469份,有效回收率为96.9%。469例患者中,不能每月监测血糖者占58.8%(276/469),193例监测血糖者每月测量血糖的频次范围为1~60次,中位数为2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及负二项回归分析发现:存在抑郁(AOR=1.127,P=0.005)、高信息水平(AOR=0.133,P=0.023)、高动机水平(AOR=1.093,P=0.002)为血糖监测的促进因素,高年收入(AIRR=2.063,P<0.001)、过去1年内饮酒(AIRR=1.569,P=0.011)为血糖监测次数的促进因素;而近6个月吸烟(AOR=0.559,P=0.043)为血糖监测的阻碍因素;年龄>60岁(AIRR=0.668,P=0.024)为血糖监测次数的阻碍因素。结论农村地区中老年T2DM患者血糖监测状况较差,建议有关卫生部门加强血糖监测知识及技能等健康教育,对低收入人群提供医疗、财政等社会支持,提高血糖监测依从性,以
戴振威张菱张浩然肖伟军王浩黄依漫荆舒陈旭付佳琪吴奕锦高磊苏小游
关键词:中老年农村人口血糖自我监测治疗依从性
依维莫司与顺铂协同损伤人皮肤鳞状细胞癌COLO-16细胞机制的初步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依维莫司与顺铂联合损伤人皮肤鳞状细胞癌COLO-16细胞的分子机制。方法 依维莫司处理细胞后的信号通路实验分为对照组、50、100、200 nmol/L依维莫司处理组4组。依维莫司与顺铂联合处理的机制实验分为对照组、50 nmol/L依维莫司、25 μmol/L顺铂、50 nmol/L依维莫司 + 25 μmol/L顺铂处理细胞组4组。通过Western印迹进行mTOR、Akt、DNA损伤相关信号以及Chk通路分析。结果 50、100、200 nmol/L依维莫司处理COLO-16细胞12、24 h后,mTOR 2448位点和2481位点的磷酸化水平降低,Rictor 1135位点磷酸化水平也降低。然而,下游信号ULK1蛋白的ser757位点的磷酸化水平、P70 S6激酶的thr389位点的磷酸化水平以及PKCα的thr638/641位点磷酸化水平的变化并不显著。依维莫司处理对Akt的总蛋白水平和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影响。顺铂处理COLO-16细胞12、24 h后,Rictor的thr1135位点磷酸化水平和Chk1的ser345位点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但依维莫司单独处理无类似效应。当依维莫司与顺铂联合处理后12和24 h,相对于顺铂单独处理的细胞,上调的Chk1和Rictor磷酸化水平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COLO-16细胞mTOR信号对依维莫司处理敏感,但其下游信号并非同步产生级联反应。依维莫司可能通过抑制检测点激酶1的激活增强顺铂诱导COLO-16细胞死亡,但无加重顺铂所导致的DNA损伤。
丁敏徐松李莉毕素云周之海李岷陈旭顾恒
关键词:依维莫司
外用玉屏风凝胶对皮肤慢性光老化小鼠模型皮肤角质形成细胞角蛋白CK5、CK14的表达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外用玉屏风凝胶对紫外线诱导的小鼠慢性光老化模型的改善作用.方法:应用上海希格玛高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紫外线治疗仪将小鼠置于固定器中,置于紫外线光治疗仪灯具正下方30cm处(用紫外线辐射计测得UVB 强度为0.45m...
蒋靖夏立君陈旭韩旭
关键词:光老化CK5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